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话沉浮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作者:谷长春  页数:353  
Tag标签:无  

前言

  人各有各的经历,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同代人虽然生活在同样的历史环境下,所经历的社会变迁是相同的,但因为每个人的社会角色不同,际遇不同,具体的经历又千差万别。  我的人生经历比较复杂,也可以称得上丰富。与不了解我“从前”的朋友们在一起谈天说地的时候,我说些官场的苦乐感受他们不觉得稀奇,因为他们知道我曾经当过领导干部;而当我谈起底层百姓的轶闻趣事,他们则不解我是怎么“搜集”来的,有时兴起,我吆喝一声“吃萝卜赛梨哎,辣了换咧”,或是比画一下开山采石打锤的姿势,他们问我:“你这是从哪儿学来的?”我回答说:“这是我亲身经历的啊。”  我有属于“我自己”的跌宕起伏的特殊经历。步入古稀之年后,萌动了回望沧桑记述履痕的心思,朋友们也劝说我鼓励我:“把你的人生经历写出来吧,这对你自己和别人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并催促我说:“再不动手,过几年精力不济,想写也力不从心了啊。”可是,我一直缺乏信心,没想好怎么写。写回忆录吧,我不是“大人物”或“老革命”,既没参与过重大历史事件也没有枪林弹雨时代的“口述史料”,有什么资格写回忆录?写小说吧,一是不会写,二是又不愿意把我的真实人生经历与虚构的东西搅在一起。于是就这么耽搁着。  去年夏季,时代文艺出版社社长张四季同志对我说,他们正在出一套“我的人生笔记”丛书,想约我写一本我的人生笔记,并拿出几本已经出版的书给我看。我说:“这都是大家,名人,把我与他们列在一起不敢当,也不合适,别影响了这套书的质量。”  他说:“名人有名人的优势,而你的经历曲折,生活圈子广泛,自有独自的感触,写出来能有点意思。”  我说:“不敢贸然答应,容我考虑。”  我拜读了几位名人的人生笔记之后,再次与他谈的时候,我说:“我揣摩你的编辑意图是,不要写成自传或回忆录,而是沿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写故事和感悟,从而能给读者以启迪,是谓‘笔记’,是这样吧?”  他说:“不错,你写吧,不要有顾虑。”  我说:“君子协定:我写完你们看,如果不合格就废掉,权当我练笔,别坏了出版社的名声,愧对读者。”  这,就是这本《岁月留痕话沉浮》的由来。  写的时候,我想通过对人生经历的叙述来表达我对社会、对事业、对世事、对他人、对命运的态度以及自己的感悟。不知是否达到了这个愿望,留待读者去品评吧。  因为年深日久,我的记忆可能有舛误之处,望知情的朋友为我指正。

内容概要

  《岁月留痕话沉浮》作者曾任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书记。现为吉林省文联名誉主席,吉林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吉林省杂文学会会长。  本书是作者的回忆录。书中通过对人生经历的叙述来表达作者对社会、对事业、对世事、对他人、对命运的态度以及自己的感悟。

作者简介

  谷长春,1933年生于长春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书记。现为吉林省文联名誉主席,吉林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吉林省杂文学会会长。   出版有《知曙集》《少见多怪集》《听风步尘》等。

书籍目录

第一辑 人之初最初的记忆母亲的功劳梦想发迹的父亲当小亡国奴的滋味我与店客们小人儿做小生意“我是中国人”步入初中时的迷惑与求索岔路口在北平流浪激情燃烧的高中岁月短命的《长春青年报》去旅大乍出茅庐的三次“挨批”回不去的“那几年”我成了“一支笔”考验我当了一回“肃反对象”没迈进去的“门槛”种下蒺藜收了芒刺打入另册第二辑 坎坷路在青年集体农庄右派劳动大队我又被称作“同志”了难得的慰藉不断改行姻缘原是机缘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我和郭玉岭一闪之念读函大特殊秘书不得不从容应对对弟弟的劝阻锻炼生存能力为郭林成输血去农村插队落户“五七连”文书干一回“投机倒把”的事乐观地面对逆境曲折的回城路在轧钢厂去还是留?第三辑 再生缘知曙一段快乐的时光信任到“大机关”的第一印象在其位谋其事朋友领导领导朋友由一场争论结识一位朋友与忠禹同志在一起解放思想无止境初访日本与宣传部同志们的几桩轶事警惕“小气候”官身不由己我与书与大学生对话反对自由化我与笑天“成熟”辨冬上长白山向“的哥”借钱访美巧遇下萨克森州纪行我看“民主”一份未被采纳的议案过生日我的杂文情缘我辜负许多人当了二十年会长步入老年

