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思考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李镇西  页数:268  字数:2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文学与教育齐飞   李镇西   那天和女儿聊天,我说:“爸爸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作家,后来当了教师,我便把文学这种业余爱好融进我的专业,于是我有了一点成功的感觉和许多职业的幸福。”的确如此,现在的我既是四川作家协会的会员,又是中学语文教师,呵呵,感觉真不错。   我曾想,如果我单纯搞写作,很难成为优秀的作家;如果我单纯搞教育,也未必成为优秀的教师。现在我当然也不能说我是“优秀的作家”或“优秀的教师”,但是,会点儿写作同时又懂点教育,我就成了作家中会教书的,也是教师中会写作的。   十五年前,我曾应某语文教学杂志之邀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把文学梦托付给教育》。其中有这样的话——   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在知青农场填报的志愿虽然全是“师范学院中文系”,但我看重的并非“师范”而是“中文”。从小学起便在学校大批判专栏上“发表”过大量“东风万里红旗飘”之类“诗歌”的我,自以为是“文学爱好者”,理应进“中文系”深造。但是,当时我很少会想到,那“动机不纯”的“师范”二字将决定我后来的人生走向,而“中文”则似乎永远不过是一个“文学梦”而已。1982年2月我已经分配到了中学,心里却还惦记着如何把我“创作”的一篇反映实习生活的“中篇小说”变成铅字,以期引起哪位“文坛伯乐”的注目,然后把我这颗“文学新星”调到文联或作协。但是,充满蓬勃生机的校园生活,使我身不由己地融进了学生之中,并真诚地爱上了他们。我当然仍有点不甘心放弃“文学梦”,但是,对学生的钟爱不能容忍我因对“文学”的追求而对每一堂课有哪怕是一丝一毫的敷衍塞责!更何况,在学生的身上我渐渐发现教育其实有着不亚于文学的魅力!我应该也可以把“文学”与“教育”融为一体。   是的,“教育其实有着至少不亚于文学的魅力”!   现在,我从教快三十年了,我对此依然深信不疑,而且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岂止是“不亚于”,文学与教育简直就是相通的——   文学如教育一样,着眼于人的灵魂,追求心灵的感动与激荡;教育如文学一样,充满激情、浪漫、意趣。   文学如教育一样,力求把人引向真善美,引向伟大、深刻与崇高;教育如文学一样,震撼人心,催人泪下,荡气回肠,余韵悠长。   如玉一般的赤子之心,如水一般的纯净灵魂,如山一般的英雄梦想,如海一般的浩渺胸襟……文学都具备。   诗歌一般的激情燃烧,戏剧一般的跌宕起伏,小说一般的惊心动魄,散文一般的从容优雅……教育均拥有。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似乎可以说,一个优秀的作家,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反之亦然。   我还可以非常肯定地说,作家与教师是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生命的理解,并影响着生命的质量——   作家以自己的作品影响无数的读者,让自己的思想与情感通过文字进入读者的精神世界;教师将每一个孩子当做自己的作品,在每个孩子身上倾注热情,挥洒生命,帮助他们把人生变成一首隽永的诗或一篇厚重的小说。   纯真,激情,妙趣,敏锐,深刻,浪漫,智慧,责任……这是教育的要义,也是文学的元素。“浓妆淡抹总相宜”“道是无晴却有晴”“为有源头活水来”“润物细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文学的表达,也是教育的境界。   2010年2月我在新加坡讲学,新加坡同行问我:“为什么您的教育经历中有那么多的感人故事?”我说:“任何一个教师,只要他用心做教育,他的职业生涯一定会充满许多传奇!”比如,面对一个后进生,无论多聪明的教育者,也无法预料明天他会给自己惹什么祸事。教育的悬念由此埋伏,这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教育的某种乐趣。我们期待着每一天的“悬念”,进而研究、解决不期而遇的“悬念”,享受解开“悬念”后的喜悦,并将一个个小事件小细节小感悟等等及时记录下来,然后又期待着下一个“悬念”……这是一个跌宕起伏,有时候甚至是惊心动魄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们和学生一起在创作教育故事和生命传奇。这是文学的韵味,也是教育的魅力!   我的许多著作,比如《爱心与教育》《心灵写诗》等等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这是文学呢,还是教育?   有些东西真的是说不清楚。当我梦寐以求想当“浩然”(我少年时代唯一存在的作家,当时中国很多作家都被打倒了)时,命运让我当了教师。当我放弃当作家的念头,专心致志地上课带班时,波澜壮阔的教育生活却让我情不自禁地拿起了笔,我写下一首首献给可爱孩子们的抒情诗,写下一篇篇表达我火热情怀的散文,甚至出版了一本本记录我教育故事的著作:不仅仅是我的《爱心与教育》《做最好的老师》《走进心灵》《风中芦苇在思索》《怦然心动》《心灵写诗》等三十多本引起同行共鸣的著作,还包括没有正式出版但真实记录我和学生共同生活和青春风采的《未来》《花季》《恰同学少年》《花开的声音》……这些作品对我和我的学生而言,是一段生活的定格,一页历史的缩影,一种精神的凝固,一份情感的珍藏,一簇创新的火花,一道理想的光芒,一串记忆的珠宝,一束青春的花朵。它们既是教育的,也是文学的。   更何况,无论是作家还是教师,共同的身份为“知识分子”,共同的责任叫“使命”,共同的理想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让文学与教育携手共进,越来越成为我坚定的信念。   于是,近三十年来,我左手文学,右手教育,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就这样,理想共初衷一色,文学与教育齐飞,青春和童心为伴,生命携使命同行。我把一部部撼人心魄的文学作品连同一位位可歌可泣的人类英雄精神巨人铸进孩子们的心灵,用文学的激情点亮教育的理想,照亮孩子们未来的公民人生;同时,我用手中的笔书写自己的校园故事,让文学丰盈我的教育岁月,更让我微弱而执著的声音通过文学汇入改革时代的轰鸣潮声。   这一套《李镇西文集》算是我教育生活的文学见证,也是我文学表达的教育结晶。作为教育著述,也许它们谈不上“深刻”,但在我心里,每一句话都如文学般纯真而洁净;作为文学作品,也许它们算不上“优美”,但在我眼里,每一个字都如教育般严肃而神圣。总之,无论是把这套著作看做“教育”还是“文学”,其中的每一页都写着两个字:真诚。巴金说:“把心掏出来。”我当然不敢和巴金相提并论,但我也的确是把心给了亲爱的读者。   我愿意重复我以前写过的两段话,作为这篇序言的结束——   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而且我特别庆幸我是语文教师,因为这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   挽留青春,珍藏童心;挥洒情感,燃烧思想;从职业到事业,从幻想到理想;手足舞蹈于校园,心灵飞翔于社会——这就是我的生活!   2011年2月17日

