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骆驼

出版时间:1993年1月  出版社:陕西旅游出版社  作者:(台湾)三毛  
Tag标签: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哭泣的骆驼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8条)

 
 

  •     点击链接加入群“三毛的故事”: http://jq.qun.qq.com/cgi-bin/jump?_wv=2&k=PlFC8h
      点击链接加入群“三毛的故事”: http://jq.qun.qq.com/cgi-bin/jump?_wv=2&k=PlFC8h
      点击链接加入群“三毛的故事”: http://jq.qun.qq.com/cgi-bin/jump?_wv=2&k=PlFC8h
      点击链接加入群“三毛的故事”: http://jq.qun.qq.com/cgi-bin/jump?_wv=2&k=PlFC8h
      点击链接加入群“三毛的故事”: http://jq.qun.qq.com/cgi-bin/jump?_wv=2&k=PlFC8h
      点击链接加入群“三毛的故事”: http://jq.qun.qq.com/cgi-bin/jump?_wv=2&k=PlFC8h点击链接加入群“三毛的故事”: http://jq.qun.qq.com/cgi-bin/jump?_wv=2&k=PlFC8h
      
      点击链接加入群“三毛的故事”: http://jq.qun.qq.com/cgi-bin/jump?_wv=2&k=PlFC8h
  •     初次接触三毛的作品。听《一个人的书房》时,听到她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满满的悲哀实在是触人心弦。问老妈有没有读过三毛的作品,老妈说她的作品都挺好的,很多人喜欢。于是我找来《撒哈拉的故事》。比起《梦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愉快轻松很多,以三毛和丈夫荷西的在撒哈拉生活为主。三毛这个人很有意思,是个有趣的人。做出的事情,说出的话语,都不时让我捧腹。
      
      一直听别人说三毛和丈夫荷西的美好爱情。这点点滴滴的生活在我看来确实,但是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在爱情中迷失自己。三毛的一段话我很欣赏:
      
      偶尔的孤独,在我个人来说,那是最最重视的。我心灵的全部从不对任何人开放,荷西可以进我心房看看、坐坐,甚至占据一席;但是,我有我自己的角落,那是:“我的,我一个人的”。
      
      这是我欣赏的,也是我想要达到的,不在爱中迷失自己。
      
      《撒哈拉的故事》更多是生活琐事的叙述,很耐读,而《哭泣的骆驼》很大一部分是游记,游历是要亲身经历才能感同身受的。
      
      而三毛文中的阿拉伯人和生活确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当初决定学阿拉伯语也是因为对阿拉伯浓郁文化产生兴趣。但是三毛文中的阿拉伯人和事是让我在余秋雨对埃及的描写后又一失望。住在那儿的阿拉伯人落后、贫穷,贫穷不是错,但是没教养没修养就不对了。固然有军曹、哑奴、沙伊达和巴西里这样让人喜爱并且可歌可泣的人物,但是他们的悲剧都可以说是来自周围落后的人们。奴隶制度和殖民地统治和反抗。即使当地人民通过反抗拿回了自己的土地,领袖们又怎么统治这些暴民?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奴隶制度就可以不改变吗?强奸天主教徒就不是强奸、不是罪恶吗?安拉真的允许吗?一个父亲真的可以把女儿当作财产去卖让自己致富吗?领袖终究是一群人中的一两个,当大多数人都被蒙蔽了双眼,那些英雄们又找谁去诉说?他们会不会叹生不逢时呢?
      
