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山记

出版时间:200508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阿宝  页数:22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讨山记》讲述一个女子与土地的深情故事。作者阿宝,在登山旅行中发现自己对大山有强烈的爱情,又酷爱户外生活、关心绿色农业与环保,最终她选择一块山地,做一个向土地讨食的现代女农。她亲手建房,亲自谋划果园的建设,在剪枝,上肥,杀虫,套袋,摆摊乃至打官司的实践中,体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相生相克的关联,使生存的过程,成为生命体验的过程,使讨生活的过程,成为得智慧的过程,全书对户外生存有传神的描绘,对市外田野风光有动情的述说,对简朴生活的趣味有启智的顿悟。

作者简介

  阿宝,1965年生于台湾宜兰,东吴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自然中获得最深的感动,因之,人与自然的冲突也成为毕生最大的关怀。生活内涵的取舍,一直萦绕着这个主轴。  曾经为学摄影而谋职于照相馆,每天冲印照片、接触化学药剂而对此爱好心生动摇,渐渐无师自通拿起画笔取代相机。  大学时代首次攀登高山,对原始山林的迷恋一发不可收拾,后任台湾省“太鲁阁国家公园”解说员。1994年起自由旅行、写生,曾以骑单车、徒步、赶驴等方式游走西藏、尼泊尔、印度十八个月,及单车环游写生北欧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七个月。  结束云游后蛰居花莲竹村,不定期在梨山打山。1999年,将对山林土地的关怀付诸实行,正式成为梨山女农。

书籍目录

韩少功序王跃文序彭富春序孟东篱序山盟讨山缘起贵人精神伙伴追梦举债从耕地走回荒野吾亦有庐汗水剪枝除草套袋三昧歼虫记生命的沉思有机的迷思收获摆摊记靠天吃饭官司记天·地·人天籁人籁血肉之躯刘茁松跋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个女子与土地的深情纪事  《讨山记》获奖纪录:  中国台湾地区“心理健康类首奖”;  “中国时报”开卷版2004年美好生活推荐书;  博客来网络书店年度10本必读好书。  从明天起,关心精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山上的山花开呀我才到山上来,

编辑推荐

  《讨山记》配有六十幅插图,是图文相映的读物,让饱受城市生存挤压的读者从中看到身心解放的美好生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讨山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5条)

 
 

  •     觉得自己看了就忘了 又大概浏览一遍 有只有浏览一遍的效果
      当时看得津津有味的东西 并不是自己的经历 我真做不到离开文字还是很生动
      
      个人的经历成长 从讨山记 也可以了解台湾 至少是过去的台湾
      
      要看的有效果 我记述一遍作者的事 讨山为了 人与自然关系定位 为了植树造林 水土流失之类
      剪枝 肥培
      抗肥料施肥很累
      剪枝技术工作
      相机和亲自画画的看法
      追梦
      举债就借钱了
      废耕 种植
      买了外面的树苗种下去
      在贫瘠的土地种豆 绿肥
      浇水 用苗被盖 保湿
      记录了植物的发展过程
      争夺阳光 传播种子之类
      是能理解 但是没有亲自观察
      似乎人们也对这些没兴趣。
      亲自做房子 P87- 有这么做房子过程。
      还有做炉灶的经历
      汗水
      学剪枝 很难
      一天一天 一年一年用心的看。
      ----
      我不会剪枝 没学到 也学不到
      除草
      割草机
      套袋
      套啊 去找工作。 给水果套袋
      学到经验 套袋 没经历过
      灭虫
      按书上一种方法一种方法试 呵呵。 没用
      虫除了 对植物也造成伤害,甚至动物。
      最后用了 低浓度的药
      
