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琐忆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作者:莫砺锋  页数:345  字数:3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著名学者、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莫砺锋先生的唯一一部人生回忆散文,记载了他三十岁之前的人生记忆。书中收录了作者独家珍藏、极具时代价值的珍贵照片。它通过回忆记录了作者年轻岁月里的悲欢离合、欢乐与哀愁。从儿时的调皮到读书时的欢乐,从被迫放弃高考的无奈到插队安徽后的奋起,从痛失亲人的悲痛到考入大学的艰辛,这些记忆皆为平凡岁月中的琐屑点滴,却极易引起普通人对平凡生活和经历的共鸣。它反映的既是一个普通人的遭遇,也是千千万万人的遭遇,是历史的真实面貌。全书弥散着亲切、淡然、真实感人的情感。作者在记录自己过往岁月的同时也折射出了一个真实的时代影像,实现了生命个体对时代的超越。

作者简介

  莫砺锋,著名学者、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1966年毕业于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1968年下乡插队,在江苏太仓、安徽泗县务农十年。1978年考入安徽大学外文系英文专业。1979年考取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198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84年以后在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其间曾任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并曾在韩国全南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任客座教授。现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著作有《江西诗派研究》、《杜甫评传》、《朱熹文学研究》、《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唐宋诗歌论集》、《漫话东坡》、《莫砺锋诗话》、《莫砺锋说唐诗》、《杜甫诗歌讲演录》、《莫砺锋评说白居易》等。本书是作者唯一一部人生回忆散文。

书籍目录

最初的记忆
风筝
第一次作客
琼溪风景之一:市河
琼溪风景之二:石桥
琼溪风景之三:玄武池
琼溪风景之四:西塔
“海上”之一
“海上”之二
“海上”之三
班大王
除四害之一
除四害之二
大炼钢铁
琼溪镇的食堂之一
琼溪镇的食堂之二
羊的悲剧
琼溪镇的野菜
钢炉饼
营养饼
候柴
租书摊
琼溪人物之一:老右
琼溪人物之二:邵根尼
琼溪人物之三:姚伯良
琼溪人物之四:桂荣平
琼溪镇的童谣
初恋
过年之一:办年货
过年之二:蒸糕
过年之三:年夜饭
过年之四:压岁钱
操行等第
数学竞赛
“长在甜水里”
英语课
“西瓜香瓜”
乘凉
晒太阳
考高中
离家
苏高中
苏高中的宿舍之一
苏高中的宿舍之二
苏高中的宿舍之三
苏高中的食堂之一
苏高中的食堂之二
朱鸿兴的面条
采芝斋的瓜籽
苏州风景之一:虎丘山
苏州风景之二:沧浪亭
苏州风景之三:灵岩山和天平山
苏州风景之四:陆稿荐和黄天源
支农 / 爹爹的故事之一
爹爹的故事之二
爹爹的故事之三
爹爹的故事之四
姆妈的故事之一
姆妈的故事之二
苏高中人物之一:陈本业
苏高中人物之二:陈继明
苏高中人物之三:岑小东
苏高中人物之四:顾树柏
苏高中人物之五:马文豪
苏高中人物之六:宋耀良
我在文革中之一
我在文革中之二
我在文革中之三
我在文革中之四
我在文革中之五
我在文革中之六
我在文革中之七
鸭的悲剧
纸围棋
上山下乡
赵浜风景之一:赵浜
赵浜风景之二:茅屋
吃羊
我在赵浜之一
我在赵浜之二
我在赵浜之三
我在赵浜之四
赵浜人物之一:癞团
赵浜人物之二:阿囡
赵浜人物之三:喔喔啼
赵浜人物之四:大阿二
赵浜人物之五:张纪梅与李丽芬
爹爹被捕记
赵浜读书记
运书历险记
我的舅舅
招工、招生的风波
爹爹之病
爹爹之死
离别江南
八里桥
洪师傅和吉师傅
汴河农具厂
螺丝车间
汴河的风景
汴河人物之一:老段
汴河人物之二:大黑子
汴河人物之三:老梁和老苏
汴河人物之四:熊医生
汴河人物之五:张援朝和陈忠明
我在汴河之一
我在汴河之二
郭庄参观记螺丝的故事之一
螺丝的故事之二
我的爷爷奶奶
自来水
路边的小店
九月九日纪实
江南探亲记
高考的故事之一
高考的故事之二
高考的故事之三
安大报到记
安大的校园
安大的食堂
安大人物之一:这王和那王
安大人物之二:Mart 和Fessor
安大人物之三:杨小澍
安大人物之四:罗以康
安大的体育课
逍遥津游园记
考研的故事之一
考研的故事之二
考研的故事之三
考研的故事之四
考研的故事之五
重返江南
后记
增订本补记
附录:记忆的温度

