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看透了我们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东西  页数:256  
Tag标签:无  

前言

  序  今天,凡是和文学沾边的人都感觉到了读者的严重流失,曾经亢奋的文学不得不接受疲软的现状。有人说这是文学回到正常,有人说这是读者不思进取,也有人说不读《红楼梦》难道会影响生活质量吗?文学留给文学工作者一片哀叹和反思。但是,我分明又看见广告在寻找诗意,新闻在讲故事,短信在优化语言,网络在展开想象,影视在吸收思想。文学似乎又无处不在,它的寄生能力好像从来没这么强大过,人们对它的需求也从来不曾熄灭,只不过是把整车皮、集装箱似的进货变成了各取所需的零星采购,在过去“来单照收”的流程上增设了验货关卡,读者对文学的衡量不再是一把尺子,写作的标准因此越来越多。  过去作者们只为文学杂志写作,以能登上名刊为荣,也只有发行量大、影响广泛的刊物才有能力把陌生者变成名作家。文学杂志几乎是作者们成功的必经之地,想要出名就得先在这里接受考验,所以,大部分作者都在文学杂志的标准下构思。但是现在,写作的道路纵横交错,作者们完全可以绕道而行,不想上杂志的直接在出版社出书,不想出书的直接把作品挂到网上,也可以先写影视剧本再改成小说,或者让作品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文学评奖……每一种模式都有其标准:杂志有文学的基本标杆,出版社有市场判断,网络有点击率,影视看票房和收视,评奖看主题。写作有了更多的去处,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再也不用担心吊死在一棵树上。  虽然多种标准让写作有了繁荣的可能,作者们曾经千呼万唤的创作环境也终于出现,问题是宽松的环境常常伴随降低标杆的危险,作者们完全有理由在各个标准之间游弋。获不了奖可以用发行量来安慰,上不了杂志能在网上赢得点击率,出版不了的小说有影视公司改编,卖不动的书或许能被评论家叫好。写作者们照搬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这里受伤到那里抓药,很少有失败感。写作变成了一件最容易的事,它受宠于过度的自由,最终把多种标准变成了没有标准。只有对此足够警惕的作者,才有可能维护文学的尊严。“因为对于我来说,每一本书都比前一本书难写;文学的进程越来越复杂了。”加西亚·马尔克斯就曾经有感而发。  但是,对于我来说,写作绝对有一种不变的标准,那就是“身上响了一下”。这是爱因斯坦的理论,当他看到他的计算和未经解释的天文观测一致时,他就感到身上有什么东西响了一下。借用到写作上,“响了一下”可能是发现,也可能是感动,甚至是愤怒。没有人敢怀疑写作是脑力劳动,“思考”曾经是写作的最高追求,不少作家都有以小说达到哲学高度的企图。但是,格言不利于情感表达,说理不等于小说。有觉悟的写作者于是呼唤心灵,主张用心灵写作,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批评过分的智力游戏,抛弃对脑子的过度依赖。这样的写作要求似乎已无可挑剔,然而纳博科夫却不满足,他说他的作品主是为那些具有创造性的读者——那些不是仅靠心也不是靠脑,而是靠心灵和大脑和敏感的脊背一同阅读的艺术家而准备的,这样的读者能从脊背的震颤中感受到作者想传达给他的微妙的情思。纳博科夫“脊背的震颤”就是爱因斯坦的“响了一下”,他们都强调身体的反应。由此可见,写作不仅是脑力劳动,还是心的事业,更是身的体验。所以,米沃什说:“诗人面对天天都显得崭新、神奇、错综复杂、难以穷尽的世界,并力图用词语尽可能地将它圈住。这一经由五官核实的基本接触,比任何精神建构都更为重要。”  这才是真正的“身体写作”,它不是“脱”也不是“下半身”,而是强调身体的体验和反应,每一个词语都经由五官核实,每一个细节都有切肤之感,所谓“热泪盈眶、心头一暖”都在这个范围。如果写作者的身体不先响了一下,那读者的脊背就绝对不会震颤。所以,每一次写作之前,我都得找到让自己身体响起来的人物或者故事,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寻找和发现。不管写作的标准有千条万条,我相信只有发现秘密、温暖人心、触动神经的文学,才会在低门槛前高高地跃起,才有可能拉住转身而去的读者。  感谢江苏文艺出版社和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给了我一次拉扯读者的机会,但愿我没把读者们的衣袖扯破。这一系列作品都曾经在我的身体里“响了一下”,却不知道它们会不会在读者们的身上再响一次?我曾经过着《没有语言的生活》,几乎每天都《耳光响亮》,因为《你不知道她有多美》,所以感叹《我为什么没有小蜜》……“小蜜”之后就是《后悔录》,后悔之后就喊《救命》,终于自己把自己套牢了,才问《谁看透了我们》?就这样《慢慢成长》吧,就让这些烫手的字《迈出时间的门槛》,渐渐地《走出南方》。