      不打药 的反而没事
      我能了解这种过程 你并不是真的感兴趣 只是为了实用
      --
      作者试 有机灭虫药的过程
      
      生命的迷思
      杀生 毕竟还是要伤害昆虫之类
      不愿做草盛豆稀的农民 有实用的目标
      有机的迷思
      有机是不是不择手段?
      城市人高喊热爱自然,却动不动好脏恶心
      靠天吃饭
      做了农人才知道靠天吃饭
      每年天气不一样 台风 提前采收 放冷库 避免坏天气
      第三年干旱 缺水
      做农人真难。
      官司
      被骗 呵呵 嫁接
      摆摊 官司
      描写的都很棒
      仿佛我就在亲身经历
      天籁 鸟叫
      人籁
      音乐
      血肉之躯
      略
  •     花了一天时间看完这本书,不得不说,太牛了,佩服啊!还有这性情,我喜欢。一个人住搭帐篷点油灯住山上一年,这得多强大的心啊!
      有个疑问,阿宝只租了七分的地,台湾对土地的计量单位跟大陆是一样的吧?十分地才一亩吧?年租居然要二十万台币,换算成人民币是四万多啊!加人工,肥,农药,台湾水果的亩产到底是有多少啊!!!!我家二十多亩山地种枇杷,一年的最多卖果实的就七八万,这差距也太太大了!
  •      有艰苦,有快乐;有泪水,有收获;有心得,有思考;最精彩的一章是《生命的沉思》,作者从杀虫的反复搏斗和环游世界的体验,而得出对宗教的批判,对生命的思考,是那么鲜活而深刻。当阅读到:“杀戮在对待生命的方式中,并不是最残忍的部分。剥夺生命生存的快乐,才是最大的折磨”,我不禁击节叫好!作者果然才华横溢,序者所言不虚!
  •     真正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才知道自己原来的预设是多么浅薄。这不是一本如我原先所想的、拨拨泥土、种出一院子好花好菜、继而歌唱田园颂曲的书。就像“幸福杂货铺”那种调调,呈现现代人不所知的生活美好一面——我原来是这么想的。翻开才知道,天呀——自己筑建竹屋,设计引水系统、炉灶,沤肥、移石、推土,剪枝、摘果直至贩卖……哪一件不是实打实的农人手艺?比起在家有亩自留地、盖间瓦砖房的农民来说,讨山的阿宝还更赤裸裸得近乎“野兽”——宿营帐篷,而后自购青竹建造住屋。也难怪有人会从户外生活的角度来评说这是“向西方的“野兽式”的偏重室外的生活靠拢,这种转变将改变中国人“家畜式”的偏于室内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中国人生命力的复兴。”
      
      我在脑海中所能搜索到的农耕人物,像“小毛驴市民公园”的石嫣、提倡“农耕禅”的安金磊。不管是从生态健康出发,还是为了磨砺身心、丰富生命,大地和泥土无疑都是他们的修炼场。我也生疑过:相比起一两个从都市返回乡土的“伪农人”,那些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的历练不是更加丰厚、他们的辛劳不是更应该慰藉吗?可是转念一想:无论是农业还是其他任何行业、情境,不都需要多元的呈现方式来唤起人们的关注吗?想要了解农人的艰辛与历练,你也许不会去读《栽培苹果,快速致富》,但你应该读读《讨山记》。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农耕的书,它更将教会你,对大自然的敬畏,还有人类心智的包容与坚韧。
      
