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中国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李文川,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书系编委会  页数:212  

前言

  任何时候,人都是需要一种精神的。  新中国60年的光辉历史,就是一部高尚精神生长、传承和发扬的历史。共和国自成立之日起,就在探索一条前所未有的发展之路,成就了伟大和辉煌,其间筚路蓝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曲折。在这个波澜壮阔的进程中,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中涌现出许多勇于开拓的人,敢于承担的人,甘于奉献的人,勤于创造的人,他们用聪明才智、鲜血汗水,披荆斩棘,开拓前进,成为时代的先锋。正是他们表现出的崇高精神,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也激励着一个伟大民族在伟大复兴之路上昂首挺胸,破浪前行。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经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活动自5月中旬启动以来,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广泛参与,纷纷通过各种形式提名推荐候选人。7月20日至8月10日,根据提名情况确定的1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候选人和15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群众投票。20天时间内,群众参与投票总数近1亿。在投票评选的基础上,经过有关部门审核、组委会评审组专家投票等程序,最终评选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书系》就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年代各行各业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代表的事迹的忠实记录。收入本丛书的人物,他们的一生或轰轰烈烈,或平平凡凡,然而,他们都曾让一代代中国人感动、振奋、欢笑、流泪。  黄继光生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某团一名通讯员,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部队受阻于零号阵地。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冲锋。不久,他身负重伤,弹药耗尽,但他拖着受伤的身体顽强爬向最后一个敌方火力点,最后跃身而起,张开双臂,直扑上去,用胸膛堵住疯狂扫射的枪眼,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他牺牲时年仅21岁。战友们后来发现,他胸前背后的伤口周围没有血迹,这证明他跃起之时,生命已临尽头,生理常识已很难解释他到底是从哪里产生的这跃起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石油短缺,钻井工人王进喜全身心投入到为祖国找石油的工作中,为结束“洋油”时代而顽强拼搏。一次打井时突然发生井喷,必须用水泥处理。当时没有搅拌机,王进喜不顾腿伤带头跳进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被人们叹为“铁人”。由于长期积劳成疾,他病逝时年仅47岁。  著名核物理学家邓稼先1950年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祖国。为了发展国防科研事业,他隐姓埋名,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了中国第一颗氢弹研制与试验工作。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最终被癌细胞夺去了生命。  1980年代初,正是中国改革开放起步的关键时期。这时中国女子排球队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5次蝉联世界冠军。国际赛场上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国歌一次次奏响的场景,让中华儿女热血沸腾。“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一时间响彻神州大地。  生于1982年的文花枝是“80后”年轻人的代表。2005年,她在湖南一家旅行社当导游员。一天,她带的旅游团遭遇车祸,车上二十多人伤亡,文花枝是伤得最重的一个。当营救人员几次想把坐在第一排的文花枝先抢救出去时,她大声说:“我是导游,后面是我的游客,请你们先救游客!”文花枝最后一个被解救,因延误了救治时间,不得不接受左腿高位截肢手术。游客称赞她是人品的“导游”,是职业道德的“导游”。  2008年,是中国多灾多难的一年。年初,特大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南方大部分地区,大年三十下午,河北唐山宋志永等13位农民自费租车奔赴灾区湖南郴州,每天起早贪黑、踏雪履冰,为抢修电力的工地扛器材、搬材料、抬电杆,一干就是半个多月,被当地媒体誉为“唐山十三义士”。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们又作为志愿者奔赴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与解放军官兵一起抢救生命。他们中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9岁。  回望过去,一个个名字灿若星辰,闪耀在历史的天空,其光芒穿透岁月的积淀,燃起人们生活和理想的激情。  那么,为什么这些身处不同年代的人物,具有如此永恒的魅力?  我想,这是因为本质上他们的精神是相同的。李长春同志在“双百”人物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双百”人物虽然身处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不同岗位,但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坚持理想,艰苦奋斗、敢于胜利,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简而言之,就是在他们的身上,集中体现了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理想主义就是将个人远大志向融入崇高的社会理想,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社会价值的实现,将个人的命运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永远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进取状态和革命激情,为了人民的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一切聪明才智。革命英雄主义就是为了实现理想和目标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矢志不渝、一往无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有了革命理想主义,我们才能拥有永恒的追求;有了革命英雄主义,我们的追求才能不断得以实现。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无论怎么发展、怎么变化,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能大力弘扬、大力倡导,只能不断丰富、不断升华,绝不能丢弃,绝不能背离。  当前的中国正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这个时代,依然呼唤着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这也是我们编写出版这套书的主旨所在。

