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帝国7:基地与地球

出版时间:2012-11-1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页数:440  字数:413000  译者:叶李华  
Tag标签:无  

前言

1941年8月1日,我还是个二十一岁的小伙子,正在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研究所准备攻读博士,同时已经正式当了三年的科幻作家。那天,我赶着去见《惊奇故事》的主编约翰·坎贝尔,当时该刊已经登过我的五篇小说。我急着见他,是因为我有了一个崭新的科幻点子。    这个点子,是撰写一部发生于未来的历史小说,描述银河帝国衰落的始末。想必我的兴奋有感染力,因为坎柏很快变得和我一样兴奋。他告诉我,别把这个题材写成短篇,应该写成系列故事,把第一银河帝国衰亡和第二银河帝国兴起之间的一千年动荡期,作一个概括性的完整叙述。坎柏还和我共同发明出“心理史学”这门虚构的科学,作为这段黑暗时期唯一的明灯。    这个系列的第一个故事,发表于《惊奇故事》1942年5月号,第二个故事则于次月刊出,立刻变得很受欢迎。于是在坎柏的监督鼓励之下,我在1940年代总共为这个系列写了八个故事。而且故事愈写愈长,第一篇只有一万二千(英文)字,倒数第三篇以及最后一篇则各有五万字。    到了1950年代,我对这个系列逐渐厌倦,于是将它搁下来,开始创作其他的题材。然而,就在那个时候,许多出版社不约而同开始出版精装本的科幻小说。其中,一家小型且业余色彩颇浓的“格言出版社”(Gnome Press)以三本书的方式,出版了上述的基地系列,分别是《基地》(1951年)、《基地与帝国》(1952年)以及《第二基地》(1953年)。后来,这三本书便合称为“基地三部曲”。    这套书并未卖得太好,因为格言出版社欠缺宣传和行销的资金,所以我从未拿到任何版税或对账单。    后来,由于我和“双日出版社”合作愉快,1961年初,双日的编辑提摩太·谢德斯告诉我,国外有一家出版社,找他们接洽基地系列的翻译授权。但是这套书并不属于双日出版社所有,所以他将那封信转给我。我耸了耸肩,答道:“我没兴趣,这套书从没为我赚过任何版税。”    谢德斯吓坏了,马上着手向(当时已经奄奄一息的)格言出版社购买这套书的版权。同年八月份,基地三部曲(加上《我,机器人》)就变成了双日出版社的财产。    从那时候开始,基地系列才终于扬眉吐气,为我带来愈来愈多的版税。双日出版社将这套三部曲合订成一大册,透过“科幻书俱乐部’’这个管道销售。这样一来,基地系列很快就变得家喻户晓。    1966年,一年一度的“世界科幻大会”于克利夫兰举行。会中,科幻迷要投票选出“历年最佳系列小说”,当作雨果奖的奖项之一。那是雨果奖有史以来第一次(也是至今最后一次)包含这样一个奖项。最后,基地三部曲赢得这项殊荣,使它的知名度更加锦上添花。    过去许多年来,有愈来愈多的书迷要求我续写这个系列,但是我都婉拒了。话说回来,我仍然十分高兴知道,那些比基地系列年龄还小的读者,竟然也会迷上这套书。    然而,面对这些声浪,双日出版社的态度远比我严肃得多。虽然有整整二十年的时间,双日一直尊重我的意愿,可是随着干呼万唤与日俱增,他们终于丧失了耐心。1981年,双日直截了当告诉我,无论如何要再写出一部基地小说。为了让这个要求更具吸引力,合约上所注明的预付金,十倍于我通常的价码。    我提心吊胆地答应下来。当时,距离我完成上一个基地故事,已经过了三十二个年头。而我这次奉命要写十四万字,两倍于三部曲的任何一部——即使其中最长的单篇故事,字数也只有这本书的三分之一。于是,我重读了一遍基地三部曲,深深吸了一口气,便一头钻进这个写作计划里。    1982年10月,基地系列的第四本书《基地边缘》终于出版,随即发生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它立刻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事实上,这本书在该排行榜停留了二十五周,令我万分惊讶。在此之前,这种事从未发生在我身上。

内容概要

  人类蜗居在银河系的一个小角落——太阳系,在围绕太阳旋转的第三颗行星上,生活了十多万年之久。
  人类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他们称之为“地球”)上,建立了两百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他们称之为“国家”),直到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
  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人类在银河系如蝗虫般繁衍扩张,带着他们永不磨灭的愚昧与智慧、贪婪与良知,登上了一个个荒凉的星球,并将银河系卷入漫长的星际战国时代,直至整个银河被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
  一个微妙的转折发生在银河帝国建国后的12020年。哈里·谢顿,这个刚满32岁的年轻数学家,开创了“心理史学”,这门学科能用数学公式准确推演全人类的未来——“预言”从此成为一门可以信任的科学,人类由此可以看见未来。
  谢顿的第一个预言是:虽然毫无征兆,但已存在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即将灭亡。
  一时间,银河震动,帝国飘摇;皇帝、宰相、夺权者、反叛星球,各方势力立刻剑拔弩张,人类银河时代最伟大的传奇就此开启……

