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志精选集

出版时间:2006-7-1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作者:张承志  页数:375  字数:46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张承志是新时期文学中性格最鲜明、立场最坚定、风格最极端的作家。张承志自己曾经在《生命如流》中说:“别人创造的是一些作品,我创造的是一个作家。”他既不断地寻求突破,又始终坚定不移。  20世纪是一个不寻常的世纪。20世纪的社会生活风云激荡,沧桑巨变, 20世纪的华文文学也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上承19世纪,下启21世纪的20世纪华文文学,在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连接和与时代情绪的遥相呼应中,积极地开拓进取和不断地自我革新,以其大起大伏、大开大阖的自身演进,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彩乐章中光辉灿烂的一页。这是一个古老民族焕发出青春活力的精神写照,更是一笔浓墨重彩、彪炳史册的文化财富。20世纪的华文文学必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构成为后世所传承,20世纪的那些杰出的华文文学作品必将作为经典为后人所记取。  对20世纪华文文学中重要的作家作品加以整理和出版,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要的历史任务。而且,在当下过于强势的“市场化”使文学生产日见繁杂,过于“娱乐化”的文化环境使文学阅读日见低俗的情势之下,这样一个以积累优秀文化成果、传扬经典文学作品为旨归的历史任务,显得越发重要和愈为迫切了。  2005年春天,抱着共同的目的和相同的旨趣,以“世界文学文库”树立了良好品牌形象的北京燕山出版社,得到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为核心的文学研究权威机构的支持和帮助,由著名文学批评家和出版家白烨、倪培耕,著名学者和文学批评家陈骏涛、贺绍俊总策划,开始了这项以“世纪文学60家”命名的策划、评选活动。  “世纪文学60家”书系的创编与推出,旨在以名家联袂名作的方式,检阅和展示20世纪中国文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长足进步,进一步促进先进文化的积累与经典作品的传播,满足新一代文学爱好者的阅读需求。为使“世纪文学60家”书系的评选、出版活动,既体现文学专家的学术见识,又吸纳文学读者的有益意见,我们采取了专家评选与读者投票相结合的方式,秉承客观、公平、公开的原则,力图综合各个方面的意愿与要求,反映20世纪华文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形,体现文学研究专家的普遍共识和读者对20世纪华文文学作品的阅读取向。  基于上述评选宗旨和评选原则,经专家推荐,我们依据20世纪华文作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经过反复推敲和斟酌,确定了100位作家及其代表作作为候选名单。其后,又约请25位中国现当代文学专家组成 “世纪文学60家”评选委员会,在100位候选人名单的基础上进行书面记名投票,以得票多少为顺序,产生了“世纪文学60家”的专家评选结果。  为了吸纳广大读者对20世纪华文作家及作品的相关看法和阅读意向,我们得到了在国内最具人气的“新浪网·读书频道”的鼎力支持和全力合作,展开了为期两个月的“华文‘世纪文学60家’全民网络大评选”活动。有数万名读者踊跃参加和热情介入这一评选,有些读者还在留言板上发表了颇有见地的评论性意见,表现了他们对这一评选活动的关心,表达了他们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富于个性化的思考。2005年12月16日,读者评选结果在“新浪网·读书频道”正式公布。  上述两个评选表明,尽管在选优拔萃、推举经典这个根本问题上,读者与专家在很多方面的看法是相近的,但最终的评选结果,还是出现了价值取向上的某些歧异。为了使“世纪文学60家”的评选与编选,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专家和读者两方面的意见,经过反复协商,我们决定综合以上两个评选结果,以各占50%的权重,得出了“世纪文学60家”的最终排名表(见下页评选结果)。  “世纪文学60家”书系入选作家,均以“精选集”的方式收入其代表性的作品。在作品之外,我们还约请有关专家撰写了研究性序言,编制了作家的创作要目,其意都在于为读者了解作家作品及其创作上的特点和文学史上的地位,提供必要的导读和更多的资讯。  “世纪文学60家”书系的出版,旨在囊括20世纪华文创作的精华,展示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家作品,打造一份适于典藏的精品书目。她凝聚了数十位 专家的心血,寄托着数以万计的热爱中国现当代文学读者的殷切希望。我们期望她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淘洗,像那些支持这项事业的朋友们所祝愿的那样:“世纪文学60家”将作为各大图书馆的馆藏经典,高等学校文科学生和文学爱好者的必读书目为世人所瞩目。

