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都在用的催眠术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格桑泽仁  页数:246  
Tag标签:无  

前言

导语催眠很厉害,玩转须努力我曾经做过一个小小的测试,内容是检验人们对待“催眠”这件事情的态度。为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我将测试对象定位为那些没有听过有关催眠术的课程、对它的认知基本还停留在电影电视层面的新朋友。整个测试前后加起来大概持续了一年时间,被测试者囊括了大学生、部队官兵、机关干部、商人及文化圈等各个层面的上百人。而最终测试数据统计的结果很有趣。当我跟这些朋友提到有关催眠的话题,他们的第一反应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批判型,觉得我在吹牛。从骨子里认为催眠就是骗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种能让他们的意志不被自己左右的事情。这类人占30%左右。二是恐惧型,一听到“催眠”二字,马上表现出对被操纵的恐惧,自然而然对我也有了保持距离的心态。这类人占60%左右。只有剩下不到10%的人,在聊到这个话题后,对催眠术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并希望参加我的培训,深入了解催眠的相关知识技巧。对这类人,我的评价是——可怕!因为我感觉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常人所缺少的冒险精神。如果他们能够保持这样的精神,假以时日必将成为了不起的大人物。其实无论是批判型还是恐惧型,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他们对“催眠”的了解几乎是空白。“催眠”究竟是什么东西,它是否真能如同电影电视和某些书里所描述的那样:让被催眠者躺在床上,只要对他说些类似“放松、越来越放松……”这样看似简单无比的语言,就可以让他失去意识,甚至对其进行行为控制?对问题的前半部分:让被催眠者躺在床上,进行放松暗示,就能将对方带入催眠状态——我的回答是:“有!”不过这是催眠术在心理咨询领域运用的一种,目的是方便快速地将来访者导入催眠状态。而大部分时间里,我要催眠一个人根本无须如此复杂。可能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就能达到目的。而问题的后半部分,我就需要澄清一下了——催眠状态不是失去意识的状态。事实恰恰相反,它其实是意识高度集中的状态,集中于当下的某一件事情。也正因为注意力的集中,所以被催眠者会全部或部分忽略周围的事物。生活中最常见的催眠状态就是走神。走神的人是在意不到身旁的人在做什么、是否离开过的,哪怕叫他几声,也未必能听见,整个身体和感受都集中在大脑想象的故事情节里,嘴角偶尔还会露出傻傻的微笑——这其实就是典型的自我催眠。催眠后,我们可以通过某种语言、行为的暗示去引导对方的思维,但是不会像文学作品中那样夸张,无论要对方做什么,他都会乖乖去做。因为催眠不能控制对方的行为,只能影响。并且要不要执行催眠师的指令,也完全由被催眠者自己决定。也就是说,即便我催眠了你,你的思维还是自己的,如果意识将我的暗示评判为错误加以拒绝,那么我是没办法让你按照我的想法去行动的。但这种选择,仅限于某些违背生存本能和道德底线的事情。催眠的神奇之处在于,如果不属于二者范畴时,催眠者如果催眠成功,那么他的指令的确会让人变得更加听话。因为施加催眠者做的其实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降低被催眠者的意识,让自己的信号到达对方的“无意识”。所谓意识,就是在我们大脑中负责判断、思考、感受的部分。这种思维的结果,就是评判出一件事情的好坏或者价值,然后告诉身体是否应该遵从。比如正常情况下看到一盆滚烫的开水,你肯定不会把手放进去,因为你的意识已经有了评判——这东西很烫,接触到会伤害自己。但是可能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就是你在全神贯注地想一件事情或者就是脑子里空白一片,只是觉得自己要去洗手,结果手放进盆里后,才发现这水原来是滚烫的。显然,这时候意识没有给你“水烫不能碰”的评判。那么,此刻你的行为是谁在控制?答案是——无意识。无意识是指“人类对自身或外在环境变化无觉知的现象”,它与意识的含义相对。换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做了事,但还不自知”。