作者简介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1992),俄裔美籍作家,被全世界的读者誉为“神一样的人”;美国政府授予他“国家的资源与自然的奇迹”这个独一无二的称号,以表彰他在“拓展人类想象力”上做出的杰出贡献。
  阿西莫夫是一个全知全能的作家,其著作几乎覆盖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上天下海、古往今来、从恐龙到亚原子到全宇宙无所不包,从通俗小说到罗马帝国史,从科普读物到远东千年历史,从圣经指南,到科学指南,到两性生活指南,每一部著作都朴实、严谨而又充满幽默风趣的格调,为了尽情发挥自己诙谐搞笑的天赋,他甚至还写过一本《笑话集》。
  到了晚年,他开始变得“好色”,出版了一系列两性话题的“黄书”。
  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是当代机器人学的基本法则,他预言了今天的生物科技,预言了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图书馆,预言了人类将进行太空殖民。
  终其一生,阿西莫夫最引以为豪的则是:《银河帝国》系列小说。

书籍目录

“基地”背后的故事Ⅰ
第一篇 盖娅
01 寻找开始
02 首途康普隆
第二篇 康普隆
03 入境太空站
04 康普隆
05 太空艇争夺战
06 地球的真面目
07 告别康普隆
第三篇 奥罗拉
08 禁忌世界
09 面对野狗群
第四篇 索拉利
10 机器人
11 地底世界
12 重见天日
第五篇 梅尔波美尼亚
13 远离索拉利
14 死星
15 苔藓
第六篇 阿尔法
16 诸世界中心
17 新地球
18 音乐节
第七篇 地球
19 放射性?
20 邻近的世界
21 寻找结束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但宝绮思就是盖娅。” “我知道,詹诺夫,这就是事情变得复杂的原因。只要我把宝绮思当普通人,一切都没问题,但我若是把她想成盖娅,问题马上就来了。” “可是你并没有给盖娅任何机会,葛兰。听着,老弟,我要向你坦白一件事。宝绮思和我亲热的时候,有时会让我分享她的心灵,时间顶多一分钟,不能再久了,因为她说我的年纪太大,已经无法适应——喔,别咧嘴,葛兰,你同样早就超龄了。如果一个孤立体,譬如你或我,和盖娅融合的时间超过一两分钟,就有可能导致脑部的损伤;如果长达五到十分钟,则会造成无法复原的伤害。我希望你有机会体验一下,葛兰。” “体验什么?无法复原的脑部伤害?不,谢了。” “葛兰,你故意曲解我的话,我指的是短暂的结合。你不晓得自己错过了什么,那简直无法形容,宝绮思说那是一种愉悦的快感。就像你快要渴死的时候,终于喝到一点水的那种感觉,我甚至不知道该怎样向你描述。想想看,你能分享十亿人所有的喜乐。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快感,否则你很快就会麻木。它不断在颤动,在闪烁,具有一种奇特的脉动节奏,紧紧抓住你不放。它比你单独所能体验的快乐更多——不,不是更多,而是更美好。当她关上心扉的时候,我几乎要哭出来……” 崔维兹摇了摇头。“你的口才实在惊人,好朋友,但你很像是在形容‘假脑内啡’的毒瘾,或是其他迷幻药的瘾头。你可以从它们那里得到短暂的快感,代价却是长久活在痛苦的深渊。我可不愿意!我绝不要出卖我的独立性,以换取某种短暂的快感。” “我还是拥有我的独立性啊,葛兰。” “如果继续耽溺下去,你还能坚持多久,詹诺夫?你对剂量的要求会愈来愈高,直到大脑损坏为止。詹诺夫,你不能让宝绮思对你这样做——也许我该跟她谈谈。” “不!别去!你自己也知道,你说话不够婉转,我不愿让她受到伤害。我向你保证,在这方面她对我的保护超乎你的想象,她比我更担心脑部受损的危险,这点你大可放心。” “好吧,那么我跟你说就好了。詹诺夫,千万别再这样做。在你五十二年的生命中,你的大脑一向承受惯有的快乐和喜悦,别再染上新奇的不良嗜好,否则你一定得付出代价。即使不是近在眼前,最后还是逃不掉的。” “好吧,葛兰。”裴洛拉特一面低声回答,一面低头望着自己的鞋尖。然后他又说:“也许你可以这么想,假如你是个单细胞生物……”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詹诺夫。算了吧,宝绮思和我已经谈论过这个类比。” “我知道,可是值得再想一想。让我们假设一群单细胞生物,它们拥有人类般的意识,以及思考判断的能力,再假设它们遇到难得的机会,可以组成一个多细胞生物。这些单细胞会不会惋惜丧失了独立性,会不会因为将被迫组成单一生物体而感到厌恶?它们这样做有没有错?单细胞能够想象人脑的威力吗?” 崔维兹猛力摇了摇头。 “不对,詹诺夫,这是个错误类比。单细胞生物并没有意识和思考能力——即使有,也极其微小,根本可以忽略。对这种生物而言,组合之后虽然会失去独立性,其实等于毫无损失。然而,人类却有意识,也的确具有思考能力,人类将丧失的是真正的意识和独立的心智,所以你的类比并不成立。” 两人好一会儿不再说话,这种沉默几乎令人窒息。最后裴洛拉特决定改变话题,于是说:“你为什么盯着显像屏幕?” “习惯成自然。”崔维兹带着苦笑答道, “电脑告诉我,并未发现盖娅的太空船跟踪我们,也没有赛协尔的舰队等在前面,但我仍然不安地盯着屏幕。唯有我自己的眼睛看不见任何船舰,我才能真正放心,虽说电脑感测器比我的肉眼更敏锐、更有力数百倍。此外,电脑能够非常灵敏地侦测出太空的许多性质,那些都是我自己的感官无论如何察觉不到的——虽然这些我都明白,我却仍盯着它。”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类历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说“Best All-Time Novel Series”——世界SF小说协会,1966年,俄亥俄州

