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叙沧桑记流年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江苏文艺  作者:叶浅予  页数:516  
Tag标签:无  

前言

  叶浅予倒写回忆录  为纪念叶浅予100周年诞辰,将要举行他的漫画和中国画的大型展览,并出版他写的传记《叶浅予自传——细叙沧桑记流年》。这不仅是对一位艺术家的纪念,也是对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回顾。  十多年前我曾在一篇论文中说过:30年代的上海漫画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先锋。而叶浅予正是30年代漫画的先锋。直到30年代后期,抗战开始,他领着漫画宣传队活跃在前后方,并出版《抗战漫画》期刊。他的大量漫画作品,拥有广大的读者,即使是后期的彩墨舞蹈人物画也为社会群众所熟知。他受徐悲鸿之聘,在中央美院主持中国画系教学数十年,培养了无数英才,如著名的人物画家周思聪等,开创了新一代人物画的新风格。然而关于他的生平却直到晚年才写成并出版了《自传》一书。  1991年,当时我住在澳大利亚的布里斯本,收到他寄来的书,读后便写了《叶浅予倒写回忆录》一文。如今,蒙本书编者收此文为序,谨说明如上。相信读者会从浅予的自叙中更能了解一位艺术家的生活轨迹,并感受他的耿直洒脱、大义凛然、坦白率真的品格。  郁风 2005年11月29日  叶浅予写他的回忆录是从1987年3月他80岁生日那天开始立意的。那天他写了一首自寿诗中最后两句是:“画思渐稀文思寄,细叙沧桑记流年。”于是决定封画笔,别人问他要画就说封笔了,倒也推托容易。  那一年初春,我住在西郊中国画研究院画画,浅予的画室加卧室就在贴壁房间。他因原住的小四合院要拆了改盖楼房,暂时搬到画院来住。王人美便搬到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客房去住。谁知分居不久,人美因跌了一跤引起脑血栓,由半身麻痹变成整个昏迷,浅予去医院看过几次也就不必再去了。北京的春天还很冷,画院的暖气锅炉烧不好,我们在饭厅吃饭还得穿着大衣。隔壁一幢16层的居民楼也靠画院的锅炉供应暖气,正好丁聪就住在那11层。浅予有早起的习惯,是他发起晨运,每天七点半准时,三个人在街口聚齐,一同向东走约一站路进紫竹院公园。于是每早晨运加闲聊,五十多年共同的朋友和往事是永远有得说的。  浅予说他要写回忆录,那么多,那么长,从哪里写起呢?而且剩下时日无多,能否写得完呢?浅予手中还存有文革中日记和其他更宝贵材料,我曾亲眼看过一张文管会盖了印的叶浅予提供(这两个字用得妙!)书画文物清单,其中在“去向”一栏内,有33项是注明由江青、林彪、陈伯达、康生等人拿去的。对了,就从最近的文革写起,再倒着往前写,写到哪里算哪里,这是个好主意。那以后,他真的写起来了。  去年收到他从北京托人带香港转来的小书《十年荒唐梦》,画笔并未封,书中印了廿二幅漫画插图。文革以后,讽刺“四人帮”的漫画很多,但用漫画系列画自己本人的文革遭遇,除了浅予还没见过其他人。