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地球之歌

出版时间:2013-5-15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英] 阿瑟·克拉克  译者:高天羽  
Tag标签:无  

前言

这部小说的创意来自近三十年前的一篇同名短篇故事,目前已收入我的文集《天空的另一面》。但真正激励我创作的是近年来在电视和电影里泛滥的太空歌剧,这是一种反面的激励,应该叫什么来着?反激?    请别误会:我很喜欢《星际迷航》,喜欢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的那些气势恢宏的作品,其他不怎么有名的我也喜欢。但严格来说,这些作品都属于奇幻,不算科幻。现在我们差不多可以肯定一件事,那就是在真实的字宙中,我们永远都无法超越光速。即便是相距最近的恒星系,中间也得隔上几十个乃至上百个光年。没有什么曲速引擎能让你在今天这集飞到这个星系、下礼拜的那集叉飞到另一个星系。造物主的项目计划不是这么制定的。    在过去十年里,科学家看待地外智能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出人意料的改变。这个课题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前一直遭人轻视(除了一些可疑的人物,比如科幻小说家),直到什克罗夫斯基和萨根在1966年出版《宇宙中的智慧生命》,情况才扭转过来。《生命》一书堪称里程碑之作。    但这股潮流在近两年又呈现出了颓势。我们在太阳系内没有发现丝毫生命迹象;我们建造了巨大的无线电天线,按说应该能轻易接收到来自其他恒星的信号,结果却什么都没有接收到,有科学家由此认为:“或许,我们在宇宙中的确是孤单的。”这个观点最著名的支持者是弗兰克,提普勒博士,他曾经(分明是故意地)用一篇论文的标题激怒了萨根的拥趸,那标题是《智能外星人不存在》。卡尔·萨根等人则表示,现在就下这个结论未免过于仓促,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这个问题上的争论十分激烈;有一个说法很对:无论真相如何,都将是令人敬畏的。要解答这个问题只能诉诸证据,光靠逻辑推理是不行的,无论那逻辑是多么具有说服力。我倒是希望两边能在未来一二十年里把辩论搁置在一旁,让射电天文学家像淘金者那样,将天空中倾泻下来的噪音默默筛选一遍。    别的不说,这部小说是我在星际航行题材上做的一次彻底现实主义的尝试。像之前的Ⅸ太空序曲*一样,我利用了已知的、或者可以预见的技术来描绘人类在地球之外的首次航行。书中的任何部分都没有违反或否认已知的科学定律,唯一称得上大胆的构想只有“量子引擎”。但即便是这个构想,都有着十分可敬的源头(见书尾致谢部分)。如果科学的发展证明它纯属空想,其他星际航行的方法也还是存在的。如果我们这些二十世纪的原始人都能将它们想象出来,那么未来的科学研究无疑会比我们走得更远。    阿瑟·C.克拉克    斯里兰卡.科伦坡    1985年7月

内容概要

公元1967年,人类经过反复计算,发现要不了两千年,太阳就会变成超新星爆发,地球即将毁灭。在这最后的时刻,有人绝望,有人痛哭,有人放浪形骸,但更多的人将全世界的力量凝聚到一起,试图移民银河系,或者,至少将人类的基因和文明传播到宇宙中,这样,人类才不至于白白在宇宙中存在过。
地球最终还是毁灭了,但在此之前,她至少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移民:一种是用播种船运送基因到异星,在异星上土生土长的地球人后代,他们没有历史,不考虑未来,无忧无虑;另一种则是通过人体冷冻技术保存了肉体的地球人,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地球在眼前灰飞烟灭,内心焦虑,充满沉重的使命感。
而现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群在小小的萨拉萨星上相遇了……
本书一直被阿瑟•克拉克本人视作自己的最高杰作,他以轻松诙谐的笔调,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设置,构筑了一个地球毁灭之后的人类世界。小说中,融入了他对科学与未来、人类个体与社会、哲学与宗教、生与死、爱情与背叛的深深思考,更探讨了人类哲学的终极问题——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活着又该做什么?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 译者:高天羽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1917~2008),英国科幻作家,后移居斯里兰卡。与海因莱因、阿西莫夫一起被并称为“20世纪三大最伟大科幻小说家”。克拉克的作品以详实精准的科技描述著称,真实可信,毫无虚假之感,并运用其哲学的思考方式,探求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阿瑟•克拉克有军队服役的背景,参加过二战,担任空军雷达技师,退役后获得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学士学位,自1950年开始创作科幻作品。在作品中,他探索了人类与人类技术所能达到的极限,他针对太空技术做出的许多预测都一一成为现实,因此也被称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太空预言家。他曾经预言过人体冷冻、大脑记忆备份、全球通讯卫星、地震预防预测等尖端技术,全球卫星的轨道正是因为他而被命名为“克拉克轨道”。1986年,克拉克被美国科幻与幻想作家协会(SFWA)授予终生成就奖——大师奖(Grand Master Award)。

