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艺术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林语堂  页数:400  
Tag标签:无  

前言

自序本书是一种私人的供状,供认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我不想发表客观意见,也不想创立不朽真理。我实在瞧不起自许的客观哲学;我只想表现我个人的观点。我本想题这书的名字为“抒情哲学”,用抒情一词说明这里面所讲的是一些私人的观念。但是这个书名似乎太美,我不敢用,我恐怕目标定得太高,即难于满足读者的期望,况且我的主旨是实事求是的散文,所以用现在的书名较易维持水准,且较自然。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意满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悠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 ?我颇想用柏拉图的对话方式写这本书。把偶然想到的话说出来,把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琐事安插进去,这将是多么自由容易的方式。可是不知什么缘故,我并不如此做。或者是因我恐怕这种文体现在不很流行,没有人喜欢读,而一个作家总是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人阅读。我所说的对话,它的形式并不是像报纸上的谈话或问答,或分成许多。段落的评论;我的意思是指真正有趣的、冗长的、闲逸的谈论,一说就是几页,中间富于迂回曲折,后来在料不到的地方,突然一转,仍旧回到原来的论点,好像一个人因为要使伙伴惊奇,特意翻过一道篱笆回家去一般。我多么喜欢翻篱笆抄小路回家啊!至少会使我的同伴感觉。我对于回家的道路和四周的乡野是熟识的……可是我总不敢如此做。我并不是在创作。我所表现的观念早由许多中西思想家再三思虑过、表现过;我从东方所借来的真理在那边都已陈旧平常了。但它们总是我的观念,它们已经变成自我的一部分。它们所以能在我的生命里生根,是因为它们表现出一些我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当我第一次见到它们时,我即对它们出于本心的协调了。我喜欢那些思想,并不是因为表现那些思想的是什么伟大人物。老实说,我在读书和写作时都是抄小路走的。我所引用的作家有许多是不见经传的,有些也会使中国文学教授错愕不解。我引用的当中如果有出名人物,那也不过是我在直觉的认可下接受他们的观念,而并不是震于他们的大名。我有一种习惯,最爱购买隐僻无闻的便宜书和断版书,看看是否可以从这些书里发现些什么。如果文学教授们知道了我的思想来源,他们一定会对这么一个俗物显得骇怪。但是在灰烬里拾到一颗小珍珠,比在珠宝店橱窗内看见一粒大珍珠更为快活。我的思想并不怎样深刻,读过的书也不怎样广博。一个人所读的书太多,便不辨孰是孰非了。我没有读过洛克(Locke,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休姆(Hume,十八世纪苏格兰哲学家)或勃克莱(Berkeley,十七世纪爱尔兰哲学家)的著作,也没有读过大学的哲学课程。从专门技术上讲,我所应用的方法、所受的训练都是错误的,我并不读哲学而只直接拿人生当做课本,这种研究方法是不合惯例的。我的理论根据,大多是从下面所说这些人物方面而来:老妈子黄妈,她具有中国女教的一切良好思想;一个随口骂人的苏州船娘;一个上海的电车售票员;厨子的妻子;动物园中的一只小狮子;纽约中央公园里的一只松鼠;一个发过一句妙论的轮船上的管事;一个在某报天文栏内写文章的记者(已亡故十多年了);箱子里所收藏的新闻纸;以及任何一个不毁灭我们人生好奇意识的作家,或任何一个不毁灭他自己人生好奇意识的作家……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我没有受过学院式的哲学训练,所以反而不怕写一本哲学书。观察一切也似乎比较清楚,比较便当,这在正统哲学家看来,不知是不是可算一种补偿。我知道一定有人会说我所用的字句太过于浅俗,说我写得太容易了解,说我太不谨慎,说我在哲学的尊座前说话不低声下气,走路不步伐整齐,态度不惶恐战栗。现代哲学家所最缺乏的似乎是勇气。但我始终徘徊于哲学境界的外面。这倒给我勇气,使我可以根据自己的直觉下判断,思索出自己的观念,创立自己独特的见解,以一种孩子气的厚脸皮,在大庭广众之间把它们直供出来;并且确知在世界另一角落里必有和我同感的人,会表示默契。用这种方法树立观念的人,会常常在惊奇中发现另外一个作家也曾说过相同的话,或有过相同的感觉,只不过是它的表现方法有难易或雅俗之分而已。