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与龟峰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丁新权,尹国胜 主编  页数:227  字数:300000  

内容概要

龙虎山和龟峰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珍贵遗产。对其自然遗产价值的认识,自古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不少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描述、赞美龙虎山和龟峰的文章、诗词、传说、山水画卷等,尤其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亲历龙虎山和龟峰后留下的《徐霞客游记》影响深远。近现代以来,我国的地质、地貌、地理、风景园林、人文历史、文学与艺术、旅游等不同行业部门的众多专家和学者,在龙虎山和龟峰做过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考察研究,形成了大量认识性成果,这些成果散见于数量众多的各类著作、期刊论文、报纸及网络文章之中,但多是从风景或旅游、文化、地貌等单一方向进行不同程度的探索研究,其中最为系统的成果为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与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合作完成的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和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材料中的综合科考报告,对区域地质地貌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    上述各类研究成果为本书的编纂提供了重要参考作用,但都不是从自然遗产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对龙虎山和龟峰自然遗产的认识缺少系统、全面的研究成果。基于此,在江西省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在龙虎山和龟峰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了江西省内地质地貌、生物生态、文化考古、景观美学、风景园林、规划管理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专家,对龙虎山和龟峰自然遗产地展开了全面系统的科学考察和国内外对比研究,获得了大量实际资料和系列新认识。据此,经集体编纂成本书。本书不仅填补了江西省自然遗产方面研究成果的空白,也将对自然遗产的保护、管理及科学合理利用有所助益。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遗产概况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自然环境第二章 遗产特征  第一节 地质构造  第二节 地貌特征  第三节 地质地貌形成演化历史  第四节 生态与生物多样性  第五节 自然景观  第六节 人类活动历史与文化遗址景观  第七节 遗产组成第三章 遗产价值  第一节 自然景观美学价值  第二节 地质科学价值  第三节 地貌科学价值  第四节 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价值  第五节 地域特色文化历史价值  第六节 遗产价值对比分析  第七节 遗产完整性分析  第八节 遗产价值综合评价第四章 遗产保护管理概况  第一节 遗产利用情况  第二节 遗产保护管理规划   第三节 遗产保护管理基本情况   第四节 遗产监测情况  第五节 目前保护状况及影响因素附录1 龙虎山和龟峰主要遗产名录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附录3 《江西省龙虎山和龟峰风景名胜区条例》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二章 遗产特征第二节 地貌特征一、地貌概述龙虎山和龟峰丹霞以丹霞地貌为主,兼有火山岩地貌(早白垩世)和河流湿地地貌。这里主要介绍龙虎山和龟峰丹霞的丹霞地貌(即中生代陆相红层地貌)。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的一类,主要发育于中新生代陆相红色砂砾岩组成的地层中,由构造切割和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等地质作用形成,以碧水丹山和赤壁丹崖景观为特色。地貌特征包括有方山、石墙、石柱、石峰、沟谷、洞穴等单体形态地貌,以及峰丛、峰林、孤峰、丘陵等群体形态地貌。它代表了地球上一种特殊地貌类型、独特的地貌形态及自然地理特征;代表了进行中的地貌演化过程和现代地质作用,是区域大陆性地壳发育到特定阶段的标志。其发育过程反映了区域地壳演化的历史,蕴含了重要的地质地貌演化及古地理与古气候环境变迁信息。龙虎山和龟峰丹霞,由白垩纪陆相红层组成的山体中,拥有世界上最独特秀美的丹霞峰林景观,孕育了世界上已知丹霞中分布最密集、造型最精美的象形峰(石)和峰峦岩窟。丹山与碧水完美融合,不同类型的地貌形态特征和不同规模的地貌组合,集中展示了龙虎山和龟峰丹霞雨水侵蚀型丹霞峰林地貌(龟峰)与河流侵蚀宽谷疏散型丹霞峰林地貌(龙虎山)的独特个性和自然演化历史。这些形态各异的地貌构成,成为研究丹霞地貌特征及地貌过程的重要例证。

编辑推荐

《龙虎山与龟峰》由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龙虎山与龟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