内容概要

  作为一名教师,考试制度无法改变,教育评价无法改变,教材无法选择,学生无法选择,但是教育教学过程的手段、方法、技巧以及你走进学生心灵的路径、方式却是可以改变或选择的……
  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30年教育教学思想感悟的精华。作为一个教育的行走者和思想者,李镇西始终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将优秀的教育理论精髓融会贯通。他呼吁给教育以生命,给教育以民主,给教育以尊严。他呼唤教育者应当以身作则,踏踏实实做教育,坚持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主动追求并无限接近真教育……只有教师的思维方式、观念、心态改变了,才能从容应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本书为教师培训、进修、提升自我修养的首选!

作者简介

  李镇西,著名教育家,获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成都市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现任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语文教师、班主任。他在语文素质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方面成绩卓著,提出了一系列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理念,其教育思想和实践模式在广大教师中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教育事迹震动了中国教育界。
  所获荣誉
  自1982年从教以来曾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
“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成都市十大教育明星”、2000年“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提名奖等称号,2003年获得四川省成都市中小学教育专家的荣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在数十家报刊上发表各类教育文章数百篇,出版著作十多部,其著作多次获得国家级图书大奖。

书籍目录

总序
第一辑 真教育,真幸福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追求真教育
 你还可以更幸福
 胸襟再开阔一些
 重建教育理想
 教师节话“礼”
 善待“后进生”
 我的科学质量观
 师德新思考
 爱,不是教育的一切
第二辑 还教师以真实,给教育以诚实
 反思“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伪教育科研”的十大表现
 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
 把教育当饭碗并不可耻
 质疑所谓“第十名现象”
 追求真正的理想
 也谈班主任兵法
 给学生干部发工资是否妥当
 教育语言要通俗
 漫谈“有偿家教”
第三辑 尊重每一个孩子
 为成都市叫停中小学校服喝彩
 教育中的悖论
 师生谈心是心灵间的对话
 我看“超级教师”评选
 捍卫人的尊严
 民主教育的真义是尊重每一个人
 我希望人人有“官”当
 别让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
 把学生放在心上
 让教育发言更完美
第四辑 请拒绝教育的虚假
 别把什么都推给“体制”
 万炮齐轰假教育
 女儿长发祭
 我看“保送生制度”
 教育的诚信从自身开始
 “名校”的手段
 谁在宣誓?
 ……
第五辑 脚踏实地做教育
第六辑 教育需要阅读

