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读意识学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作者:(英)霍华德·塞利娜  页数:180  译者:王黎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意识总是被视为科学研究最后才能攻克的一座堡垒。现代科学可以分解原子,可以揭示生命的神秘,但是它却始终未能完全解释得出意识感觉的来源。来自各个科学领域的人士开始转向意识的揭秘工作,同时他们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假设。但是。有人怀疑意识根本无法为常规科学所研究,还有人怀疑意识本身就是一个超越了人类理解力的谜。   本书对目前所有关于意识的研究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从意识的“难题”入手,考察了心灵与物质的哲学关系,追溯了意识问题产生的历史渊源。本书还循着科学研究的路径,一路探察了意识与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量子力学的关系,其中不乏许多有趣又别开生面的科学实验和哲学隐喻,比如,“僵尸”、“中国屋”、“机器中的幽灵”以及“薛定谔的猫”。   对于那些对意识这一古老问题有兴趣的人而言,这本书无疑是最佳的入门选择。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大卫·珀皮诺 (英国)霍华德·塞利娜 译者:王黎

书籍目录

译者序什么是意识?意识的无法定义性成为一只蝙蝠会有怎样的感觉?经验与科学描述意识如何与客观世界相匹配?第一个选择:二元论第二个选择:唯物主义第三个选择:神秘主义困难问题和简单问题解释性鸿沟生命体的意识新出现的“困难问题”笛卡尔的二元论运动中的物质独立于物质之外的心智松果体贝克莱的观念世界唯心主义传统唯心主义在英国科学对唯心主义的反应行为主义心理学斯金纳箱机器中的灵魂盒子中的甲壳虫心理学中的功能主义结构对生理系统心智是大脑的软件不同的运作载体心智的物理基础现代二元论的复兴属性二元论笛卡尔的可想象性论证僵尸复制品莱布尼茨的知识论证知识论证的现代版本意识的二元论二元论面临的质疑因果封闭性心智的名存实亡牛顿的物理学重返笛卡尔唯物主义的生理学不存在单一的心智原因什么是量子力学的非决定论?因果关系的乏力先验的和谐现代的副现象论副现象论的古怪唯物主义的选择唯物主义不是要做减法温度的例子功能主义者的唯物主义观制造一台有意识的计算机?图灵实验中国屋语言和意识功能主义害怕成为副现象论者心智状态不是“湿件”人类沙文主义直面二元论僵尸不可能存在意识之谜神秘主义的立场神秘主义的思索意识的特性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理论冲经系统的震荡(Neural Oscillations)冲经达尔文主义(neural Darwinism)再入式回路(Re—entrant Loops)进化和意识意识存在的目的量子坍缩量子力学的特别之处薛定谔的猫量子力学观中的意识另一个与量子力学相关的意识理论波函数坍缩和哥德尔定理全局工作空间理论CAS信息处理其他生物是否拥有意识指向性与意识意识和表现理解指向性我们能够破解指向性的问题吗?没有表征的意识为表征辩护没有意识的表征泛心主义者对表征的理解没有意识的行为“是什么”对“在哪里”盲视问题HOT理论对HOT理论的批评自我意识和心理理论错误信念铡验有意识还是没有意识?文化训练感觉与自我意识未来的科学前景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技术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意识的特点-苍蝇和瓶子二元论唯物主义道德情感因素的影响是否有终极答案?拓展阅读附录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视读意识学》:介绍丛书。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联袂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作家鼎力推荐世界经典科普巨作——INTRODUCING《介绍丛书》自1991年问世以来,先后以三十余种文字出版发行,销量达2.4亿册。我的眼前展现出无限广博的人文科学的空间!展示了色彩斑澜的历史生活画面。意识活动是人类面对的最为复杂难解的现象,如何解释意识现象一直是科学家和哲学家冥思苦想的问题。《视读意识学》全面、清晰、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人类对这个问题的探索过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视读意识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9条)

 
 