比如走路的时候,很少有人在走路之前会先思考:我是应该先出左脚还是右脚?而是习惯性地就完成从起身到踏脚这一系列连贯性的动作。并且仔细留意你就会发现,有的人会习惯先出右脚,有的人则是左脚。这是不一样的:先出左脚的人,往往执行力很强,想到就会去做;而先出右脚的人,则习惯三思而后行。像这些不需要我们思考就能完成的动作,就是我们的无意识行为,而控制这一系列动作完成的,就是无意识。如果我们去刻意留意观察这些无意识行为,就叫无意识进入意识层面。意识和无意识功能各不同。意识最大的本领是评判,无意识最大的职责则是行动。凡是被无意识收到的信息,无论好与坏,它都一定会把这个信息变成现实:让它蹲下,它就蹲下;让它离开,它就离开……这种结果几乎是所有人都渴望的,因为人人都喜欢听话的人。但是无意识并不是随时都能工作的,否则你就不会苦恼于孩子不爱学习,更不会纠结于客户不买你的产品——只要你能把信息告诉对方的无意识,他们都会立刻执行。无意识不是那么容易沟通到的,这就是因为在无意识之外,人还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意识评判系统的存在。这就像一面盾牌,当外界一个信息进来,首先要经过意识系统的评判和筛选,也就是评价。评价这个信息好不好,这个信息是否正确。当意识觉得正确,或者对这个信息进行片段性的筛选、改变,觉得这样才是正确的以后,这个信息才会被传入无意识,然后无意识再把收到的信息转换为行为外显出来。小孩不听话、客户总是拒绝你的原因,就是因为你说的话并没有进入他们的无意识,而是被他们的盾牌挡在了外面。你的话对方是听到了,但是他不一定会照做。话要进入无意识才有用。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80%的话都会像这样被对方的意识盾牌挡在无意识之外。所以,你才会觉得自己说话没分量,才会觉得难沟通,甚至怀疑对方是否理解力有问题。其实,只要你能先降低对方的意识作用,再和听话的无意识进行沟通,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而这,就是催眠可以做到的。催眠就是降低意识评判,与对方进行无意识沟通的过程。这也是催眠有效的秘密所在。你能让对方的意识降低越多,对方接纳度就会越高,催眠的程度也就越深——所以施加催眠的人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思维去影响被催眠者,秘密就是如此。你现在一定很好奇,究竟有什么办法可以降低别人的意识评判,直接跟对方无意识对话呢?这看起来太不可思议了!我要告诉你,如果你掌握了某些技巧(催眠术),这就变得很容易了。而本书要告诉你的,其实就是各种各样我们生活中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催眠技巧。在学习这些技巧的同时,别忘了利用人类天然的无意识状态,以及个体个人的无意识习惯进行催眠,这才是最厉害的催眠术。而这些,在本书中都会讲到。掌握了这些技巧,你就可以玩转催眠,不仅可以给别人、给自己施加积极的暗示,更可以抵御来自周围无时无刻处处都在的消极催眠。既然如此,你还在等什么?立刻开始我们玩转催眠的快乐之旅吧!

内容概要

催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微软、Google、沃尔玛、宝洁都是催眠的高手;风靡全球的励志心灵导师戴尔?卡耐基、政治家奥巴马玩的都是催眠。在本书中,催眠大师格桑泽仁运用浅显通俗的语言、生动详实的案例以及大量形象的图片,教给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催眠技巧。催眠非常好,聪明的人都在用。还不用催眠?那你out了!

作者简介

格桑泽仁,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心理访谈》《走进科学》、山东卫视《打开你的心结》等栏目特聘心理专家,中国催眠大师,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特邀专家,世界华人心理学家协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心理咨询师精英工程特聘专家,“得觉理论”创始人。曾在国内外举办过多场讲座,好评如潮。数百万人听过格桑老师的演讲或接受过他的相关培训。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张开你的第三只眼
1. 不要想红色的大象 你不知道的左右脑对话
2. 不成功,就失败 你每天都在接受来自“重复”的催眠
3. 总在角色里 玩催眠先自我催眠
4. 同呼吸、同动作、同方向 同向,简单而有效的催眠
5. 票子、车子、房子,一个都不能少 抓住需求去催眠
