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谈艺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田玉斌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1-01出版)  作者:田玉斌  页数:449  
Tag标签:无  

前言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曾经阅读过《人民音乐》杂志连载的由黄伯春翻译的《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一书中的部分文章(当时只连载了十八位歌唱家的访谈录)。此书由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资深男低音歌唱家杰罗姆·汉斯(Jerome Hines)所著。他以访谈的方式采访了四十余位世界著名的歌唱家,与他们就歌唱发声技巧问题进行探讨、切磋。我读过后受益匪浅,并萌发了一个想法:我们国家拥有那么多著名的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他们都具有很丰富的演唱和教学经验,这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应该把他们的经验介绍给广大的声乐工作者和声乐爱好者。后来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跟一家出版社的副总编谈了我的想法,他当即肯定这个选题非常好,希望我能尽快动手写这本书。,在他的鼓励下,我从1994年就开始了这本书的写作。  然而,在我开始做这件事不久,就深深地感到事情远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容易。在写完四五篇文章以后深有“骑虎难下”之感,觉得要想按计划完成至少三十个人的访谈录是件非常困难的事!然而,我又欲罢不能,只好硬着头皮往下做,写写停停,停停写写,以至使这本书在十四年后的今天才问世。  写这本书之所以难,一是要与三十位访谈对象一一见面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因为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是非常忙碌的。有的忙于演出,有的忙于教学;有的在外地,还有一些人身居国外;即便是在北京,由于双方的时间难于协调,也不是随时都能如愿。于是,我只好利用在各种声乐比赛当评委的机会,遇上合适的“目标”先完成采访。就这样,慢慢地积累了十四年。第二难是文字整理工作。在一般人看来会觉得听录音整理记录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其实不然,因为类似聊天儿似的谈话可以不必讲究语法,都很口语化。但是将其变成文字后,却既要通俗易懂,又必须是被采访者的原话,还得努力接近书面语言。要做到这一点非常艰难!另外,有些访谈对象的思路是跳跃的,常常是在谈这个话题时会跳到另一个话题上去,只能在整理文字时进行调整。为此,整理一篇文章常常要花去很多时间。而最难的是在刚刚写了几万字以后的1996年初,我被文化部任命为东方歌舞团团长。此前我在中央乐团只担任党委副书记兼副团长,分管一部分工作。那时我不仅能经常参加团内外的演出,而且还有时间做一点自己的事。但是到了东方歌舞团就不一样了,我是法人代表,又肩负体制改革的重任,实在没有精力和时间做这件事了。2000年调到中国歌剧舞剧院任院长之后,当时的中国歌剧舞剧院百废待兴,而且面临着很困难的局面,我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又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在这种情况下更无暇顾及写书的事。退休后,本以为可以专心致志地从事写作,没想到又做起中国合唱协会的理事长,工作依然很忙,只能是“见缝插针”一点一点地做。  我在此叙述以上这些情况并无他意,而是向那些很早访谈过的老师和朋友们表示歉意!希望能得到他们的谅解!因为两三年前甚至十多年前谈的内容,肯定会与今天的感受和体会不尽相同,在这些年中他们都会有更多的心得和经验。好在我在每篇文章的后面都注明了访谈的时间。  我之所以坚持把这本书写下去,是因为我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我做的这件事非常有意义。这个意义不仅在于书中的内容对于当今学习声乐的人有帮助,而且对未来的声乐学习、研究者都会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写这本书,对我自己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每一位访谈对象所谈的内容,都使我从不同角度受到了启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对一些自己在认识上尚不够有把握的问题,在采访过程中常常会得到印证,这对我的声乐教学和学术研究大有裨益。虽然这本书写得很苦,但苦中有乐。特别是在每完成一篇文章以后,都会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另外值得安慰的是,我在采访每个人时,他们都对我做这件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们都认为这将是一本很有学术价值的声乐著作,同时也认为我为中国声乐事业的发展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从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中得到了力量。  为了使这本书的内容具有权威性和学术价值,我在选择访谈对象时,尽量选择那些在声乐艺术上有成就的人,选择那些在美声演唱和教学方面的业绩佼佼者。应该说书中的访谈对象绝大部分都是我国美声界具有影响力的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他们所谈的内容涉及美声歌唱的方方面面。可以说这本书既具有学术性,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这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在访谈对象中我不仅考虑到各个年龄段和各个声部有代表性的人物,我还尽量采访那些学有所成的“海归派”以及现在仍然在国外工作的海外学子。