如此,他便有了一个古代作家替他做证人;他们在精神上成为永久的朋友。所以我对于这些作家,尤其是对于我精神上的中国朋友,应该表示感谢。当我写这本书时,有一群和蔼可亲的天才和我合作;我希望我们互相亲热。从真实的意义上来说,这些灵魂是与我同在的,我们之间的精神上的相通,即我所认为是唯一真实的相通方式——两个时代不同的人有着同样的思想,有着同样的感觉,彼此之间完全了解。我写这书的时候,他们借着贡献和忠告,给我以特殊的帮助,八世纪的白居易,十一世纪的苏东坡,以及十六、十七两世纪那许多独出心裁的人物——浪漫潇洒,富于口才的屠赤水;嬉笑诙谐,独具心得的袁中郎;多口好奇,独特伟大的李卓吾;感觉敏锐,通晓世故的张潮;耽于逸乐的李笠翁;乐观风趣的老快乐主义者袁子才;谈笑风生,热情充溢的金圣叹——这些都是脱略形骸、不拘小节的人,这些人因为胸蕴太多的独特见解,对事物具有太深的情感,因此不能得到正统派批评家的称许;这些人太好了,所以不能循规蹈矩,因为太有道德了,所以在儒家看来便是不“好”的。这些精选出来的同志人数不多,因此使我享受到更宝贵、更诚挚的快乐。这些人物也许有几个在本书内不曾述及,可是他们的精神确是同在这部著作里边的。我想他们在中国总有一天会占到重要的地位,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还有一些人物,虽然较为晦暗无闻,但是他们恰当的言论也是我所欢迎的,因为他们将我的意见表示得那么好。我称他们为中国的爱弥尔(Amiel,瑞士作家,一八二一年至一八八一年)——他们说的话并不多,但说得总是那么近情,我佩服他们的晓事。此外更有中外古今的不朽哲人,他们好像是伟大人物的无名祖宗一般,在心灵感动的当儿,在不知不觉之间说出一些至理名言;最后还有一些更伟大的人物,我不当他们做我精神上的同志,而当他们是我的先生,他们那清朗的理解是那么入情入理,又那么超凡入圣,他们的智慧已成自然,因此表现出来很容易,丝毫不用费力。庄子和陶渊明就是这么一类人物,他们的精神简朴纯正,非渺小的人所能望其项背。在本书里,我有时加以相当声明,让他们直接对读者讲话;有时竟代他们说话,虽然表面上好像是我自己的话一般。我和他们的友谊维持得越久,我的思想也就越受他们的影响,我在他们的熏陶下,我的思想就倾向于通俗不拘礼节,无从捉摸,无影无形的类型;正如做父亲的对施予良好的家教所产生的影响一样。我也想以一个现代人的立场说话,而不仅以中国人的立场说话为满足,我不想仅仅替古人做一个虔诚的迻译者,而要把我自己所吸收到我现代脑筋里的东西表现出来。这种方法当然有缺点,但是从大体上说来,确能使这工作比较诚实一些。因此,一切取舍都是根据于我个人的见解。在这本书里我不想把一个诗人或哲学家的思想全盘托出来;假如想要根据本书里所举的少许例证去批判他们的全体,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当我结束这篇自序时,必须照例地说,本书如有优点的话,大部分应该归功于我的合作者,至于一切错误、缺点和不正确的见解,当由我自己完全负责。我要向华尔士先生和夫人(Mr. and Mrs. Walsh)致谢,第一,谢谢他们鼓励我写作本书的念头;第二,谢谢他们坦白有益的批评。我也得感谢韦特先生(Mr. Hugh Wade)帮助我做本书的付印和校对工作,感谢佩弗女士(Miss Lillian Peffer)代我完成书后的索引。林语堂作于纽约

内容概要

  《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旅美专事创后的第一部书,也是继《吾国与吾民》之后再次获成功的又一英文作品。他将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予以充分的传达,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效仿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976)
  一代国学大师,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被提名人。著有《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书籍目录

自 序
第一章 醒 觉
 一 人生之研究
 二 一个准科学公式
 三 以放浪者为理想的人
第二章 关于人类的观念
 一 基督徒、希腊人、中国人
 二 与尘世结不解缘
 三 一个生物学的观念
 四 诗样的人生
第三章 我们的动物性遗产
 一 猴子的故事
 二 猴子般的形象
 三 论不免一死
 四 论肚子
 五 论强壮的肌肉
 六 论灵心
第四章 论近人情
 一 论人类的尊严
 二 近乎戏弄的好奇:人类文明的勃兴
 三 论梦想
 四 论幽默感
