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美学之间

出版时间:2006-2  出版社: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作者:朱志荣  页数:250  字数:3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收集的是作者二十多年来陆续写作的美学方面的单篇论文,其中绝大多数过去都在有关刊物上发表过。它们是作者每个时期对相关问题探索性的思考。本书回顾了他的学术道路。从中也可以见出作者在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上的脉络。    这些论文虽然算不上是我美学方面的代表作,我也不需要以这本论文集来掩饰自己著作的贫乏,至少目前我需要的不是著述的数量而是质量——我多次对师友说过,我希望自己在40岁以后通过知识结构的完善、思维能力的深化、眼界的提高等,能在学问的境界上提升一个层次——但这里的论文在我自己的学术历程中则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反映了我的思想积累和变迁的脉络,尽管它们显得良莠不齐,可能多少还反映了我敝帚自珍的心理。特别是我成长的年代,正是中国经历思想解放艰难历程的岁月,其中自然会有一些历史的烙印。

书籍目录

自序西方审美理论的生成与演变柏拉图灵感论述评论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论但丁的俗语观伯克美学思想新论评弗洛伊德的创作原动力思想罗兰·巴特的文论思想述评中国古代审美思想的历史源流儒道禅美育思想谈片《乐记》的美育思想《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性谈“清空” 妙在似与不似的有机统一鲁迅的悲剧观及其历史地位平心论“美是典型”说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贡献论蒋孔阳先生的“多层累的突创”说王明居模糊美学思想述评论马克思实践美学观的价值实践论美学的发展历程简论自然美  ——与蔡仪、李泽厚同志商榷试论崇高论悲剧性论艺术创造的想象民族文化精神与当代艺术的继承发展文学的当代性与审美论日常生活的审美现象与审美本质附:中国古代美学辞典辞条

章节摘录

书摘为审美能力研究积累丰富经验,为审美学科建立作充分准备的是英国经验主义。他们从感觉论出发去探索审美问题,导夫先路的是培根。他在研究方法上倡导从感性经验出发去采花酿蜜,以取代过去从概念出发进行玄学思辩的吐丝织网。在人的审美能力方面,培根特别强调想像力的作用。培根的秘书霍布斯把培根的研究方法具体化了,他将想像力与人的欲念、意图和目的联系起来研究,从中看出情感的动力作用和判断力的调节作用。    英国经验主义学说到了夏夫兹别里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斯托尔尼兹和卡西勒甚至把他奉为真正的审美科学的创立者。作为一名英国学者,他无疑会受到作为主流的经验主义思潮的影响。同时,他又是一名剑桥学派的新柏拉图主义者,与德国理性派学者莱布尼兹的思想遥相呼应。在强调心灵能力先验性的基础上,他认为审美情感是社会性的,并将这种社会性视为先天的禀赋。在他看来,人心本来就有辨别美丑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为内在感官、内在眼睛、内在节拍感,后人称之为“第六感官”。他还继承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看法,认为人的和谐心灵的内在节拍反映着宇宙的和谐。过去的一些学者将人的感性能力和理性能力看成是对立的,而夏夫兹别里则将它们看成是统一的。他实际上是将先验理性与感性经验结合起来研究的,认为理性不假思索地体现在感性活动之中,具有无利害性的特征,启导了后来的康德。夏夫兹别里的学生哈奇生在论文《论美、和谐和合目的性》中,讨论到美、秩序、和谐与合目的性、绝对美与相对美、审美的普遍有效性等问题,对康德均有相当的启发。    对康德产生影响的另外两名英国经验主义学者是休谟和伯克。休谟的思想曾启发康德纠正独断论的偏见,给予经验主义以进一步的注意。在《人性论》中,休谟提出了审美趣味的标准。他认为对象的秩序和结构与人性的先天构造,后天习俗和偶然心境之间的协调契合,从而使心灵感到快乐和满足,从中强调了生理基础上的心理功能、特定心境的作用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在《论审美趣味的标准》中,休谟以很大篇幅驳斥美无标准、各美其美的相对论。受维柯影响,他还认为审美愉快源于对对象的同情分享和设身处地。这对伯克、康德和移情说均有影响。    伯克《论崇高和美两种观念的哲学根源》(1756年),从人的自我保存和群居两种本能来理解两类不同风格的美,认为审美与人的社会性品质相关,包括主体对对象的同情、摹仿和竞争心等。    P9

编辑推荐

本书收集的是作者二十多年来陆续写作的美学方面的单篇论文,其中绝大多数过去都在有关刊物上发表过。它们是作者每个时期对相关问题探索性的思考。本书回顾了他的学术道路。从中也可以见出作者在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上的脉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西美学之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