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字楼到玉米地

出版时间:2011-11-15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周竹本,李小卷  页数:228  字数:1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我的作物,性感。
我的文字,风趣。
我的食物,绿色。
我的朋友,很多。
我的口袋,勉强。
我的心情,淡定。
这是本书作者老周五年农村创业的自我写照!
《从写字楼到玉米地》是一个IT精英的二次创业记,也是一个都市人的田园追梦记,就像老周说的那样:“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的梦想。然而,回归土地的路,却是如此困难,时代在剥夺我们最后的梦想。如果田园的梦想很遥远,我在做的事,就是在帮助很多人圆梦!”

作者简介

周玉堂,自称老周,人称“周地主”“周村长”,军人出身,当过计算机教员,做过写字楼里的白领,合伙创过业,公司被收购后拿到一笔不大不小的钱,却发现房子涨价的速度永远比赚钱的速度快,而且偌大的城市,却不愿意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一张书桌,于是,他跑到广西的一个监狱农场租了三百亩地,开始了从写字楼到玉米地的创业之旅。
当大多数都市人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晚上回家“偷菜”的时候,老周也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上网记下玉米地里的点点滴滴。

初创时期的艰难,玉米丰收后的喜悦,广西大旱时的奋争,西瓜灾难之年的淡定,开创上海市场时兴奋,以及他对纯绿色种植的执著……老周的行动和文字打动了无数的网友,他在天涯社区的帖子点击率已经突破150万,是名符其实的网络热帖。这一帖子不仅在各大网站转载,而且被《南方日报》和《中国日报》等媒体深度报道过。

书籍目录

上部 从写字楼到玉米地
 我是行动者,是观察者,也是记录者。我相信,真情实感、真实经历,未必输于文字的百般华丽。
 1. 十年IT,出路成了问题(1997—2007)?
 任你折腾来去,对大城市而言,你只是一个过客,更何况我本事有限,钱也不多。 
 2. 一边IT,一边农场?
 我始终以为自己是个不差的执行者。不过,心里也有一点点打鼓,农业是看天吃饭的行业,也是看运气赚钱的行业,丰产不一定丰收,歉收却一定亏本。
 3. 兄弟是兄弟,生意是生意?
 兄弟是兄弟,生意是生意,搞不好,该下课就下课,该走人就走人……
 4. 一个庄稼汉的乐趣?
 接近土地,人的身体就会变得强壮,而感情就会变得柔软。简单地说,就是更不容易感冒,更加容易感动。
 5.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万事开头难,刚刚开始进入批发市场的时候,别人都会歧视你,压价的、小偷小摸的、给假钞的……
 6.大旱,由天还是由人??
 活生生的现实告诉我们,农业危机不是将来遥不可及的危言耸听,而已经是火烧眉毛的危在旦夕。
 7.你所不知道的广西?
 现在,一切都不再浪漫,也不再有美感,这是我们喜欢速成的代价。就像现在的辣椒和西红柿,吃起来都是一个味道,因为都没有了什么味道。
 8.人在,青山在?
 按照本来的计划,要是西瓜没有发生这些意外,下半年过后,农场应该就已经摆脱生存危机,迈上发展的新台阶……
 9.上海,我来了?
 我仔细打量这个城市的一切,试图在日常的都市生活情景里,捕捉这个城市胃口的蛛丝马迹。第一眼,我就知道这个城市的胃口很大……
 10.上海滩市场演义?
 上海之行半个月后,合作伙伴已经拉起了销售队伍。这种务实快速的效率,像极了我一贯的作风。对方也是军人出身,和我相当“臭味相投”。
 11.我的农业2010?
 因为2009年千年一遇的大旱,西瓜的烂市,2010年,我的步伐迈得更谨慎,也更理智了,并且在有经验和谨慎的前提下,胆量也在适度增长。
 外一篇:2011,永远无法实现的愿景?
下部 到处都是江湖
 行走江湖,用独立的思考和观察为草根画像……
 12.小人物折射大时代?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有权贵资本强势做主,也有草根经济挣扎求生。富有富的烦恼,穷有穷的乐子。大人物风光无限,小人物也各有精彩。
 13.绿色食品的悖论和陷阱?
 健康绿色的食品,我的判断标准其实很简单,就是——种植的人,自己愿意不愿意吃,这个估计比任何国家检验标准更直接,也更简单。
 14.绿色农业留给西部的机会?
 要做规模农业、现代农业,贵州简直毫无机会。“地无三尺平”,山区哪里有连片的规模土地?但是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农业方面,贵州却走出了一条很好的路子。
 15.一个草根眼中的“三农”世界?
 身处农业一线,每个环节我都亲身参与,对“三农”事业,我有了草根的视角,而这个视角,也许是很多身居庙堂之上的高层所没有的。