他们中大部分人都在国外学习和工作了十几二十年,对国外声乐技术的现状比较了解。对国外教学是怎么教的,他们是怎么学的,在西方的歌剧舞台上他们是怎么演的,在工作中是怎么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的等等,他们都有切身体会。读者不仅会从中了解到他们在声乐艺术方面的体会和成就,还会从他们的坎坷经历中领略到他们那种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另外这部分内容使本书更加丰富多彩。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作为声乐工作者做这件事,比起不懂专业的人占有优势。比如在一些技术问题上我可以刨根问底,在大家关注的某些问题上可以“穷追不舍”,尽量引导被采访者谈得更深入、更具体。再就是在访谈对象中大部分都是我很熟悉的人,也可以说都是我的朋友,有的甚至是我几十年的好朋友,聊起来比较随便,无拘无束。有时我们还可以就某个问题进行探讨,甚至是争论,这样也有利于把问题引向深入。  除以上特点外,我在访谈中不仅仅引导被采访者谈纯技术问题,同时还涉及声乐演唱和教与学的其他方方面面。这是本书的又一大特点。我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觉得我国声乐发展到今天,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技巧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了。从整体上看,应该说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具有比较高的水准。在我看来,要想使我国的声乐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必须在学习、研究、探索科学发声方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其他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尤其是作为美声歌唱这种欧洲传统的唱法,对于作品的风格、语言和作品的表现、表演等方面的学习,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除此之外,书中有些从事声乐教学的老师,还特别谈到了学习声乐的人应该具备的条件和素质。其中包括个人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和如何做人等方面的要求。他们从数十年的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若想把一位歌者造就成为一名艺术家,除了要具备好的声音条件和纯熟的歌唱技术外,在做人方面也要有很高的要求。学习声乐的人不但要具备很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同时还要有很好的人品。这也是在其他声乐文献中很少涉及的。  我在写此书时感到最遗憾的事,是不能将我国所有的优秀歌唱家都包括进来。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声乐人才济济,老、中、青每个年龄段都有很多有成就的人;再加上优秀的年轻歌唱家不断涌现、层出不穷,如继续做下去可能用去我毕生的精力都无法完成。在此我要特别说明,书中的访谈对象仅仅是我国优秀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中的一部分人,不可能是全部。按原计划要完成三十人的访谈,非常遗憾的是有的人由于难于找到合适的机会,因此只好作罢。  看过黄伯春翻译的《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一书的入可能会记得,在这本书的扉页上有这样一句话:“本书也许有损你的发声健康。”其含义是提醒读者要当心!因为发声器官的长短、宽窄和大小是因人而异的,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会使每个人歌唱时的感觉不完全一样,而且每个人在语言表述上也是不完全相同的。所以学习声乐的人在读这类书籍时,最好是将其中的技术手段和体会作为参考,可以借鉴某些适合于自己的东西。当然,我相信读者在读此书时,还会澄清自己原来的某些模糊认识,也可能在某个问题上会受到启发,包括自己在技术上已经做到的东西可能还仅仅限于感性认识,而未能从理性上去认识它,通过阅读此书在认识上也会得到提升。除此之外,我要特别提醒读者:读书是学习,读书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认识,但毕竟这是别人的经验,是间接经验。指望通过读书成为歌唱家在我看来永远是不可能的。要想学有所成,必须通过实践,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关于本书,还想做几点说明:  一、我给每篇文章都加了一个大标题。每个标题都是被采访者在文中说的某一句话或某一观点。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而且希望能以此引起读者的关注。  二、我在每篇文章的开头都附上了被采访者的艺术简历,目的是为了使读者对他们在艺术上的造诣以及所取得成就能有更全面的了解。需要说明的是,大多数的简历都是由他们本人提供,只有少数人的简历是我从有关资料和网上查的。因此,简历内容的多少不一,格式上也不尽相同;而且由于有些人的艺术简历是很早提供的,所以内容很可能不全。  三、全书每篇文章的前后顺序是按照访谈时间的先后排列的。即从1994年的第一篇开始,到十四年后完成的最后一篇为止。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这本书的写作,真有如释重负之感。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所有被采访者给予我的支持与理解!特别是他们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无私地奉献给大家,我常常为此感动,相信读者也会为此感动的。  但愿此书对广大读者能有所启发和帮助。  田玉斌