第二章 学到就能用的催眠技巧
1. 迅速改变 赞美是催眠的秘密武器
2. 受够了,就会改变 催眠纠正坏习惯
3. 让无意识更敏感 来自画面的催眠力量
4. 照片、电话和国外的儿子 定向引导想象
5. 不想当将军的厨子不是好司机 “新奇趣”和“失衡”
第三章 最有效的催眠,往往是最生活化的
1. 安全、信赖和接纳 “家”的催眠
2. 你的腿怎么这样放 阻断思维也催眠
3. 佛珠和六字真言 借力催眠
4. 别人都喜欢的就是好东西 人越多,越容易被催眠
第四章 生活中,催眠还能做些什么
1. 超人大战蜘蛛侠 催眠与潜能开发
2. 《易经》中隐含了什么秘密 催眠与占卜
3. 故事、噱头和人气 销售就是最常见的催眠
4. 听话的才是好员工 企业管理中的催眠
5. 150元一节的早教班 催眠与早期教育
第五章 现在开始,玩转催眠秀
1. 第一步 催眠感受性测试
2. 第二步 实施催眠
3. 第三步 启动新的动力模式
4. 第四步 唤醒
第六章 来体验一下被催眠的感受吧
1. 当你意识到了,也就没效果了 被催眠是啥感觉
2. 改变情绪,消除心魔 催眠的效果远不止如此
3. 王子、公主,还是青蛙? 前世今生究竟从何而来
4. 你站在哪个层次 “得觉”看人生
第七章 格桑教你实用催眠小技巧
1. 催眠技巧1 帮助他人放松
2. 催眠技巧2 帮助自己放松
3. 催眠技巧3 利用催眠补偿睡眠时间
4. 催眠技巧4 借助催眠调理呼吸方面的不适
5. 催眠技巧5 借助呼吸的调理让身体越来越好
6. 催眠技巧6 借助催眠帮你减肥
7. 催眠技巧7 让催眠帮你改善皮肤
8. 催眠技巧8 让催眠帮你戒烟
9. 催眠技巧9 催眠助你沟通更顺畅
10. 催眠技巧10 如何拒绝来自外界的消极催眠
得觉相牌心灵手册

章节摘录

不要想红色的大象   你不知道的左右脑对话在开始玩催眠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游戏。这个游戏非常简单,只需要你趁对方不备的时候说这样一句话:“不要去想红色的大象。”你也可以重复几遍,让对方听清楚你的话。结果就很有趣了——对方的脑子里多半会有一头红色的大象在晃悠。其实你这时候已经在催眠对方,因为他看到了你想让他看到的东西。这是我在讲课的时候经常会举的一个例子。目的是更形象地解释语言能够催眠的生理学原理。从人类大脑工作的方式来说,左脑接收到语言会在右脑里产生画面,语言的不断重复会强化右脑的画面——当面对一句外来的信息时,无意识会先处理画面,即使这个画面在生活中不存在,无意识也会从已有的经验中整合出一个画面来“交差”。比如,我们都知道大象是什么模样,当然也清楚“红色”的概念。所以当我说“红色的大象”时,你的无意识就会将已存在的“大象”与“红色”整合起来,让你看到“红色的大象”。当然,无意识还会执行“不要去想”这个命令。只是对听到这句话的人而言,他脑子里是先看到了“红色的大象”,所以“不要去想”的命令相当于没有起作用。如果把这个过程用流程图表现出来的话,应该是这样的:上图右边表现的就是左右脑的对话。很显然,尽管催眠者在用否定的语言跟对方说话,可对方第一反应却是否定词汇后面的那个信息。这就像你要把冰箱里发霉的食物扔掉(拒绝发霉的食物)之前,必须先要把它找出来一样。例如,我们在面试或者考试之前也许会告诉自己:“不要紧张,不要紧张。”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为你在说这四个字的时候,大脑首先会处理“紧张”这个信号,然后会给出许多关于紧张的图片,如心跳加速、出冷汗、发抖……接下来再处理“不要”指令的时候,效果当然就不好了。这种情况其实在生活中特别常见。我有一名学员,她的婚姻出过问题——丈夫曾经出过轨,这一直是她的一个心病。当她明白了“红色大象”这个句子背后隐含的意义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她在丈夫的出轨这件事中,无形中扮演了“催眠丈夫”的角色。她是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所以从新婚第一天就警告丈夫:“你不许在外面鬼混!”这种暗示一直持续了两年。没错,跟“不要想红色的大象”这句话类似,指令在到达丈夫大脑中时,首先唤醒的是“鬼混”的画面——晚回家、撒谎、外遇……更可怕的是她经常对丈夫重复,不断地进行大大小小的刺激,加上其他各种因素的综合结果,两年之后,丈夫就“听话”地出去“鬼混”了。如果你希望“催眠”身边的人,希望身边的人怎么做,就应该减少使用否定的句式,直接告诉他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当然,你也可以把你要表达的意思通过故事的形式讲出来。好的故事本身就是一种催眠,因为无意识更容易接受故事中经验性的描述。