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

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作者:卡尔•萨根  页数:368  字数:405000  译者:王义豹  
Tag标签:无  

前言

  科学家创作科幻小说,有着悠久的历史。  1610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创作了科幻小说《梦》。小说描绘了魔法精灵协助人类完成的一次太空之旅。虽然在进入太空的方法上借助精灵显得有点古怪离奇,但对太空中寒冷和失重状态的准确描写,使天文学大师开普勒无可争辩地成为最先尝试科幻小说创作的科学家,成为科学家创作科幻小说的开先河者。  科学家创作科幻小说的真正繁荣时期,是在科学与技术日新月异的20世纪,并跨越千禧之年一直延续至今。  现代宇航奠基人,俄国的康斯坦丁?齐奥尔柯夫斯基创作了相当有创意的科幻小说。他的作品《在地球之外》(1916),不但讲述了多级火箭的设计方案,还把人类在未来进入太空后的全新生活,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两位曾提出尖锐对立的宇宙理论的科学家乔治·伽莫夫和弗雷德·霍伊尔(Fred Hoyle),也都创作过科幻小说。主张大爆炸宇宙论的伽莫夫写过《平装本里的汤姆斯金先生》(1938)。这部作品在中国被翻译成《物理世界奇遇记》,付梓时,正值刚刚粉碎“四人帮”、迎来“科学的春天”,全国上下齐向科学技术进军的大潮中,很受读者欢迎。主张稳恒态宇宙论的霍伊尔则创作了著名的科幻小说《黑云》(1957)。这本书也有中文译本,但仅仅在很多年前的《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上连载,没能正式成书出版,给喜爱阅读科幻小说的读者留下了些许遗憾。  考察近现代历史上介人科幻小说创作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最多的当是天文学家和航天工程师。美国“阿波罗”登月工程主要设计师之一的威廉·冯·布劳恩,也曾创作出版了科幻小说《火星上的生活》,在1955年,著名的派拉蒙影片公司还将这个作品搬上银幕。无独有偶,英国宇航协会的创始人之一、卫星通讯技术的奠基者阿瑟·C.克拉克(Arthur C.Clarke),更是享誉世界的科幻大师。他的科幻小说《2001:太空奥德赛》改编成电影后,影响很大,曾被评为(20世纪)电影史上最为重要的十部影片之一。  纵观科技领域,不单是天文学家和航天工程师喜欢创作科幻小说,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考古学、心理学、工程技术、电脑科学、医学、社会学等许多学科和专业的科学家、工程师、工作者,都对科幻文学与创作情有独钟且成绩不菲。以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为例,他不但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者,还是科幻小说《瓦尔登第二》的作者。在小说中,斯金纳采用自己提倡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构建心理学的乌托邦社会。  在我国,科学家迈入科幻小说创作的人数虽然不多,但作品质量很好。两院院士、水工结构和水电专家潘家铮一人,就创作过多部科幻作品。他最近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科幻选,就得到了少年读者的称赞。  科学家创作的科幻小说,与普通作家创作的科幻小说有相当大的不同。  首先,科学家的作品能将丰富的科学构想融入小说,展示了比其他科幻作品更加绚丽多彩的未来景象。本系列里《冲击参数》(直译《冲击参数与其他量子现实》),是供职美国宇航局的高级工程师、“火星探路者”计划电池专家杰弗里·A.兰迪斯(Geoffrey A.Landis)创作的《通过虫洞进出黑洞》、《追赶太阳》、《进入蓝色深渊》等短篇小说集成,所呈现的微观世界、月球世界、海洋世界的漫游,就很是与众不同。