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过客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  作者:房向东  页数:30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鲁迅是应林语堂之邀来到厦门的。林语堂在《鲁迅》一文中对当时厦大的周边环境是这样描写的:“那地方的四周是中国人的公共坟地……山上遍布土堆和坟坑……乞丐和士兵的尸体腐烂着,而且毫无遮拦地发出臭气,而那知识界的空气呢,比起来也祇好一点。”周边是坟、腐烂,一如知识界的空气。如果说,鲁迅在厦门的海边也是一种旅行的话,那么,他还真是思想的旅行。你看,他有时也去散步,白领们散步,一般是花前月下,鲁迅却在“丛葬中”漫步,甚至还在林语堂描述的坟墓中留影。鲁迅感慨了:“中国全国就是一个大墓场。”鲁迅在坟丛中散步,从而想到了整个中国就是一个大墓场,想到了中国是死的中国,无声的中国。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鲁迅命运的历史远景  一、“破落户”  一、长子·孝子  二、“母亲的礼物”  四、北京时期的爱情  五、摆脱黑暗,奔向希望第二章 还是打杂:“泱泱”与“鼓浪”  一、初到厦门  一、鲁迅讲课,“粉丝”多多  二、“泱泱”与“鼓浪”第三章  厦门四讲  一、“少读中国书,做好事之徒。”  一、“聪明人不能做事,世界是属于傻子”  二.“你们穷的是金钱,而不是聪明与智慧”  四、“革命可以在后方,但不要忘记了前线”  五、其他两场演讲第四章  厦门时期的《两地书》讲述  一、“平凡”的爱情  二、在众友人面前辞别  三、“路线图”  四、像热带植物一样疯长的思念  五、饮食与过节  六、穿衣、剃头及其他  七、“邪视”  八、跳铁丝栏·与猪决斗  九、小解问题  十、“打手心”  十一、玩玩的时候多  十二、怎样“办公”  十三、背心与幸福  十四、“直是放恣了起来”  十五、“牢骚已发完,舒服多了”  十六、也不能省略的“重大话题”第五章  厦门时期的文章讲述  一、京沪路上的见闻与杂感  二、“乐园”与失“乐园”  三、自然美、人文景观与中国人的德性  四、“S城人的脸”与寻找“别一类人们”  五、无处逃脱与心灵慰藉  六、终生的反抗者  七、在踌躇中筑坟,在自剖时埋葬  八、无从发牢骚的牢骚  九、论今宜鉴古  十、时代与人的命运  十一、因愤十艮而决绝  十二、阿Q的“人格”等问题  十三、对“滑稽轻薄的论调”的答辩  十四、不是英雄时代的英雄  十五、把学生“骗来”等等无聊事  十六、一千个哈姆雷特  十七、离开厦门时的杂感第六章  往来人物  一、“假洋鬼子”:信奉孔子的基督徒  一、相得复疏离,仍是老朋友  二、鲁迅既看重又轻视的弟子  四、反抗无聊  五、压稿风波,权威问题及太阳、月亮和夜第七章  别了,孤岛  一、离开厦门,不是为了“革命”  二、不满学校当局  三、不满拜金氛围和某些人的无聊、无耻  四、“《现代评论》色彩,将弥漫厦大”  五、为爱而来,为爱而往第八章  十年携手以沫相濡  一、“大夜弥天,璧月澄照”  二.没有名份,但有爱……  二、得力的助手  四、“今晚的月亮真好”  五、鲁迅的病与死  六、活在鲁迅的世界第九章  孤岛上的不死之魂附录  鲁迅厦门日志  鲁迅赴广州:为了爱,还是为了  “一点野心”?后记