书籍目录

作者的话 第一部萨拉萨星1 塔纳镇的海滩 微小,且不带电 镇委会 警钟响起 驱车夜行 第二部麦哲伦号23 着陆 末日的贵族 追忆逝去的爱 探访超空间 第三部南岛39 第一次接触 代表团 传人 别动队 米蕾莎 新地球村 聚会 层层下达 库玛尔 美女珊珊 牧歌 第四部克拉肯山89 科学院 克拉肯山 参观制冰站 档案库 蝎子 雪花升起 历史的镜像 沉没的森林 撒巴拉人 克拉肯的孩子 第五部慷慨号综合征135 请愿 医务室 潮涌 舰载网络 恢复 乞力马扎罗 酒后吐真言 辩论 雪山上的豹子 交手 枕边对话 幸存者 审讯 第六部海底森林181 侦察球 诱饵 无论是哪个神 第七部如同火星飞腾195 飞升 决定 珊瑚礁上的火光 第八部遥远地球之歌209 冰盾 圣物 遥远地球之歌 黄金面具 道别 启程 海面之下 第九部萨根二231 时光的呼唤 附录:地球年表233 关于本书 致谢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历史的镜像 摩西·卡尔多把存储卡举到灯下,凝神注视,仿佛能读出里面的内容似的。 “这东西对我永远是个奇迹,”他说,“居然能把一百万本书捏在拇指和食指之间——不知道卡克斯顿和古登堡看了有何感想。” “谁来着?”米蕾莎问。 “是两个让人类开始读书的人。不过话说回来,聪明也不是没有代价的。我有时会想到个有点可怕的念头:某块存储卡里存放着绝顶重要的信息,比方说治疗某种猖獗传染病的方法,但信息的地址却找不着了,它就在那几十亿个页面里,可我们就是不知道是哪几页。想想看:解药就在手掌里放着,但是死活找不着了,这该有多丧气啊!” “我看这不是问题,”船长的秘书琼·勒罗耶在一旁说——勒罗耶是信息存储和提取方面的专家,她参与了萨拉萨星和麦哲伦号之间的资料传输工作,“你总会记得关键字的,只要写个搜索程序,查看十亿个页面也就是几秒钟的事。” 卡尔多一声叹息:“你又何苦破坏我的噩梦呢?”接着他又露出了笑脸:“但你也未必知道关键字啊。你想想,有多少次是我们找到了需要的东西,才知道需要的是什么的?” “这只说明你没条理。”勒罗耶上尉答道。 米蕾莎听着他们互相挖苦,不知道哪几句该当真,哪几句是玩笑。琼和摩西并没有刻意将她排除在对话之外,只是两人的经历和她迥然不同,有时候,听他们说话就像在听外语。 “总之,主索引已经完成,我们都知道了对方有些什么,现在只要决定传输的内容就行了——这么说好像要传的东西很少似的。等到我们相隔七十五光年的时候,传起东西来可就不那么方便了,成本就更别提了。” “说到这个,我想起一件事,”米蕾莎说,“本来该对你们保密的:上个星期,北岛那边来了个代表团,里面有他们的科学院主席,还有几个物理学家。” “我猜猜他们来干什么——是为量子引擎?” “正确。” “他们什么反应?” “他们又惊又喜,因为没想到我们真的有资料。当然了,他们已经复制了一份。” “够走运的,他们的确需要那资料。你可能还得提醒他们几句:有人说过,量子引擎的真正目的可不是探索星空这种小事,总有一天,我们会用它产生的能量阻止宇宙塌缩成黑洞,然后开辟出一片新的宇宙。” 这番话把两位听者都震住了,现场一片沉默。琼·勒罗耶赶紧打破僵局。 “当然,这届政府是看不到了……我们还是接着干活吧,睡觉前还有好几兆字节要弄呢。” 他们并没有一味地工作。有几次卡尔多觉得累了,就走出登陆原点的图书馆,缓步走到艺廊,在计算机的指引下参观母船(他从来不走同样的路线,而是尽量到各处转转),要不就是到博物馆去缅怀历史。 博物馆的地球展示厅外面总是排着长龙,参观者多数是学生,也有父母带着孩子去的。摩西·卡尔多地位特殊,不用排队,有几次插队时他略感愧疚,但马上就安慰自己说:萨拉萨星人有一辈子来享受这些从没见过的风景,而他只有几个月的时间重访失落的家园了。 有时,他会和萨拉萨星人一起欣赏这些景色,他很难让这些新朋友相信自己没去过这些地方。他们眼前的一切都至少比他的时代早了八百年——殖民萨拉萨星的母船是在2751年离开地球的,他却要到3541年才出生。然而有几次,他还是吃惊地认出了眼前的景致,每到这个时候,记忆就会像洪水般席卷而来,将他彻底吞没。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广袤的太空和数千颗行星中。没有人会来分担我们的孤寂。那里或许有智慧,或许有权力,茫茫宇宙中或许有巨大的机械……它们或许正徒劳地注视着我们这里漂浮的残云,它们的主人渴求伴侣,一如我们的渴求。然而,对于生命的本质、演化的原则,我们已经有了答案。在宇宙之中,地球之外,再也没有别的居民……    ——劳伦·艾斯利,《宏伟的航程》(1957)    我写了一本邪恶的书,内心却如羔羊般纯洁。    ——梅尔维尔致霍桑(1851)