编辑推荐

《银河帝国7:基地与地球》编辑推荐:人类历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说!《银河帝国:基地》《银河帝国2:基地与帝国》《银河帝国3:第二基地》《银河帝国4:基地前奏》《银河帝国5:迈向基地》《银河帝国6:基地边缘》中文简体版全国热卖中!《银河帝国》系列小说,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想象力的极限,人类历史上最有趣迷人的故事,讲述人类未来两万年的历史。1977年经典电影《星球大战》,偷取了此书构思。2009年史上最卖座电影《阿凡达》,抄袭了此书创意。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亲口承认,他的经济学理论来自《银河帝国》的启示。9•11事件之后,英国《卫报》报道,本•拉登正是依据《银河帝国:基地》的战争策略,建立了同名恐怖组织——基地……出版60年来,《银河帝国》对人类的太空探索、世界局势、前沿经济学理论、好莱坞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随着它的读者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领袖(如美国总统小布什、诺贝尔奖获得者克鲁格曼、美国宇航局航天员、本•拉登),而将这种影响渗透到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银河帝国7:基地与地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7条)

 
 

  •   这本书时银河帝国的最后一本了吧?基地议员和历史学家驾驶重力驱动的飞船探访一个失落的、传说中的“地球”,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反向追寻。阿西莫夫拥有杰出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故事架构能力,他的思想也很博大。
  •   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系列都很棒!努力集齐
  •   银河帝国,由地球到银河,终究是人的特性。看看宇宙还要回归地球,回归自己的生活。曾经经历过,就可能俯视,避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困境
  •   终于集齐银河帝国一套了,哈哈
  •   已经看了银河帝国1-6,很精彩,所以购到银河帝国7,十分高兴。
  •   基地系列完结了,后面还有机器人和帝国!读客一定要出啊!
  •   作者写作到底离现在已经四五十年了,看到未来银河世界使用的电传式打字机,胶片阅读器等装置,有一种复古的感觉。再伟大的科幻作家,想像力也不能超越自己的时代啊。
  •   这本银河7里讲了好多个奇异的外星世界,各有各的不同,但都有趣而引人深思。
  •   其实银河1是听人介绍看的,觉得故事很有意思,一本本接着看,没想到都 到7 了。
  •   前边的六本都买过了,这是新出的。买《罗马帝国衰亡史》的时候正好做添头,没事的时候消遣娱乐的非严肃作品,很好看。
  •   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绝对好看,书的质量也不错,有喜欢的可以购买。
  •   宏大的背景,严密的逻辑,精彩的故事,就是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了。
  •   其实写到这里,作者已经开始了伦理学的思辨:要么保持个体的个性从而使得人类社会永远不稳定,要么牺牲一部分的个体性,从而增加人际的相互信任,并因此得到一个稳定的社会。国家之形成就在于个人放弃了一部分的权力,因而稳定社会之形成也必须由个人放弃一部分之独立。最后的结尾提到了机器人与人脑的合并,因此将不再受三大法则的约束。可能这才是更可怕的。
  •   书很好。科幻是人类想象的结晶,想象是人类进步的翅膀。希望中国的出版社能引进更多优秀的外国科幻小说。无论对我这样的科幻迷,还是对现在的青少年,都有好处。谢谢!另:打折活动,可以多做。最喜欢五折的书了。
  •   可能外来真的人类就不知道自己的发源地了。宇宙乱世,寻找地球!
  •   大基地系列,最好看的科幻,没有之一
  •   最后一本终于等到了~终于买齐基地系列啦~
  •   总算收集完基地系列
  •   这套书出得有点莫名,先有1至3卷的合集,又推出1-6的合集,然后又冒出来7,装祯质量一般,只能说冲着基地两个字收了
  •   基地完结篇,必入
  •   最爱看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了。
  •   感谢阿西莫夫先生,感谢叶李华老师,感谢江苏文艺出版社,感谢读客,感谢当当网。科幻小说中的金庸,无语伦比
  •   阿西莫夫这本的概念和意境非常有趣,描述了好几个外星世界,很精彩!
  •   谢顿的心理史学太帅了!!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以后也要研究心理史学!
  •   科幻永远是最爱啊,何况还是阿西莫夫
  •   最好看的系列小说,没有之一
  •   装帧不错哟,内容自是不用说,阿西莫夫的经典啊!!!
  •   就是冲着阿西莫夫的紧密逻辑去读的,这本和前面的还是有些联系的,许多疑问被揭开,期待下一本。
