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时空的思想智慧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黄明同  页数:231  

内容概要

  “民生”,一个古而有之的普通词语,在近代被孙中山唱响,而升格为一种政治理念,成为策略思想。共产党人从来不怎么使用这一词语。然而,在2010年初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召开期间,“民生”却成了热门词语。一时间,政府决策、官员讲话、媒体报道,处处可见“民生”的话题。《超越时空的思想智慧》让我们重新了解孙中山。

作者简介

  黄明同,曾任华南师范大学岭南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孙中山研究所副所长、哲学研究所所长,孙中山基金会秘书长。
  长期从事中国哲学与孙中山研究。著有《陈献章评传》、《明代心学宗师--陈献章》、《湛若水》、《孙中山建设哲学--中国现代系统思维的开启》;合著有《孙中山经济思想研究》、《孙中山经济思想--中国建设前瞻者的思考》、《孙中山的儒学情结--中华文化的承传与超越》、《王船山历史哲学与史学方法》、《启蒙思想家、革命家--杨匏安》、《岭南文化志》等。担任主编或副主编的著作有《广东省志·社会科学志》、《广东省志·孙中山志》、《康有为早期遗著述评》。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学术研究》、《广东社会科学》、《船山研究》、《中州学刊》、《开放时代》、《现代哲学》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

书籍目录

引子
岭南开放氛围——造就伟人的特有环境
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强音
天下为公与大同世界——高远理想的美好憧憬
宏大的系统建设工程——世界视野的蓝图勾画
四万万人当皇帝——“主权在民”的时代新声
不患贫而患不均——“均富”治国方略的倡导
有道德始有国家——互助、博爱人类道德的倡导
兼收众长,益以新创——新文化理念的开创
余论——功绩与定位的再思考

章节摘录

  开放之风,沐浴了一代代的岭南人,造就了一批批的贤达之士。岭南先贤敢于睁眼看世界,敢于向外求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敢于学习和借鉴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他们没有停留在认知层面,而是勇于向实践层面推进,以西方为坐标,勾画中国的改革方案。他们以一言一行,对青少年时代的孙中山,产生着难以估量的启示与影响。  童年孙中山,洪秀全是他心中的偶像。洪秀全何许人也?孙中山是从村中一位老人的口中得知。在翠亨村里,有个叫冯爽观的人,曾参加太平军,晚年居家,喜欢在榕树下乘凉,给孩子们讲太平军反清的故事,孙中山总是听得入神。尽管当时的孙中山不能对洪秀全,以及他所领导的太平天国有什么理性的认识,也无法产生何种评价,但可以肯定地说,那些让他激动不已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烙上两个字:“反清!”自此,萌发出朴素的民族情怀。后来,在求学期间,还常常与别人谈起洪秀全,自命为“洪秀全第二”,孙中山对反清英雄是何等之敬慕!  岭南,在近代中国,总是引领着时代的潮流。继太平天国之后,又一场震撼神州大地的改革风潮——维新运动,其首领正是孙中山的广东同乡康有为。与孙中山的出身不同,康有为出生在书香之家,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广东人最早饱尝了西方列强入侵而带来的灾难,动荡与危亡迫使康有为向外寻求救国良方。他委托赴日经商的同乡,为他购得日本的书籍,从日本人的自强之路——明治维新中,得到启示而决心变革中国。  康有为十分熟悉中国那古老的“变则通”思想,他努力将它与西方的进化观结合,铸成维新的思想武器。他设想,在中国掀起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使古老的中国“大变、全变、骤变”。为争得清皇帝的支持,一介布衣康有为,敢于直面皇上,上书提出自己的改革主张。当第一次上书失败后,回到家乡兴办万木草堂,培育维新人才。此时的孙中山,还在香港西医书院就学,但已开始立志救国,参与了一些社会活动。  如果说,洪秀全对少年时代的孙中山有着激励与影响,那么,康有为对青年时代的孙中山有着一定的启迪,也是客观事实。虽然孙中山自始至终没有提及他与康有为的关系,史料也没有更多的相关记载,但从1884年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中,不难看出康有为维新思路的痕迹。孙中山提出的“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为核心的方案,它不过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改革方案,记录了孙中山早年与康有为有着同样的心路历程。  同是出生在香山的郑观应和容闳,对孙中山的影响更为直接。  郑观应,早期的维新志士,近代中国的实业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主张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他最先在中国提出君主立宪思想,勾画出全方位的社会改革的蓝图。他撰写巨著《盛世危言》,汇集他那全面的改革思想。该著作有着振聋发聩的社会效应,曾对最高统治者光绪皇帝,有良多的启示,还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直到后来,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于1936年,接见美国记者斯诺时,还谈及当年他读《盛世危言》的感受。据他人的回忆,毛泽东对人说:“读了这本书后,我作出决定:为了中国的命运,必须走出韶山,走出湘潭,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郑观应,比孙中山长24岁,称得上是长辈。孙中山与他的关系,十分密切。据推断,1880年以前,彼此可能已经认识,经常见面。1885年,郑观应闲居澳门,这时孙中山正好在香港求学,每逢假期回家,便到澳门同郑观应见面,交谈对时局的看法,交换学习西方的体会,可见两人是非一般的忘年之交。彼此常在通信中探讨如何改革时政。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超越时空的思想智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