编辑推荐

《遥远地球之歌》编辑推荐:广大读者翘首期盼二十年的首次中文版!经典科幻小说《遥远地球之歌》一直被阿瑟•克拉克本人视作自己的最高杰作,他以轻松诙谐的笔调,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设置,构筑了一个地球毁灭之后的人类世界。在这部科幻小说中,融入了他对科学与未来、人类个体与社会、哲学与宗教、生与死、爱情与背叛的深深思考,更探讨了人类哲学的终极问题——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活着又该做什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遥远地球之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9条)

 
 

  •   书不是很厚但是封皮很不错,正面书名上有凹凸感。纸张也是上层。这是我看的阿瑟的第一本小说,以前对他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三巨头之一上。看了之后觉得阿瑟是个很有预见性的科幻作家,有好多观点或者是文中的一些事物或多或少的成为现实,成为后来小说家模仿的对象。而它像是一部概括性的小说,如果要具体写,也可以往长篇去写,这样的小说内容节奏很紧凑,不拖泥带水,一气呵成。可算是短篇中的精品了。另外还推荐一本叫童年的终结,也是不错的短篇。
  •   读客的这一系列阿瑟克拉克都翻译得不错啊
  •   就像是一首诗,或者就像书名说的,一首歌,大师出手果然不凡。
  •   这本用的是原版封面啊!!!!!
  •   读的时候感觉很轻松,看完之后合卷再回想一下,总觉得有很多收获,有必要再读一遍。
  •   不光是科学的语言,他对政治和社会的思考也是很深刻的
  •   看了大刘的访谈买的大刘这么推崇阿瑟克拉克不是没有道理的
  •   本来觉得阿瑟·克拉克的太空漫游系列有点点太深了,读不太懂,就选了一些他比较短的作品,看完这本《遥远地球之歌》,对阿瑟·克拉克有了全新的认识,他又英国人的幽默,故事又能说的很流畅轻松,但每一个细节的描写,细细想来又意境深远,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好书
  •   前言里说到ST,还有提到乒乓球的段落笑死我了
  •   喜欢这个文风举重若轻的感觉,非常牛逼
  •   沉睡数百年的地球幸存者与遥远星球地球殖民新新人类的对话,很唯美的小说,翻译的质量也不错,内容没有曲折跌宕,但平稳和平静,恰恰是千百年后人类所希望和追求的境界吧?最终地球幸存者离开殖民地,按沉睡之前的计划继续行程,开拓新疆土,让读者看到人类的希望永不灭绝。
  •   阿瑟克拉克的书无论那一本都很好,值得购买。
  •   很期待,未来可以实现这种科技生活,当然,地球别灭亡……
  •   还没有看。应该不错,喜欢克拉克的,从那个2001开始
  •   很喜欢克拉克的科幻作品
  •   是《最后一个地球人》(原《童年的终结》)的后续貌似,书的设计真的非常漂亮,也没有多余的前言和编者废话,纸张也喜欢,这个系列真的非常棒!
  •   书很好,没有磨损,封面很漂亮
  •   五颗星,向克拉克致敬
  •   还没来得及看,很期待,不知道翻译给力不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