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无比的中华语言事典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作者:毕军  页数:210  

前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不同民族各自有相对独立的历史、地理、种族、文化特点,这就形成了全球人类语言的多样性,语言种类与数量之众多相当可一观。  中华民族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重要文化遗产之一的语言文化更是其中光辉灿烂的明珠,熠熠生辉。汉语言作为古代文明主要的记载工具,在对古文明的记载和传承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请听听语言学家的礼赞:汉语,除了声符的表音作用之外,兼有形象性和表意性;汉语的形和意,不仅积淀了悠久的文化传统,还凝聚着丰富的民族心理、民俗风情;可见,汉语具有丰富的人文性。构成汉语的汉字形体方正,结构匀称,声韵结合,音调优美,又具有整齐的结构关和悦耳的音乐关。若论书法之妙和吟诵之美。其气象万千、其铿锵有致——实乃世界上其他任何语言所不能相与媲关的。汉语讲究严格的词序、句序,稍有颠倒,表意则变。如“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则有天渊之别。然而方块之间却也自由灵动、意味无穷!汉语言简意赅,词少意丰,又有突出的逻辑性、隽永的含蓄性,无比的简洁性……  汉语的阳刚之关:“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汉语的阴柔之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可以说,汉语是奇妙的,而且是非常之奇妙。毫不夸张地说,汉语算是我国的国粹之一,用在不同的地方,便有着不同的意义和效果。就是把完整的词语拆开,也可以表达出另外一种意义,加强词语的感情色彩。如我们常常把“狂妄”拆成“狂而不妄”、把“退休”拆成“退而不休”,等等。如果把这种方法引用到对话中,还常常可以收到奇效。词语中的字更替交换后给词语的表达意义也起了截然不同的作用和效果。  还有汉语文里大量的成语,蕴含着难以言传的中华文化传统。这是外国人所不容易理解的,更是欧洲多音节的拉丁文字望尘莫及的。

内容概要

我们自豪,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当下,中华文明是世界所有文明进程中唯一没有湮灭、断裂的。我们骄傲,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先人给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用之不竭的文化财富。
最全面的讲述:历史、战争、文化、科技、建筑、教育、哲学、艺术、民俗、语言,多角度的讲述让你览中华文明的伟大。
最精美的图片:幽幽的青铜器、华丽的丝绸、传神的石刻造像、飘逸的书法艺术、飞檐斗拱的古代建筑,精彩纷呈、琳琅满目,让你目不暇接。
博古方能通今、厚积才能薄发。“中华百科事典”系列丛书是专为21
世纪的青少年量身打造的,翔实精彩的文字与异彩纷呈的图片是一道道丰盛的视觉大餐,一定可以让青少年在阅读过程中收获心灵的愉悦与精神的满足。
本册为《奇妙无比的中华语言事典》,带你进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

书籍目录

成语
◎成语的概念及特征
习用性
完整性
定型性
◎成语的表现力
◎成语的来源
◎成语示解
【江郎才尽】
【破釜沉舟】
【约法三章】
【运筹帷幄】
【不耻下问】
【温故知新】
【见义勇为】
【金榜题名】
【豆蔻年华】
【司空见惯】
【柳暗花明】
【抛砖引玉】
【三生有幸】
【闻鸡起舞】
【大千世界】
【飞黄腾达】
【信口雌黄】
【三教九流】
【三令五申】
【退避三舍】
【鹿死谁手】
【一锤定音】
【两袖清风】
【空穴来风】
【狗尾续貂】
【守株待兔】
【半斤八两】
【明镜高悬】
【余音绕梁】
【画龙点睛】
【高屋建瓴】
【栩栩如生】
【破镜重圆】
【量体裁衣】
【痴人说梦】
【熟能生巧】
【废寝忘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谚语
◎谚语的概念及特征
◎谚语的结构特点
◎谚语的修辞特点
◎常见谚语示解
【生姜老的辣】
【羊毛出在羊身上】
【人怕出名猪怕壮】
【近水楼台先得月】
【宰相肚里能撑船】
【得饶人处且饶人】
【聪明反被聪明误】
【家有一老,犹如一宝】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矮子看戏,随人叫好】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
【家贫思贤妻,国乱思良相】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I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太岁当头坐,非灾便是祸】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井深槐树粗,街阔人义疏】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帮人帮到地头,送佛送到西天】
【店里有人好吃饭,朝里无人莫做官】
【长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俗语
◎俗语的概念及特征
◎俗语的修饰特点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D
双关
◎流行俗语示解
【家和万事兴】
【不打不相识】
【百闻不如一见】
【说曹操,曹操到】
【县官不如现管】
【家丑不可外扬】
【恭敬不如从命】
【新官上任三把火】
【身正不怕影子斜】
【清官难断家务事】
【解铃还须系铃人】
【哪壶不开提哪壶】
【鲁班门前弄大斧】
【皇帝女儿不愁嫁】
【无事不登三宝殿】
【冤家宜解不宜结】
【好汉不吃眼前亏】
【人心不足蛇吞象】
【死马当做活马医】
【有眼不识荆山玉】
【有眼不识金镶玉】
【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是冤家不聚头】
【不见黄河心不死】
【远来和尚会念经】
【人贵有自知之明】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谜语
◎谜语的产生与形成
◎谜语的艺术手法
会意法
拆字法
象形法
◎谜语赏析
方言
◎方言的概念及形成
◎我国方言分类
官话
吴语
赣语
客家话
湘语
闽语
粤语
◎方言笑谈
“皛饭”和“毳饭”
侉声侉调
学官话
借汽油
军火贩
吻吻你与问问你
夜壶水
生痔疮
孩子与鞋子
下半夜来
借宿风波
紧俏转滞销
女客下车
音乐语言
歇后语
◎歇后语的概念及特征
◎歇后语的结构特点
◎歇后语的修辞特点
◎歇后语示解
【铁公鸡——一毛不拔】
【打破砂锅——璺(问)到底】
【打肿脸——充胖子】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文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
【梁山上的军师——吴(无)用】
【蚊子叮菩萨——认错人】
【墙上挂竹帘——没门儿】
【泰州的灯笼——没影子】
【吴刚砍桂——没完没了】
【竹篮打水——一场空】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司马相如遇卓文君——一见钟情】
【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
【徐德言买半镜——破镜重圆】
【王羲之游泰山——自惭形秽】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俞伯牙不遇钟子期——不弹(谈)喽】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楚庄王猜谜语——一呜惊人】
【此地无银三百两——自欺欺人】
【瞎子摸象——乱猜】
典故
◎典故的概念及构成
◎典故示解
解手
推敲
偏袒
三脚猫
穿小鞋
走后门
破天荒
露马脚
敲竹杠
马虎
眼中钉
临时抱佛脚
二百五
胡说
吃醋
借光
◎语言趣话
买猪千口
李家明妙诗悦龙颜
曹植吟诗救命
苏东坡续错诗
书生作诗免兵役
于谦巧断案
祝枝山气财主
唐伯虎妙对点秋香
是狼是狗
个个草包
纪晓岚巧题“一”字诗
断不敢“娶”
一个字的笑话
“无齿之徒”
小处不可随便