章节摘录

  文学与教育齐飞  李镇西  那天和女儿聊天,我说:“爸爸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作家,后来当了教师,我便把文学这种业余爱好融进我的专业,于是我有了一点成功的感觉和许多职业的幸福。”的确如此,现在的我既是四川作家协会的会员,又是中学语文教师,呵呵,感觉真不错。  我曾想,如果我单纯搞写作,很难成为优秀的作家;如果我单纯搞教育,也未必成为优秀的教师。现在我当然也不能说我是“优秀的作家”或“优秀的教师”,但是,会点儿写作同时又懂点教育,我就成了作家中会教书的,也是教师中会写作的。  十五年前,我曾应某语文教学杂志之邀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把文学梦托付给教育》。其中有这样的话——  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在知青农场填报的志愿虽然全是“师范学院中文系”,但我看重的并非“师范”而是“中文”。从小学起便在学校大批判专栏上“发表”过大量“东风万里红旗飘”之类“诗歌”的我,自以为是“文学爱好者”,理应进“中文系”深造。但是,当时我很少会想到,那“动机不纯”的“师范”二字将决定我后来的人生走向,而“中文”则似乎永远不过是一个“文学梦”而已。1982年2月我已经分配到了中学,心里却还惦记着如何把我“创作”的一篇反映实习生活的“中篇小说”变成铅字,以期引起哪位“文坛伯乐”的注目,然后把我这颗“文学新星”调到文联或作协。但是,充满蓬勃生机的校园生活,使我身不由己地融进了学生之中,并真诚地爱上了他们。我当然仍有点不甘心放弃“文学梦”,但是,对学生的钟爱不能容忍我因对“文学”的追求而对每一堂课有哪怕是一丝一毫的敷衍塞责!更何况,在学生的身上我渐渐发现教育其实有着不亚于文学的魅力!我应该也可以把“文学”与“教育”融为一体。  是的,“教育其实有着至少不亚于文学的魅力”!  现在,我从教快三十年了,我对此依然深信不疑,而且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岂止是“不亚于”,文学与教育简直就是相通的——  文学如教育一样,着眼于人的灵魂,追求心灵的感动与激荡;教育如文学一样,充满激情、浪漫、意趣。  文学如教育一样,力求把人引向真善美,引向伟大、深刻与崇高;教育如文学一样,震撼人心,催人泪下,荡气回肠,余韵悠长。  如玉一般的赤子之心,如水一般的纯净灵魂,如山一般的英雄梦想,如海一般的浩渺胸襟……文学都具备。  诗歌一般的激情燃烧,戏剧一般的跌宕起伏,小说一般的惊心动魄,散文一般的从容优雅……教育均拥有。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似乎可以说,一个优秀的作家,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反之亦然。  我还可以非常肯定地说,作家与教师是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生命的理解,并影响着生命的质量——  作家以自己的作品影响无数的读者,让自己的思想与情感通过文字进入读者的精神世界;教师将每一个孩子当做自己的作品,在每个孩子身上倾注热情,挥洒生命,帮助他们把人生变成一首隽永的诗或一篇厚重的小说。  纯真,激情,妙趣,敏锐,深刻,浪漫,智慧,责任……这是教育的要义,也是文学的元素。“浓妆淡抹总相宜”“道是无晴却有晴”“为有源头活水来”“润物细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文学的表达,也是教育的境界。  2010年2月我在新加坡讲学,新加坡同行问我:“为什么您的教育经历中有那么多的感人故事?”我说:“任何一个教师,只要他用心做教育,他的职业生涯一定会充满许多传奇!”比如,面对一个后进生,无论多聪明的教育者,也无法预料明天他会给自己惹什么祸事。教育的悬念由此埋伏,这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教育的某种乐趣。我们期待着每一天的“悬念”,进而研究、解决不期而遇的“悬念”,享受解开“悬念”后的喜悦,并将一个个小事件小细节小感悟等等及时记录下来,然后又期待着下一个“悬念”……这是一个跌宕起伏,有时候甚至是惊心动魄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们和学生一起在创作教育故事和生命传奇。这是文学的韵味,也是教育的魅力!  我的许多著作,比如《爱心与教育》《心灵写诗》等等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这是文学呢,还是教育?  有些东西真的是说不清楚。当我梦寐以求想当“浩然”(我少年时代唯一存在的作家,当时中国很多作家都被打倒了)时,命运让我当了教师。当我放弃当作家的念头,专心致志地上课带班时,波澜壮阔的教育生活却让我情不自禁地拿起了笔,我写下一首首献给可爱孩子们的抒情诗,写下一篇篇表达我火热情怀的散文,甚至出版了一本本记录我教育故事的著作:不仅仅是我的《爱心与教育》《做最好的老师》《走进心灵》《风中芦苇在思索》《怦然心动》《心灵写诗》等三十多本引起同行共鸣的著作,还包括没有正式出版但真实记录我和学生共同生活和青春风采的《未来》《花季》《恰同学少年》《花开的声音》……这些作品对我和我的学生而言,是一段生活的定格,一页历史的缩影,一种精神的凝固,一份情感的珍藏,一簇创新的火花,一道理想的光芒,一串记忆的珠宝,一束青春的花朵。它们既是教育的,也是文学的。  更何况,无论是作家还是教师,共同的身份为“知识分子”,共同的责任叫“使命”,共同的理想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让文学与教育携手共进,越来越成为我坚定的信念。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他走的乡村平民教育之路是正确的,他和同事们通过“提升教师、关爱孩子和影响家长”三件事,让孩子们享受优质教育,富有创意,符合实际,抓住了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高尚的,我向他们表示敬意。  ——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李镇西是一位真正的教育思想者,在他追求自己教育理想的同时,也为全国广大班主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优秀班主任,他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引领了全国一大批优秀的班主任的成长;他亲手打造了武侯实验学校一支优秀的班主任团队,这些优秀的班主任将李镇西的教育思想与自己的教育实际和教育个性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用言行感染并影响着更多的年轻班主任。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的创始人 朱永新    据说,在一些语文老师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听课要听李镇西。” 我没有听过镇西的课,是一大憾事;但是从这些教学实录中,我仍然不难感受到镇西在课堂上那份挥洒自如的从容,那些灵光一闪的机智和幽默。听这样的课,确实是一种享受。  ——著名语文教育家 钱梦龙    李镇西的课与李镇西的文字都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我似乎很难用几个形容词来概括,我的直感是,李镇西的课是他自己的课,是他的心灵、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他对课文的理解、他对生活的认识与学生碰撞之后而生成的课,他的课带着他鲜明的个性特色。  ——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华东师大特聘研究生导师、著名教育专家 程红兵