直接讲道理,启动的是听者的逻辑思维,容易引起听者的评判与抗拒;而故事中描述的情节、画面,更容易被无意识接收,评判降低,故事中包含的信息也就更容易被听者认同。比如,化妆品推销员口若悬河地告诉你:“我们的产品防晒效果好啊!”你多半都在思考:“他说的是真的吗?不是在吹牛吧?”可如果他告诉你:“我的一个朋友去西藏玩,同去的人都被晒得脸上爆了皮,唯有他的脸是完好的,原因就是他带了我们这支防晒霜。”你的感觉与之前有什么不同?如果他再加上一段:“后来几天,同行的人发现了他的‘小秘密’,拿他的防晒霜来用,晒爆的地方就没有再恶化,加上同款的晒后修复霜,等到他们返回的时候脸的情况已经好转……”此时,你是否已经对这支防晒霜有点动心了? 无意识的运作特性玩转催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无意识的运作特性,这样你方能加深对催眠的引导方式的理解,从而更快掌握催眠的种种方法。 存储记忆的片段性格桑说:听到的,不一定记得住。耳朵可以听到所有的信息,并全部传递给无意识。但无意识并不是很好的记录者,它只能跳跃性地记录接收到的信息。比如,耳朵听到三句话:“我要减肥,但是我又想吃美食,我纠结啊!”当听到“我要减肥”时,无意识就开始紧锣密鼓地记录;等它记录完毕,回过神来就错过了第二句“但是我又想吃美食”,直接跳到第三句“我纠结啊”。最后,尽管讲话者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而听者只记住了“我要减肥,我纠结啊”。因此与其滔滔不绝地说,还不如选择时机,配合无意识有节奏地说。催眠时应当做到的事:语言尽量简短,如果一定要说长句,则需要把握恰当的时机,突出重点词汇。比如,在向对方传递重要信息之前,可以稍作停顿;此外,如果这时候恰好对方刚刚说完一句话,那么从他闭嘴的那一刹那开始计数,7秒钟后传递你的信息效果最好。你一定会觉得好奇,为什么是7秒钟而不是其他时间,传递信息时又有什么要注意的?这当然不是随便说说,具体原因后面的章节中会有解答。 不带评判地接受任何指令格桑说:不评判,听到即执行。无意识就像一个小孩,它会不带任何评判地接纳所有的指令和信息,只要传递给无意识,它就会照单全收。而自己对自己说的话因为没有评判,所以能全部进入无意识。催眠时应当做到的事:降低意识作用的方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催眠术。本书后面所列出的一系列方法和相关情景,都是实现降低评判作用这一目的的技巧。在尝试这些技巧之前,催眠者应该明晰自己催眠的目的和步骤。否则,盲目地将被催眠者导入催眠状态,可能会造成某些伤害。 重复会形成无意识习惯格桑说:重复21次,可形成一个无意识习惯。重复其实就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催眠方式。为什么“脑白金”这种没有任何含金量的广告会有如此高的知名度?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不断地重复。这也是第二节我们会指出的:一个行为重复21遍就会被无意识接受的原因。之所以为21遍,是因为21次的重复能形成习惯。催眠时应当做到的事:重复是催眠对方的好方法,但是有时候我们也会对不断重复的事情感到厌烦和抗拒。这显然不是催眠术要达到的效果。同是重复,为什么结果大相径庭?其根源在于你重复的事情是否能给被催眠者带来愉悦的体验。 图像更容易被无意识接受格桑说:把你要传达的信息图像化。这就是为什么我在说“红色大象”的时候,听懂我在说什么的,全是大脑里已经出现画面的人。又比如——“海滩”和“翻滚着浪花,不远处有海鸥飞翔,空气中弥漫着大海气息的金色海滩”,显然后者更容易让你有感觉。因为图像是与无意识建立沟通的方式,所以,梦里出现更多的是图像,而不是语言。催眠时应当做到的事:如果你希望被催眠者感应到你的行为和语言,最好把自己的暗示图像化。这里顺便说一句,汉字也是一种符号图案,所以它也能跟无意识对话。而相比于西方文字,中国的文字更有利于潜能开发。原因就是中国的文字是象形字,几乎就是在用图案表达文字的含义。 不断追求更多、更新、更好的事物格桑说:更多、更新、更好的事物是无意识偏爱的。无意识一直在不断地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这便是个人可以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原因。催眠时应当做到的事:尽力去给被催眠者提供更新鲜、更有趣的信息,这会大大增强你的催眠效果。 更容易接受具体的东西格桑说:越具体越好。如果你说“好大一块石头”,对方无意识听到的就是“石头”这个具体、有画面感的内容。至于有多大,就完全由他无意识里储存的信息决定,不是取决于你的概念。例如,你所谓的“大”可能仅仅有一本书的大小,但他可能会把“大”的概念同自己曾经看到的一块巨石作比较。