内容概要

  《名家谈艺田玉斌与名家谈美声歌唱》是我国著名声乐家田玉斌先生的一部关于声乐艺术的力作。它以访谈的形式记录了我国数位著名歌唱家的艺术人生,包括他们在声乐学习、演唱和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这些耀眼的名字有:黎信昌、汪燕燕、田浩江、吴雁泽、王秉锐、施鸿鄂等。有些歌唱家旅居国外多年,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在几十年的歌唱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多彩的人生也是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传奇。在与作者的畅谈中,他们坦诚地讲述了多年的切身体会和宝贵经验,这不仅对声乐专业的学习和声乐爱好者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中国声乐教学甚至对整个声乐界来说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它必将有利于中国声乐与世界的接轨。

作者简介

田玉斌,男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曾任中央乐团党委副书记兼副团长、东方歌舞团团长、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现任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6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1968年分配到原中央乐团工作,任独唱演员并担任独唱独奏艺术家小组组长。1981年至1983年间曾两次跟随意大利著名歌剧艺术大师、声乐专家吉诺·贝基先生学习,并成为大师的得意门生。在原中央乐团工作期间,作为独唱演员,演唱了大量的中外声乐作品,而且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曾与国内外多位著名指挥家合作,在《黄河大合唱》、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海顿的清唱剧《创世纪》和威尔第的《安魂曲》等大型声乐作品中担任独唱。由他担任独唱的亨德尔的清唱剧《弥撒亚》CD和《黄河大合唱》VCD分别由新加坡和香港出版发行。1991年参加了全国“十大男中、低音歌唱家独唱音乐会”,受到好评。曾为中央和地方电台、电视台和音像出版社录制了数十首独唱歌曲和影视歌曲。1976年曾随“中国艺术家小组”赴老挝讲学,获老挝政府颁发的“共和国二级自由勋章”。作为独唱演员曾先后赴墨西哥、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我国香港、台湾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曾率东方歌舞团赴俄罗斯、朝鲜和韩国访问演出。还先后随中国音乐家协会代表团赴法国和意大利进行过考察活动。除此之外,他还在《人民音乐》、《音乐周报》和《中国文化报》等报刊上发表数十篇声乐论文和音乐评论文章。著有《谈美声歌唱》书,于1995年出版发行,此书深受广大声乐工作者和声乐爱好者的喜爱。1992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分八讲连续播放了他的专题声乐讲座《什么是美声唱法》;北京音乐台成立后,于1994年又重播了此讲座。他多次被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聘请为全国性声乐比赛美声唱法评委。自1996年开始,被文化部聘请为国家艺术表演团体艺术专业人员应聘资格考评委员会委员,任美声考评组副组长。1999年被国家大剧院工程业主委员会聘请为艺术委员会委员。从2000年开始,曾先后担任文化部音乐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文华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评审组委员。自2004年起,曾多次被中央音乐学院聘请为研究生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2007年,被中宣部聘请为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歌曲评审委员。