章节摘录

  初恋  少年时代的我一心想当好汉,《水浒》故事里的一百零八将是我心中的楷模。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曾因上课时偷看《水浒》而受到老师的训斥,她讥讽我说:“你自以为聪明是不是?那你把一百零八将的座次连带诨名背出来听听!”我以为老师真的要我背,就站起来一口气背了一遍,把她气得要命。  当好汉是不能与女孩子交往的,一来女孩子总是娇里娇气的,一点也没有好汉气概;二来粱山上的好汉大多是不近女色的单身汉。所以我从来不和女同学来往,甚至连话都很少与她们说,其他男同学也大多如此。  可是我内心深处是很喜欢一个女同学的,她叫柳建中。  在那个时代,无数的男孩子取名建中、建华什么的,也有一些女生取这样的名字。柳建中与她的名字一样,是个有一点男生气概的女生,但又不是那种粗野的假小子。她大概算是班里长得最好看的女生,眉清目秀的,嘴巴微微地上撅。她功课很好,但并不像其他女孩子那样死用功,课后经常看到她在教室外面玩,两根辫子一甩一甩的。最使我倾心的是,她从来不像其他女同学那样喜欢到老师面前去打小报告,有时还会与老师闹别扭,脾气十分倔犟。后两点正是我最引以为自豪的优秀品质,所以暗暗地把她视为知己。  我的一片心意是羞于为人昕知的,柳建中当然浑然不觉。我从来没有多看过她一眼,她又怎么可能猜到我埋藏心底的隐秘呢?班主任老师为了不让我们太“封建”,有意让男女同学同坐一张课桌,并且每个学期都要换座位。我暗暗地盼望着能与柳建中分到一起坐,可以每次都落空了。幸好她总是坐在我的前方,我在上课时可以看到她的背影。  那时民风淳朴,小学里的男女同学之间从未发生过什么恋爱故事。不过同学们也经常会拿同座位的男女同学开玩笑,编造“谁和谁要好”之类的传说。于是柳建中便被编派成和同座位的某个男同学“要好”。其实他们俩与大多数被老师“拉郎配”的男生、女生一样,一点也不“要好”。他们的课桌中间同样用小刀刻上了一道深深的“三八线”,谁也不许越过那道边界,井水不犯河水。但是我每次听到别人说“柳建中和谁好”时,心里竟然有酸溜溜的感觉,我还曾几次为此而责备自己英雄气短。  我和柳建中一起升入了镇上的初中。不久,我们就永远分别了。  原因好像是柳建中和班主任老师关系不和谐,而她在女生中的威望又比较高,颇有一些女生常围在她周围,这更使老师怒不可遏。柳建中的父母都在常熟工作,她在我们镇上是跟着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的。还没上完初一,她就转学到常熟去了。她临走前只与女同学们互道再见,并约好以后经常通信,而与男同学则一声未吭。这在当时也是常态,男女同学之间很少说什么话的。  常熟位于琼溪镇的西方,那儿有一座虞山。天气晴朗的日子,爬上镇西头的砖窑顶,可以望到虞山的一抹青痕,那是在琼溪镇上唯一可以眺望到的山。我自幼生活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从未见过山,便对山充满了憧憬,常常到窑顶上去远眺虞山,并想象那是风景绝美的地方。自从柳建中转学以后,我再眺望虞山时,却觉得那淡淡的一痕青色似乎充满了惆怅,这也许就是大人所说的失恋?  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柳建中,甚至没有得到过她的任何消息。偶尔女同学在教室里凑在一起读柳建中写来的信,但是我不好意思去打听。只是当她们唧唧喳喳的话中偶然出现“柳建中”这个词时,我心中总有一种不可言传的失落感。  两年后,我考进了苏州高级中学。报到那天,我在新生分班名单里竟然看到有柳建中的名字,不过我被分在五班,柳却在四班。这是不是她?我的心怦怦地跳个不停。苏高中是在全苏州八个县招生的,常熟也在内,我们五班就有五六个常熟来的同学,而柳建中的功课又很好,完全有可能考进来。我满怀希望地等待着。  开学不久,我的梦想便彻底破灭了。我们班与四班合在一起上体育课,男生编为一组,女生编为另一组。还没等到我有机会注意四班的女生,就在四班的男生中认识了柳建中,他是个比我高出半个头的男孩子!  我的初恋就此告终。如今的柳建中在茫茫世界的哪个角落呢?她后来有没有经历与我相似的悲欢离合?她还记得我这个少年时代的同学吗?但愿她一生平安。  ……