 五 论任性与不可捉摸
 六 个人主义
第五章 谁最会享受人生
 一 发现自己:庄子
 二 情智勇:孟子
 三 玩世、愚钝、潜隐:老子
 四 “中庸哲学”:子思
 五 爱好人生者:陶渊明
第六章 生命的享受
 一 快乐问题
 二 人类的快乐属于感觉
 三 金圣叹之不亦快哉三十三则
 四 对唯物主义的误解
 五 心灵的欢乐怎样
第七章 悠闲的重要
 一 人类是唯一在工作的动物
 二 中国的悠闲理论
 三 悠闲生活的崇尚
 四 尘世是唯一的天堂
 五 运气是什么
 六 美国三大恶习
第八章 家庭之乐
 一 趋近生物观念
 二 独身主义——文明的畸形产物
 三 性的吸引
 四 中国式家庭理想
 五 乐享余年
第九章 生活的享受
 一 安卧眠床
 二 坐在椅中
 三 谈话
 四 茶和交友
 五 淡巴菇和香
 六 酒令
 七 食品和药物
 八 几件奇特的西俗
 九 西装的不合人性
 十 房屋和内部布置
第十章 享受大自然
 一 乐园已经丧失了吗
 二 论宏大
 三 两个中国女子
 四 论石与树
 五 论花和折枝花
 六 袁中郎的瓶花
 七 张潮的警句
第十一章 旅行的享受
 一 论游览
 二 《冥寥子游》
第十二章 文化的享受
 一 智识上的鉴别力
 二 以艺术为游戏和个性
 三 读书的艺术
 四 写作的艺术
第十三章 与上帝的关系
 一 宗教的恢复
 二 我为什么是一个异教徒
第十四章 思想的艺术
 一 合于人情的思想之必要
 二 回向常识
 三 近情
注释索引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醒觉一 人生之研究在下面的文章里我不过是表现中国人的观点。我只表现一种中国最优越最聪慧的哲人们所见到而在他们的文字中发挥过的人生观和事物观。我知道这是一种闲适哲学,是在异于现今时代里的闲适生活中所产生的。我总觉得这种人生观是绝对真实的。人类心性既然相同,则在这个国家里能感动人的东西,自然也会感动别的国家的人类。我将要表现中国诗人和学者们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是经过他们的常识和他们的诗意情绪而估定的。我想显示一些异教徒世界的美,显示一个明知此生有涯,但是短短的生命未始没有它的尊严的民族所看到的人生悲哀、美丽、恐惧和喜乐。中国的哲学家是睁着一只眼做梦的人,是一个用爱和讥评心理来观察人生的人,是一个自私主义和仁爱的宽容心混合起来的人,是一个有时从梦中醒来,有时又睡了过去,在梦中比在醒时更觉得富有生气,因而在他清醒时的生活中也含着梦意的人。他把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着,看透了他四周所发生的事物和他自己的徒劳,而不过仅仅保留着充分的现实感去走完人生应走的道路。因此,他并没有虚幻的憧憬,所以无所谓醒悟;他从来没有怀着过度的奢望,所以无所谓失望。他的精神就是如此得了解放。观测了中国的文学和哲学之后,我得到一个结论: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人物,是一个对人生有一种建于明慧悟性上的达观者。这种达观产生宽宏的怀抱,能使人带着温和的讥评心理度过一生,丢开功名利禄,乐天知命地过生活。这种达观也产生了自由意识,放荡不羁的爱好,傲骨和漠然的态度。一个人有了这种自由的意识及淡漠的态度,才能深切热烈地享受快乐的人生。我不必说我的哲学思想是否适用于西方人。我们要了解西方人的生活,就得用西方的眼光,用他们自己的性情,他们自己的物质观念,和他们自己的头脑去观察。无疑美国人能忍受中国人所不能忍受的事物,同样中国人也能忍受美国人所不能忍受的事物。我们生下来就不同样,这已有显著的区别。这也不过是比较的看法。我相信在美国的繁忙生活中,他们也一定有一种企望,想躺在一片绿草地上,在美丽的树荫下什么事也不做,只想悠闲自在地去享受一个下午。“醒转来生活吧”(Wake up and live)这种普遍的呼声,在我看来足以证明有一部分美国人宁愿过梦中的光阴,但是美国人终还不至于那么颓丧。问题只是他对这种闲适生活,要想享受的多和他要怎样使这种生活实现而已。也许美国人只是在这个忙碌的世界上,对于“闲荡”一词有些感到惭愧;可是我确切知道,一如知道他们也是动物一样,他们有时也喜欢松松肌肉,在沙滩上伸伸懒腰,或是静静地躺着,把一条腿舒服地跷起来,把手臂搁在头下当枕头。如果这样,便跟颜回差不多;颜回也有这种美德,孔子在众弟子中,最器重他。我希望看到的,就是他能对这件事抱诚实的态度;譬如他喜欢这件事,便应向全世界实说他喜欢这件事;应在他闲逸自适地躺在沙滩上,而不是在办公室里时,他的灵魂喊着:“人生真美妙啊!”所以现在我们将要看到中国整个民族思想所理解的那种哲学和生活艺术。我认为不论是在好的或坏的方面,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如它想象的。