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你学作文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作者:叶圣陶  页数:311  字数:350000  

内容概要

  本书的内容安排:“每课为一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其中文话是编排的纲领,文选配台文话,文法修辞又取材于文选,这样就不但是让每一课成为一个单元,并且让全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本书最大特色是它的文话。现在也有以作文为中心按文体组成单元的实验课本,但往往是大开大合,作文讲解和选文各自成为段落,很少是分成小题目互相配合,能够做到丝丝入扣的。这就意味着,直到现在,本书还能对编中学语文课本的人有所启发。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原名叶绍钧,笔名圣陶、斯提等。江苏苏州人。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书籍目录

导 读
第一章 作文的基础
第一课 文章面面观
第二课 文章的分类
第三课 应用文
第四课 书信的体式
第五课 记述和叙述
第六课 记述的顺序
第七课 叙述的顺序
第八课 记叙的题材
第九课 材料的判别和取舍
第十课 日 记
第十一课 游 记
第十二课 随 笔
第十三课 第一人称的立脚点
第十四课 第二人称的立脚点
第十五课 第三人称的立脚点
第十六课 抒情的方式
第十七课 景物描写
第十八课 人物描写
第十九课 记叙文与小说
第二十课 说明的方法
第二十一课 议论文的主旨
第二章 作文的结构安排
句读和段落
开头和结尾
句子的安排
文章的静境
文章的动态
第三章 作文的美化修饰
作文论
拿起笔来之前
怎样写作
“通”与“不通”
谈文章的修改
第四章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国文科课外应读什么
阅读什么
怎样阅读
第五章 好文鉴赏及学习
讲夏衍的《包身工》
讲鲁迅的《看戏》
讲朱自清的《背影》
讲茅盾的《浴池速写》
丰子恺的《现代建筑的形式美》
讲韬奋的《分头努力》
讲老舍的《北平的洋车夫》