编辑推荐

  作者莫砺锋,共和国的同龄人,插队十年的老知青,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文学博士,古典文学研究界著名学者,现任大学教授。《浮生琐忆》是他第一本非学术性的著作。全书以回忆散文的形式记录了作者年轻岁月里的悲欢离合、欢乐与哀愁。这些记忆皆为平凡岁月中的琐屑点滴,极易引起普通人对平凡生活和经历的共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浮生琐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内容不错,诗意的莫老师
  •   书的装帧很用心,漂亮的蓝紫色,美中不足的是封面略有褶皱,应该是运输时的问题。不过瑕不掩瑜,我是冲着莫老师的内容来的。
  •     读来仿佛回到曾经的年代,一段段的真实往事在细致的叙述中让我感同身受,感动于作者对家庭的情感,也感动于作者的矢志不渝。
      作者在后记里说79年9月后的日子留待以后再来回忆,非常地期待,希望也能见到莫老师在生活、读书、治学的琐忆和心路历程。
  •     偶然在百家讲坛看到莫教授讲唐诗,忽然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然后想起了曾在大学图书馆里借过这本书,印象很深刻。惭愧的是,本人才疏学浅,只是从书中知道莫教授是中国第一个文学博士,看了电视才知道莫教授是专门研究古典诗词的。
      大学时很喜欢的这本书。我最喜欢这种随笔性质的散文,用平淡的语言回忆往事,生命的流淌,生活的感悟都浸在这淡淡的文字中。他们这一辈经历的曲折太多了,求学太不易了,年轻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很容易迷失方向,碌碌无为,好在易教授用那种对知识的渴求坚持了下来,很不容易。
      看看他们老一辈的这种散文,常为生命的坚韧感动。现在很多青春写手写东西有事没事就拿迷茫、郁闷说事,但是好好想想我们这一辈又有几个经历过上一辈真正压抑的青春的痛苦。看着他们的书,看看不一样的青春,会真的觉得很多所谓现在流行的文字里苦痛过于无病呻吟了。真正的痛苦往往会让人隐忍,正如辛弃疾的词中的赋新词强说愁少年在真正识尽愁滋味后,也只会淡淡的说“天凉好个秋。”在这一点上,我们要经历的还有太多。
  •     里面有些观念还是很苛刻的,而且对很多还健在的南京大学的老先生也有褒有贬,读着倒也有趣,而且作为一个学者的自传,还成为了日本京都大学的现代汉语阅读教材
  •     其实,每一个80年代成长起来的人都该读读此书。
      莫先生详尽的讲述了其父(前国民党军官,来自河南),其母(姆妈,无锡人)还有三个兄弟姐妹的成长往事。从一个普通水乡居民家庭的视角,给大家描绘了新中国成长的艰难过程。当然,还有自己的经历。
  •   想起一首诗,大意是说把现在的种种尘封起来,二十年后是好酒一坛。
    最近很相信一句话:活得长不如活得多。
    压抑的青春最后会变成淡淡的回忆,却是美好的。
    莫大先生也是我的大爱啊,读他的书会明白他的气质绝非与生俱来,人生的经历会铸就人……
  •   他讲白居易算是百家讲坛里质量很高的了
  •   非常喜欢这本书,还有莫老师的百家讲坛!
  •   “对很多还健在的南京大学的老先生也有褒有贬”,有吗?
  •   您读读
  •   没读到,才问的
  •   呵呵,您是南大的么?莫老头写的比较隐讳,要是不大知道那些人,有的地方还真不知道是在说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