  •   我同意这是我最喜欢的科幻作家的科幻小说,宏伟的史诗,后来的很多科幻作家或多或少的借鉴了这个作品,不容错过.
  •   有地球的故事,我认为是这套里最好的结局。
  •   这一本看的最慢,看完了就很难找到如此经典的科幻小说了啊
  •   非常好看的系列小说,我儿子每天吵着要我买齐。
  •   终于一切尘埃落定,太好看的小说了。期待后续的系列作品。
  •   最好看的科幻小说,超赞
  •   最好看的科幻小说就是这部了
  •   最好看的科幻小说莫过于此了
  •   写得很好,很难想想在上个世纪中叶能写出来这么棒的科幻小说。
  •   超级经典的小说,超级经典的小说
  •   其实一直都是地球上的人事物带入
  •   这是一套很不错的科幻小说,值得收藏。
  •   非常值得一看的小说
  •   这才是科幻小说的样本,那些玄幻和修仙的真的应该看看,精品不是随便成就的!
  •   一样非常好的科幻小说
  •   我都快忘记自己是地球人了
  •   Best All-Time Novel Series,科幻爱好者必读啊
  •   这个系列的最后一本书了,期待精彩
  •   想象力的巅峰之作,确实好看
  •   五年级的儿子目前最喜欢的一套书,终于买全了。
  •   好看。据说一共15部。正在跟。希望出版的速度快一点。
  •   最后一本最精彩,故事更加饱满、丰富,情节也更曲折。
  •   大师的经典作品,送货速度也超快,5星
  •   前几部都买了,这本接着看,难以想象这是几十年前的作品,果然是经典啊。
  •   一直的经典,看了好几本了,感觉不错
  •   是值得购买的好书。
  •   一如既往的好,确实是部好书
  •   正版,我已经买了已经出版的全套,好书啊
  •   这套书就是封面改进下
  •   非常好,值得推荐!买了1-7,准备把后续的也收齐!
  •   为了凑齐全套,就买啦,不过,确实要推荐啊
  •   很期待故事的发展
  •   费用后突然发请问企鹅全文
  •   暴力的快递,书都压坏了·············
  •   这套书真的很好看,是科幻迷的一大福音。
  •   书不错,值得阅读和收藏。
  •   收藏的科幻书,很好!
  •   整套书都收齐了,老公要收的
  •   当当买书没的说
  •   排版纸张都不错,就是书衣狗血了
  •   这个商品很不错,值得买
  •   精彩继续,每一册都很精彩
  •   不仅仅是科幻,还有社会体制的选择,值得深思!
  •   作者江郎才尽了
  •   全集控一出就买,刚刚开始看3
  •   本以为这本是最后一本了,没想到还有机器人系列和帝国系列,很高兴,不用去网上买旧货了。但是还是有点担心,读客出得完吗,真害怕成了无尾系列。顺便说一句,很期待《沙丘》哦。
  •   最好看的小说的最后结局!
  •   很精彩的科幻小说,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最好的科幻小说,没有之一。
  •   一套书一年里出齐,也算快了
  •   好,大师名著,希望尽快将大师的其他系列出全
  •   打折时买时,很不错,书也很新
  •   1-7都买齐了,正在阅读中
  •   精彩,原来是这样的。
  •   书的质量很不错,虽然封皮奇葩了一点,可是封面上的银河帝国行政区划图还是很有爱的,最重要的是内容超棒!阿西莫夫大大请收下我的膝盖!可是这么大的坑你不填完就走了啊啊啊啊啊啊!!!说好的异族入侵那!!!!!
  •   书很不错,以后再看,先买着
  •   大师的经典,啥也不用说
  •   银河系未来人类选择什么样的未来的道路,交由这一部的主人公崔维兹一个人来选择,在帝国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条道路面前,曾经迷茫彷徨过的小崔凭自己从来不会出错的预感,选择了走共产主义这条光明大道。然后,为了求证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小崔要在茫茫星海中找到地球,以求证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银河这条真理的正确性。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取经路上,踏平坎坷成大道,虽然几次被美人... 阅读更多
  •   把书封皮拿掉还是一本很好读的书啊~这本书一直在无尽的太空遨游中,真正让人感到一种空间和时间上的永恒,期待续集/新系列。
  •   不知道看科幻的女生多不多,我觉得阿西莫夫的科幻没有那么多不必要耍技术的场面,而是很多人性思考的东西,他塑造的科幻世界是全人性的不是一个雄性世界。
  •   可能是要照顾以后的续集,我总觉的7有点拖沓,不过故事完结得很满意。
  •   银河帝国7:基地与地球
  •   300减150买的,很划算,囤不少书
  •   基地系列的大结局
  •   喜欢的科幻小说
  •   .真是神一样的男人啊!!膜拜
  •     基地系列的最后一本,看着书中的各位绞尽脑汁、上蹿下跳、动用一切资源、几乎搜遍整个银河系、冒着生命危险就为找到地球——这个我生于斯长于斯,也许一辈子都不会离开哪怕一秒钟的地方,心情实在有点复杂,不知道阿西莫夫在写作的时候是不是一直在窃笑,也许是惆怅,书中的世界疯狂而真实,因为这本书有点像写给后代的信——为了未来,你们在几万年之后疯狂地寻找着我们,而我们在几万年前,就预见了家园的消亡,选择了你们作为未来。
      