作者简介

张承志,(1948- ),回族,北京人。曾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社科院民族所、海军文艺创作室等单位工作,现为职业作家,研究中国伊斯兰史、中亚及蒙古及史。他在八十年代创作中短篇小说《大坂》、《老桥》、《黑骏马》、《北方的河》等,广有影响,九十年代创作《金牧场

书籍目录

张承志:鲁迅之后的又一个作家牧人笔记黑骏马金牧场创作要目

章节摘录

  他惊呆了。我居然在一刹那之间就恢复了中国话的反应。如果是在四个小时之前,如果是从四小时前一直上溯一年,我会同样迅速不假思索地用日语喊出这句话的他对自己吃惊。那小伙子早已不见了,他还在回味着自己的这一瞬反应。  队列向前移动着。原来刚才这架巨腹的波音747中那些人,原来那些潜伏在日本人之中的乘客大都是回国的中国人。他揉着耳朵,想在过关以前让耳朵恢复降落前的听觉。  “请拿出护照!”  他听见了一个嗡嗡的细声。声音尖锐而遥远,他看见窗口里有一个穿绿制服的女孩子正瞟着他。他判断是在对自己说话;他马上递上自己的护照。  “这是你的护照吗?”  那声音细微又杂着嗡嗡的噪音。他使劲咽下一口唾液--耳朵在这关键时刻正常了,巨大轰响的声浪猛地涌进了双耳之中。  “这是你的护照吗?”  他非常奇怪。当然是我的护照,他好奇地看着那穿绿制服的女孩子。他已经猜出这种没见过的镶黄边、软肩章的绿制服是武装警察、原来卫戍部队的制服。  “当然是我的呀。”他说。  “什么你的!”那女孩子一撇嘴,砰地用指甲弹了一下他的护照。“瞧瞧,这哪儿是你呀!”她又使劲“盯”了他一眼。“嘿,真新鲜,它偏偏就正是我的!”他忍住肚里的不知是气还是笑的一股火说。他回想着四小时前在成田的那一幕,他有点想和这位凶中藏娇的小姑娘开个玩笑。  “对不起,--过来!”  一个身躯魁梧的绿制服向他喝道。那人背后站着的一个绿制服已经打开了一扇房门。  “请你跟我们来一下!”小姑娘厉声说。  在屋里,三个绿制服研究着他的护照。  他突然来了兴致。他解开衣扣,用手指梳了梳头发,快活地对那小姑娘说:“看吧,仔细看看。您瞧是--丑啦还是精神啦?”  魁梧的绿制服小伙子扑哧一笑:“就是他,没错。”他捅捅那小女孩说。女孩子涨红了脸,夺过护照又瞟了一眼,然后把护照朝他一递:  “哼--走吧!瞧你这样儿!”  他提着行李,终于走出了海关,到了那扇玻璃门前。他费力地张望着,那道门外拥挤着无数人的脸庞。那边瞧着我不合口味;这边瞧着我也不顺眼。他快活又新鲜地想着,睁大眼睛在那无数的脸庞中寻找着。这真是个有意思的巧合,简直像个什么深刻的暗示。但是我回来了,一会儿找到她们我就回家。小林一雄又踏上了长旅,他赤手空拳不要电气音响不要伴奏。我也要出发啦,我已经说过我要去草原我要去新疆要去伊斯兰山区。她们在哪儿呢,我的妻子和女儿在哪儿呢,这挤得满满的人脸晃得我睁不开眼睛,回家--他突然停住了:  晒得黑黑的妻子抱着一个熟睡的小孩,正站在他面前,激动又害羞地望着他。