没有深厚的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这样的故事根本无法构思。美国生物学家、琼·丝隆采乌斯基(Joan Slonczewski)是本系列中唯一的女性作者,她的《人海之门》,则完全设想了一个远离太阳系的海洋星球,在那里,发展着与我们的文明迥异的社会现实。这样恢弘的场面,只有深入洞悉了宇宙学、生物学、海洋学和人类精神内涵的学者才能真正地构建完成。  其次,科学家创作的科幻作品,常常能准确地表述科学发现的过程,真实地表达科学探索过程中欢畅与悲苦的感受。21世纪的今天,在“神舟五号”、“神舟六号”成功返回,“神舟七号”、“神舟八号”即将进入太空之时,重读本系列中阿瑟·C.克拉克的《太空序曲》,让我们重新回到了宇航时代的启蒙时期,往事并非一切如烟,过往的一切又重新展现在我们眼前,一种时间的沧桑感和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本系列中由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天体物理学家格里高利·本福德(Gregory Benford)创作的科幻小说《时间景象》,则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过程、人类有效控制人口和减轻环境污染的征程,用一种世代交替的时间线索贯穿起来。小说能在近三十年的时间之河里来来回回自由自在地跳跃,给人一种强烈的纵深感和时代感。只有真正从事过科学研究工作的科学家,才能在这种大维度的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尺度中穿梭自如。  再次,科学是科学家一生追求的光辉事业,因此,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更多为科学而奋斗和献身的渴望,也充满了更多科学探索过程中求真求实的精神。已故的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Carl Sagan)唯一的长篇科幻小说《接触》选入本系列,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萨根曾经参加过人类在宇宙中寻找地外文明与外星球高级智慧生命的SETI计划,而这个计划的实现过程,在小说中被转述为一曲既惊心动魄、又妙情横生的传奇故事。作者对宇宙探险所带来的科技进步、对人类希冀在茫茫宇宙中寻找同类的心灵渴望、对科学工作者在探寻过程中可能受到的诸多误解、对科学技术全球化大合作的时代潮流,都抱着热诚的希望。本系列中弗雷德·霍伊尔、吉奥弗莱·霍伊尔兄弟俩合著的科幻小说《离太阳只有七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向读者呈现了主人公(一位好莱坞剧作家兼编剧)执著于科学、钟情于求索科学真理、不屈于邪恶强势的品格,科学追求时间和永恒的不屈精神鼓舞着主人公勇往直前,因为,“离太阳仅仅七步之遥”。  有系统、有规模地介绍世界著名科学家创作的科幻小说,在中国还是第一次。非常高兴重庆出版集团能率先出版《接触》、《太空序曲》、《时间景象》、《离太阳只有七步》、《人海之门》和《冲击参数》(直译《冲击参数与其他量子现实》)等六部科幻小说。希望这些作品能够对人们了解科学工作者的想象力和人文情怀有所帮助,更希望这些作品能促发读者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为提高人们的科技和文化素养,促进我国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欣余,是为序。

内容概要

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的唯一的长篇科幻小说!世界科幻名著,好莱坞大片《接触未来》的鼻祖版!曾连续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萨根曾经参加过人类在宇宙中寻找地外文明与外星球高级智慧生命的SETI计划,而这个计划的实现过程,在本书中被转述为一曲既惊心动魄、又妙情横生的传奇故事。作者对宇宙探险所带来的科技进步、对人类希冀在茫茫宇宙中寻找同类的心灵渴望、对科学工作者在探寻过程中可能受到的诸多误解、对科学技术全球化大合作的时代潮流,都抱着热诚的希望。     研究外太空生命和地外文明的美女科学家发现了一组从宇宙中心织女星发来的神秘信号源,破解信号后发现,这是一个能够达到外星球的飞行器设计图。全世界的科学家组成了一个五人探险小组,邀请中国在内的五国科学家作为地球使者,对宇宙智慧的中心进行探访。小说真实地描写了这次接收大消息、制作大机器、穿梭黑洞飞抵大星系的冒险探访的全部过程。