      宗教是文明的源泉,也是封闭教条的开始。一个个故事让人心寒,也让人反思,什么才是教化的最好方法。
  •      
       在万籁俱寂时的一道闪光,划过幽暗的夜,流星倏忽陨落,一抹香魂消弭于天地间,辨不清颜色。一如她最初踏着朝霞款款而来,倔强的样子像是在唱一支并不娴熟的歌,荒腔走板,却又异常信马由缰。可是却能从击节的曲调中听出,她并不快乐。
       即使笔落惊风,铸成欢愉的模样,但是从刻痕和水磨的罅隙中,发现悲哀的端倪。在她伴着苍凉诗意的大漠孤烟里,在她与荷西的撒哈拉落日下,她用瘦弱肩膀挑起的是她的孤勇,她的骄傲,还有她无法言说的孝道。
       有那么多的瞬间,在我看着她从字里行间中逸出的零星悲凉,我都想隔着数十年的时光去握紧她细弱的指尖。
       三毛,你不必强颜欢笑,不必用文字铸成一座堡垒,不必将愁云惨雾化作闲云流水。诉诸笔端的墨痕将孤寂与不甘掩埋,最初的承诺终成悲哀。
       我在回溯她的一生中,捉住了她羞于启齿的伤与痛,也许天性使然,也许造化弄人。
       三毛,她终于在滚滚红尘中超脱又坠入,再以生命作结,永久地挣脱出宿命的桎梏与欺侮。
       一切尽是幻象,于沙漠,于海岛,于平原,于山岭。于她行走过的万水千山,于她经历过的人间百态,她在最荒凉处见证了最温暖,在最繁华处看尽最悲哀。三毛,一个传奇女子的传奇一生,她用笔写下的,仅仅是被她悉心装点过的生活,她用幕布将最本真的寡淡与萧索遮蔽,露出光鲜恣意的一角,供世人揣度,令父母安心。
       可当全部铅华尽数洗去,当那段岁月素面朝天地出现,三毛,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她经历的跌宕一世所焕发的光可否足以温暖她自己?
       将时光之钥扭转,电光交闪间,重回命运的起始,万象的源头,时间定格1943年的春天。
       巴山楚水环绕的重庆,嘉陵江涤荡着波涛从高原蜿蜒流过,三毛在莺鸟啁啾中睁开了双眼,去正式面对这个红尘十丈的陌生世界。
       原是战火纷飞的世道,历史正在徐徐进行着天翻地覆的变革,只是枪鸣与炮响在年幼的三毛耳中不过是闷声哑炮,不足以引起她的丝毫注意,战舰船桨激起的水花溅不湿她的衣襟,炮火狼烟也映不出她的脸颊,历史像是一部无声的默片在她的身后播映,她只是在院子里抬头望行云,低头观落花。
       三毛的父亲陈嗣庆竭尽全力将她护在身旁,给予她不易察觉的保护和关爱,当重庆已然无法继续维系,陈嗣庆携眷迁往南京,在一隅洋房落了脚。
       一路的舟车劳顿、披星戴月,三毛全然不知,她只是发现玩耍的环境变了,有了几净的落地窗,有了宽敞的大庭院,也多了几个年龄相仿的玩伴。小伙伴相互嬉笑打闹,你追我赶的劲头热烈,抛起的石子却无法在三毛的心湖中泛起一丝涟漪。她坐在庭院角落梧桐的树荫下,看着跑来跑去的欢声笑语,她隔着炙热的空气蓦地感到难以言明的寂寥,在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心中第一次出现这种成长后才会萌生的感触。
       寂寥。三毛坐在小木凳上,人生第一次感受到寂寥。伸出还是胖胖短短的手指,迎着阳光挡在眼前,沉闷从心底滋长。她趁着没人注意,从凳子上站起,迈着尚属踉跄的步子,走出庭院,走出巷弄,走出一方被既定的天地,朝着未知坚定地前行。
       直到坟场的风从四面八方袭来,原始于生命又归寂于生命的气息将她紧紧裹住,但是三毛并未觉得阴森或者可怖,年幼的她感受到的是一种久别于喧嚣之上的沉静,一种全然不同于嬉笑打闹的阒肃,卷着她的碎发跳起了安宁的舞。三毛趴在不知名的坟头,皮肤接触着被阳光烤过仍冰冷的石碑,唯一的官感是凉爽,凉爽将热气与沉闷隔离在周遭外。
       茫茫坟场中,无形的招魂幡飘荡,又如羽翼般地护在三毛的周身。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究竟身在何处,这地方对于他人意味着什么,她全然不知。但安宁与沉静她能够模糊体味,就如同一枚隐秘的种子,在这个不具名的夏天埋入了她的宿命沃土,开始慢慢以极细微的姿态破土而出,继而萌发,最后盛开的花,别在三毛生命的耳根,张扬却隐忍,洒脱又果敢。
       在这个属于源头的年岁里,三毛还不叫三毛,她还只是个穿着嫩绿色夹袄的小姑娘,束着两条小辫子坐在桌案前,手中的笔还握不牢,她撇着嘴在格子纸上方方正正一笔一划地写下“陈平”,两个字间隔着一个空格,她写完就将笔搁下,然后背起手看向父亲。陈嗣庆哭笑不得地望着小小的女儿,倔强得像只不肯屈服的马,他宽厚的大手摸了摸女儿的头顶,遂了她的愿,把她名字中的那个繁复的“懋”字去掉,族谱中的“陈懋平”正式变成了“陈平”。
       或许名字对于年幼的三毛来说,就是一道囚困她的枷锁,戴着它,她就是陈家的二女儿,没有自由,即使翩跹得再美也是戴着镣铐舞蹈,而一旦将它挣脱,代表了一个全新的属于她身为个体的释放,她有了不同于二女儿的追求和向往。通过一个空格,她看到了广袤的天地在眼前缓缓展开。
       她是像空气一样自由的人,决不让步,决不妥协。
       