  •   买了全套的视读。希望第三辑也能快点出来。
  •   很值得看的一本书,朋友推荐的,买的套装五本,这本还没开始看呢
  •   已经学了那么多知识了,还是多多益善吧!!!
  •   这本书图文并茂,很好看
  •   学习一点皮毛知识,打开一扇窗。
  •   拼钱买的,但是内容还能看的。
  •   很有创意的普及读本
  •   值得一提的好书
  •   替别人买
  •   内容听简略的,很多内容就是大概一提
  •   很棒。我喜欢。
  •   视读意识学,提高意识能力,增进思维开拓。呵呵。
  •   作为意识学的入门略显晦涩,作为延展阅读又太简
  •   翻译也还可以。但书名不必说“意识学”的,直接“意识”就可以了。
  •   是入门的理想读物,解释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   推荐一个Q
  •   喜欢理论的人不妨购买
  •   通俗易懂,入门好书,价格合理
  •   有图画就是生动形象。虽然字太少了不便于深入理解
  •   还没看,挺期待的
  •   果然如序所言,看完后你不会得到一个关于意识的结论。
    但是在看的过程中要不断开拓和抽象思维,因此可以很好地锻炼逻辑能力。
    同时这本书也能泛泛了解各学派对思维的研究。
  •   插图太烂,影响整体阅读,编书的人太不负责任了
  •   印刷不怎么样,配图凌乱胀眼睛
  •   这本书以难以置信的形式将深奥复杂的知识用图画的形式生动地表现出来,使得原本枯燥的学习活泼有趣,不愧为大师之作,我相信越是优秀的作者越能抓住关键和本质,越是知道如何让读者理解更容易,我很喜欢视读系列,很适合初学者入门和培养兴趣
  •     本来就打算写点东西,关于《意识是什么》,手里有好几本书,想看完了再写,现在写未免仓促,写出来的东西空洞,不过也明白一点,有些东西,说再放放,结果可能就因各种原因永不再写了。所以,好坏先写了,以后再补充。
      
      就这本书而言:
      1、乱七八糟,不知所云,看得一头雾水。如译者所言,对那些看什么都想着答案的人,会对这本书十分不满,而对于那些借以想象的人,这本书却可以引发人们的想象。我更多地是属于前者,因此,感觉不爽。
      2、没想到的是,牛顿居然也对精神力作过研究,听一朋友说,牛顿晚年是做了大量研究的,他有很多未发表的东西都是有关精神力的,这让我好奇,有可能的话会对牛顿多些了解。
      3、这本书是讲意识学的,然而,象一些灵修,佛教的禅坐,包括心理学,都是主要涉及意识问题的,然而书中对此却只字未提,因此,作为有关意识学的书,是有相当大的缺憾的。
      
      下面的文字,是《生命力是什么》的系列文章中的一节,也算是读完此书后的一个小结。《生命力是什么》全文:http://1160404007.blog.163.com/blog/static/117749583201002453924493/
      
      
      
      
      我们能制造出一个具有意识的机器人吗?
      
      每当谈论到意识或精神这样的话题时,人们都会禁不住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反映出人们对于意识的茫然无知,人们希望能制造出一个具有意识的机器人,当这样的机器人被制造出来的时候,那就说明人类对于意识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与了解。而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也不禁要问:人类自己通过繁延后代就可以“制造”出有意识的完美的人类,为什么还那么费事地造一个既与自己有很大不同,又要象自己,并且在意识方面又要完全一样的东西出来呢?
      
      意识问题是一个难解的问题,在我们对其他领域的研究不断扩展与深入的时候,在意识领域却似乎滞步不前。意识是什么?到现在几乎没有人能准确地为它下个定义。但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意识却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命特征,人类个体无时无刻不处在意识当中——但我们对意识却是如此熟悉,又是如此陌生。
      
      而我现在就想谈谈这个困难的问题。并且,我想直接地问:意识是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史蒂芬•霍金关于宇宙奇点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前面已经探讨了许多,特别是上一节,从霍金的角度来探讨了物质的起源问题。依霍金的观点,宇宙存在一个奇点,那大概是超过150亿年前的事情,宇宙从奇点处爆炸,从而诞生了我们现在所观察的宇宙。在奇点处,整个宇宙处于极小的状态,比一个拳头还要小——如果你想挑战自己的想象,还可以把它想象得更小,在这一奇点,已经没有物质现象,有的只是极高的温度或者极快的运动(你也可以试着想象原子弹在爆炸前与爆炸后那一极短时间时的存在状态)。这就是整个宇宙在那一时刻的状态,当然包括地球在内,也包括人类在内,我们眼见的所有的一切都从那一点、那一刻诞生而来。我们不得不承认,霍金的奇点理论打开了认识万有的一道门——当然也包括意识在内。我们可以暂时地避开眼下意识的复杂状态,快刀斩乱麻,回到源头,归于一处来思考这个问题。这样,我们可能就可以一窥意识的本质。
      