章节摘录

  接近土地,人的身体就会变得强壮,而感情就会变得柔软。简单地说,就是更不容易感冒,更加容易感动。我现在开始留心很多以前被忽略的生活细节,仔细体会生活的点点滴滴,学会了感恩。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不应该抱怨生活,生活远没有咖啡那么苦涩,关键是喝它的人怎么去品味。我在北京和广州共待了十多年,职位不高不低,生活安逸,早已“腐化堕落”。办公室生活四季不分,四体不勤,身体强健指数和抗病指数急剧下降。工作虽略微突出,腰椎间盘却更有突出的趋势;大会小会总要发言,喉咙肠胃也跟着经常受罪。IT工作者和钢琴家一样,靠十根手指混饭吃,天天打键盘,除了上洗手间和吃饭,工作的时候基本面对电脑端坐不动。有时甚至对饥饿感和上厕所的需求都变得不那么敏感。  传说中的小白领的高尚生活就是,出门常坐小车,进门常开空调,吃饭常下餐馆,穿衣常穿西装。房子小了点,但是没有做房奴;车子档次不高,总比摩托车强一些;孩子上学难了点,去的学校也还  不那么坏。还能奢求什么呢?生活嘛,既然自己没有“蒙牛”那么牛,就不可能像“国美”那么美,也不会像“苏宁”那么宁,更不会像“盛大”那么盛,小日子平凡地过,混的也算是一种境界。  也许是人穷命贱,晒太阳的命享不起吹空调的福,身体并没有因为生活舒适就变好。当年在军队的时候,人虽然比较瘦,但是肌肉结实,身体灵活,按连长的说法,是侦察兵的坯子。如今这坯子不仅本质变色,外部形象已现败坏,啤酒肚也出来了,多干点体力活,就叫苦不堪。要是干重一点的体力活,骨头就几乎散架,浑身酸痛要几天才好。  如今,我逆历史潮流而动,告别写字楼,回归土地。别的发达地区的农民,早就洗脚上田,我倒好,卷起裤脚又下田。想来我的后脑勺一定长着反骨,这反骨专门逆势而动,别人不干的事,我来干。这脑子发热,身体要跟着遭罪。  从写字楼人模狗样的小白领,蜕变成玉米地里挥汗如雨的庄稼汉,这个转变,苦头不小。还好,感谢当年革命熔炉的锻造,身体虽然不复当年之勇,意志力倒还能挺得住。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上人的理想,也就算了,只想做点自己的事业。苦头倒是吃了不少,手上长几个血泡,磨一层老趼,慢慢地也就扛过来了。和北京、广州这样的城市相比,乡下的生活粗犷无比,虽然不至于食无肉、居无所,起码也是和当年的舒适生活彻底说拜拜。整个的生活,一个字是“粗”,两个字是“粗犷”。身体是比以前累多了,  但是心情还好,而且慢慢发现,身体正在回复当兵时的壮实,不仅力气有了,抵抗力也强了很多,偶尔感冒什么的,随便喝点凉水,也就扛过来了。  ……

编辑推荐

  老周曾经零距离地接触过土地,土地给了他健康和力量,还给他了很多原始的思考——  1.任你折腾来去,对大城市而言,你只是一个过客,更何况我本事不大,钱也不多。  2. 以前总以为自己在充满激情地干IT,其实是IT一直在漫不经心地干我,每次体检,医生提醒注意的项目都在增加。  3.接近土地,人的身体就会变得强壮,而感情就会变得柔软。简单地说,就是更不容易感冒,更加容易感动。  4 采购萝卜种子的时候,老板向我推荐生长激素,说配合好化肥,萝卜又长又白又嫩的。我说我不用这些激素的,老板一愣,然后说“你卖萝卜的时候,告诉我一下,我也买点”。  5.健康绿色的食品,我的判断标准就是——种植的人,自己愿意不愿意吃。这个估计比任何检验标准更直接、也更简单。  6.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有权贵资本强势做主,也有草根经济挣扎求生。富有富的烦恼,穷有穷的乐子。大人物风光无限,小人物也各有精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从写字楼到玉米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2条)

 
 

  •     近两年来,城市白领们到底应该“逃离”还是“逃回”北上广的话题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热议,人们对不同的生存状态都有各自的选择和无奈,大城居不易,老家难安身,“打回老家去”更需要理性地将生活和工作好好规划一番。
      
      《从写字楼到玉米地》就是一位大城市白领对自己“打回老家去”的真实行动所进行的细致观察、翔实记录和深刻思考,为全民大讨论提供了难得的现实案例,作者也成为了新一轮“白领回归土地”运动的话题性人物。
      
      《从写字楼到玉米地》作者原名周玉堂,军校毕业后,做了10年IT白领,其间打过工、创过业,合伙的小公司被收购后拿到一笔不大不小的钱,却发现房子涨价的速度永远比赚钱的速度快,而且偌大的城市,却不愿意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一张书桌,于是他跑到广西的一个监狱农场租了三百亩地,开始了从写字楼到玉米地的创业之旅。当大多数都市人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晚上回家“偷菜”的时候,老周也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上网记下玉米地里的点点滴滴,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地靠近梦想。
      
      老周的行动和文字打动了无数的网友,他在天涯社区的帖子点击率突破150万,引起网友争相顶帖,鼓励赞叹之声不绝,被网友们赞誉为“史上最强白领”。这一帖子不仅在各大网站转载,而且被《南方日报》等媒体深度报道过。2011年11月,老周的五年创业之路被精心整理编辑,化作一本《从写字楼到玉米地》,由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策划,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从写字楼到玉米地》一书既有话题价值,也有很强的可读性,作者退出大城市后苦思出路,从如今普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中看到了潜在商机,从而下决心投身绿色农业。他带领数十名雇员辛勤劳作,苦心经营,深深地体会到“种地也是一门技术活”,作者既有前IT技术人员的逻辑思维,整个创业过程娓娓道来,条理清晰,流畅好读,又颇具隐士古风,寄情于田园,重重困境中依然剽悍的冷幽默不断,坚持苦中作乐。难怪有人说,《从写字楼到玉米地》就是开心农场的现实版,几乎已经成为白领们的精神家园。
      