      
  •     这是一个美丽的世界,一切的悲哀离我们是多么遥远而不着边际啊,可它一直发生着。见证过它们的人用最凄美的文字将其记下,等待着下一个相遇。这是我读过最感人,最令人心痛的书,它不同于有些小说生硬地臆造出的一串串悲剧,它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哭诉,诉说着那人间冷暖,爱恨情仇。
  •      我读的第一本三毛,是《撒哈拉的故事》。只读几行,就被书中透出的浓浓韵味所吸引了,那大漠中不为人知的故事深深震撼了我。第二本《哭泣的骆驼》更是如此。
       有了这两本好作品开头,我像找了迷一样又连着看了好几本三毛的书。我喜欢三毛的作品,因为它里面每个故事都是真实的,同时又那么的不真实。看三毛的书,你的心脏都会跟着颤抖,因为你知道书中的人物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撒哈拉大沙漠,世界的尽头,也是知识贫瘠的地方。八岁的新娘,插入人身体里的水管,世代为奴的人们,聪慧美丽却被人唾弃羞辱的沙伊达。在这个无知的世界里,理性的光芒显得那么渺茫,一切都显得那么可悲。骆驼哭了,为了沙伊达,为了巴西里,也为了这个民族。骆驼的悲鸣衬着三毛内心的声音,越传越远,直入我的灵魂。
       我喜欢三毛的作品,更喜欢三毛的人。我觉得,三毛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她勇敢又脆弱,任性又负责,博爱又孤独;大方又敏感,所有的这些加起来,就成了个完整的三毛。沙漠的生活、异地的流浪旅行、曲折的感情生活给了这个东方女子传奇的一生。虽然三毛只在世上48年,但她的一生却抵得过普通人几辈子。
       我想,许多女生的心中都有一个三毛梦吧。背上行囊,穿上一双风尘仆仆的皮靴,拿上相机,就这样出发。去漂泊,去感受世界,去体验人生。若有心爱之人陪伴,便更好;若没有,孤独也是一种浪漫。
       平庸的生命我是不想要的,最起码,要去提炼自己的灵魂。旅行也好,看书也好,绝不就这样碌碌一生,连记忆都是空虚的。
       与人讨论三毛时,总有人说三毛精神有问题。否则,怎会一次又一次的想着自杀,怎会在少年时如此叛逆。我想这只是人的天性。有人天生懦弱,有人天生霸道,这是娘胎里带来的东西。难得的是,三毛在几十年的时间中,并没有因为社会环境的种种因素改变自己。许多人,成长后总会被或多或少的磨去自己的棱角,以便自己与这个世界更融洽。而三毛却不,她生来就是向往自由、追求浪漫的。世上一切对她不过是一场梦,她为追梦而生,为追梦而死。她的一切做法都是在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离家出走是、自杀也是。
       读三毛的作品,总会让我想到一个单词——desperate。她的每一个脚印都那么的坚定、仿佛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走。
       三毛的人生观,就是做自己。我只有一辈子,为何要苦了自己去过别人期待的生活呢?我想旅行,就去;我想去沙漠里,就去;我不爱你,就是不爱,爱你,就可以为你去死。三毛是活在自由的漂泊中的,是活在爱情里的,是活在梦境中的,就连最后那根送她走的丝袜也没能将她扯出自己的世界。
       三毛,你的高挑身姿、异族风采、飘扬长裙还有你那双悲伤的大眼睛会永远留在世人心中。愿你在上面找回荷西,找回自己的笑容和自由。
      
