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疾病防治指南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河北科技出版社  作者:阎锡新,关继涛 主编  页数:317  

内容概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提高以及生活与卫生条件的改善,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得到了良好控制,但以个体散发病例为特点的疾病,包括变应性疾病的患病率却呈上升趋势,后者与人类接触化学合成物质增多有关,且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社会健康和经济问题。    随着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变态反应学已经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且发展迅速。从冯一.皮尔凯在1906年提出“变态反应”一词至今已有100多年,而我国北京协和医院创建变态反应科(1956年)至今只有50多年的历史。变态反应学与临床免疫学、呼吸内科、耳鼻咽喉科、儿科、皮肤科等学科均有密切联系,变应性疾病已经被医学界广泛注意。但是,由于从解剖学科角度来讲,许多变应性疾病累及多个学科,专科医师难以认识其全貌;同时许多系统的变应性疾病诊断治疗尚缺乏统一标准。

作者简介

阎锡新男,医学博士,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1998年6月至2001年9月在美国纽约大学研修,现为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科技奖第二届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河北省分会常务理事、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河北省医学会变态(过敏)反应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名医理事会常务理事、《国际呼吸杂志》副总编、《临床荟萃》等6家杂志编委。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译文与综述20余篇,主编专著5部,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对呼吸危重病、重症支气管哮喘、难治性胸腔积液、重症肺炎等有较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基础研究 第一章 免疫学概述   第一节 免疫学的概念   第二节 免疫组织与器官   第三节 免疫细胞   第四节 免疫分子   第五节 免疫反应功能及分类 第二章 变态反应   第一节 变态反应的定义   第二节 变态反应炎症   第三节 变态反应的基本病理变化   第四节 超敏反应的分型   第五节 变态反应与特应性 第三章 变应原检测   第一节 病史   第二节 变应原皮肤试验   第三节 变应原血清学检测方法   第四节 斑贴试验   第五节 几种体内激发试验 第四章 常见变应原及环境因素   第一节 变应原的命名法   第二节 吸入物变应原   第三节 食物变应原   第四节 变应原交叉反应性   第五节 环境因素 第五章 变应原的标准化   第一节 变应原制剂现状.   第二节 变应原提取物的标准化第二部分 变应性疾病 第六章 支气管哮喘  第一节 支气管哮喘概述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的流行病学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第四节 典型哮喘的临床表现  第五节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第六节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第七节 支气管哮喘的免疫学治疗  第八节 急性哮喘的管理  第九节 哮喘的病情监护与评估  第十节 重症哮喘发作的辅助通气治疗 第七章 变应性鼻炎   第一节 变应性鼻炎概述   第二节 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   第三节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第四节 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表现   第五节 变应性鼻炎的诊断   第六节 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第七节 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关系 第八章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第一节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概述   第二节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流行病学   第三节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机制   第四节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第五节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 第九章 变应性喉水肿   第一节 变应性喉水肿概述   第二节 变应性喉水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三节 变应性喉水肿的临床表现   第四节 变应性喉水肿的诊断   第五节 变应性喉水肿的治疗 第十章 花粉症   第一节 花粉症概述   第二节 花粉症的流行病学   第三节 花粉症的发病机制   第四节 花粉症的临床表现   第五节 花粉症的诊断   第六节 花粉症的治疗 第十一章 特应性皮炎  第一节 特应性皮炎概述……第三部分 免疫治疗第四部分 预防与护理 第五部分 健康教育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免唼学概述  第一节 免疫学的概念  传统的概念认为,免疫(immunity)系指机体因对感染有抵抗能力,而避免罹患感染性疾病。现代免疫学的发展认识到,宿主体内的免疫系统能识别并清除从外环境中侵入的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毒素、内环境中因基因突变产生的肿瘤细胞、自身衰老残损的组织细胞或自身变性抗原,实现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和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的功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ho—meostasis)。这也是免疫系统发挥免疫功能(immune function)作用的3种表现形式。因此,现代意义上的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系列保护性生理功能。  免疫学(immunology)是在人类与感染性疾病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免疫学的研究有了飞速的发展,超出了抗感染免疫的界限,形成单独的学科,而后进一步分为基础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两大类。基础免疫学致力于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遗传学角度,研究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信号传导和调节等;临床免疫学通过应用免疫学基础理论与技术来研究疾病的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近年来,临床上有不少疾病可以用免疫学的理论进行解释,许多参与免疫病理损伤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等可用免疫学方法进行检测,免疫生物技术及基因技术等合成产生的免疫分子可用于免疫治疗。因此,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理解其对机体有益的防御功能和有害的病理损伤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和发展有效的免疫措施,实现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一门现代医学学科。

编辑推荐

  《变应性疾病防治指南》编者为省级医院相关专业从事变应性疾病诊治和研究工作的医生,他们在总结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基础上,参阅近些年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资料撰写了《变应性疾病防治指南》。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变应性疾病防治指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