我认为最好的两幅是构思巧妙、可引起深刻联想的:一幅是造反派最爱说的“天下乌鸦一般黑”,画一只大白鸟,乖乖地站着,嘴里衔一桶,桶内是黑油漆,一只大手正在拿着刷子往白鸟身上刷了一半黑。另一幅是“林彪立竿见我影”,一根直立但弯曲如蛇的竹竿,上面是林彪的头,横斜在地上的影子却是蛇,而那蛇头上的脸一看就是叶浅予,正回过头来瞪着林彪呢。他的自画像已成为符号:两个直射如炬的大眼睛,两撇小胡子,首创的版权还应归于他的第一个情人,天才女漫画家梁白波。  就在那一年的4月12日,人美停止了植物人的生命,浅予正因心脏病住另一医院,直到人美遗体火化八宝山,他也未能去告别,成为生已离死未别的一大憾事。浅予当天躺在病床上写了悼亡诗多首,写他二人文革遭遇的一首倒像是京戏台上的定场诗:你那儿,嘻笑怒骂公堂闹,我这里,七条罪状三顶帽;你那儿,装聋作哑蹲干校,我这里,三年牛棚七年牢。  浅予经常用他的幽默感把自己也放在漫画中。他画过三套长篇故事画,都是以他自己和戴爱莲为主角:《战时重庆》、《逃出香港》和1946年他俩访问美国的《“天堂”开眼记》,写尽抗战大后方的社会见闻,美国生活趣事和自己旅行中的狼狈相。 1943年以后他和爱莲住过贵州苗区,又到过西康,采集苗族、藏族舞蹈,一个学舞,一个画画。在重庆为爱莲的表演会设计服装、道具、海报,在戏院后台当 “跟包”。后来又住在成都张大千家里一年多学中国画,从此舞蹈形象的水墨画便成为叶浅予的拿手题材。  说实在的,战时生活颠沛流离,虽然艰苦,但对浅予来说,却是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期。三年前他应某报之约,写过一生中五位女性,第一位纸上谈兵,第二位父母之命,均不足道;第三位一见钟情的梁白波可算第一个真正的情人,但却不幸很快分离;最后第五位王人美,虽相互为伴三十年,按他自己的话说,却老是“磕磕碰碰,貌合神离”,最后临终也未能告别。  叶浅予的倒写回忆录终于在他的有生之年完成了,或者基本完成了。《十年荒唐梦》之后,陆续倒着写了《婚姻辩证法》(即一生中的五位女性)、《师道与世道》、《抗日行踪录》和《上海创业史》。最近收到他从北京寄来的一厚册今年6月刚出版的书《细叙沧桑记流年》,收入上述五章外有日记一章,32万6000字,加很多插图,是一本很别致的回忆录。不能不佩服浅予在80岁以后的这一大贡献。  这本回忆录的别致就在于:正如80年以上的老酒,味醇而厚,不带水分,货真价实。浅予写文章并不像他画漫画,尖锐夸张。他写自己,既不渲染吹牛,也不故意谦虚;他写朋友,既不美言抬举,也不刻薄嘲讽,而是把自己对那人最本质的感觉和看法说出来。写文革,只是当时的真情实感,没有事后的批判,甚至也没有受害者的控诉,一切留给读者去感应。六十多年的经历,都在中国的社会变革、战争动乱的浪尖儿上,都在文化艺术发展的前卫或核心。围绕他的是一群活跃的人,是不停变换的是是非非的时代环境。不能不佩服他的记忆力(留下的日记、文字资料只是一小部分),不但我和被他写到的熟人读了会倍感亲切,就是与他同时代或稍后过来的读者,也如同再一次亲临其境。  其中也不免有明显的年代错误,如日军偷袭珍珠港占领香港是1941年12月,浅予却记错了1940年12月。因此在“初访重庆”、“香港历险”、“桂林喘息”三节中一再提到,都把年代说早了一年。但总体上,作为历史一个侧面最传神的记录,它是真实可信的。  1992年12月于布里斯本