      另一方面,继网易、京东之后,今年10月,联想也高调宣布进军现代农业,大连万达和汇源集团也早已不声不响地分别在京郊打造了一万多亩的有机蔬菜基地和水果生产基地。一时间,出现了雄厚资本“扎堆”中国绿色农业的现象,《南方周末》对此进行了报道。
      
      《从写字楼到玉米地》的出版恰逢其时,或许是帮助普通读者全方位了解“绿色农业”的一个最佳途径。
  •   几年前我爸曾经干过一件事,他让我和我妈从放在纸巾盒里的纸条中为他摸出了一组“幸运”数字,然后他拿着这组数字去……买福彩。我爸打算守号,不信不中,守上几年等中奖时正好退休,他就拿着这笔钱回老家,先把小学翻修了,再修条路,买块田,盖间房,养条中华田园犬,进城多年,老了他怎么着也要当一回地主去。

    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写字楼到玉米地》时,差一点怀疑作者老周其实就是我爹:难道他中奖不成,转而脑补种地过程,偷偷摸摸干起了写穿越小说的勾当?由此可见,男人们的田园梦想多么相似,又都多么容易被当作是不可能实现的梦呓。但实际上,老周在现实中确有其人,他为绿色农业付出了一腔心血,换来一肚子心得,从头到尾保持一副好心情,将一份美好心愿留给后来人……就是说,他这个地主也没当到底。

    但老周毕竟在田间地头守了5年,那份实战经验不是一般做做归隐梦的文人可比的,他又是一听就很“高科技”的IT技术人员出身,那个经济头脑和魄力也不是一般的农民可比的。2008年,他发现为大城市付出了青春和健康,自己却仍然只是一个过客,立刻决定回乡务农。为什么务农?这还用说吗?现在外面卖的食物到底有什么是能放心吃的?老周比我爸有野心,他怀揣浪漫,手持算盘,算来算去,觉得绿色农业不可能没有前途,那就干这个吧。

    这个意识绝对是超前的,今年10月底,继网易、京东之后,联想、万达、汇源等各位资本大佬高调种瓜种菜,如果说之前各类明星企业一直虎视眈眈的话,那现在它们就已经来势汹汹了。它们看到有机农业领域既没有一个既定的品牌,也没有有影响力的公司,这恰恰是资本可以快速进入、快速扩张的所谓蓝海,而这一点,《从写字楼到玉米地》的作者五年前就看到了,可惜先行者往往同时也是先烈,老周的事业如果有机会和强势资本结合,一定可以让大家“吃得健康,活得惬意“的梦做得更长久。

    老周付出了很多努力,写得也很好看。初创时期的艰难,玉米丰收后的喜悦,广西大旱时的奋争,西瓜灾难之年的淡定,开创上海市场时兴奋,以及他对纯绿色种植的执著,娓娓道来,条理清晰,流畅好读,又颇具隐士古风,寄情于田园,重重困境中依然剽悍,冷幽默不断,坚定不移地保持我国人民“苦中作乐”的优良传统,轻松调戏着并不轻松的生活,不愧是曾经的IT精英。这位IT精英的二次创业记,也是一个都市人的田园追梦记,可惜他的田园之梦最后随风而逝,土地被征用,农场变成了工地,成了政府开发的工业区。其中过程老周没有细说,想来肯定有许多无奈,他不愿再提。但这本书的后半部分,他讲完自己的创业经历并没有罢休,又将视野放到更大,谈论起权贵资本和草根经济、绿色食品的悖论和陷阱,还有这些年越来越凸显的“三农”问题,可以看出他是在用独立的观察和思考为草根画像。他毕竟还是一个读书人,两腿泥巴,满口段子的同时,从来没有放弃思考的高度,哪怕最后梦醒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写字楼中,过着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