      书中描写的世界各有特色:康普隆寒冷单调,康普隆人坚韧而骄傲;奥罗拉有大气有植物,正在经历失去人类的星球“反改造”,星球上最危险的食肉动物也许是野狗;索拉利富饶美丽,但索拉利人将自己改造成双性人,拥有可以将热能转换成其他动能的转换叶突,住在地底,喜欢最大限度的自由,保有机器人;梅尔波美尼亚没有大气没有人类,相对完好地保存了人类未消亡时的建筑,但却有种只要有少量二氧化碳就疯狂生长的苔藓;阿尔法几乎都是海洋,只有一个岛屿“新地球”,阿尔法人能自由控制局部气候,生物改造技术也很擅长,阿尔法人习惯裸露上身——关于每个世界的描写都栩栩如生,让人身临其境。但每个世界都不欢迎外星人士,崔维兹他们几乎每次都是小心翼翼地接近,最后屁滚尿流地逃走。
      
      最后崔维兹终于找到了地球——那个传说中有个巨大的卫星,行星带中有颗带有硕大行星环的巨大气态行星,被刻意抹去踪迹的人类起源星球。只可惜传说全都是真的,地球真的带有放射性,没有生物留在那里,崔维兹要找的秘密也不在那里。
      
      兜兜转转,原来一切机缘都在月球上——的确是个隐匿的好地方,毕竟没人会注意一颗卫星,而且是一颗充满放射性的行星的卫星。老朋友丹尼尔•奥利瓦又出现了,到了终极解谜时刻——原来是他推动了心理史学的发展壮大,是他帮助建造了盖娅行星,是他影响崔维兹选择盖娅星系作为人类的发展方向,也是他召唤崔维兹一步步走向月球,为的是给快要死亡的人工智能丹尼尔带来一个索拉利小孩——拥有转换叶突、寿命长达三到四个世纪——菲龙,好让丹尼尔的正子脑与菲龙的大脑融合,继续为盖娅星系的建立做贡献。看到这里,深深地觉得丹尼尔才是基地系列的最终大Boss(从崔维兹的角度来看,不知道如果谢顿知道是丹尼尔最后破了他的计划时会怎么想),他竭尽全力地做每一次微小的调整、影响一代代杰出人类、为保护延续人类这个物种殚精竭虑,最终找到了盖娅星系这样一种确保内部和谐、与环境融为一体的生命方式——虽然阿西莫夫在结尾给了个危险的暗示,暗示也许菲龙就是那个入侵人类的智慧种族。
      
      但是盖娅星系依然有弱点:首先她终究是被刻意计划的,虽然她的创造者只是远远地看着,没做太大的干涉,但被刻意计划的事物是否能长久发展还是个未知数(当然人类的出现是否完全是自然的选择也还是个未知数);其次孤立体之间的冲突、孤立体与环境的碰撞正是科技、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舒适幸福的盖娅却缺少这种刺激,所以盖娅行星上的科技并不特别发达,这在面对其他智慧种族或者向外扩张时并不有利(比如遇到二向箔)。
      
      无论如何,崔维兹终于找到了谢顿计划的破绽——假设人类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种族。我们也许是唯一的,我们也许不是。
      
  •     比不上正传的三部曲,略显拖沓,行文平乏,科幻创始期的老oldschool风格。正传三部曲吸引我一口气读完,续集却读得断断续续。阿西莫夫一辈子关在书斋写书,才思也有枯竭的时候。他和倪匡有点像,笔耕不辍,著作充盈,但作品水准不一。
  •     说实话,阿西莫夫给的这么一个结局让我心中充满幻灭。
      
      选择Galaxia,便是牺牲个人的自由与独立。即使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繁荣,所有个体的能力和幸福的无限延展,都不能完全填补这个代价。但是就连最重视个人,最具有个性的Trevize都认为,这个代价在整个人类的生死存亡面前也是必须偿付的。
      
      于是银河系就只能走上Galaxia的不归路。一但融合开始,融合就将不断加深,直至完全的融合,消解掉所有像现在的Gaia仍保留的独立性——这是因为进一步的融合就是融合体的意愿。Bliss与Trevize无数次的争辩表明得很清楚:Gaia看不到个体独立的价值所在,Gaia不能理解个体的独立。成为Galaxia的银河系在整个宇宙的星系际竞争之中无疑将具有巨大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要选择这条道路。所有仍处于一盘散沙状态的其他星系将败下阵来,结果就是,很显然,被Galaxia吸纳。因为Galaxia不可能去摧毁生命,奴役生命,我看也决不会满足于维持和平共处的状态。要消灭纠纷、停止战争,带来永久和平幸福的唯一出路就是融合整个宇宙,成为Cosmosia。
      