  •     这本书买来很久没读
      翻开却就放不下
      这么有勇气的姑娘
      她自己选择去做鲁滨逊
      
      因为舍得
      她这样自由
  •     EEO书评人 焦建 千万不要低估女性的勇气和毅力,以及她们做事情所能够取得的成绩。有的女性会更决绝,更纯粹的去做一件按照世俗标准并不那么简单的事情,而且会坚持到底。当然,今天我们所说的,并不是爱情。
      她是一个叫做阿宝的台湾女性。她放弃了和瑞典男友一起居住在那个“连吸毒者都可以找政府要毒品以便维持社会稳定的国家”的机会。因为,那会让她感觉不到“生命的不可承受之轻”。放下背包四处游离之后,她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讨山,这是一个我们的确并不熟悉的名词。它与农事有关,她亲自租种了几块山地——它们是宜林的高海拔山地,这后来给阿宝带来了那么多的烦恼——以自己的心思去规划它。
      为了环保,她自己给自己用六十米长的毛竹搭建了竹屋。自己破每一根竹子,自己小心的用竹子构建骨架——为了防止腐坏,根部要抹上厚厚的桐油。为了赶在台风来临之前完工,在雨中站在5米多高的太子上搭建顶棚。那座有着二层阁楼的小竹屋,从来都没有完工过,总是有其他的事情牵绊着,她只有闲下来之后,才能随性的继续建造……
      不得不叹服这个女生的毅力。和梭罗一样,她也是入山居住。她虽然不是出于政治或者其他目的,却有着更加美好的愿望——能够解放那几块土地,让它们更加自由的生长。她只有8万的存款,却敢举债100万,还只能够维持第一年的租金。她自己学着修剪果树、打药、抗旱、开车去送货却赶上了台风、卖货催帐打官司被人误解。一切一切,都是一个女生来完成。
      不必再继续叙述更多数内的细节。东吴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阿宝,讲故事的才能一流——而她对于景物及静物的描写,简直可以作为精美的散文入选小学生课文。它们跟我们幼年时所学习的那些与意识形态无涉的文章一样,纯美、舒缓、能够培养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阿宝她是舒缓之人,活得单纯而纯粹。就在我们很多驴友继续纠缠于去西藏带什么单反用什么镜头的时候,阿宝却一个人带着七八磅的纸张,不带任何相机入了藏。她相信,用纸张和画笔记录美景的过程之中,你的心灵也和它们融汇在了一起。它们成为一种记忆,比单纯的用相机记录更为久远。而这,或许也正是她为什么会觉得,“人一生一定要有一段在土地里劳作的时光回忆,只有这样,他们才是完整的……”
      阿宝进入了一种对于人与自然的哲学性思考,而这,也就显示出了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现实之中的种种牵绊和阻塞。到底什么是有机食品?完全不打农药的梨子是有机食品,但那或许只能占到所有农产品产量中的1%。剩下的99%是不是都是一样?阿宝也打农药,但都是在万般无奈之下,为了防虫所不得不进行的必备措施,这种产品,虽然不能够叫做有机食品,但是,它们跟市场上充斥的用农药浸泡长大的果实,二者必须相提并论么?
      即使是在台湾,市侩的存在,也让阿宝处处碰壁。她的不世故,让她只能被那个卖了东西却不给钱的人给白白占去便宜。她选择了无所谓——你可以说她是精神胜利法,因为她相信,拿了这笔钱的人,生活会更加不好受。但是,那个自己给自己盖“五星级”厕所,只因为墙外的向日葵在阳光下格外美丽就呆着不舍得出来的女孩子,的确可爱。
      近来,我们能够看到的台湾人写作的书籍,正在变得越加广泛起来。通过阿宝的《讨山记》,通过谢旺霖的《转山》,通过何鹏飞的《自慢》等等一系列书籍,我们或许能够在最低程度上感知台湾社会文化氛围的一斑。它们所共同描绘出的,是一种更加纯粹的社会人生心理态度。这些作者的确具有很大的代表性——何鹏飞在出版界的成功者地位,谢旺霖的学业有成,而阿宝的四处游历的自由生活。这些人中所体现出来的,似乎是一种与整个社会整体性脱节的超然态度,他们更加纯粹,以一种超人的勇气进行了自己的选择之后,活得更加像一个人。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尊重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不为过多的物质欲望拘谨自己的人生,纯真,天然,坦荡……他们让人羡慕,是高人。我们大多希望能够做到那样的生活,却总是把这计划安排到退休以后,退休之后再学什么什么,再干什么什么,再去哪里哪里。紧张的社会氛围,总是由不得我们自由的选择“采菊东篱下”的生活。这,或许跟整个社会的发展阶段有关,或许,跟整个社会的浮躁心态也有关。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的多数人,都能够获得这么坦然,舒适,自由,不为外物所困扰,尊重自己的内心召唤——或许,我们现在还无法自如的过上那种生活,那就在精神中,先跟阿宝神往一番吧。
      
  •     人生每一刻都是偶然,所有偶然加在一起,有了人生的必然。这些年,游荡,徒步,阅读,写字,并且,去过台湾之后,遇见阿宝的《讨山记》,就成了必然。
      
      看到介绍,阿宝因为热爱高山,觉得这辈子与自然最亲近的方式就是务农,于是从一个城市女性,先做梨山的短工,然后真正成为梨山的果农。说起来的轻巧,不过是因为阿宝的举重若轻,如此转变的艰难,在这份阅读之前其实很难体会。
      
      经常想起我在台湾的那两周。我因为想走中横,所以在梨山转车。却愚笨地错过每天唯一一班梨山发往花莲的班车。又不想在梨山过夜,于是有了在梨山搭便车的珍贵经历。因此有幸改变行程(又是偶然和必然),错过中横的东端,在便车上经历了梨山到宜兰的路途。
      