内容概要

  《先锋中国》是“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书系”之一,《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书系》就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年代各行各业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代表的事迹的忠实记录。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书系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年代各行各业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代表的事迹的忠实记录。收入本丛书的人物,他们的一生或轰轰烈烈,或平平凡凡,然而,他们都曾让一代代中国人感动、振奋、欢笑、流泪。

书籍目录

王启民:新时期“铁人”包起帆:中国工人发明家史来贺:超越半个世纪的坚守申纪兰:见证共和国廷·巴特尔:从将军之子到草原之子达吾提·阿西木:温家宝总理惦记的新疆“亲戚”吴仁宝:“天下第一村”当家人吴金印:悠悠公仆情太行赤子心李登海:玉米地里走出的世界级科学家窦铁成:新时期专家型产业工人

章节摘录

  他几乎领衔了大庆的每一次技术革新  1960年的一个春天,作为北京石油学院的一名实习生,王启民怀着雀跃的心情第一次来到他朝思暮想的“铁人”王进喜的故乡——大庆油田。初来乍到,一颗年轻的心被油田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感染着,被壮丽的油田事业吸引着。第二年的夏天,他毕业了,年仅24岁的王启民主动请缨再次来到大庆。  当时的大庆,正值会战高潮。“一面红旗红一点,五面红旗红一片”。在“铁人”王进喜等榜样的带动下,在《实践论》、《矛盾论》思想的指导下,十多万石油大军在亘古荒原上展开了决战,萨尔图等地的勘探开发捷报频传,中国最大油田的轮廓日渐清晰。  王启民一到大庆,就和同事们在“干打垒”的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莫看毛头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横批是“闯将在此”,他特意把“闯”字中的“马”写得大大的,突破了“门框”。  “闯将”王启民清晰地记得,他在北京石油学院读书的日子,马路上奔走的公共汽车都背着个大煤气包。当时,正是最缺油的年代,全国原油年产量还不到400万吨。有些外国专家说,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是开发不了像大庆这种大型陆相砂岩油田。这种藐视激发了王启民一代大庆油田人的自立精神!  大庆油田人从来就不信邪,就是要做敢为天下先的事情。大庆人用三年时间拿下了油田。1963年,大庆油田生产规模达500万吨。周总理向全世界自豪地宣告,中国基本实现了原油自给,石油落后的帽子被彻底甩掉了!  王启民像孩子一样笑了……  大庆油田一开始采用的是注水开发。就是把水注入油层,使油层保持一定的压力,然后将油从岩缝中挤出来。国外流行的理论是:“温和注水,均衡开采”。  循着这条思路进行油田开发,负效应很快显现出来了:地层压力下降,产量随之下降。到1964年,油田出现了注水三年,一半油井被水淹,采收率只有5%的严重局面。如果按如此含水上升速度,大庆,这个举世瞩目的大油田的开发效果就会很差。  油田开发面临着严峻考验!  为了解决这个重大难题,王启民决心在实践中找答案。他用《矛盾论》和《实践论》的方法观察研究注水开发,形成了与西方传统理论不同的独到见解。在一次油田技术座谈会上,他不顾人微言轻,对当时油田开发的主要理论——“温和注水”提出了质疑。他胸有成竹地说:“这里每口井都有数十个油层,每个油层厚薄相差很大,各层吸水多少也不同,呈典型的非均质特点,要人为达到注入水都均衡推进是违反客观规律的”。他还形象地说,原油层就像大个子运动员,体力好,跑得快;薄油层、差油层就像体力差、跑得慢的小个子运动员。要想让他们齐头并进,必然事倍功半。应该能快则快,该慢则慢。这就是“因势利导,逐步强化,转移接替”的注采方法。  王启民这番见解意义非凡,局领导马上表态:“你两论学得好,讲得很有道理。