妻子的头发有些乱,晒黑的脸有些憔悴。在她的怀里,有一个陌生的小女孩正酣酣地睡着;一只小手揪扯着妈妈的衣领,一只小手紧紧攥着个白绒绒的玩具小熊。她们已经望了他好久了。最后一个回忆是关于一匹马。  人能忍受艰苦。可是,因为那匹马他明白了:人不能忍受的是享受。是的,在真正的艰苦中,那享受的魅力实在是太大了。  很多年过去以后,他还在独自默默地反省那件事。如果那时他注意到那马的汗水,如果他曾经留意看看那匹白马琥珀般的大眼睛里的神情,也许过失可以避免。可是他总是听见自己心里有个声音在激烈地反驳着:不,不!那时我只想奔驰,那时我的潜存的意识里已经不顾一切只想奔驰,我那种不顾一切的意识里已经包括不惜这骏马的生命!……那么是一种残酷吗?是一种虐待吗?是一种深藏的罪恶吗?  其实我只记得那是辉煌的享受。  其实那对于我是个美丽的瞬间。  那匹白骏马死啦。  那是在我告别骑马生涯的那几天。我有一种控制了几年终于不愿意再控制了的放纵欲。那是一个遥远的春末,原野上积雪已经融尽,太阳已经把湿漉漉的大地烤干。马蹄敲击大地时那驰骤声已经脆硬如爆豆。我好像有过一个什么目的,马儿跑出去时好像曾经有过一个方向;但是现在我明白了那是一种假象,现在我明白了那时我的目的就是纵情。我在金黄的草浪迎着马头疾疾涌来时醉了,我在四蹄之音再也无法分辨的狂暴轰鸣中醉了,我在关于一匹雪白骏马在天际闪电般一掠而过的想象中醉了,我在喝下了太多的烈性白酒后又让一匹白马发扬这烈性的颠簸中醉了,  我醉了,马死了。  白马一连几天不肯吃草。我向它告别时它静静地伫立着。它无言无语,温和沉默地伫立着。我似乎曾经宽慰我自己,我欺骗自己,掩饰自己内心的  慌乱和犯罪感,我悄悄地自语道:它站着呢,它只是歇一歇,它马上就会吃草,它马上就会恢复……  于是我走了。我向着自己的前程一去不回。后来,很久以后,我听说了一个消息。有一个不认识我的骑手谈到一匹白马;他说那匹白马在主人离开以后不吃不喝,一直站在草原上,一直站到死去。  我听着,心里像泻入了一股冰水一样。我默默地听着,我明白了一切。  后来我站起来告辞了,一直到今天我对这件事仍缄口不语。没有一个人觉出我有什么异常,没有一个人知道我心里的这个秘密。  因为这是最后的回忆,所以我觉得应该把它写在这里。十几年来,我一直默默地怀念着一匹白骏马。我激烈地在自己心底进行着种种争辩,那时脑海里的这匹白马就是一个原则和裁判。我没有跑到它殉情的草地上去,我没有号啕着诅咒自己是杀生害命的罪犯。我只是永久地牢牢地在心里记着一匹雪白的骏马;我觉得自己每走步都听见了熟悉的蹄音,我觉得自己生命的每分每秒每个瞬间都是骑着一匹无形的骏马。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一个痛苦的灵魂,这是一个因为太纯洁,所以在重负下痛苦的灵魂,中国之辛也许就是因为有了他们,尤其是因为,他们不仅是一些苦行的圣人,更是两腿泥巴一身褴褛的农民。不是粗鲁,其实我沾染了另一套礼貌,男子气概的深处从来是恐惧。