章节摘录

  导  读  《叶圣陶教你学作文》是根据《国文百八课》(作文的基础)及一些叶圣陶、夏丏尊两位先生有关写作的文章汇编而成,去掉一些目前已经不常用的写作内容,将学生们经常用到的部分精选出来,分为作文的基础、作文的结构安排、作文的美化修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好文鉴赏及学习五个章节,让学生们根据章节的安排,循序渐进地学习作文。  《国文百八课》(作文的基础)是开明书店出版的一部颇有特色的初中语文课本。从1935年到1938年先后印出四册,第五、第六两册因抗日战争爆发,没能继续编印(第四册是战事发生之前编好的)。  《国文百八课》(作文的基础)之所以颇有特色,是因为两位编者夏丏尊先生和叶圣陶先生都当过多年的语文教师,又都有丰富的写作经验。他们两位曾经合作写过几种讲学习语文的书(本书中的部分文章就出自于此)。他们把积聚在这些著作里边的学习语文的经验拿来系列化,再配合相应的选文,这就成了《国文百八课》(作文的基础)。  《国文百八课》(作文的基础)的内容安排,用书前边的编辑大意里的话来说,就是“每课为一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其中文话是编排的纲领,文选配合文话,文法修辞又取材于文选,这样就不但是让每一课成为一个单元,并且让全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文话是全书的纲领,是全书成败所系,因而也是编者用力最多的部分,有系统而又不拘泥于形式上的整齐:第一册从“文章面面观”开始。接着讲文章的分类,这是个总引子。接下去用不多几篇讲最常用的应用文:书信。这以后就是本书的重点:讲记叙,讲题材,讲顺序;后面接着讲:日记,游记,随笔;然后讲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将立足于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接下来讲叙文中的感情抒发,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再讲小说,记叙文的一个特种形式;然后再转入说明文及议论文。后面没有编出来,不知道计划之中文话准备怎么分配。单就前面来看,大纲目仍然是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顺序讲解,可是在这三部分之内和之外都是提出若干小题目,一次讲一个题目,既有联系,又不呆板,很少出现“一、二、三”或“甲、乙、丙”。给读者的整个印象是生动活泼,文话本身就可以作为文章来学习。  讲过文话,讲讲文选。《国文百八课》(作文的基础)里的文选有两大特色,一是语体文比文言文多,二是应用文和说明文比较多。现在看起来,这好像是理所当然,但在当时这是很突出的。当时流行的几种初中国文课本都是文言文比语体文多,销行最广的正中书局出版的初中国文课本几乎全是文言,只有很少几篇语体文点缀一下。《国文百八课》(作文的基础)里的应用文有书信,有调查报告,有出版物前面的凡例。说明文的篇数之多,方面之广,也都胜过同时的别种课本。文选中篇数最多的自然还是记叙文,包括有抒情或议论的成分在内的。语体文里边很多是常被选用的名篇,如鲁迅的《孔乙己》《秋夜》《风筝》,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冰心的《寄小读者》,叶圣陶的《古代英雄的石像》,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都德的《最后一课》等等;另一方面,也有别处没大见过的,例如朱自清的《卢参》,丰子恺的《养蚕》等等。  如果说《国文百八课》也有缺点,那么完全没有注释应该算是它的缺点。编辑大意里说:“本书所收选文都是极常见的传诵之作,不附注释,教学时当也不致有何困难。”又说:“关于难字、典故、人地名,有现成的辞书可以利用。”这就是没有考虑到有的学校的图书设备不够好,有些教师的语文修养比较差。再说,也还有一般辞书里查不出的。  总的说来,还是得重复前面说过的话,《国文百八课》(作文的基础)的最大特色是它的文话。现在也有以作文为中心按文体组成单元的实验课本,但往往是大开大合,作文讲解和选文各自成为段落,很少是分成小题目互相配合,能够做到丝丝入扣的。这就意味着,直到现在,《国文百八课》(作文的基础)还能对编中学语文课本的人有所启发。  另外,本书的后半部分收入了一些叶圣陶、夏丏尊两位先生有关写作的文章和讲义稿,二位先生集数十年写作经验,多角度多侧面地讲述了写作成功的诀窍和失败的根源,均是现代学生需要学习的精髓所在,对于当前的语文教学,更具有极大的启发性。  第一课   文章面面观  文选一   读书与求学  — 孙伏园  四十岁以上的人每把求学叫做读书;这读书也就是四十岁以下的人所称的求学。四十岁以上的人一说到求学,即刻会引起他那囊萤映雪、窗下十年的读书生活,所以他以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以外无求学,要求学惟有读书。而四十岁以下的人,在他们年幼的时候,新教育已经发现了曙光,知道求学不必限于读书,于是轻轻易易地,把年长者认为读书这件事,用求学两个字来代替了。  拿小学校来讲,校内功课共有七八种,国文只占七八种中之一种;国文之中,造句也,缀字也,默写也,问答也,而读书又只占四五种中之一种。中学大学也如此,有试验室,有运动场,有植物园,有音乐会,有各种交际,种种分子凑合而成为所谓求学,读书更是其中的小部分了。  有的前辈先生说:“学生只准读书,不准做别的事。”试设身处地一想,青年学子要不要怒发冲冠,直骂他为昏庸老朽?因为青年一听见他这句话,立刻就要想到,“然则我们踢一脚球,走一趟校园,拿一支试验管,也犯罪了,这还成什么世界!”其实呢,前辈先生口中的所谓读书,有一大部分也无非是求学,不过在他们壮年的时代,读书以外的求学确是少有罢了。  