因为我们在这里看见一种完全不同的思想典型,由这种思想典型产生了一种簇新的人生观念,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他的思想产物,这话绝无疑义。中国民族思想在种族性上和西方文化是那么不同,在历史上又和西方文化那么隔离着;因此我们自然能从这种地方找到一些人生问题的新答案,或者好一些,找到一些探讨人生问题的新方法。或者更好些,找到一些人生问题的新论据。我们要知道这种思想的美点和缺点,至少可以由它过去的历史看出。它有光辉灿烂的艺术,也有微不足道的科学,有博大的常识,也有幼稚的逻辑,有精雅温柔的关于人生的闲谈,却没有学者风味的哲学。很多人本来都知道中国人的思想非常实际而精明,爱好中国艺术的人也都知道中国人的思想是极灵敏的;一部分人则承认中国人的思想也是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至少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善于用哲理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这比之中国有伟大的哲学或有几个大哲学家的那种说法,更有意义。一个民族产生过几个大哲学家没什么稀罕,但一个民族能以哲理的眼光去观察事物,那是难能可贵的。无论怎样,中国这个民族显然是比较富于哲理性而少实效性,假如不是这样,一个民族经过了四千年专讲效率生活的“高血压”,那是早已不能继续生存了。四千年专重效能的生活能毁灭任何一个民族。一个重要的结果就是:在西方狂人太多了,只好把他们关在疯人院里;而在中国狂人太罕有了,所以崇拜他们;凡具有中国文学知识的人,都会证实这一句话。我所要说明的就在乎此。是的,中国有一种轻逸的,一种近乎愉快的哲学,他们的哲学气质,可以在他们那种智慧而快乐的生活哲学里找到最好的论据。二 一个准科学公式现在就让我们先来研究产生这个生活哲学的中国人的理智构造——伟大的现实主义,不充分的理想主义,很多的幽默感,以及对人生和自然的高度诗意感觉性。人类似分成两种人:一种是理想主义者,另一种是现实主义者,是造成人类进步的两种动力。人性好似泥土,由理想主义浇灌后即变成了柔软可塑的东西,但是使泥土凝结的还是泥土本身,不然我们早就蒸发而化气了。在一切人类活动里,个人的、社会的,或民族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种力都互相牵制着,而真正的进步便是由这两种成分的适当混合而促成;所谓适当的混合就是将泥土保持着适宜的柔软可塑的状态,半湿半燥,恰到好处。例如英国这个最健全的民族,就是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适当地混合起来而成的。有些国家常要发生革命,这是因为它们的泥土吸收了一些不能适当同化的外国思想液汁的缘故,以致泥土不能保持着它们的形式。模糊而缺乏批判精神的理想主义,是极为可笑的。这种理想主义的成分如果太多,于人类颇为危险,它使人徒然地追求虚幻的理想。在任何一个社会或民族里,如果这种幻想的理想主义成分太多,就会时常发生革命。人类好似一对理想主义的夫妻,对于他们的住所永远感到不满意,每三个月总要搬一次家,他们以为没有一块地方是理想的,而没有到过的地方似乎总是好的。幸而人类也赋有一种幽默感,其功用,是在纠正人类的梦想,而引导人们去和现实世界相接触。人类不可没有梦想,可是他也不能笑他自己的梦想,两者也许同样的重要。这是多么伟大的天赋,而中国人就富于这种特质。幽默感(我在下面一章里将做更详细的讨论)似乎和现实主义或称现实感有密切的联系。说笑话者虽常常残酷地使理想主义者感到幻灭,但是在另一方面,完成了一种极重要的任务,这足以使理想主义者不至于把头碰在现实的墙壁上,而受到一个比幻灭更猛烈的撞击。同时也能缓和暴躁急烈分子的紧张心情,使他可以寿命长一些。如能预先让他知道幻灭的无可避免,或许可以使他在最后的撞击里减少一些痛苦,因为一个幽默家始终是像一个负责者将坏的消息温和地告诉垂死的病人。有时一个幽默家的温和警告会挽救垂死者的生命。假如理想主义和幻灭必须在这世界上并存,那么,我们与其说那个说笑话者是残忍的,还不如说人生是残酷的了。我时常想到一些机械公式,想把人类进步和历史变迁明确地表示出来。这些公式仿佛如下:“现实”减“梦想”等于“禽兽”“现实”加“梦想”等于“心痛”(普通叫做“理想主义”)“现实”加“幽默”等于“现实主义”(普通叫做“保守主义”)“梦想”减“幽默”等于“热狂”“梦想”加“幽默”等于“幻想”“现实”加“梦想”加“幽默”等于“智慧”这样看来,智慧或最高型的思想,它的形成就是在现实的支持下,用适当的幽默感把我们的梦想或理想主义调和配合起来。为尝试制造一些准科学的公式起见,不妨进一步照下列的方法来分析各国的民族性。我用“准科学”这个名字,因为我不相信那种呆板的机械公式真能够把人类活动或人类性格表现出来。