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Carl Sagan),已故的美国著名天文学家,行星探测专家,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幻小说家,创作了许多很有影响力的科普作品和短中篇科幻小说,如《宇宙》和《鬼魂出没的世界》等。《接触》是他唯一的长篇科幻小说,曾连续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拍成好莱坞大

书籍目录

科学家和他们的科幻小说——“世界著名科学家科幻小说系列”代序第一篇  大消息  第1章  超越数  第2章  相干光  第3章  白噪声  第4章  素数  第5章  解密算法  第6章  重写的羊皮纸卷  第7章  星云W-3含乙醇  第8章  随机选取  第9章  本性敬畏第二篇  大机器  第10章  岁差  第11章  世界大消息协作联盟  第12章  敞篷四轮马车  第13章  巴比伦  第14章  和谐振荡  第15章  紧定铒销  第16章  鲜活老者  第17章  蚂蚁的梦  第18章  超级大一统第三篇  大星系  第19章  裸奇点  第20章  中央总站  第21章  因果律  第22章  吉尔迦美士  第23章  重新编程  第24章  艺术家的签名作者附言虚构人物表真实人物表随译随想——我们都是人类?少年之梦——主编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篇 大消息  第1篇 超越数  依照人们通常的判断:这样规模的一个世界根本不可能是按照某种意图构造出来的。然而它如此奇妙、如此复杂,又如此清晰地体现着某种捉摸不透的意图,执意要表达一种想法。它沿着那蓝白色伟大的恒星跨越极点的轨道不停地运行,就像是一个巨大无比、并不完美的多面体,上面镶嵌着千千万万个大碗形状的附着物。每一个大碗都瞄准天空中特定的方位,盯着所有的星座。这个多面体形状的世界世世代代岁岁年年一直都在执行神秘不可思议的使命,非常有忍耐性,能耐心等待下去,等待到永远。  当她被拉出来的时候,她根本就不哭。紧蹙着小小的娥眉,随后睁大眼睛,看着明亮的光线,看着外面包裹着白色和绿色的形影在活动,产妇就躺在她下面的手术台上。各种各样似乎熟悉的声音冲刷和涤荡着她,她的脸上显出新生儿特有的惊异表情——也许对一切都大惑不解。  当她只有两岁的时候,她能把手高高地举过头顶,非常甜美和娇嫩地说:“大大,抱抱。”父亲的朋友很惊讶,觉得这个婴儿优雅懂礼貌。“不是懂礼貌,”她父亲说,“以前她想让人抱起来的时候,总是大声尖叫。有一次我跟她说,‘爱丽,不要喊叫,说‘大大,抱抱’就行了。’小孩子挺聪明。宝蛋,是不是?”  她被抱起来,举到令人眩晕的高度,坐在她父亲的肩膀上,拽住他稀疏的头发。这里高高在上,风光无限,比在大腿组成的丛林之间爬行安全多了。那里有可能被踩在脚下,有可能丢失。现在她抓得紧紧的。  离开猴群之后,转过一个弯,看到一只个高、腿细、伸着长脖子、带有板块状花纹的动物,它头上长着两只短短的小犄角。他父亲说,“这些家伙脖子太长了,它们想说话,可是发不出声音来。”得知它们生来就沉默不语,小女孩真为这些可怜的动物难过。可是也为它们能够得以生存而感到幸运,毕竟,听到这样一桩奇怪的事还是一种愉快。  “大点声,爱丽。”她母亲悄声细语地鼓励她。在这熟悉的声音里蕴含着轻快的节奏。“读出声来。”她的姨妈简直不相信,三岁的小爱丽,竟然会阅读。阿姨证实,她能记住幼稚园在哪个楼层。在一个清明亮丽的三月天,她们在高档商品街上游逛,停在一个橱窗前面。里面陈列的一颗红葡萄酒色的宝石在阳光下闪耀。小爱丽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字,读出声来,“宝——石——装——饰。”