      开卷之前,在想,如果去台湾之前看到这本书,我也许可以在梨山造访阿宝,在她那里做一天农活。书读到一半,就知道,这不过是我这个城市人浪漫而无知的幻想。人家亲力亲为从山里讨来的生活,被我幻化成风和日丽的春光下的摘果一日游,轻浮轻飘。阿宝诉说从山里讨生活的日子,建屋、除草、剪枝、杀虫……务农务林是如此不容易的事情,而阿宝们还要在内心纠结着有机的念头。
      
      读这本书的时候,总觉得很亲切,那些台湾的地名。她书里写到的地方和路途,我大多经过。那让我感动的中横和梨山到宜兰,令我魂牵梦绕的台湾中央山脉:九月上旬,我坐紧闭门窗的公车穿行在埔里到梨山段,经过合欢山那段时,凉意无孔不入,而阿宝为果园的事务,曾骑着摩托往返这段路途,那路上,很容易看见坍塌的道路遗迹;梨山到宜兰段,路窄而险,阿宝为了赶在台风到来前把收获的梨运出山外,免得因台风之阻而丧失全年的收成,于台风来袭之初狂奔于此路段,两吨的帆布小货车在大风中有如扁舟,惊魂不定……一边读,一边回忆,一边忍不住唏嘘。
      
      与其说,这本书“让饱受城市生活挤压的读者看到身心解放的美好生活”,不如说,它让我看到阿宝至上的坚韧和执着。让我看到,作为同样热爱自然的人,我的前方,还有那么多我这辈子都追赶不上的榜样。
      
      一如阿宝,我热爱山林,热爱自然。但是我也知道,我没有阿宝的勇气,我这辈子都不可能象阿宝那样做一个真正的农人,让自己的血脉生活与土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对自己,没有这样的信心。我一直不肯养花种草,更不肯养动物。说起来,总以工作忙,出差了的话,有谁来照顾这些小生命为借口。仔细想想,真的是自知之明。知道我这样的懒人,承担不起对这些生命的责任,所以决绝。我只能继续我在城市中的平淡日子,只在每年的短暂时刻,离开人群,亲近山林,在山里面看着自己心底开出了花。
      
      有自知之明,是好的,我知道我永远赶不上阿宝那样的榜样们。好在,人生不是用来追赶的。有榜样,有力量,就有这世界的善和美。就如阿宝,她并没有苦思冥想这片山林的租约到期后怎么办,也没有觉得一定要让这片山林变成怎么一个模样。是的,她想要让这片果林回归原始山林,她希望能够尝试出这样一条路令更多的开荒林回归原始山林,回归我们深爱的自然。但是不强求啊,不强求。她享受着这片山林和劳作每天带给她的喜悦和美好,仅此,足以。
      
      还有瑞士人马丁,地理学博士,阿宝的男友。要有怎样的理解和爱,愿意忍受长期分离的思念,给爱人自由,放手让TA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是一个辛苦的果农。也为了爱,如候鸟往返欧亚之间,谱写着人间的美丽情感。他们两人的素描,记述着这里的细腻和诚挚。
      
      这书,不是采菊东南下的田园悠然,而是自愿选择了艰苦农林生活的内心强大的阿宝,是她精彩而充满力量的人生片断。
      
      必然之后的偶然,让我遇见这本书,因这阅读而美好。
  •     (是《讨山记》读后感的修改版)
      
      阿宝在台湾一个叫梨山的地方种值果园。她皮肤黑黑,戴眼镜,头发编成一条黑粗的辫子。
      
      在此之前,她避居在竹村,一个得离开中横公路徒步十公里才能到达的山坳。她想试一下自己对文明的依赖能减少到什么程度。在那里一包盐一斤米都得来回走二十公里背进去,住着捡来的房子,她窝在山上连续一个月只吃自己种的地瓜,配地瓜叶和采集的野菜。
      
      再之前,她只身从中国走到尼泊尔,再印度,多数走路,不然搭长途公车。不背相机,只背着颜料和画纸,一捆水彩纸七八公斤重。那一程用了一年半时间,所花只有八万元,还包括了来回机票,中间还买过两辆脚踏车,一只驴子。
      
        再再之前,她从台湾东吴大学毕业,曾任职于摄影馆、台湾省“太鲁阁国家公园”解说员。总之,像很多文明人那样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文明的职位。
      