      
  •      三毛让我们跟着她一起游历另一方土地,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这充实了我们的人生经历,毕竟许多事情我们无法自己去做。
       她对贫苦群众的同情让人感觉温馨。这让我想到了那些来中国做善事的老外,这种对人类同胞的怜悯之心,是全球都一样的。
  •      我给这本书的标签 人文 哲学。
       人文好理解。对于哲学,其实对认真去读她作品的人也不难理解。三毛的文章里纵横交错的是她的人生观 价值观。她有她的哲学体型,而这一体系也穿插在她的文章中。
       她是个善良的孩子,同样也是个执着的孩子。她一直执着的去散布她的善良。如果她不是生活在撒哈拉,而是一直生活在一个充满斗争的环境里。我想她或许可以成为圣女贞德一样的人物。她有着成为一个英雄人物该有的品格。。也有着坠入爱河之爱人逝去之后歇斯底里的痛苦。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折磨,终究让她承受了太多。。
       我喜欢这个孩子。。。发自肺腑的喜欢。
  •     《哑奴》
      我知道,他要说的是:“我的身体虽是不自由的,但是我的心是自由的。”
      我很为自己羞耻。金钱能代表什么,我向这孩子表达的,就是用钱这一种方式吗?我想不出其他的方法,但是这实在是很低级的亲善形式。
      我们在这一带每天借送无数东西给撒哈拉威邻居,但是来回报我的,却是一个穷得连身体都不属于自己的奴隶。
      哑努实在是一个聪明的人。
      ……
      
      《大胡子与我》
      不承认是彼此的另一半,那么突然失去后如何失去了原先的自己?也许之后的同样是自我,生活是多变的,关于爱情的每个话题都是难解答的,像辩证法…
      
      《一个陌生人的死》
      一具腐臭将死的身躯,一座繁花似锦的小院。
      肉体 与 心灵。
      
      《逍遥七岛游》
      那个用口哨做交流的国家很有趣。
      
      《哭泣的骆驼》
      地上两具尸体,鲁阿张着眼睛死在那里,沙依达趴着,鲁阿死的姿势,好似正在向沙依达爬过去,要用他的身体去覆盖她。
      
      《沙巴军曹》
      一个被仇恨啃噬了十六年的人,却在最危急的时候,用自己的生命扑向死亡,去换取了这几个他一向视做仇人的撒哈拉威孩子的性命。为什么?再也没有想到他会是这样地死去。
      
      羡慕三毛,性格、经历、爱情、家庭… 喜欢她的人,会不会都想同她一样努力坚持自我。
  •     三毛和荷西之间隔了六年、一场大雪、千万座城和一片沙漠。 六年后,三毛重回马德里。 荷西在背后紧紧抱她,三毛问他:“现在,如果我跟你说我要嫁给你,是不是太晚了?” 荷西满眼泪水望着她:“一点也不晚。”
      
      
  •     这不是关于沙漠里的风土人情,而是三毛在沙漠里的历险。
      没有看完就写书评,而是放置一段时间。
      到现在还记得里面的军曹,SABA SANCHEZ DOLO,因为战争与种族仇恨失去了战友,幸免于屠杀,更是对他的折磨。成天沉溺于酒精企图麻痹自己,这样的人恨沙哈拉威人是正常的,但他的生命却定格在自杀式爆炸时掩护沙哈拉威小孩。
      还有印象最深的就是哭泣的骆驼了,里面的沙伊达与游击队领袖的爱情以及为自由与解放献身的精神让人为之动容。
      
      
  •     这是断断续续看的三毛的第四本书了
      
      其中<梦里花落知多少>在很久之前就看了个开头,却一直没有读完,因为在我看来,三毛的故事里总带着一股淡淡的忧伤,犹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悲剧性的结局总是令人扼腕,于是天生对这种虐心文字无法免疫的我,一直找着各种理由不去接触三毛的书,总害怕自己的情感会被卷入三毛渗着自由气息的哀伤文字中
      
