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70后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何锐 主编  页数:309  

内容概要

  对70后创作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和剖析,既有对这代作家总体创作态势的综合评论和诠释,也有对创作个案鞭辟入里的分析。通过认真把脉,找出其创作中问题的症结所在,同时发掘他们独具的禀赋和潜质,意在为70后的小说创作昭示新的可能性和前景。

书籍目录

前言仍然围绕着四个关键词展开努力探寻文学突围的路径序《新世纪文学突围丛书》重构日常生活的诗学空间——代际视野中的“70后”作家论低谷的一代——关于“70后”作家的断想写作十年——摆脱“70后”的七十年代出生的写作群体在历史的缝隙中突围——新世纪文学中的“70后”作家迷乱阅读:对“70后”作家的再思考“70后”与媒体风尚简论“70后”世纪末小说的文化内蕴和价值流向蝴蝶的尖叫——“70后”女作家写作的历史意味从性别到身体——对“60后”与“70后”女性写作的比较“底层文学”与青年作家鲁敏小说论族群、世代的录鬼簿——谈甘耀明《杀鬼》之庶民认同混声图像一个“乱”字竟如此了得——盛可以小说论徐则臣的小说北京文学“返乡”之路——魏微论灵验的讲述——田耳论李浩小说艺术特质论李修文的文学资源与创作个性从事小说,即是学习死亡——葛亮论边缘青春与普遍时代——路内小说简论无法打开的“纽结——读戴来的短篇小说被囚禁的欲望——谈金仁顺及七十年代出生作家的创作南方的细小、漫长与悲伤——关于《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的琐碎读感文学何为:一个“70后”作者的文学观

章节摘录

  先锋文学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大多数人避而不谈,但私下却常为人们所企盼和关注。我仍坚持认为,先锋性不过是文学性所延伸的属性,文学性和先锋性是密不可分的,回避先锋性谈文学性,意味着创造精神的匮乏,而离开文学性的先锋性只能是伪先锋性,是对时尚的追逐和媚俗。先锋是媚俗的天敌,它也羞于与时尚为伍,它命定是一种孤独的存在,先锋文学常常表现为对文学性的某种偏执和强调。我们所理解的文学性抑或先锋性,不仅是一种写作姿态,更是严肃的精神立场,既包括文体层面的变革,更涵盖精神向度上的探索。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人类生存的诗意呈现,这种语言艺术与图像文化的根本差异,在于它具有审美内视性特征。内视性想象始终与内在体验和情感倾向如影随形,它创造的内视化世界是一种想象的世界和虚构的现实,理所当然的是一种精神性存在,正是这种虚构性和内在精神特质成为文学的基本属性,它植根于作家的审美感悟力、想象力和内心生活的丰富性,不断拓展文学特有的审美疆域。基于文学自身的审美要求,无论独具禀赋的神性写作、智性写作或灵性写作都需要寻求新的表达,采用独特的表述方式,并且离不开对生命本身的追问和思考,对精神指向的多重性和不确定性的专注,它们都无一例外地执着于这种内在不确定性的表达,正是对这种不确定性所衍生的存在的可能性维度的把握,才是文学或小说的真正奥秘所在。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理解先锋性,有利于破除先锋性的神秘感,使人们意识到,作家对生命体验的超常性表达,对生存哲学的非常规思考,对小说叙事和艺术形式的探索,对文学自主性和文本观念的强调,并非哗众取宠,而是基于创作主体对文学现存秩序的一种反叛倾向和变革冲动,以及在叙述姿态和策略上的必要调整,意在实现文本形式和思想内涵的双重超越。因而,我以为应视先锋写作为常态写作。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新世纪以来先锋写作一直没有终止,不仅仍有文坛宿将在孤寂中坚守,文坛新锐也并未对前卫或先锋弃之如敝屣,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散落于网络和民间的先锋,以及名不见经传的另类写作者。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把脉70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