      阿宝说,在真正务农之前,她也是一个爱山人,深入荒野享受至高无上的自然宴飨,然而,心虚一直存在。因为她不能否认人与自然存在着极大的冲动,但她总以无喜的面貌来到自然的怀抱,想与它和谐交心。
      
      或许可以简单地说,因为她想更好地利用土地,她租下一片山中果园,一共七分多地,尝试人与自然应该有的最心甘情愿、最好的方式。在山中,埋头躬耕三年多,是一本叫《讨山记》的书让我知道了她:梨山阿宝。其实我所知道的有多少呢,说喜爱太隔,说感动太浮,或者只能说想象一下吧。
      
      一切从零开始,那片土地上每一分毫都要触摸过。在山里前四个月,没有炊事设备,所有的蔬菜全是生吃,偶尔下山补充点白土司,每天用一口单口瓦斯炉烧点开水泡茶,算是唯一的热食。没有电,夜里找来几个铁铝罐,装进煤油,拉出一根绵线,就是照明。后来,阿宝自己建了一栋两层的竹屋。
      
      她认真学习着成为优秀的农人,包括剪枝、除草、施肥、灌溉、授粉、疏果、套袋、歼虫、收获、包装、摆摊,甚至还有打官司。就是那些简单的体力劳动里,阿宝感到劳动最本真的意义。比如说,每年要为全果园的果树包数万个袋子。有人惋惜她的时间和体力,而阿宝认为,NBA赛场上那些赢得全球关注和掌声的球员投注大好青春去拍一颗球,这过程的艰辛和乐趣,与自己全神惯注地套袋,有何区别呢?享受工作的专注,就是无上的回报。
      
      在读《讨山记》的前不久,我刚好也读了黑塞的《园圃之乐》,关于亲手劳作之乐,黑塞说:躬亲其事于除草,,原本全是基于物欲和收成的指望,不过这项劳动却有若干宗教意味:一个人匍匐于地,专心致志于拔扯杂草,就好像人们之所以进行祭礼。黑塞还说,而当一个人在为番茄株浇水,或是替一棵漂亮的花松土时,至少他不必像艺术家经常面对那种讨厌的感觉:我这样作有意义吗?这样作还能被允许吗?根本不必!在园圃里他完全可以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而这一点正是人们所不时需要的自由。——然而,我所猜想,阿宝没有黑塞想的那么多,对于阿宝,她已是一个真正的农人(虽然她不仅仅只是一个农人),她所想着就是一个农民最本来的心愿:双手劳作,让土地更丰腴,让自己的作物更壮实。
      
      陶渊明也不是农夫。一个敬业的农夫怎么可能忍受“草盛豆苗稀”?还有苏东坡,虽有躬耕经历,却咏唱“村南村北响巢车,谁家煮茧一村香”,他咏叹的是村人煮死成千上万蚕蛹的情景。阿宝,她既不愿意像陶渊明那样放任病、虫、草害肆虐,又作不到对歼虫杀戮漠然。她在这两难中作了她自己的朴素思考:让我看到杀戮在对待生命的方式中,并不是最残忍的部分。剥夺生命的快乐,才是最大的折磨。——于是她选择用“瞬间死亡”的方式歼害虫。她又说:如何在不得已取夺生命之际慎取善用、坦然自处?感恩和怀愧似乎都不是最好的方式。……我是不是可以在取用时坦然,而在轮到交付自己时,不会不甘,也不怀恨?活出淋漓尽致的人生,是不是对献出生命者最好的回报?……如果灵性和理智是生命设计的最高形式,那么,人是不是有责任将这种形式发挥到极致,芸芸生命交错互换到“人”的层次时,能转换、升华到灵性、理性的境界。
      
      她的思考或许只用于安顿自己,但她的真诚正是对“生命”这种形式最好的尊重。双手劳作,土地和劳动确实回报了她很多,尤如她所说,在这里的每一分钟于她都是资本的回收。但是,就如所有的农人,《讨山记》里所写并全不是愉悦的田园曲。一年中,总有几次天灾,或旱或涝,某次台风天,抢收后,弃营走避,一路风雨如瓢,夜如墨海,车在山路上走,被狂风吹得摇晃,随时可能掉下。前后一车也没有,就这样亡命江湖,半夜敲亲戚的门避难。在亲戚的电视上看到南部有一户农家抢收种在溪床上的小黄瓜,被洪水围困险象环生,阿宝说,为农之前她会怀疑为那一点收成这样作值得不,现在她明白这不是金钱的多寡,一年的心血,老天爷怎可以这样予取予夺。
      