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个季节最让人翘首期盼的新书发行。萨根在他的书中热情讴歌了对人类未来最喜悦最乐观积极的爱,从头到尾引人入胜。  ——《费城探究者》    《接触》一书所涉及的观点……值得我们深思……这些思想的深度和广度都是极不寻常的。  ——《纽约时报书评》    极富有想象的天资……萨根的智慧在书中得到充分的展示……《接触》所包含的思想一针见血地揭露出现代商业文明、国家主义、性别主义的弊端。  ——《华尔街日报》    《接触》让你着魔,让你喜悦,让你思考,同时让你为自己活着而感到高兴感到自豪。  ——《巴尔的摩太阳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接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5条)

 
 

  •   虽然卡尔萨根只写了这一本小说,但是这本通常被认为是“硬科幻”的小说之中,所表现出来的无限的想象力却远远超越了其他科幻小说家,包括软所有科幻作家。因此,用“观止”这个词来评价《接触》这本小说,一点也不过份。下面来看看,一个人的想象力可以达到何种的境地。首先,是探索外星人计划中探测到了外星人传来的信号,信号在水洞频率附近发送,这是氢原子的频率,也是最可能会利用于太空通讯的无线电频率。这个来自织女星的信号传来的是前100个素数。为什么是素数?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现象会产生素数序列。自然可以产生整数序列的信号,可以产生斐波那契数列的信号,甚至可以产生平方数,立方数序列的信号序列,但是,不可能产生素数。因此素数信号用一种明确的语言告诉人类,这是一个由智力发送的信号!我们并不孤独,这是一个“大消息!”通过调幅波信号,素数被收到了,我们得知我们并不孤独。然后科学家进一步发现,表面上用振幅调制的素数序列信号中隐含了由偏振调制的更多的信息。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电波波峰振动的方向,可以是垂直的,也可以是水平的,也可以成一定的角度,这个角度就是偏振,一个电磁信号的偏振可以用来调制运载信息,这在小说写作的时候还没有出现,但是现在这种技术已经用于很多领域了。偏振信号不再是素数,而是大量的信息,对之进行一定的解码之后,发现它们形成了一幅连续的活动图像,作者又在这里吓唬了大家一次:这个图像播出时让所人大吃一惊:是希特勒!外星人向地球发送希特勒的图像!但是,这个原来政治含义极强的信号立即被严谨的科学语言解读:在1936年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开幕式上,为了显示强大的技术能力,德国向全世界第一次电视传播了希特勒宣布运动会开幕的场面,这个信号离开地球,飞向26光年外织女星,然后,这个信号被复制并发回,52年后,信号回到地球,“哈罗,我们听到你们的信号了!”作者用这个情节传达了这样的隐喻:科学与政治无关。但是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却没有那么容易理清,人类一直在寻找一位上帝,一位全能的造物主,以帮助自己消除孤独与恐惧,但是科技正在一个个地把神迹变为现实,那么,“全能的上帝”与“极端先进的科技”之间的界限该从那里划分?织女星人的能力已远超过《圣经》中所描述的上帝的能力,这个“天上的声音”是否就是上帝的奇迹?电视信号中的噪声被过滤出来,原来那就是第三个层次的信息——一个“大机器”的设计图纸。
