城镇化与新农村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作者:胡必亮 编  页数:9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的项东村20世纪80年代曾经是全国闻名的经济发达和政治先进村。但伴随与其相距仅10多千米的农民城——龙港镇在90年代初期的崛起,村里的人才、资金、企业纷纷向龙港聚集,村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城镇发展与其周边乡村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出一条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我们必须正视和认真解决的一个重要战略性问题。    本书的写作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在作了认真细致的实地调查研究之后,结合城镇化的基本理论与国际经验,作者对项东村所在地区的区域城镇化发展模式从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研究对于我国如何利用城镇化力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深化我国的城镇化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本书可供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特别是县乡(镇)村主要干部、政府各职能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领导干部和专业人员、城镇与区域规划和农村发展理论与政策方面的研究者、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以及一切关心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胡必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学士、亚洲理工学院一多特蒙德大学理学硕士、德国维藤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东西方中心研究实习员、亚洲理工学院研究助理、世界银行经济官员、法国兴业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村发展中的制度分析、村庄研究、农村金融、城镇化、中国宏观经济。     
主要代表作有《非正式制度与中国农村发展》(路特里奇出版社英文版)、《泰国中部的村庄经济:对蔡亚诺夫模式的检验》(Thai Watana Panich出版社英文版)、《发展理论与中国》(人民出版社)、《关系共同体》(人民出版社)、《走向复苏之路》(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山西经济出版社)、《中国经济问题评析》(山西经济出版社)、《中国村落的制度变迁与权力分配》(山西经济出版社)、《中国乡村的企业组织与社区发展》(山西经济出版社)、《村庄信任与标会》(《经济研究》杂志)、《中国的三元经济结构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经济研究》杂志)、《灰色区域理论概述》(《经济研究》杂志)、《中国城市机制及其转换》(《经济研究资料》杂志)等。
其代表作曾先后获1987年度、1988年度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1994年度(第六届)孙>台方经济科学奖,1996年度(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0年度(第三届)、2002年度(第四届)、2006年度(第六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和2006年度(第十二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书籍目录

一  引言    二  项东村的故事    (一)项东村简介      1.历史      2.文化      3.地理      4.自然资源与农业    (二)非农产业发展的基本历程    (三)项桥日用制品厂的沉浮与兴衰    (四)项桥日用制品厂衰落后的项东村  三  故事引出的问题      (一)部分村民的几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主要是人的问题      第一种看法:主要是企业管理方面出了问题      第三种看法:主要是当时的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关键在于城镇化的影响  四  认识问题的角度及其所涉及的理论背景     (一)城乡转型:城镇化的本质      1.城镇化      2.城镇化的本质      3.村庄的出现      4.城市的出现      5.从村庄向城市的转型      6.城乡转型的主要动力      (二)村镇聚(联)合:自下而上地推进城乡转型      (三)城市区和城市带:自上而下地推进城乡转型      1.城市、城市区与城市带      2.发展城市区和城市带是促进城乡转型的有效手段      3.从城市化到城市带化: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  五  解决问题的现实选择    (一)积极研究与规划温州城市带发展问题    (二)建立以鳌江一龙港为中心的城市区    (三)在新的城市区框架下把钱库建设成为区域性的印刷中心之一    (四)项东村的故事:初步的结果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3.从城市化到城市带化: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  我们在上面的讨论中曾经提到过,尽管城市发展的历史要比工业革命早许多年:城市发展至今至少有5 000年历史了,而即使是从工业革命最早开始的英国算起,工业革命至今才只有不到300年的历史,但是,工业革命给城市发展与城镇化的影响是最大的。正如A.奥沙利文(2003)所说的那样, “虽然在公元前3 000年到l 800年期间,城市发展迅速,但整个世界主要还是一个乡村社会……近两个世纪  迅速发展的城市化是由始于l9世纪的工业革命引起的,它促成了制造业和交通业的革新,使生产从家庭小作坊转移到工业城市的大工厂中”,由此带来了飞速发展的城镇化。譬如说,l500年欧洲的城市化水平只有5.3%,l800年也只有9.4%(Vries,1981),但到20世纪初,欧洲总体上城市人口已经占到了其总人口的一半以上。l790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美国的城市人口比重不到5%,但到l920年,美国居住在城市的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农村人口,标志着美国城市化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新阶段。这个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就是城市区化阶段,特别是城市带化阶段。  所谓城市区化阶段,是指当人口高度集中到城市达到一定规模和程度后,开始逐渐表现出向城市周边地区分散的趋势,城市范围随之迅速向外延伸到了郊区,不少国家都在远离市中心、但却靠近铁路线的地区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过渡村”  (transit villages)(Bemick,2001),以满足城市居民向市区外迁移的要求。制造业和商业、服务业也紧随人口的外移而外移。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城镇化发展的郊区化阶段。这个过程在美国大致始于20世纪的20年代,50年代达到高潮。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城镇化与新农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