把人类的活动归纳到一个呆板的公式里,这已经缺少幽默感,因此也就缺乏智慧。我并不是说现在没有拟这一类的公式;在今日之下,这种准科学正盛行。到一个心理学家竟能衡量人类的“智能”(IQ)或“性格”(PQ)[1]时,这世界可真够可怜,因为有人性的学问都被专家跑来篡夺了。但如果我们认为这些公式不过是拿来表现某些意见的简便图解方法,而不拿科学神圣的名义来做我们的护符,则尚没有什么关系。下面所写的是我替某些民族的特性所拟的公式,这些公式完全是照我个人意思而定,绝对无法证实。任何人都可反对它们,修改它们,或另改为他自己的公式。现在以“现”字代表“现实感”(或现实主义),“梦”字代表“梦想”(或理想主义),“幽”字代表“幽默感”——再加上一个重要的成分——“敏”字代表“敏感性”(Sensitivity)[2],再以“四”代表“最高”,“三”代表“高”,“二”代表“中”,“一”代表“低”,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准化学公式代表下列的民族性。正如硫酸盐和硫化物,或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作用各不相同,人类和社会也依它们不同的构造,而有不同的作用。在我看来,人类社会或民族在同样的情形之下,却有不同的行为,确是一桩很有趣的事。我们既然不能摹仿化学的形式发明“幽默化物”(Humoride)和“幽默盐”(Humorate)一类的名字,自只可用三份“现实主义”,二份“梦想”,二份“幽默”和一份“敏感性”的方式造成一个英国人[3]。现三 梦二 幽二 敏一 等于英国人现二 梦三 幽三 敏三 等于法国人现三 梦三 幽二 敏二 等于美国人现三 梦四 幽一 敏二 等于德国人现二 梦四 幽一 敏一 等于俄国人现二 梦三 幽一 敏一 等于日本人现四 梦一 幽三 敏三 等于中国人我不十分知道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印度人和其他的民族,所以不敢拟议他们的公式,同时上列公式本身就不很靠得住,每一公式都足以引起严切的批评。这些公式与其说是权威的,不如说是含有挑拨性的。假使我能得到一些新见识或新印象时,我预备把这些公式逐渐修正,以供我自己应用。它们的价值眼前只限于此,这无非是我智识的进步和我愚昧的缺陷的一个记录而已。这里也许有值得讨论的地方,我认为中国人和法国人最为相近,这从法国人著书和饮食的方式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同时法国人更丰富的理想主义是由比较轻松的性情所产生,而以爱好抽象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回想他们在文学、艺术和政治运动上的宣言吧)。以“现四”来代表中国人民,是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现实化的民族,“梦一”的低分数则表示他们在生活类型或生活理想上似乎缺乏变迁性。中国人的幽默、敏感性和现实主义,我给了较高的分数,这大概是我同中国人接触密切、印象生动的缘故吧。中国人的敏感性,无须我细为解释,从中国的散文、诗歌和绘画即可以得到很好的说明了……日本人和德国人在缺乏幽默感的方面,极为相像(一般的印象),然而无论哪一个民族的特性,总不能以“零”为代表,甚至中国人的理想主义我也不能以“零”来代表它。其间完全不过是程度高低的问题:“完全缺乏这种或那种质素”这一类的言论,对各民族有亲切认识者是不会说的。因此我给日本人和德国人不是“幽零”,而是“幽一”,我觉得这是对的。我相信日本人和德国人所以在现在和过去都遭受到政治上的痛苦,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良好的“幽默感”。一个普鲁士的市政顾问官就喜欢人家称他“顾问官”,并且他多么喜欢他制服上的纽扣和徽章啊!一种对“逻辑上必要性”(常常是神圣的)的信念,一种直趋目标,而不做迂回行动的倾向,常常使人遇事过激。其要点不在你信仰什么东西,而是在你怎样去信仰那种东西,并怎样把信仰变成行动。我给日本人“梦三”是特别指出他们对于皇帝和国家的狂热忠诚,这种狂热的忠诚是他们性格上的幽默成分过低的缘故。因为理想主义在不同的国家里代表着不同的东西。正如所谓幽默感包括着许多不同的东西一般……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在今日之下的美国正在做有趣的拔河竞赛,二种成分都有相当高的分数,便产生了美国人特有的那种潜力。美国人的理想主义是什么,这问题还是让美国人自己去研究吧;不过有一点我可以说的,他们对什么东西都很热心。从美国人很容易被高尚的思想或高贵的语词感动这一点来说,他们的理想主义想必大部分是高尚的,但是有一部分也不免是自欺欺人而已。