编辑推荐

  《我的教育思考:李镇西30年教育感悟精华》作品畅销近百万册,是30年真教育深层思考,数千万师生验证受益。  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斯卡娅赞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的教育思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1条)

 
 

  •   李镇西的《我的教育思考》让人喜欢读,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的真诚,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教师,以真诚的态度面对读者,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思考。
    作者在书中提到自己本立志于文学,却阴差阳错地做了教师,但是这三十年下来,他觉得如果没有教师这个行业成就不了他的文字,如果没有对文学的热爱也成就不了他对教育的思考。现在社会充满了浮躁,如果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肯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就是孩子与家长们的福音。
    作者曾任教多年,有丰富的从教经验,在教学方面最具有发言权,在教育过程中,一边创新自己的教学,一边思考如何让教学更有新意且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体制下更好的生存发展。所以他写下了《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老师,用我的笔吧》这些看起来平凡却暗含着深深的思考的话题,他提出的尊重每一个孩子绝不是一句夸夸其谈的大话,而是发自内心地发现自己与学生间根深蒂固的地位,以更真诚的态度去走进每一个孩子的世界。
    因为工作优秀,作者如今任校长一职,而在这个岗位上,我们更看出了作者的与众不同。对待教师他以心换心,发现教师的长处,对缺点也不避讳,情深意长地发自肺腑地将教育的真谛传授给他们。所以他写下了《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你还可以更幸福》《也谈班主任兵法》等等文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校长的努力,一位真教育家的内心。
    纵使现在社会充斥了众多对于教育的不平,作者也绝对没有丧失信心,他坚信制度不是造成一切后果的根源,重要的还是个人的素质,面对社会上种种的不正风气,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而作者认为这个社会最重要的还是阅读,尤其教育行业。他与老师们一起阅读,督促他们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阅读成为一种氛围。对于自己的书,他认为绝不能强迫老师读,而是应该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读,而心甘情愿就要把书写得平凡,但平凡却不意味着肤浅,他认为平凡中一样可以寓意深刻。把教育理论搞得高深是错误的,作者应该力图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所有的读者都愿意读喜欢读。
    在当今社会能读到这样一本有思考有深度的教育书籍,且作者来自教育行业,本身就是一种好的现象,说明我们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正在前行。
  •   李镇西的书是能给人以启发的。

    一、真实。教育本来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多的。然而,教育中也充斥着不少虚假的东西。看的听到的多了,也就麻木了。看到《我的教育思考》是,让人警醒。李镇西思考过这些问题。一些检查是假的,就是补记录,补各种表格、教案,教学生应付检查。都假模假样,学校装得跟真的似的。检查的人装着没有看出来。混点吃喝。你好我好大家好。教研上,不要搞伪教研。学校就为了得到某块课题,获得一些课改的称号,老师为了获得论文证书,好评优评职称,而教研室则从中牟利。李镇西追求的是真实的教育。

    二、把老师当做人来看而不是圣人。对于捧杀,比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李镇西老师是不认可的。对于把老师当圣人,要求老师无私奉献,李老师认为这不实际。老师也是普通人,过高的要求实际上老师做不到,做到老师改做到的就行了。如果有更的要求更好,但不能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老师。老师把教书当做一种职业也无可厚非。只要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即可。把老师当人看,用教师的职业操守去评价一个老师是否合格,而不是过高或者过低。

