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主义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美]腾尼.弗兰克  页数:374  译者:宫秀华  
Tag标签:无  

前言

  自百余年前中国学术开始现代转型以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历经几代学者不懈努力已取得了可观成就。学术翻译在其中功不可没,严复的开创之功自不必多说,民国时期译介的西方学术著作更大大促进了汉语学术的发展,有助于我国学人开眼看世界,知外域除坚船利器外尚有学问典章可资引进。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又开始了一轮至今势头不衰的引介国外学术著作之浪潮,这对中国知识界学术思想的积累和发展乃至对中国社会进步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可谓有目共睹。新一轮西学东渐的同时,中国学者在某些领域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出版了不少重要的论著,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论文。借此如株苗之嫁接,已生成糅合东西学术精义的果实。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企盼着,既有着自身深厚的民族传统为根基、呈现出鲜明的本土问题意识,又吸纳了国际学术界多方面成果的学术研究,将会日益滋长繁荣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降,西方学术界自身的转型也越来越改变了其传统的学术形态和研究方法,学术史、科学史、考古史、宗教史、性别史、哲学史、艺术史、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日益繁荣。研究方法、手段、内容日新月异,这些领域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面貌,也极大地影响了近年来中国学术界的学术取向。不同学科的学者出于深化各自专业研究的需要,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渴求也越来越迫切,以求能开阔视野,进发出学术灵感、思想火花。

内容概要

  《罗马帝国主义》作者利用所搜集来的零散史料,对罗马共和国向外扩张的真正动因及其深远影响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帝国主义”一词,按照今天的解释就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全然不顾其他民族的感情,为所欲为,一意孤行”。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兴起于拉丁平原  第二章 统治拉丁平原  第三章 创建同盟制  第四章 统治意大利中部  第五章 新兴民主派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  第六章 第一次布匿战争:罗马帝国主义的崛起  第七章 汉尼拔战争:罗马同盟制面临实际考验  第八章 情感主义政策  第九章 情感政策的后果  第十章 践行务实政治  第十一章 摄政统治或君主统治  第十二章 一项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倾向的对外政策  第十三章 元老院的“不干涉政策”  第十四章 商业利益与商业扩张  第十五章 “不干涉政策”的后果  第十六章 庞培大军:为资本主义开路  第十七章 恺撒大帝:征服世界  第十八章 结局  索引  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兴起于拉丁平原  古代罗马城位于航运便利的台伯河岸边的小山丘上,这里距地中海仅有14英里。罗马在拉丁平原占据的地域很小,从台伯河伸展至伏尔西山丘,从萨宾人居住的山脊直到地中海岸边,这一距离可能在今天看来很短,如果步行只需一天的路程就可以轻松走完。拉丁平原周围遍布着早在第三纪时期火山爆发后形成的可溶性凝灰岩和火山岩,大部分土质十分肥沃。由于拉丁平原中心地带地势起伏不平,所以地势较高的地区火山岩溶解迅速,而那些低地的凝灰岩就比较坚硬,溶解缓慢。尽管这里的人们长时问使用斧头和犁耕开垦土地,致使一些沃土被冲走,可是比起周边那些凹凸不平、坚硬土质的山地来说,拉丁平原拥有了最肥沃的土地。所以,住在这里的人们很早就必须动用武力来保护这片相对富饶的土地。  在印欧部族(Indo—European tribes)来到意大利半岛以前,拉丁平原的主要居民到底是哪一支尚不清楚。他们身材矮小,皮肤黝黑,不懂得使用金属器皿。他们通常被认为是地中海种族之一。印欧部族大约公元前3000年从北部和东部侵入到意大利中部,他们的入侵浪潮比较凶猛,终于占领了意大利的大部分领土。在意大利北部波河河谷地带发掘了他们早期建立的居住地,是一种典型的“河区居住地”(terremare),或“河区居住群”(pile-dwellings)。考古学家还相继在翁布利亚(Umbria)和托斯坎纳(Tuscany)地区发现了后来的“微兰诺瓦”(Villanova)墓地群,并从中发现了大量的珍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罗马帝国主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在看《羅馬的崛起》時,我就一直在思考,這個民族是真的“天生麗質難自棄”,內在的願望跟強大的實力使之非要統治地中海不可,還是只是恰好一連串的偶然機遇促使這個結果的誕生。《羅馬帝國主義》,就是嘗試回答本問題。
      
      本書作者Tenney Frank是美國古典學者,這本是他在1914(!)發表的,頗具有影響力的著作(現在就不知道了)。他試圖從外交的角度,去回答羅馬人發展成龐大帝國,究竟是怎麼樣的環境與原因去促成。而他的答案也饒有趣味的:大部分時間,羅馬人是希望維持地中海的和平勝於征服。
      
      相信很多人聽完後應該會皺皺眉。Tenney首先主張,羅馬一直依循“外事祭司法則”在行事,簡單來說,就是由宗教方面的信仰來控制外交事務,不得主動侵略,在“羅馬及其盟友”遭到不正義時,也必須在警告之後,由神明見證下,發動反擊。這種方式在今人眼中當然顯得不可思議,可在過去那種迷信的年代,又是一種合乎常理的舉止(其實台灣人也不要太大驚小怪,看看我們的民間信仰吧)。基本上,羅馬人都是在這條法則內行事,至少,表面上也要努力做做樣子。與迦太基人的爭戰之前,羅馬就是在義大利半島中爭取一個生存空間裡壯大,然後在第二次布匿克戰爭裡改變了內在本質,成為西地中海的霸主地位,也變成了一支強大的戰爭機器。這時候,羅馬人開始試圖加入東方希臘化世界的“大遊戲”中,由於其實力,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勝利者。又由於,這座城邦自己本身日漸軍閥化,國家與軍隊變成野心家角逐私人名利的工具,擴張與征服就是他們最好戰果,終於促使帝國的最後成型。
      
      確實,羅馬並不像是十六十七世紀以後的歐洲那樣的擴張,儘管他們也是會四處建立殖民地,但在本質上並不相同。誠如Tenney在提到第二次布匿克戰爭時說的:若非漢尼拔,或許羅馬跟迦太基會找出一個共存之道,歷史的走向也會大不相同。
      
      此外,Tenney對於Caesar的評論也很有意思,他認為這位野心家稱王的意圖雖然在羅馬城遭到挫折,但他依然不死心,企圖效法亞歷山大,當他遠征帕提亞建立不世功勳後,就可以反過來利用東方人的奴性建立起自己的王朝,用來逼羅馬人就範,又或者是如同數百年後晚輩君士坦丁所為那樣。慮及Caesar對克麗奧佩托拉的態度跟安東尼這位他拙劣的仿效者的行為,Tenney的推論似乎頗有說服力。
      
      
      本書中譯本由上海三聯經典人文書庫發行,考慮到書系性質,初版時間100年似乎也不是那麼驚人,而且華文界中對於羅馬史的專書選擇性依然不足,《羅馬帝國主義》的內容也極具有參考性,仍是值得推薦。此外,Tenney的另外一本《羅馬經濟史》也在去年由同一個書系翻譯出版,可以一併參考。
      
      
      與大家分享之。
  •      没有专业的背景知识,无论是历史方面还是政治方面。。。都看不懂这本书的。。。其实只是纯粹想了解罗马历史,无需读这本书,而且作者对待罗马的态度也未必中立。
       总之,哎,自己的知识太肤浅,看不懂,挺枯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