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来苏集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山西出版集团,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柯琴 编  页数:302  译者:宋志萍 注解  

前言

  柯琴(1662-1735年),字韵伯,号似峰,清代医家,浙江慈溪(今属余姚)人氏,后迁居虞山(今江苏常熟)。博学多闻,能诗善文,不涉仕途,矢志医学,尤精于岐黄医学。  柯氏认为“著书者往矣,其间几经兵燹,几番播迁,几次增删,几许抄刻,亥豕者有之,杂伪者有之,脱落者有之,错简者有之。如注疏者着眼,则古人之隐旨明、尘句新;注疏者失眼,非依样葫芦,则另寻枝叶,鱼目混珠,碱硖胜玉矣”,故而“胸中有万卷书,笔底无半点尘者,始可著书;胸中无半点尘,目中无半点尘者,才许作古书注疏。夫著书固难,而注疏更难”。《伤寒论》成书未久,便因战火散佚,经后王叔和编次,方流传于后。然叔和之编次,已失其旧。其后又经宋臣校正,去仲景原貌更远矣。又有方有执、喻昌等各以己意更定伤寒,更背仲景之旨。故仲景之文遗失者多,后人附会者亦复不少,故读《伤寒论》者,必“凝神定志,慧眼静观,逐条细勘,逐句研审”,“何者为仲景言,何者是叔和笔,其间若脱落、若倒句,与讹字、衍文,须一一指破,顿令作者真面目见于语言文字间”。  遵上述之旨,柯氏参引《内经》之旨,摒诸家之说,据论中太阳证、桂枝证、柴胡证诸词,以证名篇,汇集六经诸论,各以类从,于公元1669年作《伤寒论注》四卷。其后,又于公元1674年作《伤寒论翼》二卷、《伤寒附翼》二卷。三书合为一集,名《伤寒来苏集》,凡八卷。

内容概要

  柯氏认为“著书者往矣,其间几经兵燹,几番播迁,几次增删,几许抄刻,亥豕者有之,杂伪者有之,脱落者有之,错简者有之。如注疏者着眼,则古人之隐旨明、尘句新;注疏者失眼,非依样葫芦,则另寻枝叶,鱼目混珠,碱硖胜玉矣”,故而“胸中有万卷书,笔底无半点尘者,始可著书;胸中无半点尘,目中无半点尘者,才许作古书注疏。夫著书固难,而注疏更难”。《伤寒论》成书未久,便因战火散佚,经后王叔和编次,方流传于后。然叔和之编次,已失其旧。其后又经宋臣校正,去仲景原貌更远矣。又有方有执、喻昌等各以己意更定伤寒,更背仲景之旨。

书籍目录

伤寒论注目录卷一卷二卷三卷四伤寒论翼目录卷上卷下伤寒附翼目录卷上卷下

章节摘录

  促为阳脉,胸满为阳症,然阳盛则促,阳虚亦促,阳盛则胸满,阳虚亦胸满。此下后脉促而不汗出,胸满而不喘,非阳盛也,是寒邪内结,将作结胸之症。桂枝汤阳中有阴,去芍药之酸寒,则阴气流行,而邪自不结,即扶阳之剂矣。若微恶寒,则阴气凝聚,恐姜、桂之力不能散,必加附子之辛热。仲景于桂枝汤一加一减,遂成三法。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仁佳。  喘为麻黄症,治喘者功在杏仁。此妄下后,表虽不解,腠理已疏,故不宜麻黄而宜桂枝。桂枝汤中有芍药,若但加杏仁,喘虽微,恐不胜任,复加厚朴以佐之,喘随汗解矣。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复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腹满时痛,因于下后,是阳邪转属,非太阴本病。表症未罢,故仍用桂枝汤解外。满痛既见,故倍加芍药以和里。此病本于阳,故用阴以和阳。若因下后而腹大实痛,是太阳转属阳明而胃实,尚未离乎太阳。此之谓有表里症,仍用桂枝汤加大黄,以除实痛。此双解表里法也。凡妄下必伤胃气,胃气虚则阳邪袭阴,故转属太阴;胃气实则两相搏,故转属阳明:太阴则满痛不实,阴道虚也;阳明则大实而痛,阳道实也。满而时痛,下利之兆;大实而痛,是燥屎之征。桂枝加芍药,即建中之方;桂枝加大黄,即调胃之剂。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伤寒来苏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