美国人的幽默感比之欧洲大陆民族的幽默感也有些不同,可是我的确觉得这种幽默感(爱好玩意儿和原有广博的常识)是美国民族最大的资产。在未来的重要变迁的时代中,詹姆斯•布赖斯(James Bryce,十九世纪末叶的英国历史学家,著有《神圣罗马帝国》《美利坚合众国》等)所说的那种广博常识,于他们将有很大的用处,我希望这种常识能使他们渡过危急的时期。我以很低的分数给予美国人的敏感性,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他们能够忍受非常的事物。一般说来,英国人好像是健全的民族,他们的“现三梦二”,这是民族稳定性的表现。我以为理想的公式似乎是“现三 梦二 幽三 敏二”,因为理想主义或敏感性的成分过多,也不是好事。我以“敏一”代表英国人的敏感性;如果以为这个分数太低,那是要怪英国人自己的!英国人随时随地要露着那种忧郁的样子,我怎能知道他们究竟有什么感觉呢——欢笑,快乐,愤怒,满足?我们对于作家和诗人也可以用同样的公式,现在试举几个著名的人物来做个例:莎士比亚[4]——现四 梦四 幽三 敏四德国诗人海涅(Heine)——现三 梦三 幽四 敏三英国诗人雪莱(Shelley)——现一 梦四 幽一 敏四美国诗人爱伦•坡(Poe)——现三 梦四 幽一 敏四李白——现一 梦三 幽二 敏四杜甫——现三 梦三 幽二 敏四苏东坡——现三 梦二 幽四 敏三

编辑推荐

《生活的艺术(最新修订典藏版)》编辑推荐:一代国学大师,华语文坛最幽默睿智的一支笔,文化大师林语堂菁华集全新精装版,林语堂观照华人世界最重要的代表作,占据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首52周、再版40余次的惊世之作,首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作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生活的艺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5条)

 
 

  •   《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旅美专事创后的第一部书,也是继《吾国与吾民》之后再次获成功的又一英文作品。他将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予以充分的传达,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效仿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
  •   不错,不错,是正品,大爱大爱,《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旅美专事创后的第一部书,也是继《吾国与吾民》之后再次获成功的又一英文作品。他将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予以充分的传达,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效仿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
  •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观照华人世界最重要的代表作,占据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首52周、再版40余次
  •   《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旅美专事创作后的第一部书,也是继《吾国与吾民》之后再获成功的又一英文作品。林语堂在书中谈了庄子的淡泊,赞了陶渊明的闲适,诵了《归去来辞》,讲了《圣经》的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
  •   林语堂在本书中谈了庄子的淡泊,赞了陶渊明的闲适,诵了《归去来兮辞》,讲了《圣经》的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 
    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   《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旅美专事创作后的第一部书,也是继《吾国与吾民》之后再获成功的又一英文作品。当当发货速度真快,快递也很给力,包装也很好!继续支持!!!