内容概要

  叶浅予先生是享誉国际的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漫画的先驱,其长篇漫画《王先生与小陈》、《天堂记》以及许多国画精品都曾作为中国现代美术的代表,成为几代读者成长中幽默的启蒙、美的记忆。叶老于八十寿辰之际,放下画笔,拿起文笔编写《细叙沧桑记流年》一书,开始追忆自己一生的创作经历和人生历程,由童年旧梦至创业上海,由抗日行踪到文革冤狱,由师道世道至婚恋爱情,详尽而忠实地记录了画家几经风雨的丹青生涯,以及环绕其周围的多位画坛名家,剧界名伶、军政要人的斑驳人生,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史,文化史留下了存真立照的第一手资料。  叶老虽是画家,但其文笔却自成一格,别具意趣,深得文章妙法,既有温国家老辣洗练,机锋内敛的风趣与锐利,又尽现故人忆往的脉脉深情与暮年睿智,文字平实而韵味绵厚,淡淡的白描手法不露声色地将八十年旧事蕴于笔端、简单、简练、简洁地让人不禁掩卷追想逝者洒脱蕴藉、清白坦荡的风华神貌,生出几许钦羡,几许慨叹。  《细叙沧桑记流年》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者简介

  叶浅予,1907年3月31日出生于浙江省桐庐县,自幼热爱绘画及民间艺术。中学毕业后赴上海,从事过广告、书籍插图、染织设计、舞台布景等工作,后来主要从事漫画创作,并与张光字等创编《上海漫画》周刊,主编《时代画报》,发表了长篇连环漫画《王先生》。抗战时期,成立并领导《抗日漫画宣传队》,致力于抗日宣传工作,并在香港主编《今日中国》画报。1933年以来,长期从事生活速写。1942年开始,以传统笔墨创作人物画,为中国画开启了新的境界。1947年应聘执教于北平艺专,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国画系主任、中国域研究院副院长,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历届副主席及第二至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66年至1975年,十年动乱,蒙冤入狱,1979年正式平反,平反后将补发工资全部捐赠中央美术学院作为国画系奖学金。1988年将其个人大部画作、藏画、藏书捐赠家乡桐庐县。晚年虽多病体衰,仍坚持作画著书,并组织师生艺术行路团,深入生活,进行创作和研讨。  叶浅予终生从事艺术教育,并建立了一套中国画教学体系;同时勤奋创作,兼顾理论研究,以其多方面的艺术实践和培育新人,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了卓著贡献,成为中国画一代宗师。  一九九五年五月因病逝世,享年八十八岁。

书籍目录

叶浅予倒写回忆录题记一 老笔忆童年清末遗童小店王乾元慎小地主葆华小学孔孟之道芦茨戏紫霄观高等小学祭孔逃难拜菩萨叫魂纸扎活发大水佩蕙与秋菱茶花与根花童养媳老祖父八十大庆钱高利贷与钱会十六回切过年与拜年三老一少脚帮、轿帮、船帮二 上海创业史品学皆劣的中学生在三友实业社当练习生拜见画家郑曼陀和杭英进中原书局画舞台布景与设计印花布成了海军中尉《王先生》长篇漫画问世飞来横祸平安度过《上海漫画》的最后命运主编《时代画报》《王先生别传》与《小陈留京外史》王先生到农村去《王先生北传》的诞生王先生拍电影《上海漫画》编辑部的朋友们张光宇和黄文农黄山之游从旅行漫画到浅予速写漫画协会和全国漫画展览寻根思源话洋场三 抗日行踪录旅顺港口寻往事卢沟桥的炮声在上海前线漫画宣传队与南京的抗战漫画展览在敌机轰炸下从南京撤武汉在政治部三厅编印《日寇暴行实录》长沙大火前后首次闯桂林奉命调驻香港初访重庆香港历险桂林喘息在苗区作画成了舞蹈教师的家属出访中美训练营没有火药味的印度幽居重庆北温泉进出中美合作所向张大千学画国画难忘的康定之行归程纪行四 [天堂]开眼记旅美日记五 师道与世道学为人师到甘为人师我的政治鉴定追记大跃进年代综观我的创作活动探索艺术规律近几年的业务活动六 十年荒唐梦反右·社教·四清[文化大革命]号角吹响了在文化部大牛棚里抄家中央美术学院的小牛棚游斗示众内调外调第一座监狱第二座监狱第三座监狱——秦城群众监督劳动改造[文革]厄运(诗六首)七 婚姻辩证法纸上谈兵第一课父母之命第二课一见钟情第三课妇唱夫随第四课磕磕碰碰第五课画家叶浅予碑记