    回头再说说我爸吧,我爸的地主梦现在早就宣告放弃,梦的尾巴是阳台上多了两株朝天椒和一脸盆小葱,翠绿喜人。每次我妈在厨房里一喊,我爸就一溜小跑去阳台收割胜利果实。后来他还学会了上网偷菜,但兴趣不大,嫌那个太没技术含量,所以前天我把这本《从写字楼到玉米地》推荐给他,这个够翔实。我建议他看书的时候心里默念“书是我写的地是我种的书是我写的地是我种的”,就和自己当了一回地主是一样一样的……
  •   玉米地写的是军人出身的周老五,他当过计算机教员,做过写字楼里的白领,合伙创过业,公司被收购后拿到一笔不大不小的钱,却发现房子涨价的速度永远比赚钱的速度快,而且偌大的城市,却不愿意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一张书桌,于是,他跑到广西的一个监狱农场租了三百亩地,开始了从写字楼到玉米地的创业之旅。
  •   按理说,是人就得有梦想,比如乡下人想进城,城里人想下乡。可是,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田园的梦想变得越来越金贵了。
    就拿农家院来说不,周末体验体验,总算不错吧。可农家院的大锅菜,应景的土炕,甚至放个破旧的农具,怎么也看不出乡村的味道了,因为农家院的生活方式还是城里的,这些旅游景区的农民们已经离开土地很多年了。
    那怎么办?上山下乡的想法肯定不靠谱儿,即使能受的聊那份苦,也没有生产大队来接收啊。
    还有个办法,阳台上种菜,哈哈,这个想法不错,前提是你得有自己的房子,而且还得够大,这个想法也不靠谱!
    哪还有什么办法?难不成也跟老周一样,跑到山里去租五百亩地?更难,且不说我们有没有资金和经验,就是大片的土地都不好弄,所以老周说自己是幸运的,还能在监狱农场里边搞得五百亩连片的土地,现在的农村大多是小农经济,条块分割。跟大多弄弄一小块地,算算收入,也就是够吃饭的,剩余的收入还得去工厂打工,那我们还下什么乡啊?
    所以啊,这就更显出老周的不俗,他不仅租到了地,还种得好玉米、习惯、豇豆,而且还把自己的性感西瓜运到了上海,把自己的原味1茶油搞到了淘宝店,更重要的是,他还在小屋子里把这些经历写出来,发到网上,后来才有了手头这本《从写字楼到玉米地》。
  •   经历了中关村的创业和成功后,IT达人周竹本却惊奇地发现,这座自己奋斗了10年的都市,依然没有做好迎接他和其家人的准备,于是,《从写字楼到玉米地》的回归之旅、建设属于自己的家园的梦想,成为了他在21世纪的春天的故事。 喜欢这种真实的故事。
  •   在监狱农场里边搞得五百亩连片的土地,现在的农村大多是小农经济,条块分割。跟大多弄弄一小块地,算算收入,也就是够吃饭的,剩余的收入还得去工厂打工,那我们还下什么乡啊?老周的不俗在于他不仅租到了地,还种得好玉米、豇豆,而且还把性感西瓜运到了上海,把自己的原味茶油搞到了淘宝店,更重要的是,他还在小屋子里把这些经历写出来,发到网上,后来才有了手头这本《从写字楼到玉米地》。
  •   文中描绘的老周经历了初创时期的艰难,玉米丰收后的喜悦,广西大旱时的奋争,西瓜灾难之年的淡定,开创上海市场时兴奋,以及他对纯绿色种植的执著……老周的行动打动了我们职场工作者的心,真的是一部很好的作品,值得一看 。
  •   老周付出了很多努力,写得也很好看。初创时期的艰难,玉米丰收后的喜悦,广西大旱时的奋争,西瓜灾难之年的淡定,开创上海市场时兴奋,以及他对纯绿色种植的执著,寄情于田园。
  •   城市生活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是当代社会无数人渴望并为之不懈努力的目标和追求。在当今浩浩荡荡的进城务工潮席卷各大城市的大背景下,如果有一个在大城市已经混得如鱼得水、在IT行业风生水起的人,主动选择从高大漂亮的写字楼撤出,回乡务农,从白领做回农民,你会怎么想?
    “归园田居”陶渊明式的生活在今天不是很多人认可的价值观,我本人就不能理解一个在中关村打拼10年的IT精英会去乡下种地,而且乐此不疲。可是,当我翻开《从写字楼到玉米地》这本书,看到了主人公周竹本的自述,一切都豁然开朗了,内心似被什么东西触动,久久不能平静。
    周竹本的行伍出身,注定了他不是一个安于现状、能耐寂寞的人。他做“地主”的念头不是一时冲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蔬果种植的路上,他栽过跟斗、体会过血本无归;他熟悉了中国农村的经济现状和中国农民的性格,和他们做朋友、搞合作,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他敢于投入,无论是金钱还是精力;他敢于创新,从作物种类选择到寻找最佳的合作伙伴。