      如此美好的前景令人毛骨悚然。
      
      无疑,那将是一个没有病痛、没有苦难、没有任何不平等的世界。那就是无限、永久的幸福吗?至少在那样的世界里,很难想象文学艺术这类事物怎么发展,因为在我看来它们是从悲伤苦痛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但是当然,这个问题不是什么要紧问题,当全人类(甚至全体生命)都不再受苦受难时,只有我这样的人还会关心还有没有小说可以看。当然在那么一个世界里,不会再有我这样的人,我的这种遗憾将消弥于无穷的整体中,殊不足道。但即使不考虑这类不足道的问题,那就是无限、永久的幸福吗?或者是,无限、永久的麻木?在一个完全不存在痛苦,完全没有参照的世界里,我们还能懂得什么叫快乐喜悦吗?那也许是个很好很好的世界,只是我觉得,很无聊。
      
      当我们融合为全知全能的整体,其每一部分都知道自己的位置与存在的目的,便不再会有个人的欲望。欲望使人不满足,使人贪婪,是种种不幸的根源。然而欲望也使我们寻求梦想,探索未知,欲望也使我们相爱。若我所爱、所渴望的一切都变成我的一部分,它们还会仍是我所爱、所渴望的吗?也许我会拥有更深厚宽广、包涵万物的大爱,那固然是很好的,但它不能替代这渺小、狭隘,但灌注着独一无二的一个灵魂的小爱。我将永远失去追寻时的充实感和得到时的满足感。永远不需追寻,永远不必得到。就像一个血细胞满足于日夜在血脉中环游,我将毕生满足于命定的轨道。这是心甘情愿的不自由,但终归还是不自由,并且我们将永不知晓何为自由。而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这个整体。这个整体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不过是存在本身。不如说根本没有意义。
      
      自由还是存活,Trevize代替全人类选择了后者。若我面临这样的选择我将选择什么?我不敢说。但我敢说全人类之中必定有人不自由、毋宁死。而当Trevize作出这样的选择之后,这世界上便不再存在别种的选择,individuality,再没有谁会懂得这个词的含义,无论它有价值,没价值,没有谁会关心了。
      
  •     卫斯理模式再次启动,这次是Trevize被上身,他带同一位老智者帮手和一位年轻美女助手,开始了找寻未知领域的旅途。不用说,当然没有那么容易被找到。但首先,为什么要去找呢?就是因为什么都不知道以及什么都不让你知道的私密感觉?靠一股好奇心来作驱动力的人物也就只有卫斯理才有吧。
      全书四十多万字,为什么老提字数?通常一口气顺畅读下去的书大家都会忘了检查版权页的字数,或者是检查完了抱怨字数怎么那么少。Asimov的书不会不好读的,放心。以他的渊博,整个过程会有足够的戏剧化和知识化来吸引读者。这就是和卫斯理不一样了。同样是科幻奇幻类,卫斯理小说基本上是光有离奇剧情而缺乏学习热情,只描述现象而不懂本质,那就难以让人信服了。相似的情况还有古龙和金庸,前者只是套个武术外壳的侦探小说,而后者就像是教科书式把一招一式怎么练为什么这么练都告诉你。读书有各人的喜好差异,但我这个孤立体是选择更有科学依据的那一些。
      好像扯远了,让我们回到剧情吧(又要剧透?)。这次没什么可剧透的吧,书名也早就告诉你了,这次目标就是地球,即使不看你也能知道,最后要么是找到地球,要么是找不到地球,无论找不找得到,中间必定有很曲折的过程。这个是通用写法,无数小说都是这个套路。而一本小说好不好,就还是看那老四样,起、承、转、合。要有强大动力,过程曲折,有失有得,解释合理。而这次就是整体动力不足,加上最后解释不够满足,地球和机器人完全可以发挥更多,但给我们的却像是个草草结尾。
      距离Foundation三部曲出版将近三十年,八十年代的这几部中Asimov写作风格已经大有不同。但他严谨的思想和丰富的内涵则是不变的。
  •     这是我看的基地系列的最后一本,现在终于可以为基地系列的阅读体验做一个总结了。该书之所以好看,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书中的理性思辨能力,二是作者讲故事的技巧。该书的科幻背景,我觉得倒不是不可替代的。只要具备我说的那两方面的原因,即使该书是历史小说、或者是侦探小说,都能带来差不多的阅读体验。采取科幻背景的一个好处是能加强读者的带入感,毕竟,人类的起源和命运都是大家好奇的。所以读者在明知该小说是虚构的前提下,仍有较强的带入感,不由自主的随着行文的进度一起思考。
      
      可能因为作者受过严肃的物理学训练的原因,文中的理性思辨能力特别强,对于一个问题的方方面面、正论反论、通常和异常因素,都有严格的考虑而不轻易妥协。我称之为“水晶般闪亮而有质感的思辨能力”。
      
      作者讲故事的技巧我称之为“呈现给读者冰山的一角“。或者拿一条曲线做例子,作者有技巧的给读者呈现曲线的一段,结果读者发现这一段的单调线性规律;然后通过剧情的进展,发现这一段曲线原来通向一个极大值(或极小值);最后随着故事深入,发现这个极值原来还只是一个局部极值,而曲线的全局极值还笼罩在云里雾里。要创造这样的阅读体验,首先作者需要做一个庞大深远的设定,然后通过故事进展逐步的释放信息给读者,让读者通过有限的信息来推测全局,引导读者通过贝叶斯方法做统计。
      