章节摘录

  其实“见义勇为”这个词本身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孔子在《论语?为政》篇里就提到:见义不为,无勇也。意思是说,碰到符合道义的事而不做,就是没有勇气。  “见义不为,无勇也。”反过来说,就是见到合乎道义的事就要勇于去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成语“见义勇为”。  “见义勇为”的“义”是指应该遵行的道德原则,“勇”就是见到合乎道义的事就坚决去做。“勇”是建立在“义”的基础之上的,没有道德原则的约束,就不是“见义勇为”了。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金榜题名】  每年的高考一结束,有一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就特别高,因为它寄托着很多家长和考生的愿望,叫“金榜题名”。现在,只要是考生被大学录取就说是“金榜题名”。其实,在古代,读书人要实现“金榜题名”的愿望比现在困难多了。  我国的科举制度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古代读书^都把“金榜题名”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即由童生到秀才到举人到贡士再到进士。明清两朝考生首先要参加童试,成为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才能进京参加会试,考中前300名左右才能成为贡士,成为贡士之后还要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才能成为进士。“金榜”就是揭晓殿试成绩的排名榜。殿试共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金榜题名”特指通过殿试考中进士。  【豆蔻年华】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人生各个重要的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借代称谓,其中不少词如今使用频率仍然较高。比如“襁褓”是指不满周岁的婴儿;“孩提”说的是几岁幼童;“弱冠”专指二十岁的男子;“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知天命”说的是五十岁;“知命”指六十岁,“古稀”是指七十岁;“耄耋”是说八、九十岁;“期颐”是指百岁以上。  另外,还有一些借代称谓是专指女子的,比如“及笄”专指十五岁的少女,“待年”也称“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桃李年华”指二十岁左右的女子,“风信年华”用来描述二十出头的女子。现在这些词语我们已经不经常使用,一旦使用就要做到用词准确,否则,会闹出笑话来。比如成语“豆蔻年华”,是专门用来描述少女的,说的是十三四岁的少女,但很多人因为不知道它的出处,使用的时候往往用错了对象。其实,它的来历与晚唐诗^杜牧有关。  9世纪时的扬州是仅次于首都长安的大城市,也是文人骚客们的精神家园,是那些追求个性解放的诗人们乐意栖居的地方。“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的诗中流露出他对扬州深切的怀念之情。  公元829年,二月初的扬州,和风拂煦,春意盎然,豆蔻花蕾缀满枝头,含苞待放,一派勃勃生机。“落魄扬州”的杜牧,外出郊游时遇到了歌伎张好好。张好好时年13岁,色艺双绝。因为刚人乐籍,仍然保持着清纯美丽的少女本色。杜牧见而悦之,临别时赋诗相赠:“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春天的花卉很多,为什么杜牧独独选用豆蔻花入诗呢?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一丈,在春末夏初开花,其中以红豆蔻花为最美,花蕊中央有两瓣相并,形似同心,一向被视为爱情的象征。另外,二月初正是豆蔻花的含苞期,似开未开,非常丰满,俗称“含胎花”,因而又被视为少女的象征。

编辑推荐

  《开拓青少年视野的中华百科事典:奇妙无比的中华语言事典》能引导读者更加了解中华语言的奇妙,进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中华民族作为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重要文化遗产之一的语言文化更是其中光辉灿烂的明珠,熠熠生辉。汉语言作为古代文明主要的记载工具,在对古文明的记载和传承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奇妙无比的中华语言事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丰富孩子的语言,很喜欢。
  •   不单开拓了小孩的视野,连有些事我也是从这本书上知道的呢。。。
  •   这本书适合小孩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