    周竹本以IT人的严谨、锐意进取和创新精神,投身田间地头,亲自选种、施肥、灌溉、跑渠道、做物流,他的眼光和魄力是当今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他横跨都市和农村,浸染过最尖端的IT产业和最基本的生产行业——农业,体味农民疾苦,思考农村出路,有很多地方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发人深思。
    《从写字楼到玉米地》装帧设计考究,全书语言流畅,质朴而又不失风趣幽默,集实用性、启迪性、文学性于一体,非常值得一读。无论你是城市工作者还是农业劳动者,在读完这本书,近距离聆听这个IT农民的所思所想和所述,必将感触良久,心有所获……
  •   现在流行一个概念,“厕所读物”。这可不是我们小时候放在厕所便当手纸用的破书,而是自己特别喜欢的书,如厕时看个几分钟。这也怪不得我们龌龊,哪有时间看书啊,上班干活,下班做饭,带孩子,也就如厕的时候还有个时间看书。
    不多说了,说说我最近的厕所读物,《从写字楼到玉米地》。这个书看了让我很解气,就像我有好多要说的话,好多想做的事儿,都让作者给说了、做了。
    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句话“接近土地,人的身体就会变得强壮,感情就会变得柔软,也就是说热能不容易感冒,更加容易感动。”这点很有感触,没上大学的时候,我寒暑假也去地里干活,那个时候,一顿能吃三碗饭,很少生病,有个头疼脑热的,睡一觉就好了。现在进城工作了,整天对着电脑,吹着空调,开着小车,状况却不一样了,首先是饭吃不动了,其次是爱生病,更重要的是老婆老抱怨自己不行了。嗨,看来人还得接点地气儿,才能身体强壮。
    除了身体不行了,头脑也觉得不行了,天天在网上看娱乐新闻也不觉得可乐,微博上的各种搜索,也让我提不兴趣了。看着娱乐新闻,也是为了工作,要不房贷车贷怎么办?微博上的消息,谁知道是真是假啊?不过,每逢假期日,回老家看看父母,帮父母干点活,和亲友见见面,回来之后,又觉得头脑活起来,觉得生活还是有很多意思的事情的,就是老周所说的,“容易感动了”。
  •   老周的行动和文字打动了无数的网友,他在天涯社区的帖子点击率已经突破150万,是名符其实的网络热帖。这一帖子不仅在各大网站转载,而且被《南方日报》和《中国日报》等媒体深度报道过。
  •   《从写字楼到玉米地》多么滑稽的一个故事,也许你会想,谁放着高薪白领的生活不做,去种田啊?错了,白领也有压力和看穿到时候,就像老周一样。
  •   我的作物,性感。我的文字,风趣。我的食物,绿色。我的朋友,很多。我的口袋,勉强。我的心情,淡定。这是本书作者老周五年农村创业的自我写照。
  •   看了《从写字楼到玉米地》发现很多想说而不敢说,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全让老周说了,做可,十分惬意。
  •   《从写字楼到玉米地》就是一位大城市白领对自己“打回老家去”的真实行动所进行的细致观察、翔实记录和深刻思考,为全民大讨论提供了难得的现实案例,作者也成为了新一轮“白领回归土地”运动的话题性人物。
  •   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职场变数,可是在没有经历变数的老周,毅然看穿职场生存规则,果断的从写字楼走到了玉米地。
  •   从写字楼白领、IT业精英,到手握几百亩土地的农民,周竹本的转变是让人不可思议的。他种地的时候,我觉得他是快乐的,他享受这个过程。他自己做种植计划,选择作物类别和种子,和地道的农民打成一片;他又不同于传统的农民,他敢闯敢拼,敢走出去。从他身上,我能感受到他的独具的魅力,这不是一个普通农民所具有的。
    “周地主”可不是周扒皮,他为农民着想,维他们解决困难,与他们同甘共苦。
    他在摸索种植经验和市场情况时,有时茫无头绪,我不禁为他担心……
  •   周公发现农业商机,并且下决心投身绿色农业。他带领数十名雇员辛勤劳作,苦心经营,深深地体会到“下决心投身绿色农业。他带领数十名雇员辛勤劳作,苦心经营,深深地体会到“种地也是一门技术活”。有人说,《从写字楼到玉米地》就是开心农场的现实版,几乎已经成为白领们的精神家园。
  •   “最牛白领”让人感觉这个人在白领生涯中是最牛的,但其实恰恰他最牛的是放弃了自己的白领生涯,跑去做了蓝领(好像也不对,蓝领是说工人的好像,反正跑去当农民,算是彻底换了一种生活方式吧)。