      上述的这个写作技巧可能隐喻着作者对人类心智的深刻理解。人类的心智,可以看做是智能个体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真实的全局信息(譬如宇宙真相或者某件事实)从来都是逐步慢慢呈现给一个个体的,其中还包含着变换、衍生等现象,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阅读过程,高明的作者总可以使得一个阅读过程就像是一个认识过程。只不过,阿西莫夫给你的认识过程需要你的理性思辨能力。相对的,我想,有些书给你的认识过程可能需要你的自我强化认知,或者是酒精迷幻后的那种认知模式,这些可能是阿西莫夫所不愿意读者使用的。
  •      作者在文中不止一次的透露小崔对菲龙在天的厌恶感,虽然没有原因,但是小崔见到她\他 \它 就有一种不翔的预感,而且结尾还弄的这么惊悚悬疑,要我说,这下人类真是该吃点啥吃点啥了。想当初那个骡,仅仅是宣传工作作的到位,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势,通过三下乡,走基层等活动把广大普通人打成一片,要不是最后由于精神崩溃被第二基地休假性治疗,历史早就被改写了,哪还有机会做谢顿梦,再看现在这个菲龙在天,一旦与机器人合体,不但会他心通,还会搬运法,简直牛逼大了,完爆骡十个星区,骡一介吊死都能逆袭,不要数这个集多种特异功能于一体,能够自我繁殖的新物种。
      
       而且小崔已经给她算了一卦,分明是有大胸之罩,而且她的母星人孤僻冷漠,没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一旦机器人与其合体,不再受三定律的限制,还能自己生个小军队出来,那真是流氓会武术,谁斗挡不住,到时候一群理论与实践都过硬的新物种,又能洗脑又能转移能量,一手拿枪杆,一手拿笔杆,还意淫的一手好笛子,这样的人才还不是谈笑间玩转银河系啊。骡仅凭一己之力用了几十年就体现了心灵控制的优越性,所以,一旦机器人与菲龙合体,就是人类被统治之时!!
      
       这本书没有之前几本的勾心斗角,斗智斗勇,其实是一本历险记,虽然不如之前几部精彩,但还是很吸引人的,总体来讲以上虽然有吹牛逼的成分,不过我认为作者的确有这个暗示的,最后膜拜一下大师。
      
  •     这是一篇严重剧透文,如果没有看过阿西莫夫基地系列并且准备看的同学请点右上角小红叉。
      
      
      
      
      
      ————————————————————————————————————————————————————————
      
      基地三部系列刚刚看完,续集才刚刚开始,实在已经觉得虽然基地故事的背景波澜壮阔,展现到故事中越来越是个人尺度的叙述,越来越记不住人物的名字。总觉得没有三体三部曲尺度跳跃戳中G点-正如某位老师所说,我更爱宏大叙事。      于是毫无废话的来看剧透,直接一爽到底跳到基地与地球的终极对决,最棒的是丹尼尔果然又回来了。顺便提一句崔维兹的选择让我想起尼奥作为救世主的选择,the matrix的隐喻。还是在地理课上一个不起眼的位置知道的大地女神假说(这翻译活生生把盖亚这种颇具希腊神话色彩的名字变成了埃及神话+中国民间传说的合体),不知道后人有多少文学影视抄的是阿西莫夫的点子。     
      
       -------------------------------------------------------------------------------      
      
      闲扯过多,由于最近作为一个学规划在美帝深感学到了full of nothing, 一边羡慕克鲁格曼被inspired so much羡慕的紧,一边不忿的别人都能拿阿西莫夫这神人的点子为己用为啥我不能,于是一边yy丹尼尔一张严肃苦B面瘫脸,一边捉摸疑似逆天的心理史学和第零定律。      
      
      心理史学,摘掉华丽的表皮,就是心理学他家小妹,只不过用来构造心理模型的sample pool直接就是过去的人类行为和社会历史。其基本原理是由于对个人的影响因素过多且复杂,其行为绝对无法预测。然而当个体足够多时,却又会显现某些规律,正如同在巨观尺度下,无序运动的气体分子也能够按照一定规律运动。传说克鲁格曼这厮就是在这一影响下立志研究经济现象成为著名的乌鸦嘴,哦不经济预言家的。 他对金融危机的预测和某帝经济衰退的隐忧,简直就是帝国壮阔表现下衰退真相的翻版。      
      
      继续说心理史学所谓的规律与趋势,和第一基地多年来对谢顿计划的深刻信仰-哦前途的光明已经被伟大的谢顿设计好了一切危机自然都会解决,我们只要准备好开创美好未来,应对到时候的新状况 - -!咦这不是planning studio课么,假设15-20年后,城市和区域尺度的交通、土地、能源问题已经解决,相应的政策、机制完善,如何发展一个可持续的和谐社区。come on, 即使有谢顿大爷完美的数学计算,这种预测也只有在人类作为整体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靠自己解决危机才能生效,否则就会因为空等结局使结果转向。那我们呢,这有一帮人坐等下一个generation的时候困扰我们的大尺度户口、土地、交通、能源与环境问题都以解决 ,我们则在这种理想情况下设计社区,那么我想说凭借吾国吾民的生活智慧和主观能动性,规划师如果不是把事情搞糟,那基本就是可有可无了。      
      
      作为规划师,抱着这种到时候上面自动会有人把上层问题解决的心态,是有问题的,更加没有资格抱怨决策者不懂城市,不懂什么什么样的空间创造好的生活质量,什么城市形态和交通发展更有助于解决拥堵,什么是高效节约的用地方式.....从可爱老头Lawrence Susskind那里学到的一件事,if you are not satisfied with a settled way and want others to take your idea, give a workable alternative, or just shut up.      
      
