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谈新论二十八脉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山西出版集团,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曹培琳  页数:488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医看病,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在辨证论治中又以四诊八纲为要目,四诊八纲中又以四诊为前提,由四诊才能识八纲。习俗相仍,四诊中又以脉诊最为显要。医圣张仲景说:“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立方。”道出了中医看病的真谛。在这12字真言中,脉在证的前面,足见脉的重要性。患家请中医治病,俗呼为“看脉”,意思是“看脉”二字可以代表整个诊病过程与医生本身的学识技术高低。事实也是如此。一个好中医,必然精于脉诊;换言之,只有精于脉诊,才能做一个好中医。昧于脉诊,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医,或者说“不通脉诊非中医”,亦不为过。如果说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的话,那么脉诊则是宝中之宝,重中之重。有了它,在临证中心明眼亮,如在夜航中看明亮灯塔一般;离开它,则为盲人夜行。  对于脉诊这样事关全局的如此重要的内容,在现在的长达5年的中医教学中,讲脉诊只占了区区20个学时。而且授课者多自己不懂,往往照本宣科,一带而过,以己之昏昏,使人之昏昏。

内容概要

  本书对临床常见的28种脉象,就其脉位、脉力、脉率、脉律、脉形、脉之充盈度等均有详尽的论述,对于不少脉象的细节部分,如革脉的边、洪脉的钩、弦脉的直、滑脉的圆、动脉的突、涩脉的涩等,亦有详细的交代,对于定脉位、脉力、脉形、有根无根、有神无神以及有胃气、无胃气方面均有具体的方法和明确的标准。

书籍目录

昧于脉诊医道之大失总论第一章 寸口脉波常脉第二章 脉象的要素第三章 脉象的形成第四章 诊脉的方法第五章 脉与阴阳五行各论第一章 浮脉与沉脉第二章 迟脉与数脉第三章 虚脉与实脉第四章 大脉与细脉第五章 长脉与短脉第六章 弦脉与弱脉第七章 紧脉与缓脉第八章 滑脉与涩脉第九章 洪脉与微脉第十章 濡脉与牢脉第十一章 芤脉与革脉第十二章 散脉与伏脉第十三章 促脉、结脉与代脉第十四章 对《内经》《难经》死证脉象的分析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浮脉与;冗脉  浮脉与沉脉是脉位不同的一对常见脉象。轻取得点多、脉形最清楚,中取、沉取不明显,为浮脉;轻取不明显,沉取得点多、脉形最清楚为沉脉;肌表气盛、肌表气外泄则形成浮脉;气血内盛、气血闭郁于内则形成沉脉;浮脉主表证,主气脱、血脱、精脱、液脱;沉脉主里证,主内寒、阳虚、燥结、气闭;浮脉主肺,微浮为肺之常脉,浮甚为肺之病脉,浮而无胃是肺之真脏脉、死脉;沉脉主肾,微沉为肾之常脉,沉甚为肾之病脉,沉而无胃是肾之真脏脉、死脉。濡脉、洪脉、芤脉、革脉、散脉、微脉皆属浮脉类;弱脉、实脉、牢脉、伏脉皆属沉脉类。浮脉为阳,沉脉为阴。第一节 浮脉  浮脉是以轻取即得、脉位浮浅为主要特点的脉象。诊脉时轻取即得,可得三点,脉形最清楚,中取和沉取时得点少,脉形也不清楚,即可定浮脉。当人体阳气向外发泄时,形成浮脉,浮脉主表证,也主气脱证,轻取即得的脉象还有洪脉、革脉、芤脉、散脉、濡脉,以及虚脉,这些脉也是轻取即得,但不是浮脉,而属于浮脉类形体瘦,或桡动脉分布浅,或气候温热出汗而无病证者,脉力平、脉形不大不小、脉率不快不慢,脉律均匀者为常脉。主病的浮脉可分二种:一种是浮而有力、不空不虚之浮脉,主表证,主实证,如浮紧、浮数、浮缓(相对虚脉)等。

编辑推荐

  脉诊是中医药学的宝中之宝,重中之重。  有了它在临证中心明眼亮,如在夜航中看见明亮的灯塔一般。  昧于脉诊医道之大失,不通脉诊非中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详谈新论二十八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