催眠时应当做到的事:如果你希望被催眠者接受你的概念,就必须让自己的表述更加具体。比如,“比你的脚掌还要大上一圈”,或者“跟你所处的房间差不多大”。表述具体了,自然更容易和无意识沟通。不成功,就失败         你每天都在接受来自“重复”的催眠画廊里,一个人似乎看中了其中的一幅画,想要买下。朋友与他站在那幅画前,两人之间发生了一段有意思的对话:A:你觉得这幅画很好看?B:是!A:你真觉得这幅画很好?B:对,很好!A:你确定这幅画真的很好?B:呃……确定。A:你真的百分之百确定它适合你?B:这个……也许吧。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这段对话:不断地重复,可以形成人对一件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改变一个人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三人成虎”。其实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这样的体验——心中只要有一丝“疑虑”或“不确定”抬头,重复追问就可能推翻你原本笃信的事情。重复的暗示就像穿石的水滴,可以使人们形成思想,养成习惯。比如,小的时候,父母说了算,向我们灌输着他们认为对的观念;上学以后,老师说了算,教我们学会许多知识和道德的观念;走向社会,社会说了算,设定许多游戏规则要我们去遵循……结果就是我们的行为多半符合这些规则制定者所需要的那样,成了社会想让我们成为的那种人。如果说得夸张一些,就是我们现在的思想、习惯、行为,都可看做被重复暗示的结果。重复的力量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很难用语言描述。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小游戏来感受一下。游戏很简单,先找几个人围坐在一起,由你担当主持人和游戏主导者的角色。首先指挥参与者做一件事情——快速地说21遍“老鼠”。(这时候你最好引导大家一边念一边打拍子配合,不仅能调动气氛,还可以在大家不自觉的状态下逐渐加快速度,让游戏效果更棒。)数完之后,再让大家用同样的方法念21遍“鼠老”。(考虑到参与者会对游戏进行猜测与评判,念“鼠老”一方面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让参与者降低评判,让他们的无意识惯性最大程度体现出来。)接下来就很精彩了——当大家念完停下来以后,你可以很严肃地问大家:“猫怕什么?来,大家大声告诉我!”猜猜结果会怎么样?80%的人会特别自信地回答:“老鼠!”你再重复问一遍:“猫怕什么?”大家会以更高的热情回答:“老鼠!!”这个游戏我在培训课的时候用过很多次,几乎无一例外的是上述情形。我们都知道猫是老鼠的天敌,正常情况下怎么也不会得出“猫怕老鼠”这样的回答,可为什么在游戏中会这样呢?显然,问题就出在之前的重复过程中。因为多遍的重复让“老鼠”与“鼠老”已经在无意识中形成了习惯,而当你突然提出“猫怕什么”这个问题时,人们的大脑其实是“蒙”的,因为在之前的不断重复中,大家绝少会思考这个问题。与此同时,无意识的惯性会让人们脱口而出,不管它是否符合事实。这种情况其实很多人都曾经遇到过。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理想,父亲在开完家长会后怒气冲冲地回家,不问青红皂白给了孩子一记耳光:“你这个笨蛋,怎么这么不争气,回回都考不好!”父亲不断地责骂,孩子不仅没进步,反而越考越差,最后终于成功地成了他口中的“笨蛋”。这位父亲可能不明白,他的责骂事与愿违,正是因为他不断地给孩子进行消极的暗示。首先,抡起的那一巴掌是父亲催眠的第一招。小孩在挨打的瞬间受到惊吓——惊吓催眠——脑袋顿时空掉,接下来家长说的每一句话都成了催眠暗示语,全部进入小孩的无意识,小孩深刻地记下了“笨蛋”这个词。其次,反复责骂是父亲催眠的第二招。如果只是一两次的责骂,或许还能起到警示作用,让小孩有“我要努力,不成为爸爸嘴巴里说的笨蛋”的意识。但是父亲一味地重复,根据上节“红色大象”的原理,小孩的无意识会一次次确认“笨蛋”这个词。特别当不知道做什么可以“不是笨蛋”,觉得自己没有办法改变父亲的看法时,孩子最后会确信“怎么也考不好,原来我就是个笨蛋”,进而失去了改变的勇气。重复催眠的力量巨大。经常鼓励一个人,他就会在我们的催眠中变得优秀;经常重复斥责辱骂一个人,他就会变得越来越古怪刁钻。所以我常说,我们一直生活在身边人的催眠中,不被他人催眠着走向成功,就会被别人摧毁而走向失败。如果重复曾经让你消极过,那现在就用重复,重新让自己积极起来。重复给自己积极的暗示,重复听积极的话,重复看积极的电影……成功,其实可以通过重复实现——找到自己有天分的领域,然后在这个领域里重复就可以了。 