      有人说阿宝是女版梭罗。但我觉得阿宝与梭罗的不同之处在于,阿宝是一个农人,而梭罗则更像一个哲人。梭罗强调生活的简朴没错,但他也强调悠闲。他说:我发现,一年仅需工作六周,就足以应付全年的生活支出了。他还说过,种豆的日子里,他是上午工作,下午呢,就是看书,游泳,散步等等。而阿宝,经常忙得“胡乱地嚼着饼干作为晚餐”,抢收时甚至从清晨干到夜幕来了滴水未进。朋友安歌说得真好:梭罗是用眼睛和头脑去对待这土地,而阿宝是用命去对待这土地的。梭罗的生活,绝没有阿宝的操劳,更没有阿宝去摆摊、去借债、去打官司的狼狈。
      
      而阿宝是那样真实动人。梨子丰收后,自己去摆摊卖。天真的人以为卖自己亲手种出来的水果有多么自豪,有一个顾客,是个推车的太太,左挑右拣之后开始讲价,价钱越讲越离谱,可是那太太说:你们生意人不就是赚钱赚少的问题嘛。阿宝本并没有脱超到对自己的血汗无所谓的地步,她认真起来,并忘了这是场讨价还价的游戏,一心要去辩白。——
      
      “不知哪里来的灵感,我忽然伸出自己的手去握住对方的。这双手现在因务农而厚茧如革,我把手放在她手上,因为情绪激动,声音有点发抖。
      ‘你摸摸看,这是不是农人的手?’
      她把自己软绵绵的手缩回去,嘻皮笑脸地转移话题。
      ‘好啦,好啦,辛苦啦,是讲人拢会使卖,你就不使,你也呣是讲盖水……’
      居然嫌起我的梨子来了。明知只是客人还价的手段,心还是滴血。女人却愈说愈得意:‘人家东门市场比还大,才卖……’
        我终于拉下脸。
        ‘那请你去东门市场买。’转身整理水果,不再理她。
      她嘴里咕嘟着,推车离开。我心里思绪翻涌不能平静。这人凭什么可以折辱我,因为我要她的钱吗?可是她不也要我的东西?我忽然对刚才摸过的那双滑腻绵软的手,生出一股恶心。”
      
      这一段里的阿宝,有血有肉有气性有情欲有执着还有几分天真。有人说,阿宝如果说:好,我不卖了,那么我送给你,诚心诚意地——如果这样,阿宝就悟道了。可是我看《讨山记》,不是看一个如何悟道的人,我只是看一个对土地满怀感情的人,如何双手劳作,慰藉心灵。她如何珍视这土地上汗水结成的果实,不能允许轻侮。
      
      阿宝有更优裕的先活选择:“马丁三番两次希望我去瑞士长住,我也认真地尝试过……难的是,在那个美仑美奂、秩序井然的国度,我不时被一种 ‘不能承受之轻’围困,再也感受不到一向在逆境中盎然蓬勃的生命力。”反观这只有一次的生命,何尝不是患得患失中任它如掌中流沙?没有阿宝的梦想力,更没有她的行动力。左顾右盼、人云亦云地过一生,焦虑出现时,无可奈何。我们怎么能不敬佩阿宝的艰辛和担当?
      
      看《讨山记》时,我常想象面对整山的山林是什么样的心情,阿宝将自己的生活完全交付那一片山林时,内心的充实和宁静。还是引用黑塞,他曾说出树木对他的启示:“一棵树默默道出自己的心声:我对自己所从出的先人一无所知,也不知道每年生育的数以千计的子裔究竟流落何方。我只知道遵照萌生自己的这颗种子所蕴藏的秘密生活下去,此外别无计较。我相信我身上有神的旨意存在。我相信自己今生的任务是神圣的。本着这样的信仰,我生活着。……人类如果能以树为师,听它的训诲,那么不必时时以变成树木为念——除了扮好自己的角色之外,他将不再觊觎成为别人。这正是一个人的原乡,是他的福分。”
  •     分三天读完,书不厚,舍得不读快。
      对这本书的喜爱是,恨不得逢人就推荐,如果我是有钱人就直接买一本送人读。现在状态是既不能用文字表达出自己感受来,冷静时想想,也不见得别人多喜欢这样书。“快乐也是孤独的”这句话三毛说得太好了。
      