      <哭泣的骆驼>这本书算是<撒哈拉的故事>的后续了,但是随着时局的动荡,书中的文字也明显没了之前的轻松、明快、那种追求沙漠壮丽之美的坦然以及对异族文化的热爱,文字着墨的对象也集中在了撒哈拉沙漠中那些"陌生人"上,开篇的收魂记犹如承上启下的序曲,沙巴军曹的故事更是为动荡时局的来临埋下了伏笔,这个时候不想去评论沙哈拉威人与西班牙人的历史恩怨,那都是命运石之门的选择
      
      不过接下来的"搭车客"一篇犹如沙漠中的万花镜一般,照出的是沙哈拉威老人、小孩、西班牙小兵、娼妓...各式各样普通人物的片段,苍穹的背影下天边的尽头,长路上一个个小黑点从脑海中浮现,其中有他们的生活心酸、有安详而深厚的淳朴、有欢笑、有新鲜、也有人生轨迹的不同,始终不变的还是三毛与她的荷西对陌生人的信任与关怀,我想,这才是真正支持三毛在陌生的撒哈拉沙漠中待下去的支柱吧,通往阿雍镇上的这条长路犹如一本平实的故事集,记载的都是美丽的回忆,可以说,这篇文字是整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了
      
      <哭泣的骆驼>算是全书的正番了,不过我却提不起兴致来评论她,手轻轻地滑过这些方正的文字,记住的是巴西里、奥菲鲁阿、沙伊达这几个名字,唯一做的便是特意去查了查西属撒哈拉的结局,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
      
      如果说三毛是被迫逃离撒哈拉沙漠的,那么加纳利群岛便是寻找金苹果之旅了,不过可惜的是<逍遥七岛游>像是催眠文字一般,唯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神奇的口哨语言,何时何地能去寻找属于我自己的金苹果呢?
      
      剩下的三篇文字不想提及了,倒不是没有兴趣,只是总有一股忧伤和牵挂萦绕心扉,哭泣的骆驼就那样结束了,欲言又止而不知所言的感觉,评论也就这样暂时结束吧
      
      感谢三毛分享她的故事
      
      
  •     这是我在 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 和 倾城 之后,看的第四本三毛的书。这些书中的故事个个都有趣,她也善良可爱。我却又不由觉得,如此单纯的三毛,其实多么孤单啊。她选择了孤单,因为她害怕失望。她深知这世界并不美好,却一意孤行想要躲在自己理想的乌托邦里。不断旅行可以淡化她的失望。她与亲爱的Jose走遍万水千山,只因他们是一样的 孤单的。他们来生不再是夫妻,会有新的希望,新的失望。也许,这样繁忙地不断经历新的故事,会不会就此忘记孤独的感觉呢?
  •     无来由的,突然很想念三毛的文字,也想到了哭泣的骆驼。
      人有时候都会有种莫名的情绪在心理发酵吧?太多的时间在忙碌,忙碌到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或说什么的时候,静下心来,眼泪在某个时候是洗涤灵魂的吧,书是心灵的慰藉吧。而今晚只想听着纯钢琴曲,静静流泪,静静看书,回忆看过的三毛的书!
  •      每读一次你的书,有时不忍再看第二遍,看到像哑奴这样的悲悯人生,或是像情人那样的梦里的情景,都让自己脑子那真实的画面的不断重复,只一遍,我已能铭记一生。
       看着你的感情,如此真实地表达,真实地叙述,你有时的无能为力,沙巴军曹,还有哭泣的骆驼的沙伊达,你身处危险的地带,种族的,宗教的,阶级地位的等等这些危险矛盾,你还是行驶着你自己的角色,用你的全力保护着些许的珍贵,即使他们有些还是消失在世界的过去,可是你的文字依然让我们记住他们的身影,至于其中的邪恶,善良,都早已是每人自知。
       故事总是有结局,可这结局也总是不在你意料之内的,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万千变化的世界不断的斗争着,不论是跟别人,也是跟自己。
  •     代序尘缘,竟看的眼泪直掉。
      