别让重复变成唠叨!对于父母的重复念叨、老师的重复数落、领导的重复强调,许多人都会觉得啰唆,听着感到很不耐烦。其实父母、老师与领导也是想达到催眠的效果,只是他们的重复一不小心变成了大家厌烦的唠叨,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我们要巧妙地用“重复”的技巧,别让重复变成唠叨。 为什么唠叨惹人厌?格桑说:被记住的是感觉。一首曾经喜欢的歌,多年之后再次听到,会重温当年听歌的感受、天气以及当时发生的事情。因为人在接收内容的同时,还会记住当时的感受。而“唠叨”大都是带着“不爽”的感觉,因此对方收到的也会是“不爽”的感觉。当同样的话再次出现,对方首先体验到的就是“不爽”。所以,对方讨厌的并不是你“唠叨”的话,而是你说话时带给他的感受。每“重复”一次,对方就难受一次。 如何重复才有效?格桑说:嫁接愉快的情绪体验。对一个爱钱的人,你每跟他说一次“白菜”,就给他一张人民币,重复多次以后,即便在别处听到“白菜”,他也会产生同样的愉悦情绪(这类似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因为他把收到人民币时的愉快体验嫁接到“白菜”这个词汇上了,这样“白菜”就不只是食物了,也是一个快乐源。 当孩子迷恋赌博孩子迷恋上了赌博,聪明的父亲并没有进行“说教”,只是带孩子去爬山。到了山顶,当儿子大声欢呼,尽情享受成功的快乐时,父亲在一旁淡淡地说:“你看,除了赌博,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是值得我们去做的,对不对?”在那一刻,儿子被深深地感动了!后来,每次再想赌博的时候,与父亲在山顶时的画面以及当时的感动全部跳出来,“更多值得做的事情”,父亲的这句话已经牢固地深植在儿子的无意识中。正是这样,儿子慢慢戒掉了赌博,过上了正常的生活。父亲没有对孩子进行唠叨,但是孩子依旧戒赌了。不是父亲在重复,而是父亲带给孩子登山的愉快体验在后者脑海中不断出现——有了这种愉快体验的嫁接,暗示不仅会被对方接受,更会自行重复。

编辑推荐

世界华人心理学家协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鼎力提倡!比读心术更直接,比识人术更好用。风水、星座、塔罗、紫薇、八字。神秘学的背后都是催眠在操纵。微软、GOOGLE、沃尔玛、宝洁都是催眠的高手。风靡全球的励志心灵导师戴尔•卡耐基、政治家奥巴马,他们玩的都是催眠。催眠无处不在,聪明的人都在用,再不学学就惨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聪明人都在用的催眠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6条)

 
 

  •   书刚到手,第一,质量很好;第二,内容充实;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催眠无处不在,聪明的人都在用,在不学学就惨了!
  •   阅读之后发现,懂得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催眠。以前在从事心理咨询的过程,更多地用到的是放松催眠,现在可以认识到催眠可以有很多的方式去进行,也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收获颇多,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引领成长,实用性强!
  •   读过很多催眠方面的书,格桑老师的书让我耳目一新,观点新鲜,而且技巧也很实用。
  •   催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看这本书的目的不光是要学习催眠也可以学到反催眠哦~ 尤其当你买了不该买的东西,回到家后悔的时候,你应该知道有一部分原因是你被催眠了!
  •   帮朋友买的书,结果我看的最认真。我们一起看、一起讨论、一起试验。深奥的催眠变得那么贴近生活。我们还将书中的催眠运用的工作中,确实有很大的帮助!另外,书的质量很好!正版!
  •   催眠无处不在,书中内容详实
  •   一本不错的书,告诉我们催眠并不是人们所想的用一种方式使人达到睡着的状态,而是转移注意力,降低你的主意识的评判能力,无意识起到了执行的作用,非常实用。很喜欢。
  •   书的内容真的很不错,可以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催眠嘛,有些还要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书真的很好,质量超好!