  •   华语文坛最幽默睿智的一支笔,他将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予以充分的传达,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效仿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
  •   他将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予以充分的传达,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效仿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
  •   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   这个商品不错~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观照华人世界最重要的代表作
  •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观照华人世界最重要的代表作
  •   看了林语堂先生的吾国与吾民,敬佩先生的智慧,相信这本书同样能带来生活的启迪。
  •   还没有看。早年也只是拜读过大师的京华烟云。因同学推荐才买吾国与吾民,还有一本生活的艺术。很少看小说之外的文学题材,不知何时能读完。
  •   林语堂观照华人世界最重要的代表作,值得品读。
  •   还没看呢 ,不过书的质量很是不错、内容呢 ,看过《吾国与吾民》,林语堂的书应该都不错的!
  •   占据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首52周、再版40余次——足够吸引眼球
  •   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我一直喜欢的一个人,生活艺术这本书用他不拘泥的文笔,写出了国人的生活形态,值得一看
  •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可以用她最好的文采来诠释这个概念。代表着华人的世界观不是盖的。。
  •   这林语堂的笔下,生活可以是多么的美好、恬静、可以学会怎样成为一个放浪者、、、吾对此书爱不释手、、
  •   文化界一代哲人和圣人林语堂的代表性作品,闪烁着智慧的火花,透射着人性的光辉,喷发着生活的哲理,启发世人人生的路径,警示世人人生的险途。阅读他的这本经典之作获益匪浅。
  •   林语堂的人生艺术充满着对生活的理解和领悟,翻译的功力更不一般,似乎较之英文原著更上一层楼。
  •   上次买了一本这个系列的吾国与吾民,质量很好,硬装本的,所以这次又买了这本生活的艺术,语言很美,还比之前便宜了,好开心啊
  •   生活的艺术 源自《吾国与吾民》,仿佛我想要的生活……
  •   林语堂是一位生活大师,他是书是很有读头的.
  •   读书时一种艺术,读林语堂的书更是一种艺术享受。生活就是艺术,人要艺术的生活。看这本书,净化一下心灵,一剂良药。
  •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先生的著作,只是我不知道他是第二部,(1)有没有的卖?有链接吗我没看到
  •   林语堂的书,文化气息很浓郁,京派代表?呵呵。还不错啦。不过还没看完。另外京华烟云挺好看的。
  •   林语堂先生的书很不错,这本《生活的艺术》用灵动的语言,写出了个人思想的精华,很值得细读。
  •   光看这名字就忍不住要一读,看林语堂如何将生活艺术。书纸张装帧都好
  •   写《吾国与吾民》的时候,就已经提到了些中国人的性格与生活情趣,这本书就是在此之上深入写就的。
  •   林语堂的经典作品,关于生活的哲学
  •   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生活,林语堂这一学贯中西的大才子给我们不一般的感受。未读完,只是冰山一角却可窥一斑。
  •   跟着林语堂一起感受生活的的艺术,看纷繁的世人如何生活。
  •   生活的艺术。生活需要有艺术的行为,喜欢林语堂幽默风趣的手法写作,,很爱很爱的··
  •   因为京华烟云 开始读林语堂的书
  •   林语堂大师的经典作品。推荐 。封面简洁大方 精装质量考究 值得收藏。
  •   终于买到了,内容很喜欢!一直很喜欢林语堂的,真是生活大师!
  •   林语堂的书 充满了哲学的智慧 生活每个人都逃不过 只是我们总有力量让它变得更好
  •   第一次拜读林语堂先生的作品,想跟闲情偶寄对比看看··
  •   林大师的好书,观照华人世界最重要的代表作。
  •   林语堂,一代幽默文学大师,喜欢他的文章
  •   很喜欢林语堂,不过他的生活比较理想浪漫化,可做偶尔的兴趣所用
  •   塑料封皮,书本感觉,没有折损,很完美这本书是很值得拜读的一本关于生活以及对其思考的林语堂先生的作品。强烈推荐
  •   林老先生教你一些在吾国吾民的生活技巧。有点意思。按迈克杰克逊的说法,被逼的。
  •   是精装版,不是非常便于携带。
    林语堂的作品一直都非常喜欢,透过字里行间仿佛可以看到一个睿智的老人,深刻却不失幽默。
  •   看到了林语堂的抒情哲学,很轻松,很随性,把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很有意思,很喜欢!!
  •   繁华都市,忙碌之余,修心开智!林语堂不愧为大师!
  •   相对比现在人的生活进步了,也有些匆忙了,林语堂的书值得读!
  •   书的质量没话说,精装版。还没看,但是本人就是喜欢林语堂,所以到手后真的很开心,相信内容不会差到哪里
  •   先是从苏东坡传开始买的这个林语堂系列的书的,整个封面排版用色不花哨,让人沉下心来读。然后觉得林先生的文章却是有值得一读的地方,这本虽然还未开读,但是,先赞一个!