      
      哭泣的骆驼。痛死了痛死了。一点都不美!什么沙漠爱侣,疼的都要窒息了。
      
      
      逍遥七岛游。好羡慕三毛,虽然她的生命经历了一般人难以承受的精神痛苦,但她也经历了一般人无法接触的广阔天地。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抛开丰裕稳定的物质生活,到最贫瘠的地方找最光彩的心灵。看她惊笑我快乐的不得了,看她无声默语我都要流泪,她对人世最令人不经意的景色报以最大的关注热情。
      再怎么平淡无奇甚至艰苦的生活,她都能找到其中之乐。她爱人,她爱一切充满生气,有精气神的事物。苦中作乐,不是酸腐的吟诗叹气,是真正的把阳春白雪融入了下里巴人。
      
      
      一个陌生人的死。太过善良,却成了与世间不和的原因。
      
      
      大胡子与我。若果真实的婚姻,能够像三毛自己写的这般快乐无牵挂的走一段人生路当然是再好不过了。可是大胡子离开之后她的苦况让人想想都闷得心痛。多希望她能像平凡妇人,平静的与荷西走完一生。也许那样无法留下那些美好的字句和传奇的人生,但至少,幸福是她的。
      
      
      哑奴。被欺压太久太久,久得都不再有反抗的想法。生而为奴,对人世一切抱着敬畏之心。这么能干善良的人,却得不到基本的尊重。哎,我又想哭了。三毛跟他的交往,完全把他当一般的朋友,没有一丁点的额外照顾,真的是非常难能可贵。有时候我们会对稍弱势的群体给予同情与爱护,但我们却总是把自己抬到比之更高得地位,俯视他们,以完成我们的怜悯之心。
      到底,我们能做的还是太稀薄了。
      
      
      摘录。
      
      人的环境和追求并不只有那么一条狭路,怎么活,都是一场人生,不该在这件事上谈成败,论英雄。
      
      
      作为一个担负着五千年苦难伤痕 的中国人,看见另外一个民族,这样懂得享受他们热爱的生命,这样坦诚地开放着他们的心灵,在欢乐的时候,着彩衣,唱高歌,手舞之,足蹈之,不觉羞耻,无视人群,在我的解释里,这不是幼稚,这是赤子之心。我以前,总将人性的光辉,视为人对于大苦难无尽的忍耐和牺牲。而今,在欢乐里,我一样地看见了人性另一面动人而瑰丽的色彩。
      
      
      人间处处有天堂,上 帝没有遗忘过我们。在这个芝麻似的小岛上,我们流连忘返,再要回到现实生活里来,实在需要勇气。
      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世界。一切的悲哀,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而不着边际啊!
      
      
      我们不过是想找个伴,一同走走这条人生的道路。
      下辈子,就得活个全新的样子。
  •     楼下有个修车铺,车子出了小毛病,要换机油,总是习惯的就去。里面很多墨西哥人,还有个黑人大胖子,老板是白人。墨西哥人会说英语的很少,每次都是一个叫marol的人负责我的车。marol 很能干,也很会说,以至于我一直以为他是老板。几次下来彼此也算熟悉。上次车子的一个Sensor出了问题,他们搞不定,就把车子送去volvo specialist那里。早上marol便带着我去取车。我也是破天荒的7点半就起了床. 就像所有在异乡的非本土人之间的聊天一样,marol习惯的问起我的家乡,问起我的父母兄弟姊妹。我和他说我来这里只是求学,父母都还在中国,经常会想起他们。他似乎很感伤的样子,沉默了很久,向我叙说他的故事。他12岁孤身一人来到美国,爸妈一直留在墨西哥,他现在每天都要工作七八个小时,回到家的时候也只是面对空荡荡的公寓,没有朋友,没有亲戚。周围的人也总是来去匆匆,即时可以认识一个邻居,可是说不定过几天人家就搬走了。我问他怎么没想过把父母接来,或者再回墨西哥去。他叹叹气说,他的哥哥来过,然后待了几个礼拜就走了。他也回去待过一个月。可是儿时的伙伴或结婚,或工作,都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该怎样开始新的生活。可是再回到美国的时候,他又开始怀念家乡热闹的街市,怀念家乡的亲朋好友。清晨的洛杉矶总是有些寒冷的,气氛也开始莫名的忧伤起来。我突然想到我和这些背井离乡的老墨也没有区别。我们千辛万苦的考G考T,申请来到美国,希望将来可以有份好的工作,好的生活。而真正毕业之后,即时能在美国找到一份好工作,也不过是再给别人打工;若是回去,同龄的人早已经给事业 家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又要重头再来。人生又经得起多少次重新再来。marol笑着说如果你的bf决定到哪里去,你就会跟着去哪里,那样就不会烦恼了。我笑着说我找bf的一个要求就是一定要回国。突然间觉得这个墨西哥人是那么的朴实可爱。
      
