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莱比锡到慕尼黑

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陈丹丹  页数:205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是我第三次为女儿的作品写序了。  第一次写于1997年1月,属于老师给学生家长布置的作业。是时陈丹丹就读于江苏省泰州中学,语文老师要求同学们把那个学期的作文练习册带回家,由家长通读过后,在其首页写上序言。我的序是这样开头的:“本练习册中的习作是女儿陈丹丹初三第一学期的课堂作文汇集,每周一则,凡18篇。一气读来,亦颇可观。定名为《求真集》,当是对真情、真知、真理的向往和追求吧?果其然,为人、为文均有了好的开端。”这篇序便被命名为《好的开端》。  第二次写于2003年1月。是为我与陈丹丹合作的《留学,到德国去》一书而写,题为《偶然:耕耘和收获》。其时陈丹丹赴德留学刚9个月。几个月来,我们夫妇把她发来的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及来信、来电随时整理、打印出来,分送给她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其他亲友,以释牵挂。不知不觉之中,竟有了数万字之多。便有朋友建议我整理成书。于是,我们把这些文字加上她补发来的一些文章和日记作了编辑处理,作为书的下篇:“女儿的叙述”;同时补写了她出国前我们的一些所思所历,作为书的上篇:“父亲的叙述”。我的序就是对这本书的问世所作的说明。序的最后是这样一段话:“样稿出来之后,我征求了几位朋友的意见,多数都说下篇比上篇好看。而这个意外所留给我的那种种滋味,只有当了父亲的人才能品味了。”  而今,我再为女儿写序之时,已是她留学德国七年后的回国之际。这本书编入了陈丹丹在这七年间所写的60多篇散文、随笔以及她接受家乡几家媒体采访的实录。从中可以大略了解她学习、生活、思想的轨迹,她对异国风土人情的描绘和感知,以及她对东、西方文化所作的种种比较。

内容概要

  《从莱比锡到慕尼黑:德意志留学散记》是青年作家陈丹丹的德国生活散记,以一个中国人的眼光,发现德国社会的点点滴滴,有助读者开阔视野,并理解欧洲文化中的特色和魅力。

作者简介

  陈丹丹,著有新新闻主义纪实《留学,到德国去!》(与父亲陈社合作,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在《雨花》、《新华日报》、《扬子晚报》、《解放日报》、《少年文艺》等报刊发表散文50余篇,多篇作品分别为《报刊文摘》、澳洲在线、新华网和《江苏散文双年鉴》选载,获得多项省级以上文学作品奖,2005年加入江苏省作家协会。

书籍目录

最初的心情完美预科入学考试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回忆选择想起奶奶的拥抱圣诞节接受采访我的中国同学我的德国老师差异本身就很有趣莱比锡印象冬日里的暖阳去科隆打工打工迟到记改写命运从前有座山我的咖啡观老爸催稿随遇而安课堂同期声感受慕尼黑啤酒节与上帝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德国大学的老年同学拥抱理解差异我为衣狂不期而遇西门子向德国夫妇买猫求职咖啡馆公主和丫环可爱的理论洗却铅华代沟世界杯印象54-74-90-2006初到东京日本和尚爸爸的大手表妹自非洲来美丽的容颜殊途之间的文化谦恭的艺术要面包,也要爱情交通秩序中的文化差异25岁小记泛舟国王湖在慕尼黑当志愿者印象布拉格仰望高迪又是一年啤酒节慕尼黑之秋朋友梦想我在德国学日语异文化交流:让我受益终身冷门的戏剧学我的导师Gissenwehrer启程附录一:《七彩时空》访谈附录二:《绿杨城郭》访谈附录三:《汤泓》访谈

章节摘录

  这种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00码的大型货车,在德国只允许在慢车道上行驶,这样就不会造成快车道的堵塞,还能避免不必要的超车而减少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规矩都有,为什么中国就执行不了呢?还有,在德国,除非是很紧急的情况,谁都不会鸣笛。可是在中国的路上,车辆变个道都是一个劲地死按喇叭,吵成一片。那些不打方向灯突然变道的车辆,司机显然没有在打方向盘前看一下死角,几次我都看到差点碰撞到其他车辆的情况,惊得心都悬起来了……  回到泰州,心想到了城市里应该好一点了吧。可是,行人乱穿马路不说,摩托车甚至自行车川流不息地占着快车道。有些汽车为了避过障碍,居然开到逆向行驶的车道上。每天开车的人们,对这种情况也许见怪不怪了,可是在我看来,每天路面上都隐藏着许多许多的隐患。别的不说,我老妈已经开了4年的车了,可是我却发现,她的车右侧的观后镜居然没调好。我提醒她,她还不以为然地说,反正又不怎么用到。我的心里,又增添了一层担忧。不难想象,一贯作风严谨的德国人,如果一下子看到这样混乱的局面,大概都不敢上路了吧!  并不是说中国的司机技术差,正相反,这样的交通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司机,开车技术都是一流的。一个已经在德国安家的朋友跟我说过,他在德国学的开车,开了一年多技术还是一般般,回中国探亲时上过几回路,心脏病都快吓出来了。他驾驶技术突-飞猛进的进步,是源于中国亲戚的指导。亲戚坐不惯他的车,说他开得太嫩,于是言传身教的一番指导。几天下来,他就能在湍急的车流里敏捷地见缝插针了。他总结了一句,在中国开车,真要胆大心细!在这方面修炼得炉火纯青的,大概要数中国的出租车司机了,尤其是北京的司机,一边跟你胡侃,一边上演着一幕幕生死时速,眼看着要撞上了,可就是偏偏撞不上,倒是你在一旁一惊一乍的,显得很没有见过世面一样。  不过中国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确实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重视。问题自然还是出在中国有太多的例外了。规矩是很多,但是绕过规矩的办法更加五花八门。从学开车这个环节开始,只要你找人,或者花钱,就能换来考官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