章节摘录

  奉命调驻香港  这时叶浅予奉三厅之命,调去香港为第七处筹备出版一个对外宣传画刊。因为我曾在上海主编过《时代画报》,熟悉业务,8 月间又到过香港督印《日寇暴行实录》,是个老手,所以全权交给我独自出发。漫宣队内部研究之后,决定桂林本队领队一职,交给特伟负责,由他带去重庆。在桂林期间,新加入一个队员廖未林,广西人,是全队最年轻的队员。  敌占广州之后,后方对外通道只剩广州湾赤坎一号出口可通香港,可是最近消息,为保卫广西,通广州湾的公路已经破坏,不通汽车,只能步行。此外另有一条通路,须绕道越南海防港,乘船直达香港。研究结果,考虑到这次还有一个任务是护送两位女客去香港,为安全起见,最可靠的路是走越南。出发前曾试了一下欧亚航空公司的渝港航班,想趁该航班在桂林暂停之际技上飞机去,结果失败,于是决定搭乘广西部队的军车,经柳州、南宁到龙州,再由龙州搭班车经凭祥、镇南关,进入越南的同登,然后乘火车取道琼山到河内,由河内转海防,搭海轮去香港。  同行的两位女客,一位是中国旅行剧团的唐若青,一位是中央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唐去香港归国,那演员去香港会亲。唐在桂林时间较久,为广西的国防剧团演过话剧,和广西地方关系较密,我们能够搭上班车,是唐之功劳。  出发之期已靠近农历年关。第一站宿柳州,第二站宿南宁,第三站宿龙州。龙州是广西紧靠越南的要塞,驻有大部队,还有外交办事处。我们在龙州稍事停留,部队为我们办好出国手续,兑换了越币,买好客车票,我们顺利地到达越南境内第一关同登。在同登遇到一件麻烦事。我的衣箱里装有七八张抗日宣传画,是对外刊物要用的资料。越南海关检查行李的官员是法国人,他翻出这些画,通过翻译人员问我这些画是商品吗?我说不是;又问是你自己画的吗?我说是,他说要上税。我说既不是商品,为什么要上税?他说法国法律,凡是美术品都得上税;考虑到是你自己的作品,税可以减轻些。到底交了多少税,我现在已记不清了,反正不太重,身上带的越币足够付税。后来在越港海轮上,这几幅画几乎又使我出一身冷汗。原来船过广西北海口,一艘日本军舰拦住去路,派兵登船搜查有无军用物资。我怕搜出这几幅抗日宣传画会惹出麻烦,急忙把画取出塞到船舱角落里。手脚刚做完,敌舰的汽艇已经驶离我们的海船,我们的船继续破浪向香港前进,一场虚惊到此结束。  1939年的越南还是法国的殖民地。自从日寇占领广州之后,我国抗战大后方的外来供应,全靠越南这个通道进出。日寇对越南的压力很大,日舰停在北部湾,主要目的是监视战争物资的出入。通道经过缅甸的仰光。两年以后,1941年初日寇发动太平洋战争,越南和缅甸都被日寇占领,我们对外的海路也就都被截断了。  且说我们一行在同登上了火车,顺利到达河内,休息了两天。这个法国总督所在地,正沉浸于中国农历新年的气氛之中。我们由一位四川商人作向导,观光市容,发现这儿华侨甚多,而且由于历史的原因,越南人的风俗习惯大多反映出中国的影响,过农历年就是明显的例子。  武汉、广州相继沦陷,香港成为孤岛,漫画界的朋友陆续来到香港。张光宇、张正宇兄弟和丁聪从上海来;鲁少飞、黄苗子从广州来;我到香港时,鲁少飞带了家眷正准备随同《新疆日报》新班子出发,绕道越南长征新疆,这是个伟大的计划。据了解,新疆的统治者盛世才雄心勃勃,正利用中苏之间这片土地大展宏图。他在蒋介石和斯大林之间拥兵自重,而且利用中共的势力,在政治上另搞一套,这个政治谋略,由盛世才的同乡杜重远为之策划。《新疆日报》招兵买马,邀请大作家茅盾担任主编,在香港置办器材,组织班子,浩浩荡荡开往新疆。鲁少飞一家五日,将在大卡车上颠簸几个星期,我既为他们的安危捏一把汗,又对少飞的雄心壮志表示钦佩。