      书大概是讲台湾宜兰作者阿宝,租了一块山地,在自己在地里一边实行退耕还林,一边种果树的纪实事情。
      
      阿宝走过川藏线,从中国翻到尼泊尔,再印度,去欧洲很多国家。千万别以为她是那种满身是装备所谓的“驴友”。据她自己说,一路上能搭车的搭车,能走路的走路,买过二手单车,购过一头驴子。跟藏民学纺线,去瑞士时跟男友妈妈学过染毛线等等。
      
      总之她在路上情型,应该是可理解成为,通常“驴友”们在路上时候,看到藏民转山时,带着炉子背着简单牛皮帐篷就上践。哦,对了,她不背相机,是背着颜料和画纸旅行。
      
      她去讨山原因引用原文吧“马丁三番两次希望我到瑞士长住,我也认真地尝试过:语言的隔阂、生活习惯的适应都不是问题;难的是,在那个美仑美奂、秩序井然的国家,我不时被一种“不能承受之轻”围困,再也感受不到一向在逆境中盎然蓬勃的生命力。”
      
      注:马丁,是阿宝的男朋友瑞士人。书中有些插图是马丁画的,大部分是作者画的。比如山里花草,鸟,工具,及阿宝自己盖的竹屋。还有关于包水果。
      
      如果在有意想看这本书的,就不要看我下面摘抄,我把自己喜欢地方摘下来了。
      
      “木兰壮志难酬,只好继续向大学联考低头”
      这是阿宝想报军校因为眼睛视力不好没能考上军校,当然阿宝视力是因为上初中及高中期间绣花所致。天呀,这样女子太让我喜欢!!
      
      “活着,确实可以经历许我美好的事情,正因为经历过太多美好的事,所以觉得生命可以随时结束,没有遗憾---既然没有非要久活的理由,何必辛辛苦苦积存长活下去的资粮?”
      这是阿宝关于她不存钱解说。
      
      “这下糗大了,我浑身上下尽是财富,可有哪一样是不会动的?我的勤劳刻苦、四肢强健、聪明灵活、才华洋溢。。。都是要动才有价值的咧”
      这个是关于阿宝去银行贷款无保证,心理独白。
      
      “有人说要把钱放在基金,那时我完全不知道基金是一种理财管道,以为是慈善机构或社会福利工作之类的捐款,还十分感动!”
      这是阿宝向朋友借钱,朋友说钱要买基金。
      
      “还好,最后马丁来了。可怜这位养尊处优的地理学博士万里而来,第一件工作就是——打鸡粪!!!
      
      
      “这时我伸出一次援手,为构树除蔓,没想到就这一次解危,构树从此发愤图强,一面急速窜高,一面张出浓荫密盖,义无反顾的舍除基部老枝,任这些邀不到阳光的低枝凋萎、断落,一味地嗜阳拔高,好似受够了藤蔓的欺凌,不愿再在低处留恋。”
      这处描写,简直像是看一场战斗呢。看树与藤蔓之间你S我活之战。有趣之极。
      
      “每天早晨第一件事,通常就是提着小锄头找个平坦的所在“埋设地雷”。
      这是关于厕所一小段啦,后来阿宝修建可以边拉拉边欣赏风景豪华五星级厕所咯。
      
      “裂口却不断深入,形成高山隆起峡谷下切的景象”
      阿宝描述自己冬季工作后双手
      
      “大家直接抹除法---大拇指、食指甚至手掌一抹了事,也很环保”
      冬天山里太冷,容易流鼻涕,阿宝入乡随俗
      
      “那副耳机隔音效果绝佳,他见宝物有人合用的人选,立即宝刀赠英雄”
      阿宝使用割草机太吵,朋友送他的礼物
      
      “老板娘一下厨,工尞内外交通要道顿成一妇关关万夫莫开之势"
      阿宝别的果园学给水果套装袋子时,入住果树主小屋的情境.
      
      "目睹过一只盘古大蟾蜍一小时内吞吃一百三十只羽化的白蚁仍意犹未尽.最后是我投降,先去访周公."
      阿宝偷窥小益虫.
      
      "当她走远,我想到卖不卖的权利都不被尊重,看着自己的手,眼泪掉下来"
      阿宝去摆地摊卖水果.
      