章节摘录

  最初的记忆  走过漫漫人生路的老年人,愿意回溯往事,这也是步人老年后的一种精神需求。我回溯孩童时期最初的记忆,那些受到爱抚、惊恐或是感到奇异的景物、事件,多半是朦胧、零星、片断的,而最清晰最完整的一项记忆却是恨,那便是芦警尉欺负我们家的事。  先说说我小时候的家。  我1933年出生在吉林省长春市,即伪满洲帝国首都“新京特别市”。南北走向的伊通河穿过半个城,河东一带叫二道河子,相对于河西的“城里”来说,这儿也叫城外,在成立“特别市”时划为和顺区,是城乡接合部的贫民集居区,除了和顺警察署一幢小二层楼之外,再没有楼房,这里兴旺起来是在重修吉林大马路以后的事,当时还是一片荒凉。在通往吉林的大路边上,和顺八条道南,有个开张不久的小旅店——德顺店,这就是我的家。  我父亲患气管破裂症,俗话叫“伤力”,稍一不慎就咳血,干不了重活,加上在这穷地方租人家的房子开个小店也养不了五口之家,因此父亲投靠一位在城里西四道街开“官司店”的朋友,为其当管账先生,既能养病又带出一张嘴。  怎么叫“官司店”呢?是因为店主人与律师有交往,可以为前来“首都”诉讼的人“掏掏耳朵”,出出主意,并为律师“揽活”做中介,是外地来打官司的人乐于投宿之处,因此人称“官司店”,这条街上一连好几家这样的旅馆,于是人们又把西四道街叫“官司店街”。  而我家这个德顺店,就由我母亲谷佟氏带着我的两个哥哥和我在这“撑”着。大哥长我十岁,在我四五岁的时候,他就俨然是个“小大人”了,二哥长我七岁,个头高又壮实,他们俩边上学边里里外外地帮助母亲做活。  那时,日伪为巩固伪满洲国的殖民统治,不断地搞“治安整肃”,对旅店业“特殊监管”,每天都要填写警察署发的“店簿”,对旅客的姓名、年龄、职业、外貌特征、入住和离店时间以及从何处来往何处去都要进行详细登记,这件事由我大哥来做。不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每天晚上九点以前都要把填写完的店簿送到派出所“登录”,之后就不准再招客了。送店簿这是我二哥的活儿。开始,派出所嫌他是小孩,不收,后经我母亲的打点、通融,说明家里没有男掌柜又雇不起伙计,这才认可“德顺店家的二小子”。  我母亲是旗人,辽南破落的满族大户佟氏家族的后代,外祖父死得早,从小跟随外祖母种地、给人帮工,还讨过饭,吃苦耐劳,体格健壮,缠足“后放脚”,炕上的活如搓麻绳纳鞋底儿裁缝衣服,地下的活如打柴赶车养牲口,样样全行,遇事有主张,男人性格。虽然是文盲却能说会道,懂事理。解放以后在五十五岁那年扫盲,竞能看报、写信,还起了个属于自己的名字叫佟莲训,那是后话了。  再说我“最初的记忆”。  那是1937年的夏季。一天上午,滂沱大雨下个不停,二道河子地势低洼,街路上积水已没脚脖子深。母亲和几个店客正忙着在门前垒小坝,以免倒灌。这时,和顺警察署的芦警尉芦玉贵,穿着警用雨斗篷湿淋淋地闯了进来,“掌柜的呢?你把车上这个人给我收下!”  说着,用手一指门外那辆用人拉的、街町会清扫班收垃圾的“卫生车”。只见车上仰面朝天躺着一个男人,被瓢泼大雨浇着却纹丝不动。  那年月,街上常有病死的,冻饿死的,抽大烟扎吗啡瘾发而死的,人称“路倒”。上边有令,哪个地段发现“路倒”,哪个地段的警察就要负责“抓官差”将其送瘗地埋葬,而对尚有一口气的,警察就塞给旅店收下,活过来算是命大,死了就由店家发送。一来,店里死了人不吉利,谁愿意住刚死过人的店?二来,得搭上一口棺材钱,发送出去,开旅店的都怕摊上这种倒霉事。  “哟,芦警尉来了,看把您浇的,先擦把脸,有话到里屋说。”母亲赔着笑脸递过一块干毛巾。  芦警尉一扬手把毛巾打掉地上:“没工夫跟你扯闲白,快把人抬进来!”  “芦长官,不是我没善心,我这小店你也不是不知道,连忙活几张嘴者5难呐,再说,都是筒子屋大炕,连个单问也没有,把他放哪儿啊?您就高抬贵手……”  “这大雨天,赶到你家门口了,谁让你是开店的?我就认准你这儿了!”  “芦长官,咱们低头不见抬头见,是老熟人了,有什么打点不到的请您原谅,等我这小店缓过这口气儿一定登门道谢,今天您就高高手……”  芦警尉吆五喝六地指着店客:“你!过来,过来,去把那人给我背进来!”  母亲急了,横眉立目:“谁敢?!”  店客一动不动。  芦警尉火了,“刷”地把雨斗篷甩掉,“啪”地给我母亲一个大嘴巴。我一下蹿到母亲身前大喊一声:“你打人!”  芦警尉又冲着店客,凶巴巴地说:“不听我的,是不?你们跟她一个鼻孔出气!好,今儿个老子就当一回收尸的,我背!”  嘴上说他背,一转身就拽住人称张大哥的张国范往外推:“去,给我背进来!”张国范膀大腰圆他哪推得动啊,趁势张国范就像座塔似的堵住了门,瞪起大眼睛说:“这店不是俺开的,让不让他住得听掌柜的发话!”店客们你一言我一语,有呛他的,有哄他的,有敲边鼓的,他吼也没用,就僵住了。  刚才他说的“收尸”点醒了母亲。母亲贴近我耳朵说了几句话,我心领神会,麻利从后门跑出去了。  一会儿,道北斜对门大生医院的刘大夫刘子扬撑把伞来了。刘子扬在东北军当军医时与我父亲相识,东北沦陷后退役个人开诊所,在当地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

编辑推荐

  谷长春先生有属于“他自己”的跌宕起伏的特殊经历。步入古稀之年后,他萌动了回望沧桑记述履痕的心思。终于,在朋友们的鼓励下,他写成了这本《岁月留痕话沉浮》。在本书中,他想通过对人生经历的叙述来表达对社会、对事业、对世事、对他人、对命运的态度以及自己的感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岁月留痕话沉浮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