  •   林语堂老先生的书第一次买,不知道能不能看懂,希望有收货,书的质感很好。
  •   是林语堂大师的作品,收藏了哦。
  •   林语堂大师的作品,绝对值得期待
  •   早就听说这本书不错,一直没买到。这次拿到后读了确实不错,林语堂的艺术与人生相融相汇在一起了,值得思考。
  •   林语堂先生的著作,品味生活,享受生活。值得一读。
  •   学着林语堂那样,慢慢地品味生活
  •   听林语堂在雪茄的烟雾萦绕中谈他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你会觉得是一种真正惬意的享受。
  •   林语堂先生经典作品,美国家家户户都有一本。身为中国人如何能不看
  •   林语堂大师的书,肯定靠谱
  •   书很不错,林语堂不愧是大师
  •   挺喜欢林语堂大师的书
  •   林语堂大师的书,内容有些深,需要仔细品读
  •   大师的书籍,这本不是小说,希望能够坚持读完。是向着林语堂的名气慕名购买的,希望能让人变得睿智。
  •   林语堂代表作之一,不错
  •   刚拿到这本书,很没来及看,不过以前读过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老子的智慧},特别喜欢林先生的清新流畅极富内涵的文风,期待这本书能带给我别样的感悟!
  •   林语堂不愧为大师级的作家,这本关于哲学的书也是相当的精彩!里面的许多哲学思想虽不是主流思想,但都颇为有趣,而且颇有看头,独具原创性~!
  •   林语堂大师的独到见解 令人深思 令人折服 推荐看。。
  •   开始读林语堂的书籍了!感觉超赞的耶!喜欢大师幽默的风格!
  •   林语堂不愧为大师
  •   林语堂的才气和学识都是一流的大师,读起来能废寝忘食
  •   好书,喜欢林语堂大师
  •   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讲述“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
  •   林语堂的书一向很好,国学大师级人物
  •   林语堂先生的作品 很好!每一本都值得细细品味,慢慢琢磨,静静的日子读着一本文艺的书,更何况书籍本身的质量那是没得说的,读过一遍电子档的,可还是想看纸质书的,这本书品质很好,手感很好,读感也很好。
  •   当年林语堂批评美国的那些话,很多适用于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值得深思
  •   中国饮食文化有色香味俱全的说法,对我来说,选这本书就因为它的封面让我有一品尝它的“食欲”,同时林语堂先生也是我的偶像,他文章的语句很美,有时能平复内心的躁动。
  •   林语堂的书不错,最期待打开包裹的时刻,又闻到书中的那股墨香
  •   湖南文艺出版社的这套林语堂经典作品印刷装帧不错,价廉物美。
  •   林语堂的作品非常值得看。
  •   挺喜欢林语堂的作品,大家的作品值得阅读。
  •   林语堂的作品果然没让我失望,而且书本的包装也很精美,内容当然没得挑。大爱
  •   喜欢林语堂的作品
  •   林语堂值得一读的好作品
  •   林语堂的作品
  •   林语堂的作品都挺有深度的,需要慢慢咀嚼。看了一遍了,打算再重温下。
  •   林语堂先生的作品读起来很舒服,感觉清新自然,融入其中,推荐
  •   之前看了《吾国与吾民》《人生不过如此》,这一本也不可错过
  •   高中的时候就有读过吾国与吾民,,,很不错的这本还要好好看看
  •   林语堂太牛逼了!他的哲学观点很好,学到很多!
  •   林语堂的书都需要找一个没有噪音的地方,静下来慢慢品读,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深刻。
  •   林语堂的书都挺不错的,不是那种现在随随便便就能出书的人写的!
  •   如题,还没有开始读,但是看书的印刷还是不错的~是译本,希望林语堂不会让人失望
  •   整本书很精致,林语堂是我一直很喜欢的作家,收藏用很好。
  •   道出了一个可供效仿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
  •   作者从一个华人的角度,客观地向世界描述的中国人的生活艺术,不仅仅是让世人了解中国人,更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值得推荐!
  •   林语堂先生的语言朴素,却看得出他的文化底蕴。值得闲暇时一读。
  •   看了林语堂的人生不过如此后喜欢上了他,所以决定再看下去
  •   林语堂的书,多买几本,仔细玩味
  •   我个人喜欢林语堂先生的书,感觉讲得很透彻。
  •   林语堂老先生的书不会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