    看到上面好多评论说真想像老周一样啊,离开北上广去包个农场啊什么的,其实吧,我觉得没必要这么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周学,因为吧,这个对于好多人来说,说起来容易,真到做的时候根本就不敢。说起来好像是一跺脚就做出的决定,其实是特别大的抉择。想想多少人,大学毕业能混到个小白领的工作就不错了,你天天上班烦吧,你想出去散散心吧,屁股一抬,座位还没给风吹凉呢,立刻就有别人赶过来占住,再也不走了。你想想自己是不是有这种心态?所以不敢吧? 离开容易回来难,你要胆子小、没做好充分准备就不要硬充“最牛白领”。

    老周有句话讲得很好:“对一个全民赚快钱的时代来说,城市是财富漩涡的中心,到处都是‘财富效应’。若不参与其中,通货膨胀会慢慢消耗掉你存折里的数字;若参与其中,又有多少人能够赚到钱后全身而退?”他其实聪明的很,他是打算在城市赚够了钱之后“全身而退”的,所以他当农民也根本不是休闲享福去了,人家是去找新的生意机会的!从书中写的来看,干得也不错,心气很高。我感觉人往往是这样的,干不好的人在什么地方都干不好,能干的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适应得很好。像这个老周,当白领的时候就像个白领,当农民也是新时代的有理想有智慧的农民!
  •   很多时候,自己想着逃离这个城市,而每次也只是仅仅想想而已,最终还是按部就班地上下班,瞎折腾。老周却不一样,有毅力,有勇气,很果敢地做出决定,离开了写字楼,走向土地,种起了玉米、萝卜和西瓜。
  •   我朋友看后说:可以叫他“周疯子”。其实,我想叫他“周大侠”,感觉他是一个满身侠气干担当的人。不管怎么叫他,他就是周竹本,曾经在玉米地里乐此不疲,就像书的扉页上说的:我的作物,性感;我的文字,风趣……我的心情,淡定。
  •   老周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写出了很多IT人的心声,比如,在中关村这个地方,投入个几百万连个泡泡都未必起。是啊,现在个人创业的确没什么空间了,只能混迹于写字楼,等到有一天,或者是脑袋转不动了,或者是身体不行了,等待着失业。。。。。
  •   “从写字楼到玉米地”,乍看此书名,我不得要领:写字楼和玉米地有啥关系?难道是开发商征玉米地盖写字楼?但这就应该叫“从玉米地到写字楼了”?好奇之下,我翻开了第一页。在扉页后的“题记”中是这样写的:
    我的作物,性感
    我的文字,风趣
    …….
    敢把作物和性感联系起来,周竹本何许人也,此君第一句话就令人HOLD不住……
    迫不及待地往下翻看……
  •   回归田园在今天很多人眼里是不可取的,当看完《从写字楼到玉米地》时,很多人也就豁然开朗了。
  •   “我的作物,性感。我的文字,风趣。我的食物,绿色。我的朋友,很多。我的口袋,勉强。我的心情,淡定。”当我看到这篇题记的时候,就被深深的吸引了,于是买来看看,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老周的精神果然值得学习。
  •   喜欢文中的一句话“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的梦想。然而,回归土地的路,却是如此困难,时代在剥夺我们最后的梦想。如果田园的梦想很遥远,我在做的事,就是在帮助很多人圆梦!”
  •   周老五逆历史潮流而动,告别写字楼,回归土地。在别的发达地区的农民,早就洗脚上田,他倒好,卷起裤脚又下田。别人不干的事,他坚持要来干。他的魄力折服了我,让我不得不一遍遍的看玉米地这本书。
  •   土地被征用,农场变成了工地,成了政府开发的工业区。其中过程老周没有细说,想来肯定有许多无奈,他不愿再提。但这本书的后半部分,他讲完自己的创业经历并没有罢休,又将视野放到更大,谈论起权贵资本和草根经济、绿色食品的悖论和陷阱,还有这些年越来越凸显的“三农”问题,可以看出他是在用独立的观察和思考为草根画像。
  •   当城市白领在网上乐此不疲的玩着偷菜游戏的时候,老周已经开始在自己的土地上劳作耕耘,享受田园生活。
  •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爆炸,资本抱团,草根创业,几人成功?周公的《从写字楼到玉米地》完完全全的推翻了这一说法,让我们对于职场有了新的定义。
  •   曾经我那么强烈的愿望,想要努力拼搏,将来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白领,可是看了《从写字楼到玉米地》让我觉得似乎白领不是真真的快乐。是为什么呢?
  •   我说说书的整体装帧设计,封面是比较抽象派的:长着玉米的写字楼。纸张印装都还算精美,版式也比较简约时尚。个人唯一觉得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插图,其实,我很想看看周地主和他的“玉米地”,嘿嘿。
  •   之前买过一本书叫《纸上做戏》,这本《从写字楼到玉米地》其实和它有相似之处,同时也有它自己的特点。同为白领的我是没胆儿辞职了,智能买一本看看过过干瘾算了。
  •   他是一个高级白领,却与土地零距离接触,那种放弃事业到田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不是一般人能忍受下来的。可是,老周却不是那样的一般人。
  •   这不是在讲一亩地三分田的故事,是在讲从写字楼到玉米地的身份巨大的转变,却还那样的从容,奉献。
  •   像老周这样的白领完全可以一直工作下去,然后快乐幸福,可是他却选择了土地,令人敬佩。我们不必去追求那些高档次的白领生活,我们想要和老周一样归于土地的安宁。
  •   这是一个IT人的奇特经历,从写字楼里简单机械的生活到玉米地里疲惫充实的生活,让很多人为之羡慕。
  •   谁说逃离北上广都是loser,本来以为回归田园的都是文艺青年,但一本书看下来,这个老周一肚子生意经啊,看了还是理工科出身的靠谱,种个田都把成本、收益算得清清楚楚,精明得很嘛。