这两个字的关系并不很小。因为专心读书,第一,得不到活的知识。凡书上所有,虽假也以为真,反之则虽真也以为假,这是读死书的先生们的普遍毛病。第二,身体一定不能健康。所谓求学,是游戏与工作间隔着做的。在游戏的时候,虽然似把所学渐渐的忘去,其实则是渐渐的刻深,凡是学习以后继以游戏的,则其所学必能格外纯熟。因所学纯熟而得到精神上的慰安,因精神上的慰安又影响于身体上的健康。所以专心读书的人决不会有健康的身体的。第三,专心读书的人一定不能在团体中生活。  这第三层最重要。学生到学校里去,不是去读书的,是去求学的,换句话说,就是去学做人的。人是社会的动物,学做人便是学习社会的生活,就是团体的生活。团体生活的要素,如秩序,如提案,如监察等等,都是非常切要的学问。团体生活要保持平安,第一须遵守秩序。章程法律虽然都是纸片,但潜伏着有莫大的势力,这势力本是团体中的各分子所给予的,却依然管束着团体中的各分子。所以各分子如果有扰乱团体安宁的事实,团体一定会有制止的实权,使秩序永远保持。但是各分子中如果真正不满意于团体进行的方向而想设法改良的,也不是没有方法,这方法就是提案。提案希望大多数的人通过,所以有宣传,有各种运动,使大多数人对于现状感着不满,而对于新提案表示同情,于是而有不费一兵一卒而得着的人群的进步。这就是提案的功效。提案既经通过而尚有不奉行的,乃至被发见有违反议决案的行动的,于是有团体中的任何分子负着监察的责任。这种事例,讲起来非常简单,但孔孟之书里是不载的,前几年的教科书里也未必载,一直要到最近的三民教科书里也许会有。但有什么相干呢?这全在于实地的练习。如果在学校生活时深知球场规则的,出来决不会在各种会场里捣乱,也不至于因一时的私利而起干戈的冲突。十几年来,中华民国的扰攘不出二途,即文人争国会、武人抢地盘是。从前在北京时,朋友间闲扯谈,有人研究这现象的原因在什么地方。我毫不迟疑地答复他,说这是因为国会议员与督军们都没有踢过球的缘故。这句话是顽皮的,意思却是庄重的。那时候的国会议员与督军们都是旧教育制度下出身,的确一辈子只把读书当做求学,没有受过一毫好好的游戏教育、运动教育和团体生活的教育。  于今十余年了,情形还是没有十分大变。这次中央全体会议如果开得成,那自然是一天大喜;万一开不成,如果有人来问我,我还是毫不客气地答复他,这是因为中央委员都没有踢过球的缘故。  叫人读书的人现在还是遍地皆是哪!  书是前人经验的账簿,查阅起来当然可以得到许多东西的,但是前人有的爱上账,有的爱把账目记在肚角里,死的时候替他殉了葬。即使前人经验全在书里面,他的一点也只是浅陋的,我们要依着他走过的途径,在实验室里,在运动场里,在博物园里,在实际社会里,一步一步地向前进行。  研究呀,向着学问的大海!书籍只是海边上的一只破船,对于你的造船也许是有参考用处的,但你却莫规行矩步地照着它仿造,因为这只是前人失败的陈迹,你再也没有模仿的必要了。  再过五十年,我相信,即使是白发老翁,也只有劝人好学,万不会再有人劝人读书了吧。  文选二   差不多先生传  — 胡 适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  文法   字和词  一篇文章是用许多单字连缀成功的,用一个个的方块的单字结合而成一篇文章,这里面就有许多条件。一个单字本身往往意义不定,要和别的字拼合起来摆在句子当中看,才会明白。例如一个“会”字、一个“的”字,单独写在这里意义就不确定,要和别的字拼合,放到句子当中去,才显出它们的一定的意义来。  文人争国会。  会  这次中央全体会议如果开得成。  专心读书的人决不会有健康的身体的。  的确一辈子只把读书当做求学。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  单字列入句中的时候,成了句的成分,有的仍保存着独立的资格,有的却不然,和别的字互相拼合,另成一个意义了。这种句的成分,文法上叫做词。  文章是由句结成的,句是由词结成的,词可以是一个单字,也可以是几个单字,一个单字并不一定就是一个词。有十个单字的文句,并不一定就有十个词。  文法所讨论的是词与句的法则,字和词的区别是先得分辨清楚的。  [习问]  1.文选一与文选二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这两篇文章中哪几句是最要紧的话?  2.试辨认下面各词的意味。  事实   事例   事情  管束   制止   监察  扰乱   捣乱   冲突   扰攘  3.下面各文句,如果换一个说法,就成怎样的话?  有的爱把账目记在肚角里,死的时候替他殉了葬。  新教育已经发现了曙光。  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  4.文选一、文选二里面,你觉得哪几句最好?为什么?  5.把下列各单字,单用或和别的字拼合起来造成种种的句子使它们的意义确定。  ……

编辑推荐

  文章是记载世间事物、事理,抒述作者意思、情感的东西。每一篇文章有着内容与形式的两方面,某篇文章记载着什么事物、事理或抒述着什么意思、情感,那事物是什么样子,事理是否真确,意思是否正当,情感是否真挚,又,那些事物、事理或意思、情感对于世间有什么关系,对于我们有什么益处:诸如此类是内容上的探究。同是记载事物、事理或抒述意思、情感,在文章上有多少方式,怎样说起,怎样接说下去,什么地方说得简单,什么地方说得繁复,到末了又怎样收场,以及怎样用词,怎样造句,怎样分段落,怎样定题目、加标点:诸如此类是形式上的探究。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叶圣陶教你学作文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教你作文
  •   叶圣陶教你学作文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