章节摘录

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以上两段话,内容大同小异。对鲁迅的话持肯定观点的人,将其引用,作为鲁迅受迫害从而南下的根据,这在上世纪80年代的鲁迅传记作品中较为多见;持否定意见的人,经过考证,认为鲁迅的话有不够准确之处。朱正就曾对鲁迅的话提出质疑:鲁迅为什么要到厦门去呢?鲁迅在他的《自叙传略》里做过解释:写杂文得罪了一些人,有人到段执政那里告我,段祺瑞要抓我,我就逃到厦门来了。还有比自传更权威的资料吗!总的说当时北京的政治空气不太好,使他想要离开,这是不错的。可是具体说“三·一八”惨案发生在1926年3月18日,到了4月份,冯玉祥队伍退出北京前后.段祺瑞的执政府就倒台了。鲁迅是8月份离开北京的,那时段祺瑞已经倒台四个月了。如果说离京是为了避开张作霖的迫害恐怕还符合当时政治形势一些。此后,有若干人根据朱正的考据,做了一些带情绪化的发挥,说鲁迅南下,除了为了许广平,没有别的考量,因为这些观点没有超出朱正的见解,就不引用了。我得承认,鲁迅这段话确实有言过其实的地方,但是,基本的事实是不错的。鲁迅曾经上了“黑名单”,这不是空穴来风。“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段政府发布秘密通缉令,据1926年3月26日《京报》披露,“该项通缉令所罗织之罪犯闻竟有五十人之多,如……周树人(即鲁迅)许寿裳……均包括在内,闻所开五十人中之学界部分,系(教长)马君武亲笔开列”。连林语堂这样的自由主义者也上了“黑名单”,名单上有鲁迅,有什么奇怪呢?