       昨天看三毛的哭泣的骆驼的时候,又想起了marol.我们也许总是或多或少的忽略身边朴实的人。三毛毫不掩饰她对沙伊达博识的惊讶,对哑奴的崇敬。这些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或许不识字,或许不太会说话,但和我们一样,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家人能够幸福。就像哑努被卖的时候抱着三毛送的毯子拖着脚镣小步的快跑回家,把毯子丢给疯癫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他又怎会知道这一别将是多少年,他又怎会知道自己的将来在哪里。我常想我放弃和父母团聚的机会。飘洋过海来到这里是为了什么。即使我能功成名就,父母也是白发苍苍。面对生活,我们有的时候是那样的无助和惶恐。marol一定和我一样吧!想念远方的父母,渴望美好的生活,只是所有的抗争在现实面前是那样的苍白无力。我想我还是幸运的,我还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我还可以去选择,而与他们是多么的艰难。有的时候是那么的讨厌所谓的社会阶层,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只是他们没有机会去接受教育,没有机会和别人站在同一个起跑线。想起我刚到镇上小学读书的时候也是受尽了老师的漠不关心,同学的白眼。我庆幸我还有机会去努力,而还有多少人,他们连机会是否存在都不知道。
      
      三毛说,一个人在沙漠里驰骋的时候,或许是孤单的,但是想想着整个一片世界都是你的,该是怎样的欢欣。像她那样一个简单率直爱憎分明可爱的女人,又怎能不让人喜爱呢!
  •     她的爱情,她的生命,都如同一场绚烂的烟火。极致灿烂以后,归于一片黑暗的沉寂。
      
      小时候,一直看她的书长大,她的文字,字字细细阅读。长大以后,留下了一个最美好的梦在心中。
      
      
      从她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对生命最初的热爱,对爱情最炽热的追求!
      
      
  •     不要在一件事情上抱有太大的期望,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往最好的地方想,做好最坏的打算。 不要因为一时的感情失落而放纵自己,努力让自己做到最好,让别人主动来找你。 不要以为你现在遇到的就是最好的,不管是朋友、恋人、伙伴还是敌人,要懂得拒绝,真心只保留给真正在乎的人,而这些人也都是懂得感恩的人。
      
      
      然而在这样一个速食时代,除了某些特别的场合“时间越长越好”之外,大家都崇尚快节奏生活。要等营造氛围才做某些事无疑痴人说梦。于是我就很快但却很认真的读完了这部小说。如同尝试着吃一种不知名的果子,你要先看果子的外皮、个头,散发的气味,然后才是试着吃一口,咀嚼它的味道……在读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我先是感觉到从作者的叙事中能体会到一种表面的坦然的、淡然的暗里的要表达的激情心境。如同一块好钢料,经过了高温的熔炉后还要一系列的锻打等手段。在最有张力的故事中也必然是用最平淡的叙事手法,其实生活的风浪体现在平淡的生活中。
      
      
  •     和三毛同样的路程,从中国到欧洲,从欧洲到非洲,从非洲到欧洲,但是看到的风景相同,内心感受却不同,也没有经历那么多生生死死的故事,
      这本书明显比撒哈拉的故事沉重了很多,读完了心里也开始压抑的很,故事开始就是很多的动乱和风雨欲来压满楼的沉重,现在的西非还算平静,但是很多其他地方也在经历着更重动荡和风波,也许在电视上对我们只是一条新闻,但是对于在当地生活的人来说,那是多少的故事,多少的痛苦,多少的生死离别呀。
      
      里面有很多写的是三毛在大加那利群岛上的故事,原来这个岛从很久以前就是北欧人的度假胜地,现在在去这个岛,感觉和当年三毛去的时候有了很大的不同,更加的现代化,更加的旅游风,不知道是岛本身发生了变化,还是去的人不同,感受不同,来来回回那个岛好几次,不过一直都是在拉巴马主岛,希望也有一天去看看另外的小岛,找找那些会吹口哨的人~
      