内容概要

   《东西作品集:谁看透了我们》讲述了:每一个人都有极其隐秘的心理,它藏在心灵的最深处,我把它称为“秘密地带”,我们的邪念、我们的脆弱全部藏在“秘密地带”里,一般不会被人察觉。但有人偏偏要挖开这个地方,让我们面红耳赤。

作者简介

   东西,原名田代琳。主要作品有《后悔录》、《耳光响亮》、《没有语言的生活》、《你不知道她有多美》、《救命》、《谁看透了我们》等。是中国新生代作家中的代表性作家,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扰我思绪有一种生活被轻视了经验,在最深处真正的经典都曾九死一生关于小说的几种解释创作三问要人物,亲爱的川端康成之痛谁看透了我们我们内心的尴尬小说中的魔力叙述的走神——关于一部小说的产生短篇就是一口气三年一觉后悔梦获奖是一次心理治疗小说中的爱情我的成名作哑巴说话签约发言近处的身体 远处的心灵怀念两株桂花树挽留即将消失的感情寻找小说的兴奋点第二章 动我感情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壮族,我的第一个异质文化记忆水我们村里的食物税站在谷里想师专远去的年回头望望高高的山有我的情——电影《天上的恋人》诞生记审父把饥饿的记忆给我暮年之父狗窝桂西北山地云船辫子生日父母桥隐约之爱朝着谷里飞奔第三章 观我行踪这个人呀……走出南方既然开车了,千万别生气我们被家具逐渐俘虏宿命一个“年代”的小时锦书谁寄生活的地方比想象多一点点慢慢地往上看湘西有个凤凰县布柳河,处女河人情才是故乡从此地到彼地边镇两岸人民与钢铁达成默契我们所有的激情纸上的河流第四章 粉我师友为野生词语立传她们的声音久久地响起——读哈金的《南京安魂曲》关于凡一平的流言飞语阳光男人一个画家的路线图——郑军里印象画家谢麟的白与黑回到起点她像跟踪杀人犯一样跟踪稿件他让《山花》更烂漫——何锐先生印象默默者启良他是一个可以利用的人诗歌的第九十九条命