  •   是正版书籍,书的内容浅显易懂,揭开了催眠的神秘面纱
  •   通过这本书初步了解了催眠是什么,在生活中也很实用,值得拥有。
  •   挺适合刚入门学催眠的人学习
  •   也许谈不上什么真正的催眠那么神秘,但比那些什么成功学好多了。
  •   挺有意思,催眠本来就不神秘
  •   通俗易懂 道出了催眠的真谛
  •   太好的一本书,带给我好多反思,实用且平易近人,对于催眠有很好的解读
  •   运用催眠,享受催眠,快乐无穷!
  •   读了第一章让我了解了什么是催眠,也没自己以前想的那么复杂与神奇,很期待下面的介绍
  •   书里具体介绍了如何进行语言催眠,很有趣
  •   内容很不错,秒杀所有的成功学,回过头再想想我那一架子的成功学书籍,无非都是一些正面的暗示,再加上一些说起都对做起难的大道理,再加上一些所谓的公式,千篇一律,其实就是一种催眠而已。让我知道了,催眠不是装神弄鬼,那些什么气场啊,吸引力啊才是装神弄鬼。
    唯一的缺点是字体太稀,价格偏高。
  •   自我催眠,阿Q的精神的科学解释。
  •   其实催眠自己比催眠别人来的难!~呵呵 值得看看
  •   催眠普及书
  •   很给力的催眠书,我的催眠之路启蒙书
  •   发现自己正在被催眠---
  •   催眠睡觉那章有点效果
  •   小心,不要别催眠了!
  •   看着觉得挺吓人的,难道人生从出生就是在不断地被催眠吗?
  •   第一本催眠方面的入门书,内容挺有意思的
  •   格桑泽仁老师的视频看的我是汹涌澎湃,书也同样有用!
  •   内容丰富,很全面,想学催眠术的人不要错过呦!
  •   偶然的机遇,读到了催眠术的奇特功效,强烈的好奇心催促我涉猎这一领域的知识
  •   非常不错的书,之前在书店里买过一本,这次从当当网再买一本送朋友。朋友很喜欢,这是他接触的第一本关于催眠术的书,很实用。
  •   想了解催眠术吗,真本书可以简单的告诉你
  •   容易懂的催眠术
  •   刚接触催眠术,希望从这里有个开始。
  •   真正的大师,好实用
  •   是心理方面的书籍
  •   非常好,可以让稀里糊涂的人变清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   随手看着玩的,暂时还没有实践哦,我比较懒哈哈
  •   如果你的生活还在郁闷中或挫折中,看看这本书,能给你不一样的思考。提供的方法真实有用,关键就是同向、认同等方法的实际应用,对提高人际和销售技巧都有帮助。
  •   很实用的一本书.看了之后可以在生活中体现.
  •   此书不错。。通俗易懂。。。给你打开了另一扇窗,让你有一个新的角度看问题
  •   马虎浏览了一遍,书不错,正版,本来想好好学学,没怎么看懂
  •   看这本书能学到很多的东西,这本书真的很不错,在处事说话上面能给你很大的启发,以及情感上面的问题都有很大的启发,推荐这本书,真的很好
  •   一般看一遍是不了解的 但每一遍都有进步 还要和心灵联系在一起
  •   好了一点..茅塞顿开..实用..
  •   好用实用的书
  •   不同于其他书,只是单纯的教你怎么做,却不告诉你为什么,就算说了也不明不白的。很明白的写的很清楚和详尽!
  •   第二次购买了,看的人反映书挺不错的。。。
  •   这本书可以教会如何与朋友相处,如何更好的好老公或老婆相处,挺好的
  •   有用,在日常生活中活学活用
  •   书还未看,服务很好,先行评价!
  •   内容很好,很好玩
  •   真很好 话精炼 有道理
  •   比较贴近生活,有点实际操作性,不过整本书的内容可以更加简短
  •   这本书非常好看,属于业余类科普读物,情趣性强,贴近生活,非常满意。
  •   我很喜欢,货到的也很快.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   本书通俗易懂
  •   听朋友推荐,自己也去买了一本,感觉不错。
  •   屯书慢慢读
  •   还没读。正在看。有图,还不错。书有点点脏。
  •   还没读,拿到很喜欢,就是书有点脏
  •   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   感觉挺不错的,虽然没有看完,但是觉得很有帮助,真的能够学到一些知识,值得一看。
  •   书不错,能学到很多东西,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   是一本心理学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士的共同读物,内容深入浅出,易懂有趣
  •   还不错,正在阅读中。。。。。。。未完待续。。。。。。。
  •   书中讲的一些都挺有用的
  •   自己正在研读中,也已推荐给几位企业高管学习。
  •   看过这本书,你会明白很多道理,很多事情也会真相大白!