编辑推荐

  张承志,回族,原籍山东省济南市,是新时期文学中性格最鲜明、立场最坚定、风格最极端的作家,《张承志精选集》(世纪文学60家)精选了张承志的三部小说,其中有著名的《黑骏马》。《黑骏马》以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为背景,以一首古老的民歌《黑骏马》为主线,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历程,描写了他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小说以舒缓的节奏,优美的笔法,再现了草原民族的风俗人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张承志精选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喜欢张承志,他完全是用生命在写作。
  •   如果我们能读一本书,可以从中知晓一切哲理而避开那些必须步步实践的泥泞的逆旅和必须口口亲尝的酸苦果,也许我们会及时地******,去读一下纯文字的书
  •   《张承志精选集》…………………………………………………2007年2月80年代初就读过他的著名作品《北方的河》,深深感受到他的倔强、偏激和对特权阶层的反抗精神。后来他成了名作家,我却再没有读过他的作品。这本精选集包括《牧人笔记》、《黑骏马》和《金牧场》等三个作品。《牧人笔记》曾在国外引起轰动,不是小说,只是蒙古民族民俗风情的介绍,却丝毫也不枯燥,反而妙趣横生,再配上韵味十足的简笔插图,生活气息浓厚,恍惚回到几十年前,十分吸引人。至于《黑骏马》,早在多种媒体上看过介绍,典型的现实主义传统作品。没想到如此感人,我甚至流泪了——这两年能让我流泪的作品太少了,也许能打动我的只能是传统作品吧。《金牧场》则非常奇怪,开头简直是耐着性子读,是什么“结构主义”创作方法,到最后才越看越有味道。掩卷长思,作品企图包含的内容太多了,越想越有味道。不由得关注张承志这个人,到底是什么人?知道他和我一样是“老三届”,当过红卫兵,大串联,下乡,上大学读书。也许是当前中国唯一的理想主义作家吧,与时下的一些所谓“现实题材大腕作家”不可同日而语。再翻看作者介绍和评论就更吃惊了:他是“红卫兵”一词的发明者。他充分肯定红卫兵造反的含义和对特权阶级的敌对。他是回民,但他的以下观点显然不是血统决定的:“恐怖主义”这个被现代文明和意识形态污辱了的词,张承志却通过自己的作品重新恢复和焕发了其原始主义的光辉和惊心动魄的美。他更为石破天惊的观点是:索非亚比起“十月革命”、安重根比起朝鲜独立运动、秋瑾比起武昌起义、荆轲比起陈胜吴广起义,是更美更壮丽的。忽然想起同样是当年下放到内蒙古的北京知青姜戎的作品《狼图腾》,无论文笔、立意和精神世界,差远了。掩卷长思,忽然想起歌唱家德德玛和腾格尔,满不是那么回事。德德玛歌唱的是夏天的蒙古草原,百花盛开、阳光灿烂,没有冬季的严寒,没有牧民与大自然搏斗的艰辛。腾格尔对蒙古民族的音乐元素提炼得更加充分、精致,但也不过如此而已,没有历史上民族的迁徙,没有充分表现这个民族的文化内核。这些都误导了观众,以为那就是蒙古大草原。
  •   很好的,选本,质量都不错只是感觉封面有些土
  •   我犯了错,但我不后悔——最可怕的红卫兵心态。只有《黑骏马》适合普通读者。整体故事比较平庸,加入民歌才赚回一点诗意。《金牧场》在我看来是失败的,淹没在技巧与结构当中,牺牲了故事性——也许他想讲的不是故事,他说他是当今唯一创作纯文学的作家——但除了思考过于富余的闲人,没人愿意在繁复纠结的结构中跟着他打滚。红卫兵是最失败的一代,根本没有资格不认错,没有资格大肆渲染他们的时代,由红卫兵蜕变的知青继续犯错,歌颂回味揣摩错误,张承志主要讲述的内容就是他的知青生涯。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自恋以及自大,他们的通病。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