      
  •     记得在初中某个寒假,跟同学借了一本三毛的选集,很流畅地把它看完了。总体感觉三毛写的东西要说文学性很强不会,要说很通俗也说不上,但就是有那一种感染力,一种读完很温馨的感觉。我觉得读书就是图一个很自然开心的感觉,所以在图书馆看到《哭泣的骆驼》的时候,我想起还有这本书没有看过,就借了下来。
      书主要讲的还是在沙漠里的故事。三毛作为一个“奇异”的女子,用她敏感的心感受周围一切。她以这种生活为乐,感受着生活,也许这就是感染力的来源。具体来说,我认为她把目光投射到平凡人的身上是她作品吸引人的地方。
      在《收魂记》中,她用自己的相机和镜子告诉沙漠未开化的人那并不是用来收魂的;在《沙巴军曹》中,她写出了一个被仇恨占据心灵,但内心又十分温情有情义的军人形象;在《搭车客》中,她让许多沙漠居民搭了便车;在《哭泣的骆驼》中,她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战争、政治故事,那种悲凉,混合着大漠的广袤,让人心里产生一种悲情;在《一个陌生人的死》中,她牵挂着一个没人照顾的老人,并帮他办完后事;在《哑奴》中,她时时刻刻为一个奴隶痛心……
      她用自己细腻的心,去体会生活中的那些人和事,那些平凡的人和属于平凡人自己的不平凡的事。我们往往这么想:自己的事情是特殊的,自己经历是独一无二的,而他人的故事,他人的人生都是那个样子,即使再接近,再炫耀,毕竟是他人的,我们用一种更漠然的眼光看待。但是。每个人都是特殊的,每个人又都渴望让别人看到自己特殊的一面,让人理解那个独特的自己,让世界知道有这么一个独立存在的人。所以,用心体会他人的经历,这样才能让生活产生更多的感动。而三毛就是这样,她永远那么敏感,那么有热心,去关注那些所谓的平凡人,用自己的笔为他们写出东西,就这样,写出了生活的问题,写出生活那些悲欢离合的场景,喜怒哀乐的现实。
      我觉得我不会是三毛那样的一个人,把那些身外的东西看得很敏感、很细心。但我觉得,至少在生活中要会倾听,去听那些别人渴望告诉你的东西,去分享别人内心的想法,去交流自己的感受,去体会那些故事,毕竟,能有这么一个人想告诉你也是很难得的。让别人被了解,让自己被了解。
      看这本书的时候,总让我想起何韵诗的《嘘》,主要是里面的几句歌词,同样感染人:
      听谁来听谁走
      听谁的喜乐和哀怨
      听到我学会喜乐哀怨
      听谁来听谁走
      听谁的阴晴和圆缺
      听得我不怕阴晴圆缺
      
  •      心境跟身体不能同时在路上。那么因为缺少金钱的关系就让我的心境在路上吧。。跟着三毛旅行去她去过的地方去我想去的地方,有朝一日我也会随着心境自由漂泊。投身于那些美好当中···一个陌生人的死,深受感触。若是我面对一个无依无靠即将垂死的老人我会怎么做。料想我不会有三毛的举动·····但我会开始去感受世间的冷暖心存善良。用仅有的温暖去温暖那些需要温暖的人····
  •     喜欢三毛,喜欢她的悲伤中带着欣喜,忧郁中带着心动,他看透了世间的种种一切,就像那云雾中就被太阳穿过,
  •     她像沙漠的一滴泪,曾在人世间欢快跃动:她钟爱那些大大小小的物事,那些静默闹腾的人类,宠爱她的双亲,深爱她的挚友,她怎么舍得离他们而去,为了她的荷西,她选择蒸发在这俗世。。。。。。三毛,谢谢你留下最美好的文字,陪我走过这么多年,让我内心变得柔软,相信这世上确有忠贞的爱情。
  •   文笔略凶残
  •   当时我读完这本书第一个反应就是打开地图册看看西撒哈拉最后结局如何
  •   24等到30
    谁能等
  •   爱憎分明!
  •   好~~~我也要多关心他人~!~O(∩_∩)O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