      
      有意思太多。不泄露了。感兴趣去读吧。
      
  •      阿宝的文字非常洗练,常常有灵光闪现,好久没读过这么澄静和祥的文字,令城市牢笼中的我辈激怀涤荡,点拨心修曲径.
       可惜现在非常难在书店觅到,要一读还是要缘份的,我就觅了近一年时间才偶获,大喜!!!
      
       我的博: http://qieyie.bokee.com
  •     “一向觉得,一生中要有一段日子,流汗低头向土地索食,生命的过程才算完整。”在浏览完前面洋洋洒洒几大家人的序言后,开篇的第一句话,就引起了共鸣。
      
      这几年在城市和乡村间游走,一直的如同一个过客,不知家园何处。期间的游离和漂浮,越来越让自己感到,远离土地也就失去了对生命最本真的理解。总不该到真正归于尘土的那一天,才第一次接近大地吧。无奈本是俗人一个,加之太年轻功力不够,世间繁华尽显,诸多诱惑难以割舍,只能选择了精神上的“归隐田园”。看到阿宝,才知道,人对土地,真是要流血流汗,才可以有深沉的血脉相连。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在印象里远远超过了“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所以,田园在我们这些不是农夫的人眼里,总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而缺少了对耕种真实的理解和认识。
      
      阿宝肯定是一个有诗意的人,云游四海的经历,举债讨山成为梨山女农的抉择,在她的骨子里,始终充满了文人的浪漫和诗意。只不过,这世上绝大多数的人都只能沉浸在自己构架和假象的诗意里,而阿宝却选择了与繁华决然的舍弃,开始了踏实、真实的耕种生活,这就不仅仅是诗意了,更多的,是艰辛,是困难,以及,如何让自己坚持下去的非凡勇气。生活,不是过家家,也不是短暂的体验,它是日复一日的细水常流。
      
      搬运鸡粪、剪枝、除草、套袋、盖房、摆摊、运货、销售……样样都得亲历亲为,而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去坚持有益于土地和自然的耕作方式,要去面对人心的险恶,要经历靠天吃饭的现实和残酷,每一样细数过来,当农民是多么的不易啊。自己当初,不就从劳动现场匆匆逃离吗?
      
      我想,这就是阿宝的可贵,她是一个真正意义的起而行之者。她对土地的爱,是深沉的、自然的、质朴而有力量的,而非高调的、说教的、道德的、压迫的。
      
      “山河大地自有它深奥的法则和不可思议的力量,来平复或反击人们加诸它身上的创伤。大自然何尝需要人去成就它什么?只怕是人需要一种信念来成就自己——我就为了自己而来。”
      
      人类早已成为土地的掠夺者和征服者,这些滋养了我们祖辈和我们自己的土地,何时可以成为我们心灵的滋养?土地成就了阿宝,是否还会成就更多的人?
      
      答案,怕是要问我们自己。
      
      
  •      另一种生活 阿宝 奇女子 曾经的幻想(真的只是幻想 而且只是蜻蜓点水一样想了一下)竟然如此真实如此具体的展现在眼前了 虽然现在仍是可望而不可及 但梦的种子已经种下了呵 有了这颗种子 生活就永远不会绝望
  •   阅读一篇高水平的书评,感觉就是跟原书做了一次最亲密的接触。这篇书评无疑就是如此。只有真正阅读过此书,从心灵上给与震撼的读者才会写出如此好的评论。
  •   活的单纯而纯粹的人 ,恐怕没有了
  •   呵呵 閩南語中,漁夫出海捕魚、以海為生被稱作「討海」。「討山」的說法,也是這么引申而來的吧。
  •   并非读书很多才能认识社会。
  •   佩服她的敢为呢~
  •   必然之后的偶然,让我遇见这本书,因这阅读而美好。
  •   讨山记,名字蛮讨喜,有时间拜读。最欢自然
  •   安歌,我把旧的删掉,删后才发现,我应该把我们的讨论复制下来的。
    亲爱的,你说得真好,还有,再度谢谢你的推荐。如果没有看你的《植物记》,我就不会知道这本书。
  •   一上来就写错字:种植果园吧?
  •   思呈写的书评都很好看。
  •   快乐确实是孤独的,我早都说过,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不是没有人分担痛苦,而是没有人分享快乐。
  •   好书,自己顶一下
  •   阿宝的书没有看过呀,不过你的头像那个是那几个字,挺有意思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