要快点拿出证据。你带个小组,大胆地试一试。”  王启民和另外两个同志像装上了马达一样,在帐篷里不分昼夜地实验。他们选了一口含水已达60%的油井进行试验,结果,油井日产量由原来的三十多吨增加到六十多吨,而含水则保持稳定。油田推广他们的经验,培养出三百多口日产百吨以上的高产井。从而打破了国外“温和注水,均衡开采”的传统观念,创出了大庆油田中低含水阶段保持油田稳产的路子,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王启民成功了,他的“非均质”理论全面提高了大庆油田的产量。  大庆的原油年产量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1976年,攀上了5000万吨。但在稳产10年后,大庆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油田逐步进入高含水期!人们在问:油田是否还能稳产,如果继续稳产,方向在哪里?  1984年,王启民承担了编制第二个5000万吨稳产10年规划的艰巨任务。他把目光盯向了厚度不到半米、在国内外开发中被判“死刑”的表外储层。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经济的命脉,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要求大庆油田年产5500万吨10年不能降。  从哪里寻找稳产的突破口呢?从此,王启民办公桌上多了两块特殊的岩芯,胶结致密,渗透性差,像煤矿中的矸石,它们来自特殊的储层。这类一般在20厘米以下的油层被认为没有开采价值,没有被列入国家矿藏储量表内,称为表外储层。这种表外储层在大庆油田十分发达,每口井都有,每个油层都有,单个看微不足道,但加在一起却“很肥”。如果开采出来,等于为国家又找到了一个大油田。  科学研究也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依据原油多是异地生油层运移过来的原理,王启民提出用水驱的办法加上其他工艺。是能够把它采出来的。  说干就干,在油田领导的支持下,1984年末,王启民打下三口实验井,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失败:三口井全部报废,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王启民心情沉重了好久。但是,形势严峻,没有退路,1986年,在局领导的支持下,制订了更为详细的计划,王启民等又冲上第一线。  他们在油田南部开辟了一个小型试验区。共部署了19口油井,终于取得了第一步的成功。  1988年,他又带领实验组选择了最差的油层——含钙表外储层,去冲击目前开采界限以下禁区中的禁区,进行“敲骨吸髓”式的开发。他们采用节约高效的新式布井方法,突破了禁区,使表外储层不能开采成为历史。  为了这一天,王启民和他的战友们整整奋斗了七年,解剖、研究了1500多口井。表外储层禁区的突破。不但为大庆原油稳产5000万吨提供了保证,而且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经反复测算,表外储层的储量达7亿多吨,按目前的技术水平开采出2亿吨计算,可为国家增加2000多亿元财富。  这七年很折磨人,他形象地说,肥的瘦的都吃没了就剩骨头了,怎么办?“我们就千方百计把它做成排骨,成道好菜。”他喜欢油,喜欢享受找到岩缝中每滴油的成功,于是当他在表外储层找到如果装在铁路油罐车里可环绕地球一周的石油时,他用科技的力量迎来大庆油田的又一次“旺季”。  进入20世纪90年代,大庆油田稳产5000万吨已有15个年头,突破了国外同类油田最长稳产12年的纪录。可是,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的大庆油田,如果继续沿用世界上通用的“提液稳油”的办法,年产液量将激增1.6 2亿吨,这会大大降低生产效益。

编辑推荐

  《先锋中国》中之人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部委联合组织全国“双百”评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先锋中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