    三、直面现实。比如有偿家教问题,李镇西老师是从来不为的。这一点特别值得大家钦佩。但李老师是不是反对有偿家教呢?这个是教育部分三令五申禁止的。不。李老师分析了,有偿家教存在的根本原因,现行的淘汰选拔式的教育,导致有培优辅差的需求,无法根本上禁止。从事有偿家教的老师可以增加收入。但不可自己班的老师给自己班的学生有偿家教。有偿家教要控制在某些规范之类。

    四、正确认识老师的作用。比如常有这样一句话让老师很憋屈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学生没学好,就是老师的责任。也确实如此,一些家长会说,这老师真么教的。这句话流传还甚广,貌似是一些专家说过的。他们并不在一线教学。老师或者说学校教育只是三大教育途径之一,为什么把所有的单子都让老师扛?扛不起啊。

    五、爱阅读,追求理想。教师要有自己的理想,李镇西给了我们榜样,广泛阅读,多练笔,非功利性的阅读,会促进教师境界的提升。我很遗憾,我的周围许多老师不阅读的。阅读应该是教师的加油站,能为教育提供动力。

    李镇西在此书提出真教育,真幸福,这个提法很好,如果能让学生、老师都幸福,那么这个教育能让老百姓满意的。
  •   30年教育感悟精华都集成文字,让我不免对李镇西更加刮目相看。单单这30年的日积月累,就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而他做到了,点点滴滴的思考汇成文字的河流,那该是怎样的壮观?
    看着这些熟悉的事例,看着这些自己也曾经思考过的教育现象,内心里是很惭愧的,同样做教师,我却没有做到李镇西老师做到的事情。这里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人的思考,而身处一线,对教育的思考就多了几分深度。我相信他的教育生涯一定是幸福的!
    爱,不是教育的一切,是啊,众多任务都在强调爱的重要,尤其是教育上,但我们都知道,仅仅爱,那是不够的,作为老师,需要给学生提供阳光、雨露、营养,但修枝剪叶,砍掉旁逸斜出的枝条同样重要。关于有偿家教,李老师也提出了自己合理的看法。仅仅堵是不够的,需要疏通。家教会成为市场经济下的一种必须,合理规范才是上策。他还强调作为老师需要阅读,是啊,阅读对于老师是多么重要,但很多老师却说没有时间看书,这是多么让人遗憾的事情。其实只要想读,那么就能读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的。老师是良心事业,做教师就要脚踏实地。他有太多的思考,读来总会有共鸣,有碰撞,于是心里如帆涨满了,于是内心里对教育充满了希冀。
    读他的文章,理论的文字很少,所以很容易就读进去,也许同为教师,对他所说的感同身受,这样就更多一份亲切。
    从今以后,也把自己的思考记下来吧,不是想成为教育家,只是让自己的思想留下思考的痕迹。
  •   喜欢思考才能成为好老师《我的教育思考》

    这套李镇西文集中,这本是最后读完的,却感觉是这四本中最好的一本。李镇西的教育思考在很多地方都和我产生了同样的共鸣。尤其是对教育作假的思考,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应试教育,而是教育的行政化和教育作假。

    在这个方面中学还差一些,在小学更为普遍,学校的主管单位太多,几乎政府的每一个部门都有权利来管学校,而且也都愿意管学校,甚至也就只能管学校了。那么多部门导致学校中的机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除了校长副校长教导处后勤,还有德育处、少先队、党支部、民族党派支部、工会、科研室。对一个领导下面的老师就要多很多工作量,而这些工作往往都是上级部门派下来的和教育教学没什么关系的工作。各种现场会,各种检查评比,各种表演,各种比赛,各种公开课,很多都是在做样子,走形式。活动实在多得让老师疲于应付,最后也就流于形式。不过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排练,这个形式肯定是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可是在这些形式中,教育哪里去了呢?

    作为一个已经功成名就的名师名校长,还能够对教育的各种现象这么敏感,的确很不简单。很多名师走上从政的道路以后,很快就传化成为了一个官场中的官员,早就脱离了教学一线,离开了学生,所以对教育变得越来越不敏感。可是李镇西老师还能够用一颗童心,用一颗爱心,很单纯的去看待我们眼中那些习以为见的事情,真的让人感到钦佩。