  •   看了这本书,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如别人善于交际,恍然大悟
  •   这本书,我很喜欢。
  •   狠好的一本书
  •   非常棒,受益匪浅。支持。喜欢。
  •   适用于任何人都看得,内容值得学习
  •   妈妈很喜欢 在**没买成 这里还便宜些呢
  •   挺好的,一本比较容易学习的心理学
  •   很喜欢,纸张也不错。
  •   慢慢看,研究一下
  •   正准备好好学习一下。
  •   书还没有看,不过质量不错,物流很给力。
  •   看了书,很想试一试
  •   刚开始看挺有意思的!
  •   在读。。。喜欢
  •   很不错的书,受益匪浅。
    但是觉得还没有写完
    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继续看
  •   朋友推荐的,看了很受启发!
  •   好玩、有趣、有用的书喲!
  •   看了之后,真的不错
  •   深奥,受益匪浅
  •   我很喜欢,和文字的对话就如同和一个老朋友在交谈。
  •   有很多观点第一次知道,值得看看,对人生人人际关系有帮助
  •   其实也没怎么细看,但还真不错
  •   这本书是满99元赠的,我觉得反正是不花钱就要来翻翻,打开一读才知道上了当。内容极为空泛,什么都没说。而且作者的文化不高,硬伤极多。随便举一个例子,书中说周易有64卦,128爻(第130页),这简直太可笑了!我怀疑作者是否真的读过周易,但凡有点常识就知道,64卦每卦6爻,一共是384爻。书中竟然来了个128爻,真不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而且涉及周易的这一章一点跟周易都没关系,讲了一堆什么树和一块石头在一起很多年之类的,令人不知所云!就是这一页,我随手摘录一段给大家,真正读书的人看看,到底是内容空泛,还是如那些托儿们吹捧的神奇:“假设你目前处于事业上升的阶段,目前面临一个选择,这时候如果条件充足,比如资金、人脉、产品理念不错,市场成熟度也很到位,那么这事情就放心大胆地去做,肯定会有成功的结果。”(130页)大家看看,这话跟没说一样!不是废话吗?作者自己也明白,为了给自己遮羞,他自己也先解释一下:“‘或许你会觉得,这不是废话吗?就算易经不说,我也知道啊。’可问题是我们几乎什么道理都知道,但真正处于某一状态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客观分析自己的环境和结果呢?”(131页),好么,绕来绕去,先说了堆废话,然后又说不是废话。那么怎么解决呢,后来也没说。就说让你占卜去!告诉你一占卜呢,就明白了。而占卜呢,就是一种心理暗示,就是给自己增强信心用的。你看,他绕来绕去,水平停留在初中...水平,初中老师也教导孩子不要信占卜的神秘,那只是心理暗示而已。整本书一点没感觉出来什么“催眠大师”的风格。不过也可以理解,真正的催眠术是不能外传的。总之整个书都是这样,先说一堆废话,人人都知道的常识,然后给自己解释一下不是这样的——而这句话更废话。 阅读更多 ›
  •   这本书是作为赠送选购的。看了之前的评价,说对于这本书的好评都是托儿。我买了几本书第一本看的就是它。想改变一下大家对它的看法。个人认为确实是本好书,浅显的语言,深刻的内涵,看了有恍然大悟的感觉。确实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行为和心理现象,被催眠理论一解释,就行得通,说的过去了。一口气把书看完。印刷比较精美。不给好评都不行。
  •   共21条评论 全是5分 而且全是5月22日那天的评得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别人的任何评论 就算是毛委员的语录 也没这么高的评价吧 真假!
  •   一看商品评论,就知道不用买了!评5颗星的都是托,不信你看他们说话的调调!
  •   太假了,真是的,请看他们评论记录,几乎都评论过的书几乎都一样。找托可以理解,但请卓越网找些有专业素养的好吗
  •   有点意思,只不过那些知识我都在别的书里看过了。作者并没有提出新颖、具有实际作用的做法。在书里,催眠方法少得可怜,可以说没有。每次说到我感兴趣的东西时,作者总会“我会写在下一本书里”。只能说作者是个具备商人头脑的催眠师写手。这本书,个人不推荐。讲得太浅,可以作为消遣的枕边读物。
  •   感觉是发散性思维和演绎性思维的结合体……
  •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看了之后很想进一步学习催眠。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