书籍目录

田玉斌艺术简历前言通过练声只能解决基本技术问题——与黎信昌谈歌唱吉诺·贝基先生既是大师又像慈父——与汪燕燕谈歌唱唱歌到了一定阶段就没有方法了——与田浩江谈歌唱白天当“官”,晚上练唱——与吴雁泽谈歌唱在声乐教学上不能单打——与王秉锐谈歌唱我特别赞成教书育人——与郭淑珍谈歌唱那次考试我得了六分——与施鸿鄂谈歌唱不能用一种方法去解决每个学生的问题——与郎毓秀谈歌唱吉诺·贝基先生对我帮助太大了——与于吉星谈歌唱我把“绝招”都掏出来了——与赵登峰谈歌唱在声音训练上我们不会输给洋人——与黑海涛谈歌唱凡是对我有用的东西我都把它拿过来——与孙家馨谈歌唱我们的音色与西方人不太一样——与张立萍谈歌唱要感到横膈膜、胸腔、面罩三点成一线——与魏启贤谈歌唱对学生要有爱心和耐心——与张利娟谈歌唱歌唱是授之于隋又传播情感的行为——与申丹谈歌唱要把中声区作为桥梁和通路来解决——与石惟正谈歌唱要打开喉咙歌唱但不能太过分——与杜纪刚谈歌唱我们学的不是单项而是全能——与棠波谈歌唱意大利好的老师说法都很简单——与迟颂谈歌唱面罩的功夫是在声带上——与贺磊明谈歌唱做一个全面的歌唱家——与袁晨野谈歌唱我觉得唱歌没有那么复杂——与孙秀苇谈歌唱学习唱歌要做“减法”——与魏松谈歌唱我的工作是努力铲除六根“毒草”——与吴琪辉谈歌唱我是一个做任何事情都很认真的人——与王秀芬谈歌唱语言准确音乐就会准确——与彭康亮谈歌唱学习声乐不能“提速”——与栾峰谈歌唱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田 今天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下面请您谈谈有关技术方面的经验,好吗?王 在技术和方法上,过去的声乐教学把它说得太玄妙了。其实没有那么玄妙,把它规范起来应该是非常清楚、明确的。我认为第一要抓紧基础,就是气,第二是声,第三是字。气、声、字是一个整体,从开始教学就要让学生懂得这一点,同时要不断地磨炼。具体教法上要由浅入深,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在教学上一定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不能搞那种华而不实的东西。我常批评“一响遮百丑”的现象,有些学生内心没有东西,就靠嗓子在那里喊。如果我们的声乐教学仍然停留在这样一个水平上,实在是太可悲了!所以在教学上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的。田 急于求成是声乐教学中比较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比如有的学生的声乐基础还没有打好,基本技术技巧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就去演唱那些力不从心的大作品,忘记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王 我以前在训练学生时感到很难,觉得有的学生到毕业时还没有开窍。这个窍应该在学校开。我过去要用三年的时间使学生开窍,就是说在技术上使学生基本掌握两个八度的能力,这样他们可以驾驭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作品。现在我能用两年的时间使学生开窍,我说的是针对根本没有学过的白丁,并非是指已经学了多年的学生。当然,对那种学了一段时间又有不少毛病的人则另当别论,这种人比较麻烦。田 我记得您在前几年看了我在《人民音乐》上发表的论文以后,曾把我在文中阐述的关于横膈膜支持、打开喉咙和面罩共鸣这三点的重要性,概括为“呼吸是基础,打开喉咙是关键,面罩共鸣是效果”。我觉得您说得非常好,而且很精辟,请您先谈谈呼吸问题好吗?王 关于气的问题,首先应该明确气到底要吸到哪儿?

编辑推荐

《名家谈艺:田玉斌与名家谈美声歌唱》:让我们一起聆听大师的声音·天籁,让我们一起分享大师的经验·宝藏,让我们一起走近大师的人生·传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名家谈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专业书籍,非常实用,
  •   书的质量我就不多说了,反正就那样,我也不知道什么正版不正版。但是这本书从类容上来说是本难得的好书,堪称声乐的精华荟萃。田玉斌花了20年的时间与这些名家交流并参访他们,其中谈到了许多关于声乐的技术问题和观点,是声乐爱好者特别是声乐学习者的一个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   1、专家点评,有权威性。2、通俗易懂,一步到位。3、交代清楚,不容置疑。
  •   这本书涉及到的声乐问题很全面,而且都是名家的经验,相当宝贵。
  •   田老师出的第一本书我就买过,但后来丢了,所以看到他出的这本书,毫不犹豫的就买了,因为他的理念很好。
  •   对于声乐爱好者是一本很好的通俗易懂的书,博采众家之长找到自己歌唱的技巧和如何唱好作品的方法。
  •   我很喜欢!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真的非常有用。为我的声乐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   我觉得这本书写得非常好!写出了我国声乐和国际声乐之间,存在的实际差别,以及应该怎样去解决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舞台上不断的实践!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