章节摘录

   她们的声音久久地响起   ——读哈金的《南京安魂曲》   多年前,作家哈金提出过“伟大的中国小说”的标准。我心怀好奇逐字阅读,生怕因为漏掉某字而从此写不出伟大的小说。那的确是一个迷人的标准,值得每位认真的作家重视。尽管哈金离开中国多年了,尽管他写作时用的是“英格力士”,但他的写作观看上去却一点也不遥远,仿佛他就住在隔壁。寥寥数语中,有他对小说创作的深刻体验。对于这样一个作家的作品,我当然翘首以盼。碰巧,《南京安魂曲》的策划和责编也是我系列作品的策划和责编,他们等该书一出炉,就用特快包紧寄来,以确保它的新鲜口感。   然而,这本书不是刚出炉的面包,而是极苦的咖啡。小说以中国妇女安玲的视角来讲述,她是金陵女子学院临时负责人明妮?魏特林的助手。1937年12月,日军攻破南京城墙之后,美国人明妮在金陵女子学院里收容了数以万计的中国妇女和儿童,她用一个基督徒的慈悲心肠来保护那些双腿发抖的人,甚至连自己御寒的被窝都奉献出来。但是,在战争的极端环境里,日军比野兽还凶狠,他们不讲任何法则,释放出所有的邪恶,就连进入中立区的妇女和儿童也不放过。在极恶面前,上帝把拯救的任务交给了以明妮为首的信徒们。当12个女孩被日军当作妓女强行抓走之后,明妮发出这样的质问:“主啊,你什么时候才会倾听我的祷告?你什么时候才会显示你的愤怒?”主没有显示愤怒,他在考验明妮的耐心。当其中6个女孩重新回到学校的时候,明妮相信这个奇迹一定是她昨晚热切祷告的结果。她和安玲都相信“上帝的精神是体现在人类中间的”。   小说的重点不在正面描写明妮跟日军的冲突,显然,哈金也不想用这个冲突来制造一根曲线,以吸引读者。他呈现给读者的是两条线索:一条是日军的极恶,一条是明妮的极善。这两条线不时触碰,然后又迅速分开。虽然两条线分多聚少,但是善与恶的较量却一刻也没有消停。这是两股原来各自存在的力量,明妮的善早就扎根在她的身体里了,有没有战争善都在那里呆着。日军的恶,原本也呆在他们的身体里,即使没有战争,也会在某个极端的时刻爆发。这是人性的两面,它们并不因为战争而形成,只不过在战争面前暴露得更充分罢了。因为善与恶始终在本书中较劲,这两条线哪怕不交织,它们也会形成对立。我相信这是哈金故意为之,不渲染冲突却处处都有冲突。   在阅读本书过程中,我曾不停地问,是什么力量让明妮如此善良?是女人的本性或是一时迸发的同情心?我认为不完全是。多少富有同情心的母亲,多少原本善良的人,在枪弹和刺刀面前早就放弃了善良,转而以求生存。但是明妮没有,她能坚持善良那是因为她的信仰!因为她相信上帝就在身边,所以她才敢于以弱对强,无所畏惧,即使玉兰被日军送到了北方731部队做实验,她也还天真地认为能救她。但是,哈金是节制的,他没有把明妮写成神,虽然有人叫明妮"活菩萨"。其实,明妮一直都在忏悔,她责怪自己没有保住那些被抢走的女孩,责怪自己没有看管好被日军逼疯了的玉兰,责怪自己跟丹尼森夫人斗气……她自我完善的企图,使这个人物一直处于生长状态。   在写明妮的同时,哈金也交待了叙述者安玲的故事。战争爆发前,安玲的儿子到日本留学,娶了日本太太盈子。战争爆发后,安玲的儿子应征入伍,随日军进入中国。这种复杂的关系,使安玲魂不守舍。后来,她的儿子被中国人当汉奸杀了,安玲连哭泣都得先拉上窗帘。战争结束后,安玲作为证人到达日本,面对自己的儿媳妇和孙子却不敢相认。安玲的女婿是国民党军队的情报员,后来去了台湾。他断定短时间内回不了大陆,于是写信叫安玲的女儿改嫁,自己在台湾重组了家庭。安玲的丈夫因为过去跟美国教授们的关系,不被信任……这是战争给一个中国家庭带来的悲剧,就凭以上人物关系,放在任何一个作家手里,都足足可以写出厚厚的一本。但是哈金却一笔带过,在洋洋洒洒的二十万字里,他只给了安玲这个家庭大约两千个字,还散落于不同的段落。他这么写,就是要让安玲永远保持叙述者的角色,而不让她跳出来成为主角。在千千万万受难者面前,安玲是低调的。她和明妮一样,也是信徒,所以她要忍受这个痛。为了不给明妮多添哪怕一点点的苦,安玲欲言又止,最小限度地说出了自己的悲伤。难怪被日军糟蹋过的美燕会认为上帝对人类的苦难压根儿没放在心上,在她看来,基督教就是要削弱人们的抗争意识。美燕的观点就像是为安玲特制的外套,穿在她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在那个时代,中国人没有留下证据的习惯。哈金写道:“谁也没想到会有一天在法庭上面对这些罪犯。”反而是外国人搜集了不少日军的暴行记录,成为审判战犯的有力证据。《南京安魂曲》是哈金为南京沦陷留下的一份心灵证据,虽然是虚构,却为读者展示了极善与极恶,并带领我们进入战争的现场,重新思考人类的信仰。   “一旦听她们讲过,她们的声音就会久久地在你的耳边响起……”,这是哈金对苦难的描写,却也可以用来形容本书。   ……

编辑推荐

   ◆入围中国文学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作品集之一《没有语言的生活》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天上的恋人》东京第十五届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   ◆著名导演陈凯歌只看了三页就决定买下改编权。小说《救命》将于2012年开拍,该片将由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   ◆作者与麦加并称剧作家双壁,拥有大量的电视剧读者与广泛的知名度。多部小说被改编为电视剧,作者所改编的电视剧、电影,捧红了刘烨、陶虹、蒋勤勤等著名演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谁看透了我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