      在宇宙的起点也即奇点处,只有温度,运动(科学家们并没有特别提到这一点,这是我的假设与想象),为了更简单地描述这种状况,我们可以把那时的状态以能量来进行描述。也就是说,在奇点处,只有能量的存在。奇点爆炸的150亿年之后,形成了现在人类所能观察到的世界。于是我们是否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中所存在的意识,也同样是由能量转化而来,或者是否就可以说,意识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表现?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这种可能就是有神论者,他们相信是神创造了奇点,也创造了现今世界,而意识则是神额外赐给人的一份礼物,于是又可以说,意识是存在于奇点之外的,意识与能量并无关系。如果是这样的话,要想真正理解意识是什么,恐怕只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直接问神。不过,在还没有接到神的明确的解答前,我还是试图对前一种可能性进行探讨,因此,还是要假设,意识也同样起源于奇点,也就是说,意识由能量转化而来,意识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我们现在可以换一个思路,意识从何而来?我们先根据大多数人的看法,即意识是人类特有的,这就是说,意识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那人死了之后,意识到哪里去了呢?是凭空消失了吗?这也是人们长久以来的一个疑问。一种解释是,死后人的意识(灵魂)上天堂或下地狱了,即便如此,还是要投生转世,而这似乎与科学中能量的守恒定律不谋而合,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因此,把意识当成是能量来讲也并不矛盾,可能困难的就是理解上的问题了。
      
      一谈到意识就总感觉复杂,那我们可不可以借以苹果为例呢?如果把一个苹果比喻为人的话,我们所看到的那个实在的苹果可以说是物质的,比喻为我们的身体,那苹果的气味呢?是否也是物质的呢?是不是可以比喻为我们的精神?如果说,苹果的气味只是苹果本身所具有的物质渗入到空气当中以气味分子的形式被我们所感知,因此说也是物质的,那人的精神呢?为什么就不是我们的身体所发散出来的某一种形式呢?而事实上,我们已经发现,人的意识同时伴随着一种波动,即我们所说的脑电波,因此,脑电波是意识的一种现象。而我们把脑电波看作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可能就较容易些了。
      
      能量是对世界本质的一种描述,而不是某一具体的形式。能量可以是任一种形式。能量总是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因此,从基本层面来讲——也就是回归到奇点处时来讲,能量表现出来的就是热、运动和力。力是能量的一种特质,正是因为力的特质,使得有奇点的大爆炸的产生,也是因为力的特质,使宇宙未来也可能重新坍缩于奇点。如果说意识是能量,那也就从某一层面上说,意识是一种力(或者说意识具有力的特性)。关于此点,同样曾经引起牛顿的好奇。牛顿在发现了万有引力(即重力)后,它把这种力推广到了所有的物质之上,他认为所有的物质之间都是以某种力的形式存在的,“还有生命体以及有智慧的动物体身上存在的特殊的生命和精神之力,这些力是用来引导身体中物质的运动。”“生命和精神之力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只不过是特殊环境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力。”(《视读意识学》P68)不过,牛顿关于精神之力的研究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兴趣,当然也就没有后继的研究。但我相信,此后的人们终究会回到牛顿所关注的研究上来,而重新从物理的角度来审视意识,只不过那时人们对于物理、意识、物质等的概念将有新的认识与理解而与现在的不同。
      
      尽管关于意识是一种力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更多相关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但在习惯上,我们却承认这个观点,比如我们会经常说意志力,生命力,脑力,注意力,我们用这样的字眼来描述那种无形的意识力量。是的,意识是有能量的。如果说我们对意识了解不多,那也可以说我们对能量的了解也很有限,对能量的形式的了解也很有限。如果我们想尝试着对意识有更多的了解,我们应该首先承认我们自己的局限性,放下已有的有限的认识,用一种更宽广的胸怀来准备接纳一些新的概念,比如对于意识的认识,比如说意识是一种力,是一种能量。当我们意识到意识是一种能量或力时,很多的问题就相对容易起来。
      