  •   认识卡尔-萨根,是从《宇宙》开始的。那是一部何等辉煌的巨著啊。对于纷繁复杂的宇宙迷题,卡尔深入浅出,举重若轻,是我最为推崇的广谱入门的宇宙学科普书。但是卡尔并没有在这本书里明确地阐释他自己的宇宙观。然而作为一个第一流的天文学家,我们这个宇宙在他眼里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在这本《接触》里,能够找到答案。甚至不仅止于此,卡尔也对人类的终极问题做了一番思考。当人类产生了足够的群体自我意识,能够审视自己同时审视身边的一切的时候,我们就面临了一个终极的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到哪里去?这是哲学无法回避的话题,也是宗教萌生的土壤。当科学并不昌明的时候,人类只能从宗教、从神祗的幻觉、从对自身的剖析和冥思中摸索;当科学生根发芽,日益深入人心的时候,我们似乎忘记了这个问题,陶醉于技术带给我们的便利之中,甚至有了自己就是神祗的得意。但是,当代的科学已经走到了这一步,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无论是理论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天文学、甚至数学,无不指向了这一终极命题。我们躲不开,绕不过这堵高墙,只能设法凿出一扇门。卡尔用了一个很巧妙的办法把我们引到了这堵墙前,不是直接把问题甩出来赤裸裸地放在你的面前,而是展示给你一个无比宏大地宇宙。在这样一个生机勃勃、又神秘莫测的宇宙中,我们必须思考。然而,整部书也就在这里戛然而止。说心里话,我很希望卡尔能向前再走一步,但是我又深知那是无比危险的。因为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宗教和科学无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拥有不同世界观的人,看待问题的角度绝对不同;而真理对所有人的眷顾是一视同仁的。谁能保证我们现在的这条从科学求真理的道路就一定是正确的呢?再次向卡尔•萨根表达敬意!同时说说这本书的翻译。看书后的译者简介,知道刘义豹先生有工科的背景,所以对技术层面的表达和阐释很到位。这是在其他译者身上看不到的。参看他翻译的《入海之门》,觉得刘先生对翻译颇有些独到的想法,从他对人名的翻译就可见一斑。姑且不论成败高下,单是这份认真和努力,值得所有人的尊敬。Hiseffortdeserveseverybody’srespect.
  •   一本真正严肃的硬科幻小说。也许你看过1997年好莱坞拍摄的科幻电影《contact》(中文译名:《超时空接触》),但你也许会觉得这本书索然无趣。除非你真正爱好天文和宇宙学。本书的信息量和思考的深度是同名电影的10倍,当你掩卷沉思,你会沉浸在一个几乎真实的“大消息”中,而这个消息也许迟早会来到,它也许不是来自于织女星(Vegas),而是来自于猎户座的某颗红矮星,你会做好准备吗?你心中科学和宗教的平衡是否会被打破,或者你会陷入到一种宗教般的“本能敬畏”——在宏大的宇宙秩序中对“创生者”的执迷探索?答案就在我们每个人未来的征途中,不管你走向何方,你都将把问题归结到一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   卡尔萨根,唯一一部长篇科幻小说,相当精彩
    属于硬科幻了吧,好莱坞大片《接触未来》的原故事,比大片更精彩
  •   宗教人士批评科学家总是在牛角尖之中打转,看不到全面的真理,而且蒙蔽世人。科学家不能像宗教家一样敞开胸怀,赞美上帝,而相信整个真理。故事的主角反驳说,科学家当然“还”不知道所有的真理,但是我们一旦知道了,我们就是真的相信。现在我们可以打一个赌,比如说门外有一个重达200公斤的铅椎吊成的单摆。因为我知道物理,我知道单摆的振幅不会超过它的初始位移,所以我敢站在单摆的旁边,把那个铅椎拉到我的鼻尖然后放开手,让它荡过去再荡回来。如果我相信我的物理,我就不会向后退一厘米。【但是,可得小心,在你放手的时候,千万不能给一点儿向前的初始速度,否则……】那么你们宗教家呢,你们敢不敢向前走一步去迎接那荡回的铅椎,证明你们对上帝的信任,相信透过报告,那全能的主就会使得那铅椎不会撞烂你的头?1985年的作品,真正的科幻小说。
  •   97年的电影版我看之在先,本身就很喜欢,朱迪福斯特的表演也堪称优秀,可是这次看了小说才知道,电影至多只能算是引起你读原著的敲门砖——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女人的寻梦探险,而小说则是整整一个时代的史诗,内容之丰富,涉猎之广泛,不愧是大师的唯一一部长篇SF!!不过仍然要说,相对于这部元素极其博大的小说,电影的改编很成功了,人物关系的修改虽然令我有些不满,但很符合电影本身的节奏和剧情的流畅
  •   科学的真谛,需要我们用自身的智慧结合时间的体悟来认知!