    李镇西老师关于家教的看法挺直接,很有道理,那就是教师只要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从事有偿家教,只要教的不是自己的学生就可以。不过我估计作为教育的主管官员肯定会认为很幼稚,也很少具有可操作性,中国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你放开一个口子,就会如洪水一样泛滥。其实就是这样三令五申,还到处都是补习班呢。不过教育其实就需要这样单纯和幼稚的老师,就需要这样理想主义的校长。如果我们的老师都这样单纯一点中国的教育就有了希望。
  •   我的教育思考——李镇西30年教育感悟精华
  •   李镇西的教育思考,对我启发很大,推荐给给广大教师阅读
  •   李镇西30年的教育感悟,30年的历程,见证一个教育家的成长。
  •   我把这本教育思考放到最后一个来读,读后也如之前所料,沉思良久。想说的很多,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这本书是四本之中我与李老师意见分歧最小的,但还是觉得如鲠在喉,多数人觉得会不吐不快,但是你们要知道骨头是卡在那出不来啊
    《善待“后进生”》里面李老师讲的道理,其实之前工作时某主任曾经跟我们讲过,但是此人在一线教师中素来不得人心,说遭人憎恶都是轻的了,再加上明显他也都是照本宣科的读从网上照抄到小本上的话,大伙一听就怒了,什么叫做后进生明明听不懂还坚持来听我们这些教师要感激他们,不讲人的东西整天假大空的教材那是我们编写的么?李老师的文章读完我却气平了,原先不理解的东西也觉得灵光一闪,敢情是这么一回事,搞的我当时恨不得冲上去撕了那领导的嘴。说不知者无罪,但不知道还非要对别人传道授业难道不可耻么?我是没法有李老师那种气度的。同时让我厌恨的是,为什么这个国家总是敢于这样拿出两块钱说,哪,经费给你了,明年不把诺贝尔奖拿回来你就直接去死好了~台面上核心自然是不会这样说,但实际上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呢?鲁迅先生说能歪歪斜斜的故纸堆中看出两个字“吃人”。如今我却看见无处不在的统治机构没有哪一件事的背后不是出于挑拨群众与认认真真一线干活的人产生矛盾为目的。李老师说的很多,这样的一种环境,不能指望哪一个校长或哪一位老师站出来以命相搏便能换得朗朗乾坤,我们只能自我挽救。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重返工作》,里面有一张美国权威机构统计的表格《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以年龄段为基础》,我并没有觉得多在意克林顿在书中嵌上这张图的本意,我更在意的书四发现图中的三角形(25岁~34岁人群)与正方形(55岁~64岁人群)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位置基本重合,甚至后者更高一些的国家,几乎都是当今世界上长久排列于前列的强国,以色列,美国,德国等,而韩国这看似超前极快的国家两者比列相差超过50%,是所有调查到的国家中悬殊最大的,对比韩国在近些年来表现出的低技术含量科技进步与整体素质的断裂,我们对于韩国完全可以放一百二十个心不是夸张,因为他们的高速发展缺乏强大的后背支撑,虽然我对该国的德育孝道一块给长敬佩,但这样的国家是在不足为惧,但是,先别急着高兴,我们,也一样。
  •   李镇西——中国式的苏霍姆林斯基。
  •   一直很崇拜李镇西,也有每天阅读其博客的习惯,才看了一半,其中一个观点对我启发很大“幸福比优秀重要”
  •   一直就喜欢李镇西的书,很佩服李老师。这本书上的文章比较新,没让人失望。
  •   李镇西的全套几乎都看过了,很不错,很实用,可以在现实课堂中应用,看完很有感触~~
  •   喜欢读李镇西老师的书,读了之后让我跟坚定理想。
  •   支持李镇西老师。。。
  •   从事教育工作十多年了,激情慢慢转化为理智,却发现我需要更多的理论指导了。李老师的书如及时雨,更需要慢慢地细致地读,细致地体会。
  •   内容风趣幽默 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讲述一个个教育理念
  •   用心把教育做好的人值得尊敬!
  •   从事教育10多年了,很有感触。。。
  •   书很适合做研究的人阅读,但对于一线教师来说,高度似乎有些高了,但还是值得一读的
  •   对我来说,比教师实用,可以多一些理论知识!!
  •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这话值得用心感悟
  •   我一直很喜欢李老师,他的每本书都有自己的感悟,非常符合实际。
  •   感悟其中……
  •   思考还是比较深入的
  •   希望对我的教学有帮助哟
  •   做为老师很久前就听别人推荐,现在看了受益匪浅
  •   推荐年轻的老师们阅读。
  •   书一收到,就被同事先借去了,我想,读了以后,一定会从中受益的。
  •   读了让我受益非浅,很与用
  •   如果一、你还是一个每天只知道教书却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不再进步,那么读读此书,相信会有很大收获。
  •   李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借他山之石,攻自身之玉!
  •   正在看,很多都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值得每一位老师认真读一读
  •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收藏,值得阅读!
  •   很实用的一本书,交给我们很多,也让我们进步很大!
  •   值得拥有的一本书!!
  •   很好的一本书,学习了,收获蛮多.
  •   非常好,还没有看,希望真的不错!
  •   同事建议买的,我不太看的动,说实话,我不太喜欢
  •   才人。真是太有才了。学习啦。
  •   值得一读,收获很多,还会继续买。
  •   不错,正版,听说很好,马上读.
  •   很有益的书籍,送给教书的朋友非常好
  •   值得有拥有
  •   留待假期再慢慢学习。
  •   买回来还没看呢,应该不错的
  •   物流快,书也不错!
  •   慢慢研读,肯定不错
  •   正要开始读,看目录还是很好的
  •   书还没看,先收起来
  •   挺好,很有启发!
  •   虽然没有读完,但感觉的出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   真的很好!!!
  •   帮别人买东西 第一次知道当当 不错
  •   想买很久了,终于买到了!
  •   很多观点很赞同,给我们很多启发和反思,值得以读。
  •   一定好好研读
  •   值得拥有,看了收获很多!!!
  •   《我的教育思考》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30年教育教学思想感悟的精华。全书共分六辑,从真教育,真幸福,到还教师以真实,给教育以诚实,再到尊重每一个孩子等等,最后落笔于教育需要阅读,他呼唤教育者应当以身作则,踏踏实实做教育,坚持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主动追求并无限接近真教育……只有教师的思维方式、观念、心态改变了,才能从容应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善待后进生》一文,写到部分老师,一见后进生就是爱不起来,看见他们就心烦,因为他们影响自己的教育成果。正如书中所言,如果换种眼光,仔细想想,这些孩子他们听不懂课,可是一年四季,总是准时到校,听他们听不懂的课,一听就是三年、六年甚至十二年,这种毅力我们成人具备吗?不说听课,记得我前一段时间,审批资料,连忙了一周,签字手签的都肿了,扪心自问,孩子每天要写那么多作业,他们的手痛吗?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想想,现在的孩子们真不容易,他们小小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去参加各种培训,童年的记忆恐怕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了,快乐何在!