  •   老周有句话讲得很好:“对一个全民赚快钱的时代来说,城市是财富漩涡的中心,到处都是‘财富效应’。若不参与其中,通货膨胀会慢慢消耗掉你存折里的数字;若参与其中,又有多少人能够赚到钱后全身而退?”老周当白领的时候就像个白领,当农民也是新时代的有理想有智慧的农民!
  •   男人们的田园梦想多么相似,又都多么容易被当作是不可能实现的梦呓。但实际上,老周在现实中确有其人,他为绿色农业付出了一腔心血,换来一肚子心得,从头到尾保持一副好心情,将一份美好心愿留给后来人…
  •   当代社会的职场是优胜劣汰的趋势,像老周这样的白领完全可以一直工作下去,然后快乐幸福,可是他却选择了土地,令人敬佩。
  •   从军人到教员再到白领然后回到田园,是不是这就是一条隐归路线?是不是这样安宁于世外桃源,老周你在哪里是不是能亲口告诉我?
  •   刚刚看到这本书,封面很有创意,既有写字楼,又有玉米地。也许天天在写字楼里忙生计,人都会厌倦,去乡村,去玉米地,不失为一个好的idea。书才看封面,内容页让人期待。
  •   《从写字楼到玉米地》的情节起伏以及故事性是我最近看的职场小说中最强的,同时也是离生活离自然最近的一本小说。我喜欢玉米地,一本不可多得的农业实战的指导小说。
  •   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大,中国职场越来越专业的今天,我们每一个人所面对的机遇与压力也更多,所以我们需要从好的职场小说中汲取一些所需的指导。《从写字楼到玉米地》这本书可以提供很多指导,相信你看了必有收获。
  •   对于周竹本来说,这次创业,收获更多的是,对玉米地里春天的努力,无论是以哪一种方式,都会对中国广大民众和世风的了解。我们有理由相信,玉米地里春天的努力,无论是以哪一种方式,都必定会让我们看到丰收的喜悦。
  •   老周的确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不过,心里也有一点点打鼓,农业是看天吃饭的行业,也是看运气赚钱的行业,丰产不一定丰收,歉收却一定亏本。,比如,“在中关村这个地方,投入个几百万连个泡泡都未必起”。比如,“我始终以为自己是个不差的执行者。不过,心里也有一点点打鼓,农业是看天吃饭的行业,也是看运气赚钱的行业,丰产不一定丰收,歉收却一定亏本。”欣赏这样的文字。
  •   看完书后,我想喊一句“老周,你是我的偶像!”看得出来他是一个认真做事的人,搞IT、种玉米,包括写东西,是一个充满想法而且敢说敢做的人。我觉得,不管做什么行业,不管你是白领还是农民,有这种精神和魄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   大多数职场小说,说的都是些如何在吃场中把握时机,然而玉米地这书提倡的是远离职场尘嚣,回归田园,这种与众不同的创新,是别的几大职场小说所不具备的。
  •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老周的勤奋、淡定、执着,他用朴实的文字打动了每一位读者,也给了我们希望和梦想。
  •   我买来做睡前读物的,在睡前读读玉米地这书,和周老五一起回归自然,一起种玉米,种豇豆,种西瓜,种地瓜,让我在疲惫工作一天之后身心放松了许多。
  •   话说那天我在网上看到《从写字楼到玉米地》的横空出世已经内牛满面了,马上不管3721就买了下来,收到书后的第一个周末,我立即马不停蹄的读起来~ 好看,太好看了!作者很牛b的刻画出了周老五这一人物。
  •   我把这本《从写字楼到玉米地》推荐给爸爸,建议他看书的时候心里默念“书是我写的地是我种的书是我写的地是我种的”,就和自己当了一回地主是一样一样的……
  •   老周鉴定食品是不是健康安全,标准很简单,就是卖这个东西的人自己吃不吃这个东西。确实,现在好多这样的事情,农民都不敢吃自己卖出去的的肉和菜,因为有没有问题他们自己最清楚。不知道作者书出版了之后会不会来网上看看评论,真希望他能把那个农场越办越好,生意越做越大,最后把安全的食物卖到全国,我们买的时候也放心点。
  •   从写字楼人模狗样的小白领,蜕变成玉米地里挥汗如雨的庄稼汉,这个转变,苦头不小。很佩服主人公可以一直坚持下去
  •   读了《从写字楼到玉米地》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人生,什么是生活。既感叹作者的笔峰,又感叹作者智慧。读后思绪颇多。感谢作者的无私奉献,教会了我很多东西。谢谢!
  •   从中关村的科技创业园离职的周竹本经过理性思考,希望能在农业领域完成自己的二次创业,到广西的一个监狱农场,租种300亩地,欲将一个正在破败和衰退的农村,建设成为一个现代人向往的农业庄园。。。
  •   该书的作者从写字楼的生活转向玉米地,很多人并不理解他这一做法,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有着正确的价值观。
  •   《从写字楼到玉米地》读一次,你会笑,读两次你会沉默,读三次你会反省自己的一本职场小说,一切都那样贴切,真实。
  •   才看封面,插图有写字楼,也有玉米地,色彩鲜艳,排版新颖,书的内容自然而然就更让人十分的期待哦。
  •   对于老周来说,作为一个庄稼汉却比白领来得更快乐,难道这世界真的不快乐?
  •   从写字楼到玉米地
  •   老周这么说过:我始终以为自己是个不差的执行者。不过,心里也有一点点打鼓,农业是看天吃饭的行业,也是看运气赚钱的行业,丰产不一定丰收,歉收却一定亏本。看似简单普通的语言仔细品读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见解。
  •   买这本书,主要是对这个老周很好奇。他是什么样一个人呢?直到拿到书,才发现,他还真不是一般人。他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一个乐观的人,一个为理想而奋斗的人。还有一些发生在他身上的有趣的故事,太熟悉了。很真实。
  •   这是一个都市人的田园追梦记,可惜他的田园之梦最后随风而逝,土地被征用,农场变成了工地,成了政府开发的工业。看到这里,我十分怨愤,为毁了我们所有人田园梦而可惜。。。。。
  •   读完这本书后,发现老周的心态挺不错的。他旷达乐观,积极向前,面对任何困难时,他依旧对未来充满了希望。非常向往周叔叔的农家的快乐生活。
  •   当我再回味起这本书时,发现老周种的不是玉米,而是梦想,是对生活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   土地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不但是国家的担忧,也是大家的担忧,作为任何一个公民都能担忧,但是试问又有几个人做到了像老周一样不但担忧还付出实际行动的?