要不是为了拯救祖国,建设新疆,谁愿意抛弃上海那个安乐窝,拖儿带女,餐风宿露,奔往大西北?  我到香港次日,即鲁家出发之时。我赶到码头送别,向少飞传授走这条路的经验,祝他一路平安。事后知道,盛世才的文化班子,除《新疆日报》一行,还有作家、演员、艺术家。到了1944年,盛世才这个军阀忽然变卦,从极左变到极右,从反蒋变到拥蒋,新班子中重要人物大都遭到厄运,被关进监狱,有的甚至被处死,其中就有中共代表毛泽民。著名演员赵丹在盛世才的监狱里蹲了好几年,直到张治中带兵进驻新疆,盛世才交出军政两权,才把一批吃冤枉官司的爱国志士释放出来。鲁少飞为《新疆日报》工作了几年,因为没有列入盛世才的黑名单,还算平安无事,趁着张治中放人的机会,离开新疆,转到了兰州。  在东南亚颇有影响的《良友》画报准备在香港复刊,老编辑班子马国亮和丁聪从上海来到香港,在中环一家电影院楼上租到一间大写字间。我就在《良友》编辑部放了一张写字台,组织我的《今日中国》编辑班子。第一个坐上写字台的当然是我;第二个是特伟的弟弟盛舜,此人去过一趟延安,不知什么原因又退回到澳门,由特伟介绍给我,迁来香港作我的助手。他是广东人,能说广东话,主要任务是跑印刷厂,兼管钱财;第三个是刘邦保,原在上海沪江大学上学,日寇占领上海,大学停办,刘来到香港,由同学冯亦代介绍给我。刘的父亲是陕西人,母亲是英国人,混血,能说英语,帮我处理有关外文的事务,主要是和《今日中国》第四个成员、外语编辑爱泼斯坦之间联络。爱泼斯坦是宋庆龄“保卫中国同盟”的成员,原在上海给外国通讯社和外文报刊写稿,经朋友介绍,特约他为《今日中国》的图片写英文、俄文说明;第五个是位广东的年轻人,由朋友介绍来当学徒,专任跑腿打杂,人很聪明,与我相处两年,学会了画漫画。  经过一个月筹备,第一期《今日中国》于1939年上半年出版。承担印刷的是原承印《日寇暴行实录》的商务印书馆香港印刷厂,是香港唯一的一家拥有新式凹版印刷机的厂家。画刊印出后怎么发行?第一批对象是本港和东南亚各地的书店;第二批对象是美洲和欧洲可能联系上的大书商;第三批对象是大后方的书店;第四批对象是政治部的部与厅;第五批对象是赠阅者,包括我国驻外使领馆、各国元首、各国外交机构等。记得各国元首名单中有德国的希特勒、意大利的墨索里尼、苏联的斯大林和英国的邱吉尔。至于这些大人物能否收到《今日中国》那就不得而知了。从1939年到1940年,每月一期,总共出了十二期。画刊的印刷和编辑开支,每月向重庆政治部驻香港的代表“设计委员”成舍我领取。每当领经费时,成舍我总有些政治部的指示传达给我;加上成本人对画刊的内容表示一点意见。综合起来,记得有以下几条:  一、某期画刊封面印了重要抗日将领的头像,其中有冯玉祥、李宗仁、陈诚……诸人,成表示陈诚应占突出地位。  二、某期介绍延安木刻艺术,认为不妥。  三、某期介绍八路军战绩,认为不妥。  四、某期发表游击战士形象,认为不妥。  五、某期发表宋氏姐妹在重庆的活动,表示满意。  六、要多宣传蒋介石。  这些意见使我明白,成舍我是陈诚所信赖的人。他本来在上海办小型日报《立报》,主编为萨空了。萨于1939年初随《新疆日报》长征团到了新疆,帮助茅盾主持该报的编务。《立报》在香港复刊,看来其政治后台是蒋介石最亲信的将领陈诚。成舍我于抗日胜利后随陈诚去了台湾。  1939年到1940年在香港两年,政治部通过成舍我对我控制,我感到不是滋味;同时我在三厅的代理人和供稿人席与群,有时也来信转达三厅的意见,大致和成舍我的意见相似,不过加了点“作料”,就是说还得为三厅本身做点宣传。