    书中讲到几个孩子自杀事件,引起我的思考,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花季儿童宁愿丧失生命,学校、社会和家庭就没有责任吗?《美丽人生》的父亲用善意的谎言,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避免孩子幼小的心灵受伤,就像国外一家幼儿园,冲进抑或恐怖分子,老师想办法让孩子相信这是一场游戏,尽管她自己也处在极端的恐怖之中,这种爱真是我们该学习的。

    爱孩子,爱学生,不是一句空话,他要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放大他们的优点,多肯定、多鼓励,家校联动,塑造出自信、乐观的学生,我想这也是李镇西老师的本意吧!
  •   这本《我的教育思考》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30年教育教学思想感悟的精华,其中很多的教育教学思想给读者不少启示。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作为一名教师,是幸福重要?还是优秀更重要?李老师的现在的观点是:一个教师,是否“优秀”不是最重要的,是否“**”更无关紧要,最最关键的是,是否“幸福”。李老师得出这个结论的理由是:“优秀”与否是别人的评价,“幸福”与否是自己的感觉。的确如此,“优秀”的老师是有数量限制的,而且牵涉到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个体,有时候是很难控制的,而“幸福”不一样,只要我们自己内心感觉到幸福就可以了,这主要取决于我们自己内心的感受,别人很大程度上左右不了你的。
    在这本书中,李老师反思了“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种说话。这种说话,现在依然还很流行,有些教师还挂在嘴边。对于这种说法,李老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命题至少包含三点谬误:第一,教师的灵魂肯定是比学生高尚,(否则怎么可能当“灵魂工程师”呢?)第二,学生的灵魂肯定不如教师,(否则干吗还需要“灵魂工程师”呢?)第三,学生的“灵魂”是可以被“工程师”随心所欲地“塑造”的。李老师的质疑是犀利的,也是言之成理的。正如在书中李老师发出的提问“教师的灵魂真的就比学生高尚?”很多现实的例子给了否定的回答。从“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说法提出的初衷可能是好的。它要求老师要严于律己,要求老师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做学生的榜样和楷模。但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我们更应该提倡教育的民主化,提倡教师向学生学习。“还教师以真实,给教育以诚实”,说的真好!教师不是学生的“神”,教师也有缺点,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学生可以信赖的可以亲近的朋友。“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一千多年的韩愈在《师说》就说的非常到位。师生间相互学习,教学相长是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的。
    李老师在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如“把教育当饭碗并不可耻”,我也是深以为然的。当然把教育当事业的教师,我们是竭力赞同的,而且欣赏的。但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把教育但事业的,教师把教育当饭碗并不可耻,只要教师能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应该值得肯定。
    在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的很多教育教学思想的感悟很值得我们作为教育的后来者细细品味。
  •   如何干好工作,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答。如果我们是个教师,那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可能影响一代人,因为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本书作者李镇西用自己的行动给了我们启示,因此值得一读。书

    中亮点很多,比如:教育应该有忌语。在书的第205页,作者对这些身为老师不应该说的话做了总结,有50条之多。有些事、有些话是老师这个职业所不该说的,要特别注意。当然此原则同样适用于父母。当听到有父母骂自己孩子笨得像个猪的时候,我总想问他们:“那你不就成了猪爹或者猪妈了吗?”

