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物质的变化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建一  页数:273  

内容概要

  作者以科学的精神和理性思考态度提出了有关生物学、地球科学、天文学和物理学方面的探索性的新观点,虽然这些观点与科学界普遍认同的某些学说相左,却为开拓自然科学的新领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自然物质的变化:揭示生命、地球、宇宙奥秘》主要观点如下:  1.关于恐龙灭绝的观点  ——“地球爆发”说:恐龙灭绝是因为地球白垩纪末期的大爆发。  2.关于人类起源的观点  ——“熟食”说:古猿进化为人类的关键因素是古猿的饮食方式改变——生食变熟食。  3.关于地球大陆分离的观点  ——“地壳胀裂”说:地球大陆的分离是由于地球大爆发后的地壳胀裂造成的。4.关于海底“锰结核”的观点  ——“熔岩颗粒”说:锰结核是海底火山喷发时飞溅的分散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颗粒。  5.关于“巴林杰陨石坑”的观点  ——“溶洞塌陷”说:“巴林杰陨石坑”是溶洞顶部坍塌而形成的凹陷巨坑。  6.关于“通古斯大爆炸”的观点  ——“雷电”说:“通古斯大爆炸”是由一次强烈闪电雷击引起的。  7.关于行星起源的观点  ——“星球演变排列顺序”:每个星球演变都要经过:恒星级“黑洞”——弥漫星云——恒星——红巨星——白矮星——行星——彗星——小行星这样几个阶段。  8.关于宇宙“黑洞”的观点  ——“磁场旋涡”说:“黑洞”是宇宙天体运动时产生的各种“磁场旋涡”现象。  9.关于“脉冲星”的观点  ——“黑洞辐射”说:脉冲射电波是恒星级“黑洞”旋臂发出的射线辐射。  10.关于宇宙结构的观点  ——“螺旋运动形态宇宙模型”:“螺旋运动形态宇宙模型”比“大爆炸宇宙模型”更能体现真实的宇宙结构形状。  11.关于“暗物质”的观点  ——“微子”说:“暗物质”主要指比原子更深层次的一种微观物质结构——“微子”。  12.关于自然力统一的观点  ——“粒子运动原理”:四种自然力与物质波、场以及光、电、磁现象的根源是粒子运动时因质量、密度、温度、运动形态不同产生的效果。

作者简介

  建一,笔名建一(本名张建一),祖籍河北省元氏县,1953年2月6日出生于太原市,近年主要研究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于1999年8月在《山西科技报》发表《从恐龙灭绝谈宇宙天体演变》一文,提出关于宇宙星球演变全过程的新观点。

书籍目录

解开恐龙灭绝之谜探究生命演化的规律古猿变人的起因对“克隆人”的思索“大陆漂移假说”的疑问海底“锰结核”的由来“巴林杰陨石坑”的成因“通古斯大爆炸”新解“地球冰期说”质疑星球的一生宇宙“黑洞”的真面目“脉冲星”是“中子星”吗近释“新星”与“超新星走出”大爆炸宇宙论“的误区星系世界面面观“暗物质”与“反物质”浅谈“弦理论”三问自然力统一的秘密结束语作者在报刊上发表的阐明有关观点的文章标题汇总

章节摘录

  近年来在内蒙古巴音满都呼白垩纪末期的地层里出土的数百个原角龙和甲龙化石中,大量恐龙完整骨架成群堆积在一起,从遗骸的埋葬姿势看,它们是在极度痛苦中死去。其中包括整窝的恐龙幼仔骨架。还有两窝甲龙幼子,它们萎缩着身子,紧紧依偎在一起,抬头做观望状,显然在临死前的时候发生了从天而降的可怕情况。在蒙古戈壁有一处食肉恐龙临死前正在孵卵的化石,它后肢叉开,前爪分开并伸向后方的动作显出是正在护着自己的卵,窝内有十五枚恐龙蛋。这些瞬间死亡场面绝不会是巧合,清楚显示它们是灾难性的集体死亡,而且死后尸体迅速在原地被埋葬。在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恐龙化石都有相似的死亡特征(如加拿大阿尔伯达300多条刺甲龙的化石群)。同时,发现当地含化石的岩层是一种砖红色的粉沙岩层,而恐龙化石普遍出产于沙岩层中,这种由大量火山灰堆积而成的沉积岩正是形成化石的最佳环境。可以推测,那次环境剧变的过程相当突然和短暂(新星爆发时突然变亮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天至几个月)。因为,如果地球环境是在较长时间逐渐变化,恐龙种群是缓慢消亡的话,它们的繁殖肯定会受极大以影响,而不会留下这么大量埋没时间相对集中的恐龙蛋化石和整窝恐龙幼仔化石。所以,大多数恐龙应是在生存环境一直基本正常的情况下因突然降临的毁灭性灾难而大批死亡。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自然物质的变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