  •   整本书看下来,感觉到老周的农村创业一步步走上正轨,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磕磕绊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市场风险,老周都走过来了,这让我十分佩服他。
  •   一方土地养一方人,正如老周所说的,农村其实是中国的希望,如果能发展,是不是他的呼吁能得以实现?
  •   具备了商业的眼光去务农,是不是就只有商业与金钱?不,不是,让老周来告诉你,不是,也有一个白领,一个人才对农业的热爱。
  •   佩服啊。。。我老爸几年前在京郊租了80亩地。。。就是没有老周的好运作。。不过现在也赢利了。可是年纪又大了。。关键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帮忙管理。。。现在他们有三个棚的订单生菜,其余的全是玉米。
  •   无论你是农民还是白领,都很有必要读一读这本书,看看老周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必定会受益匪浅。
  •   那么努力的一个人,对那土地爱得那样深沉的一个人,老周你曾试图去了解过自己吗?
  •   万事开头难,刚刚开始进入批发市场的时候,别人都会歧视你,压价的、小偷小摸的、给假钞的……要坚信终有一天我们也可以走进玉米地,完成属于我们自己的田园梦。
  •   绿油油的玉米地。看着土地作物在生长,说实在的,成就感远远超过完成一个it程序,或者搞定一个it项目。
  •   看了一大半。封面设计有些新意,内容很真实,适合白领阶层品读,向往田园的筒子应该看看。像老周这样的人,现实中还真不多。
  •   “史上最强白领的土地回归运动”是不是很霸气呢,不过这广告语可一点也不夸大其词哦,读完书后我完全赞同这句话,我相信你也会产生和我一样的想法。
  •   .书里面很少提到老周的家人以及亲戚朋友是怎么看待他的弃商务农的,也许是他故意避而不谈。但是估计他在寻梦的过程中在亲人朋友那里受到的阻力是不小的。其实,选择一条路,亲人的支持是非常关键的,我不知道,老周最后的退出是不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
  •   农村的希望,就是祖国的希望,大力的发展农业,也不是丢人的事,老周,却是一人难敌数手,他的呼吁,你听得见吗?
  •   十多块钱就能买到这么一本创业类小说,性价比还真是高。并且我个人觉得小说整体还是不错的,不知为什么卖这么便宜。如果想看如何创业,请一起读读玉米地这本书吧。
  •   如果有一个在大城市已经混得如鱼得水、在IT行业风生水起的人,主动选择从高大漂亮的写字楼撤出,回乡务农,从白领做回农民,你会怎么想?反正我觉得他很不容易,无条件挺他
  •   老周的经营方针,我觉得很对。特别是这一段,我很同意:
      种地赚钱不赚钱,经营细节和市场能力很重要,毕竟这不是一个暴利的产业,也没有任何国家定价作为保障,经营者能够做的,就是想更多的办法节约成本,提高产量和品质,然后在市场上有话语权。
  •   为什么务农?这还用说吗?现在外面卖的食物到底有什么是能放心吃的?因此老周这个有心的意识绝对是超前的,可惜先行者往往同时也是先烈,老周的事业如果有机会和资本结合,一定可以让大家“吃得健康,活得惬意“的梦做得更长久。
  •   佩服。我知道有个哥们,也要去内蒙包农场,希望他能像老周一样成功。
  •   很多人萌生这样的想法:现在个人创业的确没什么空间了,只能混迹于写字楼,等到有一天,或者是脑袋转不动了,或者是身体不行了,等待着失业。所以这时候周老五的创新选择值得大家学习。。。。
  •   我觉得老周对于一件事就是太过于倔强,但是他的倔强却恰到好处。
  •   不管做什么都会遇到困难,艰难险阻只要你不退却,赶于挑战,勇于克服,结果必定会像老周一样得到更大的回报,希望所有人都能坚持自己的初衷,不要在大千世界中迷失自我。
  •   在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老周确实是一个奇人,活出了与众不同的精彩。
  •   职场者应该在空闲时读读这本书,看看老周是如何以他自己的独特眼光、以自己的实干作风,以自己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给当地的农民,为中国农业的前途提供了一个草根的样本的!
  •   还记得文中老周的一句“人在,青山在”多繁重的一句话,多沉重的一副担子,他却实在的担了下来。
  •   老周不用偷菜了,哈哈。支持搞实业,这次华尔街金融危机,全是投机搞的好事。天天对电脑买买卖卖,鬼才能创造财富。
  •   如果中国能再多出老周这样的人,是不是中国的IT事业就会落后,农业就会进步?不是,是双丰收。
  •   看完一半,发现老周的心态挺不错的。旷达乐观,任何困难面前,他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老周的农家生活其实挺快乐的。
  •   网友说这书很不错,刚开始不相信来着,但读下来后感觉很不错,作者写了一个从远离职场到自主创业回归自然,凭着自己的经验一步一步的战胜周围的各种挑战,并且故事中也说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   不管做什么都会遇到困难,艰难险阻只要你不退却,勇于克服,结果就会像老周一样得到更大的回报。
  •   讲述了各种商场可能遇到的情况,老周的经历还真的丰富至极,可以作为以后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坎坷做借鉴,学期解决经验。
  •   如果说,回归田园可以带来个人收益的话,应该是对梦的一种展现和错念。心要用梦景和想象来畅怀,用行动、用“牺牲”、用商业间的“谋杀”来提炼“胆”。就如主人公果断放弃白领生活,选择田园之梦。
  •   采购萝卜种子的时候,老板也向我推销生长激素,说配合好化肥,萝卜又长又白嫩。我说我不用这些激素的,老板一愣,然后说 “你卖萝卜的时候,告诉我一下,我也买点”。哈哈,就是被封底上老周的这句语录吸引了,真风趣,但是又令人深思哦。
  •   作者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很难得。虽然玉米地的结局又留下一个悬念,但整本书内容很丰富,对得起这20块钱。实话实说,比我看过的任何一本职场小说都写得好,敢情作者是厚积薄发呀、、、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