  •   既无趣又无教益的小说.
  •   书正在读,感觉和电影不一样,但是很吸引人!!
  •   先是看了一遍电影,才看这本书的。电影和原版侧重点不同,但都很引人深思!本书对射电天文学相关知识写的很详实。更为突出的是把科学和宗教的冲突,以及宗教的虚伪写的入木三分,很受益!
  •   绝版收藏 值得一读 极力推荐
  •   看过一次后~必然有新收获!!大师的作品!!非常推荐!!
  •   儿子说还不错,他挺满意的
  •   享受大师之作
  •   发货速度快,质量不错,可以放心!
  •   非常好,和书本配套的!
  •   科幻的经典
  •   多“接触”“接触”吗
  •   作出以上判断的依据是:作者对宗教的态度明显要温和了许多:对人类爱的赞美,对爱丽所理解的所谓"科学"的含义的探讨和追问.而在里面,作者对宗教的批判态度则要强硬得多.今年第四期的中,高涌泉老师说:科学也许只能告诉我们在一件事情发生后,很可能会发生什么,而对这之间的所谓我们可以认识的"原因"的探索,也许永远也没尽头.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对待人们所说的"科学"和人们所说的"宗教",这是我目前的看法.
  •   故事情节抓人的力度稍嫌差了些,不过也是一部很好的小说。
  •   豆瓣上不少人吐槽此书的翻译,即便在这种情况下获得的评分还在8分以上,可见该书的经典。看了,翻译的还算顺畅,没那么不堪。还算满意的一本书。
  •   但书有些灰。
  •   前几页有点迷迷糊糊,最后越看越好看。很不错!
  •   接触是电影《接触未来》的文学原著,《接触未来》是我最爱看的电影之一,很有想象力。从中我看到了人类精神世界伟大的一面,也鼓舞了我。使我对天文方面的事物更加喜爱!《接触》这本我不先不做评论。在中学时我看过一些译著,十几年后,又拿起一些当代的译著来看,总觉而翻译水平不如以前,语句有时晦涩难懂,也许是自己落伍了吧。总之,挺怀念那些名著的。一定要再拿来读一读!
  •   不错!纯粹的硬科幻!
  •   可能只看了一遍吧。但觉得此书不值33元15元差不多
  •   这哪里是一本科幻小说,不如说一本伦理类小说。文中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女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成长历程和心理活动,其实主要在探讨人类的存在意义和个体的生存意义。至于科幻情节的描写,真是少的可怜。而且,整本数情节略显沉闷,总之,与想象中的科幻巨作差了很远。
  •   不知是翻译者的文学水平有限,还是没请校对,还是录入书稿者太不负责任:外文人名竟然使用中文词组输入;描写一个场景会连用三个同意词组,好像在让读者自己做选择填空.种种问题层出不穷,看在作者面上努力看下去,都过一半了还在忍受这种折磨.真是可惜了这么好的装帧.这是历来在当当上买的最差的一本书:其他读者会抱怨书页折了,旧了等等,看到这本一定会满意---可是他们不会料到这种最多能当作文草稿的东西也能堂而皇之地把自己当一本书!为了翻译者和出版社的名誉起见,我只好希望它是盗版!
  •   还“大勺星”呢,北斗七星都不知道也敢翻译科幻小说,就算我认不全28个字母我也打算看原版去了^_^
  •   快递太慢了!北京到山东 ,整整8天!
  •   一直没时间看,先评了吧
  •   经典科幻啊
  •   大概12年前看的电影,一直忘不了
  •   收集萨根的作品中
  •   别人推荐的,坐车无聊的时候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