后记

这本书写得相当艰难。主要是没有完整的时间,还因为心总也静不下来,思虑太杂。此前做专著,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事了。那时,我是一个儿童文学的编辑,每天上班编编童话、科幻和孩子的作文等,工作是比较愉快的,碰到好稿的时候,感觉是一种享受,比如,我曾责编魏滨海的《阿铁林的故事》、葛冰的《小糊涂神》,以及洪讯涛主编的《中国孩子写的童话》等,工作仿佛和童话一样单纯,今天想来,还是亲切、温暖的回忆,这些作品让时光倒转,把我带回到了童年,甚至可以说,让我发现了自己的童年。后来,工作变动,有了行政事务,牵涉范围还不小,一天里常常要扮演若干角色。比如,上午一上班,可能是与一个作者谈一个政治方面的书稿选题;刚刚谈完,又要探讨一个经济方面的选题;不一会儿,要与一个同事谈他的评职称论文以及申报职称的若干“窍门”;再接着,是关于科幻稿件的探讨,还没探讨完,又要对素质教育的某一具体问题与责编对话;然后是读者这样那样的反馈,有时候这个读者说要这样办刊,那个读者的意见正好相反,于是,在那里沉思,到底哪些意见是可操作的,又应该怎样给读者回复呢?上午快要下班了,也许会来一个老朋友,或是老朋友介绍的新朋友,询问一个书号多少钱,出版单位仿佛成了菜市场!下午,要与发行商谈刊物的发行,与广告商谈折扣;晚上也许有应酬,教育官员或许在你面前摆上五杯白酒,说喝上一杯多发一千册杂志,喝不喝?皱皱眉,硬着头皮灌下去,虽然知道,如此率性而为,痛风也许又要发作了。似醉非醉,朦朦胧胧中回家,写朦胧诗则可,还能做学问吗?业余时间,想写一点东西了,满脑子就是以上所言的乱七八糟;从生理上讲,人也累了。就是在这样的风光和热闹、无聊和琐碎的折磨下,一天挤一点时间,把节假日都用上了,断断续续,挤出了这本新作。前些天,睡前读周作人的散文,他说了大意这样的话:现在,对生活没有太多的奢求,自己感觉最好的时候,就是泡一杯好茶,读一本好书,有什么感想了,写一点文字,没有感想,就什么都不写。我觉得,这与我此时的心境非常契合。出版中人,文坛中人,有的喜欢热闹,像我以上所描述的工作状态,是某些人所孜孜以求的,仿佛风风火火,似乎热热闹闹,看上去好像轰轰烈烈,在芸芸众生眼里人模人样,而我呢,说真的,最热闹的时候,就是感觉最孤独的时候;最风光的时候,就是感觉最无聊的时候。如果要减轻生活的痛苦,就是少跟无聊的人说言不由衷的话,少做场面上没有意义的事。生活的快乐是实实在在、平平常常的,就是有好茶,好书。当然,我比周作人要多一些人间烟火的趣味,那就是我有狗。此时,我书房外的狗正屙下一泡屎,有一股生生的刺鼻的带点辣的臭味。我在狗界行走多年,当的是“狗官”;天天为狗劳累,干的是“狗奴才”的活;走起路来狗模狗样,狗眼看人低(还真不能高看人);说起话来颠三倒四——据说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如果有人骂我“跟狗一样”,那一定是小丫头与我调情了,那我有好心情……我深深地吸了一口狗屎的生臭味,还真有一股野劲和烈性哩。我经常出入白领群中,不时有人模人样的高等华人坐在边上,那不晓得什么国的香水的妖冶,直让我起鸡皮疙瘩,甚至反胃,折磨得我心烦意乱。唉,实话实说,这种时候,还真不如抱着我的狗娃,还真不如这狗屎的味道!卡夫卡让人变成了甲虫;台湾作家吴锦发写了《消失的男性》,一个爱鸟者,成了鸟人,身上长满羽毛,飞了。我经常想,有那么一天,说不定我家的狗突然对我说话了;或者,一早醒来,我却成了一只狗,或狗身人首,或狗头人身——哈,那真成了狗头军师了。我与鲁迅最大的矛盾,就是他要痛打落水狗,我却是“狗奴才”。鲁迅笔下的狗,实际上都是人,他老先生对狗极尽诬蔑、谩骂之能事,让狗为人受过。写完这本书,我首先想的就是要写一篇关于鲁迅与狗的文章。有好书,好茶和狗娃,然后敲一点诸如此类关于狗的礼赞的文字,这就是生活的快乐,生活的快乐就是这么实实在在。乱扯了,打住!我要感谢李尔钢先生!与李尔钢尚未谋面。去年底去武汉时,极想见他一面,因为日程紧,也只是打个电话致意。大约两三年以前吧,我写了一本《鲁迅生前身后事》,把选题报告寄给两三家出版社。其中一份寄给长江出版集团的王建辉先生,王将其转给当时还在湖北人民出版社的李先生。过了一些日子,李先生回话说,决定采用我的书稿。可是,青岛出版社早一步要了我的书,签了合同。我把情况对李尔钢说了,并表达了我的遗憾。同时,我对他说,我另有一部书稿正在进展中,是关于鲁迅在厦门的,当时书名叫《一百三十五天》。李先生看了我的写作提纲,当即与我签了合同,并表示要当我这本书的责编。合同规定,2007年6月30日交稿。因为以上所说的原因,稿件一拖再拖,拖了整整一年。是我违约,那合同自然是作废了。李尔钢也已经调到了崇文书局。他却问我,把书稿移到崇文书局出可否?如今出书难,一般图书多是赔钱,对我的拖拉,他不责怪,换了单位,还要兑现对这部书稿的承诺,我除了感激,还能说什么呢?!朋友不少,好友不多,李尔钢和我都忙,我们甚至来不及把朋友变成好友,我想,这也许要到我们退休以后了。书写好了,我不是女人,没有生过孩子,就觉得浑身无力,脱水一般,累极;同时,又有了一种从头到脚——用福州方言说,叫“透脚”——的轻松快感,我要问女人了,生了一个孩子,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否,总之,我又有了一个“孩子”。这是在琐碎和无聊中挤出的快乐。今晚,我该沉沉入睡了。

编辑推荐

《孤岛过客:鲁迅在厦门的135天》由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孤岛过客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喜欢厦门,喜欢鲁迅
  •   该书很好读,文字好,细节好。
  •   周老夫子在夏门没有几天,因为是避祸,与北方的人也不争吵了,没多少事可写,但有人这也写出一本书来,真行。还没有收到书,到时看看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