我感到我这个《时代画报》老编辑的头脑已不能适应官场需要,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然而每次去见成舍我老板,总觉得有点不舒服,因而在编完十二期后,我特意到重庆去看看,是否还能把《今日中国》编下去。  1940年夏,我取道广州湾,经广西玉林,在资县和桂平搭拖渡到柳州,然后乘湘桂路火车在桂林打了一转,经贵阳到达重庆。一路上遇到不少从重庆出来的朋友,说局势变了,新四军在安徽被蒋介石包围,损失很大,国共合作被老蒋破坏了,你还会重庆干什么?我明知重庆情况不妙,但总得亲眼看看,辨辨滋味,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关于在重庆的情况,我下一节再写,这里还要说一说在香港办画展的事。  1939年我初到香港时,由于和漫画界老朋友会合,又结识了几位原在香港的漫画家李凡夫、余所亚、郑家镇,大家常在一起饮茶,谈到漫画宣传队在大后方的活动,挑起了在香港组织一次漫画展的想法。我把随身带的几幅宣传布画给大家看,当即一致决定按照这种形式画一批新作,找个人多热闹的地方,以“中国漫画家协会香港分会”的名义举办一次抗战漫画展览会。一言为定,每人回去动手就画,不到两星期,作品已陆续交到《今日中国》编辑部,展览地点就定在编辑部楼下电影院大厅里。这次画展规模虽不及1937年南京电影院那次大,参观的人数却多得多。在此期间,适逢《西行漫记》作者斯诺第二次访问延安路过香港,经爱泼斯坦邀请,他与宋庆龄一起参观了我们的画展。  香港在抗日战争爆发前,纯粹是个工商城市,文化生活单调,除了电影院,就是广东戏,报刊没几家。这个英国人统治的殖民地,其经济活动和中国大陆有密切关系。日寇侵华战争爆发后,特别是上海、武汉、广州沦陷后,香港人口骤然膨胀起来。金山、王莹带领的剧团来这儿演过话剧,其中有名的抗日剧目《放下你的鞭子》和反法西斯剧目《马门教授》一新香港人的耳目。中共在这儿办了个《华商报》,总编是笔名“乔木”的乔冠华;廖承志是延安派在这儿的总头头。国民党的海外部长吴铁城也坐镇香港,代表蒋介石办理对外、对侨事务,黄苗子在他的办事处做秘书工作;《今日中国》能在香港立足,有时也得向他请教。国民党除了这个部门,也还有其他部门和派别的人物在此活动。陈诚的《立报》,老板成舍我是《今日中国》的顶头上司,我得每月和他打交道。此外,戴笠的特务机关也派了人在这儿活动,此人叫王新衡,因偶然的机会,在港九轮渡上,由一个中央信托局的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他。那朋友事后说,认得此人,在某种场合会有作用。此话在此五方杂处的地方也许有一定意义。三年以后此人在重庆起了非常特殊的作用。  ……

编辑推荐

  《细叙沧桑记流年》是著名画家叶浅予生前所写的回忆录。叶老于八十寿辰之际,“放下画笔,拿起文笔”,开始追忆自己一生的创作经历和人生历程,由童年旧梦至创业上海,由抗日行踪到文革冤狱,由师道世道至婚恋爱情,详尽而忠实地记录了画家几经风雨的丹青生涯,同时也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留下了存真立照的第一手资料。作为叶浅予先生唯一的著作,《细叙沧桑记流年》是名家忆笔之中较为难得的版本。书中另附插图多幅,均为叶老精品画作,以及他生前专为此书所作的插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细叙沧桑记流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