    我算是业余教师,书里给我启发很大的是作者有关“科学质量观”的内容。

    第一,追求可持续的质量。即重视学习成功,更要重视人格的塑造、能力的增产和全面素质的提升。

    没有人会在20的后在意我们初中的学习成绩,大家只在意我们成为怎样的人,能为社会提供什么价值。在这个角度上,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的王道。

    第二,追求整体的质量,而非某一部分。面向每个孩子,着眼于每个人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最好的发展。

    古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说法,应该就是这个道理,人是作为一个整体现而非某个单独的部分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用整体眼光看待事务无疑也是我们所应采取的态度。没有绝对的好孩子与坏孩子。此外,我特别想在强调一下“木有混蛋孩子,只有混蛋父母。后者是前者的教师哈!”

    第三,追求和谐的质量。以人格教育为核心,学生的德智体现美劳各方面一定是均衡发殿,但一定要协调发展。

    不可偏废这此条的核心所在。见过很多身边的孩子学习成绩不错,但缺乏爱心或者公德心,或者体育有比较明显的缺陷,这都是不能协调发展的直接后果。此外,和谐的质量也许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在自我和谐之外我们应该强调自己与世界的和谐,自己好不能以别人差为代价,就像人类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样。

    以上三条应该不仅仅是对教师有启发,身为父母的我们也许更会为之所动。

    书里还有个细节让我印象很深,一个女英语教师打了学生(某同学的表都打断了),然后跟其他教师抱怨“没办法,我这是出现于责任心。不这样严格要求,学生的万贯怎么上得去?”。作者写到“又是一个责任心!但无意中却泄露了免得之心”不知道您上学有木有遇到上面这种女老师或者她的变种,无疑这种人是不适合当老师的,以前我当学生时心里管这种人叫“禽兽”!

    全书每页都流露出作者对学生深深的关爱之情,非常有幸能看到本书。
  •   一直都想拜读李镇西老师的著作,这次下定决心看看。自己将于2014年毕业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想通过阅读行业内教育专家的著作为自己积累下经验。这本书是李老师30年的教育感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很多例子很生动,令人受益匪浅。
  •   李镇西号称是“南有李镇西,北有魏书生”。名头太响,不得不买来拜读。内容感觉稍有点水。
  •   李振西校长是个有思想的教育者,读他的书会让你和他一起思考教育。
  •   比较适合中学教师阅读.其中有不少好的文章,表明了作者的好观点,但是有几篇文章不够精炼.这样来看,书籍总体偏贵了.
  •   用于教师活动赠品
  •   教师反思的宝典,值得借鉴!
  •   没能吸引我想要一直往下看,可能自己的思考太浅薄吧
  •   书是帮别人买的,同事说不错。
  •   释怀郁结情绪
    ——我读《我的教育思考》
    文\蠹鱼
    这是李镇西老师从教30年的思考。说是深层,或说千万师生受益,似乎有些叫人质疑。这样一本书,愈百万册,不可想!还有温家宝总理等名人点评,这又令我困惑。本想作者该是位低调工作者,这样做,又为那般?一个人的好,都是由别人来评定,并不是靠自己来宣传,即便这些都属实,那也该收敛的。打开第一页,总理的批示醒目地印在最上面,哪能不刺激读者。本就是教育思考,还不如直接入题,把评论机会留给读者岂不更聪明?

    打开这本才知道,社会、学校、师生之间有那么多不为大家所知的事情。李镇西老师通过这些年来从曾经的误区,到今日对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以及自己收获的经验,一一表达出来了他的感悟。他的工作思考以及对教育的理论,无疑在书中都能体会到。对于他的那些做法到底大家能接受多少呢?李镇西老师,算是敢直言的人。也许李镇西老师是一位优秀的好老师,但是在文中我怎么就听出唱高调的味道来,好像无时无刻不在说自己的好。我不知道每个从教人员的思考感悟都是如何,甚至怀疑文章内容的真实成分。侃侃而谈的,貌似一直在标榜自己,标榜自己教育的出色和自己获得的成果。

    对于教育,确实如李镇西老师所言的那些一样,利弊太多,有些又无法左右。无法选择学生、无法选择教材、无法改变考试制度等等,只能在原有的中国式教育中用良知、用技巧、用方法,找出适合孩子的切入点。听上去李镇西老师点子也良多,意见也很多,也对教育提出相当的批评,思想也颇丰富。说得头头是道,也句句在理,如书中所言的这些,能坚持、无虚假、不浮夸地真心对孩子,家长、学校、社会倒是宽慰的,也因有这样的老师为荣,还因这样的老师看到国家的未来的光明。

    教育真的是一个大问题,不只是说说就可以办得到的事,实践很主要。是不是去掉骄躁,更加认真呢?
  •   这是出版社把李老师以前出版的作品重新选择,组合一下,没有李老师新近的文章,所以如果买了李老师以前的书,就没必要买这几本书了。
  •   印刷好,质量不错,内容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