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大家

出版时间:2007-5  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  作者:杨建国  页数:14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国画是我国三大国粹之一,作为中华文化艺术一大瑰宝,于世界艺术领域大放异彩!20世纪可以说是中国绘声绘色画创作的一个繁荣时期,期间涌现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著名画家,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画上了极其浓重工耀眼的色彩!本书为“今日美术馆书库”系列之一,将为您介绍一批优秀的国画画家及其经典画作,展示他们超越寻常的绘声绘色画才华,让您对国画艺术文化有一个更深切的了解。

书籍目录

档案  笔酣墨畅  意气清和
张江舟人物画的三大系列 文/樊波
张江舟艺术简历
回复绘画本体的当代水墨画 文/张江舟
大家 我是健培 文/王孟奇
惟艺是图 文/朱德训
随笔(之一) 文/高旭奇
随笔(之二) 文/高旭奇
随笔(之三) 文/高旭奇
名家教学 写生的空间 文/田黎明
党震
杨珺
许莹
卓昭妍
谢淼
展线 前言 文/刘华
黄格胜
范扬
朱新建
杨春华
胡石
宋丰光
张伟平
边平山
李文亮
张江舟
孔戈野
张子康
怀一
明瓒
崔海
林海钟
雷子人
常朝晖
刘明波
马俊
党震
关注 白昀浩
陈林
秦艾
萧丽
张合红
崔强
李戈晔
倪春林
王金峰
敦文静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几位研究生就要毕业了,经过几年的学习,研究生在中国画基础学习中下了比较大的功夫,但这仍然是一个长期课题,因为对于中国画来讲,专业性研究和基础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作为研究生,重要的是把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方法、技能,更重要的还要具备中国画的文化基础,这种文化基础必须通过临摹、写生、创作、文史课程的渐进,在学习中逐步从造型、笔墨上深入体验、感知、领悟中国画的文化基础。我们的教学传统有深厚的学术积淀,有老一辈的学术思想和他们身体力行的教学品格与深厚的人文精神,他们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和我们的学生。传统、生活、创造成为我们传统教学的重要理念和重要的教学原则,如何在临摹、写生、创作课程中深刻领会老一辈艺术家的教学思想,如何在每门课程中能比较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涵,尤其在当代文化中怎样认识和融会传统的人文境界,并围绕、追随着我们的教学传统去体验中国画的文化基础,积累中国画基础,以此来提升我们对中国画的认识与人文修养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这里,我主要通过研究生写生课,以随感方式谈一点关于意象空间的思考。研究生的写生涉及到造型及笔墨的思考,这方面应从传统文化中来体验其中深厚的民族性格、性情和文化之源,这些因素构成了造型与笔墨的空间,一种性情与一种造型,其笔墨所产生的感觉是靠着文化本源与自然规律来支撑的。可以说在造型、笔墨感觉上的深度,是以文化积淀与文化心性来确定的。在教室和自然中写生,研究生具备了常规技能方面的基础,进一步的课题是在物象空间里来寻求文化的结构,以此在写生方式中铺开对文化空间的体验过程。我们的教学在临摹、写生、创作课题里三者互动,同学在写生时候,要把临摹基础和创作基础融入写生,两个基础渗透的文化理念是以中国画的文化基础为本,所以,当一幅写生稿与一笔墨的生发,都包含着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体验方式。传统的花鸟画讲“一笔成形”,我们的导师卢沉先生讲“下笔就是创造”这样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就是说,如何在一笔画内和一种造型能形成一种文化空间是至关重要的。它的文化空间是于现实的基础上超越现实,是一种既有现实、也有精神一同中国画似与不似的文化理念。余英时先生谈到“中国知识分子所持之道,一方面代表了超越性的精神世界,但另一方面又不是脱离世间的……不离世间以求出世间,这就使中国的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成为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不即”才能超越,也就是理想不为现实所限,“不离”才能归宿人间,也就是理想不至于脱离现实。这样的人文空间所创造的人文气象印证了先人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来体验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人文理念。而中国画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它的意象空间在“不即不离”中呈现出中国人面对自然所崇尚的善良、忠厚、宽容、鲜活的人文境界。南朝钟嵘的《诗品》开序就有“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讲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人的心性与天地交融。明代《高松竹谱》论画竹法,有雨竹、风竹、晴竹等,均以心性来领会自然的变化,直指人对精神的关照。借助自然物象进行意象文化的思考,通过意象空间面对物象来经历和体悟自己的内在空间,把写生放到文化空间里,用“借物写心”来引发对文化的体悟,于此,造型与笔墨的文化意味就成为写生里很重要的课题。造型与笔墨对人物画是相辅相成的,当我们看一个对象,不仅只以经验的方法从科学的比例、技术的逻辑来画一个人物,还应以对象提供的空间来引发我们的思考,从物象本身如何引出关于意象空间的体验。钟嵘明确了“因物喻志、寓言写物”的意象方式,以自然为胸襟,澄怀观道,从自然物象中发现、领悟其文化内涵,并赋予对象与寓意。对于写生者,应该来反省“文已尽而意有余”的形象空间与形式载体,这就需要我们从文化取道、艺术形式、生活经历等多层面地去领悟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生有关的心性之源与性情之源,把它作为一个课题,从对象开始历游心性与外物的空间,看我们借此过程能否还原到对象内在所蕴含的文化空间,即人类共通的情感。通过意象方式,追寻这样的造型方法和笔墨感觉,来托出主体所领悟的文化空间。古人讲“月行云空,清静人真”,其形式过程以月和云为载体,它是我们能把握的、看见的空间。清静人真是内容,是我们看不见却能感觉到的空间。它既包容了创作者体会关于清空的感觉,也在清静体验方式中借助了月与云的物象,使心性对清静的感觉就有一个准确的托体,空的境界即被生发出来。

编辑推荐

《国画大家:1卷(2007)(总第6期)》是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画大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