      ----------------------------------------------------------------------------------------------------
      
      再说续篇围绕的另一大看点机器人三大定律,普及下: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第二定律——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     
      
       第三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      
      
      阿神作为一个普通人类在机器人还没个影的时候发明出个这,实在是想象力与知识的典范,更狠的是在你还捧着三大定律左看右看的时候再丢给你一条第零定律,“保护人,首先要保护一群人,或整个人类集体,其次才是保护人类个人”,相应第一定律也要加上一条不得违反第零定律。(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个被人类创造的机器人凭借自身智慧提出的,其继承者机器人达尼尔最后跨越两万年银河的时空间自己反而成了造物主一般的存在.      
      
      于是昨天晚上洗澡的时候(生产美妙点子的最好场合有木有)想,阿西莫夫实在应该是个好规划师,对人类生活的每一方面几乎无所不知,对于什么是好有辩证批判的想法,有系统性的思维,只是不知道会不会像Sheldon一样大喊“city planning is not a real science".  因为他(或者说他让这些机器人),玩出了第零定律,即机器人必须保护人类的整体利益不受伤害,which使丹尼尔的好友机器人因为遵循第零定律违反第一定律导致正电子脑永久损坏。
      
      为整体谋福利,的确是规划师或者更广义的服务业者的职业操守,于是与丹尼尔同样的问题来了- 如果判断一个个体的福利还相对容易,判断什么是对于整体好的简直不可想象。于是丹尼尔偷偷搞了两个规划啊不计划,谢顿计划和盖亚计划 。    
      
      谢顿计划,用数学计算和计划人类正义未来发展,听上去和工程师化的城市规划如出一辙,我们谈交通系统,绿地系统,水系统,等等等,拙劣的预测未来会有多少人口,从事什么产业,有什么社会结构,结果却远远不如谢顿的公式听起来精确优美。只是这样的工作有多少误差,谢顿在上,不用说骡这样的偶然事件,一个系统误差就不知道偏到端点星去了。      
      
      再看盖亚计划,不仅是人类,连植物,动物,无机物,整个星球组成一个巨系统,系统成员在总体优先的大前提下,共享一个意识。物种数量不多不少,雨水在最需要的时候下,能量最有效的流动和分配,听起来简直就是每一个规划师的梦想。      
      
      盖亚有其无可比拟的优点。一是无沟通成本,个体与整体基本可以用细胞与人体的关系做比喻。想想我们的meeting, lecture, skype, 都在干啥,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都在干啥,我们为啥要有negotiation, defense , presentation。随着系统越来越复杂,这种交流就变得更加至关重要,谢顿在上,谁知道会发展到什么极致。这种复杂的过程第二基地的神人只需要几个眼神几个动作就搞定了,盖亚连这都省了,人整个就是一个意识      
      
      第二是个体以整体利益为最优。我们为啥有groups of interest,different stakeholders, 大家在桌子上都在吵什么,哪来的战争,恐怖袭击,核武器威慑,哪来的大家互相看不顺眼互相捣乱。      
      
      写到这里我想大喊一声,这不就是public participation的极致么!
      
      可是这样的生命体,为什么崔维兹(还有我),打从一开始就这么反感;她说出我/我们/盖亚怎样怎么样,或者我们是盖亚的时候,内心总有种奇怪的感觉。或者-哦这是个好系统,什么我吗,还是先不加入了谢谢。
      
      直到崔维兹说出来,我才意识到盖亚的存在,没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位置。而阿西莫夫从始至终都没有给出(至少对我)一个全银河盖亚化的合理理由,只是最终草率的说这有利于银河文明抵御有可能出现的外银河文明不致毁灭, which is not convincing at all.      
      
      或者我们更愿意像丹尼尔这样直接作为上帝一样的存在(丹尼尔的存在太让人着迷了,我会说这是我看基地和后传的最大意义吗)。选定一个路线,作为系统之外的观察着或守护者,甚至是不朽者,吗。      
      
      崔维兹可能做不了一个好规划师(至少从现在的观点),总是在搅乱一个系统,莽撞(跟盖亚和两万岁的丹尼尔相比)甚至暴躁,行为难以预测。但是他一直坚持的,是人作为一个个体的价值和独立性。在我想盖亚和规划师的时候,脑子里第一件想的事情是,这样的世界一定不会有街边小吃,小面或者粉丝汤——谢顿在上,实在是灾难。  
      
      可能(仅仅是可能),世界需要丹尼尔;也有可能”结果他们不得不做出决定,不论人类照顾自己的方式多么拙劣、多么没有效率,也许还是让人类自生自灭比较好些”。但无论如何,请一定给它个崔维兹。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