      所有的物质都是一种能量形式。这个在前面已经讨论过,而对此最好的说明就是爱因斯坦的那个著名的方程E=mc2 ,E即能量,m为质量,在这个方程中,E与 m是等价的,因为c是光速,光速是不变的,所以E=m,即质量等于能量。所有的物体都是一种锁闭的能量,当物体从物质形式转化为能量形式时,物质特点消失,而以某种能量的方式呈现。意识也同样是一种能量,力也是一种能量,因此,意识或者力如果锁闭起来,就会转化为物质。关于这一点,在下一节意识与物质的关系中会再进行讨论。现在想要说的是,意识与物质在某种层面上来讲是一样的,都是能量,只不过是能量的不同状态。这就如同水蒸汽、冰、水都是同种物质,只是形态不同的道理很相近。那这又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意识的活动过程就是意识主体与外在进行能量交换的过程,这一过程比较类似于达尔文所说的“适者生存”的过程,所谓适者,也就是能量同化的过程。因此,当我们看到一物体,我们说我们记住了这一物体,实际上就是我们把这一物体的部分能量吸收进了我们大脑并储存了起来。我们记忆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意识的力的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称此为记忆力。
      
      还有一点必须说的是,意识是一种比较纯粹的能量,这是150亿年以来自然选择并进化的结果。如果我们试着来描述意识的特征的话,可能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意识的“自适应性”。这种自适应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外的认知,一个是对内的自省。不管是对外的认知也好,对内的自省也好,表现出来的另一特点就是目的性,也可以叫作“意义”。这种意义的指向就是使能量体(人)更加强大。因此,再来解释“自适应性”就是,辨别并有目的地选择性地吸收能使能量体(人)更加强大的能量。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行为与动机,根本来讲就是出于两个原因:选择快乐,逃避痛苦。因为快乐是一种正能量,使个体强大,痛苦是一种负能量,使个体虚弱。
      
      还有一点也是需要说明的,意识并非仅仅存在于大脑之中,只能说,意识自然选择地集中于大脑,而事实是,在身体的任一部位都存在有意识。因此我们说,思考出来的未必是正确的,而感觉或直觉往往是对的。感觉或直觉并非只是靠大脑,而是靠的整个身体。作为人而言,意识与身体是一个整体,身体的每一部分与其他部分间也是一个整体,每一部分的存在都是为了整体的存在,我们甚至可以说,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是有意识的,这也是意识的“自适应性”的体现。身体的某一部位出了毛病,整个身体会调动所有的能量对这一部分进行治疗,我们可以称此为“自愈性”。
      
      那是否只有人类具有意识呢?其他动物是否也具有意识?这只是一个有关概念限定的问题,看你如何去定义意识,如何为意识进行概念圈定。如果从意识的本质上来讲,那毫无疑问,所有的生物都是有意识的。再推而广之,所有的物质都是有意识的,再进一步讲,意识与物质并无区别,二者都是能量的不同形式的呈现。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最初的那个问题,我们能制造一台有意识的机器吗?现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这个机器可以自我编程,而不再需要人类为它编制程序。这只是解决了思考问题,但感觉问题还没有解决。如果人们期待这样的机器有人类一样的感觉,那这样的机器得有肉,有和人一样的机体。不过,说到这里又回到了我的那个问题,如此这样的话,何必要制造这样的机器呢?人类生下的孩子不是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杰作吗?
      
      
      补充:要谈到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的意识流理论不能忽视。
  •   好东西。谢谢
  •   关于意识是能量的观点还蛮有趣的,不过最后说“这只是解决了思考问题,但感觉问题还没有解决”是什么意思呢?
  •   思考,计算机的处理就是类思考,是按一定的程序来计算,比如下棋,怎么下,这是思考。感觉,是对外界的接收、处理、反馈,简单说就是人的七情六欲,这个,靠程序是编不出来的,编出来的就已经不是感觉了。感觉是更偏向于精神层面的东西。
  •   不同意。感觉是低级的心理活动,比如视觉啊听觉啊这些动物也有,非哺乳动物都有(我不是人类中心主义),机器人也可以有。因为感觉就是对感受到刺激啊,或者说接收刺激。相反,你所说的机器人下棋我倒不认为是思考,它只不过是在执行程序罢了,这不是思考。其实我想说的是感觉不和意识等同,思考才是,正好和你观点相反。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