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的宗教观及其反思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张庆熊,林子淳 编  页数:44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哈贝马斯的著作和研究他的著作,在国内已经很多了,但较为全面反映哈贝马斯宗教观以及知识界和宗教界对此作出反思回应的论文著作,本书却是第一部,堪称走在学术前沿。宗教信仰问题正是自“9.11”事件之后哈贝马斯学术研究的重大转向,代表了他最新的学术探索。这就是本书最重要的出版价值所在。

作者简介

  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也是当今最重要的思想家,是西方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中坚人物。

书籍目录

增订版序
初版序
第一部分 宗教与公共领域
 《在自然主义和宗教之间》(导论)
 公共空间和政治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里的宗教:宗教公民与世俗公民的“公共理性运用”的诸认知预设
 世俗化的辩证法
 宗教、法律和政治——论文化多元的世界社会中的政治正义
 “可回收品分类”?——探讨哈贝马斯对宗教的理解的语言哲学前提
第二部分 与教宗对话
 民主的法治国家的前政治基础?
 什么把世界维系在一起——自由国家的前政治的道德基础
 哈贝马斯和拉辛格论理性与宗教对话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第三部分 与神学家对话
 神学、批判社会理论和公共领域
 教会社群作为“话语伦理”的制度基础
 内在超越与此岸超越
 交往自由和否定神学
第四部分 宗教观分析
 哈贝马斯:从否定到肯定
 从沟通行动理论到宗教对话
 哈贝马斯的“宗教转向”及其局限
 为什么哈贝马斯不是神学家?——面向神学的社会学沉思
第五部分 反思与挪用
 落实人间的宗教性:哈贝马斯的启蒙
 从哈贝马斯及罗尔斯看神学论述在公共领域的相关性
 汉语神学在公共领域中的论述进路——对哈贝马斯思想的一种反思性挪用
 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及解放神学的重建
 现代经济体制的宗教维度及反思
 现代化过程中的伦理缺位和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评哈贝马斯处理政教关系的新构想
增订版跋
初版跋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二)沃斯诺夫提出的批判与其说以思想丰富见长,毋宁说以阐释方式取胜;但我在这里只对它几笔带过。无论从思想丰富性而言,还是就阐释方式来说,沃斯诺夫本来都应做大量解释学的准备工作。可是,沃斯诺夫对社会批判理论没有全局概念。我们知道社会批判理论通过反思,在一定程度上将其发生语境复原了出来,并且依靠社会化过程中的语言中介所蕴含的理性潜力。但沃斯诺夫既没有区别开不同的分析层面,也没有想到要对以形式语用主义的语言理论、论证理论以及行为理论为一方,和以社会学的行为理论及系统理论为另一方,在当中作出方法论上的区别;他既没有把形式语用主义所使用的生活世界概念与社会学中的生活世界概念区别开来,也未能在以有关真值、道德、法律的规范操作的话语理论为一方,和以充满经验内涵、带有描述要求的重建,尝试为另一方之间进行划分。显然,他的理论结构是很成问题的。但是,如果不对其建构计划有个较为深刻的了解,就难以讨论为此而抽取出来的异议。 比如说,并不像看上去那样,仿佛我是用光明的未来对抗一钱不值的过去。我所提出的程序合理性概念,根本不能承担起替一切具体生活方式勾画乌托邦远景的重任。我的分析所依靠的社会理论架构最多能导致诊断式描写,从而使充满吊诡的反向发展趋势表现得更加一目了然。

编辑推荐

《哈贝马斯的宗教观及其反思》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版所收哈贝马斯本人论宗教的译文不多的缺憾,并及时反映哈贝马斯宗教观研究的最新状况,考虑到哈贝马斯本人不是神学家,但他的宗教观则引起神学家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并对包括汉语神学在内的东西方神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哈贝马斯的宗教观及其反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1、如何看待哈贝马斯的宗教研究。
    以下为个人所悟,非学界通论,供学友雅正。
    哈贝马斯从80年代开始对政治伦理进行深入的思考,在911之后又关注宗教问题,很多学者认为这标志着哈贝马斯晚年思想的两次转向。其中尤其需要警惕的是吉林大学的姚大志,他甚至专题性的把哈贝马斯的政治哲学孤立出来,当做一个独立的领域来加以研究。但是实际上,我们不难发现,在哈贝马斯的漫长思想历程中,前期的后批判哲学阶段(对阿多诺、霍克海默、马尔库塞的反抗和超越)、实践哲学阶段(《交往行动理论》时期)和政治-宗教哲学阶段(80年代之后),尽管研究的主题发生了显而易见的调整,但是其思想的内在动机和意图却始终未变,那就是在语言哲学的背景下重建现代性的同一性实践基础。只不过在后批判哲学阶段,他的主要任务是从根本上检讨法兰克福学派(尤其 是阿多诺)对现代性同一性的深刻破坏和由此导致的全面的哲学失望;而在实践哲学阶段,他转而重建这个现代性的确定性的哲学基础,这一阶段与他的第一阶段的关系可以归结为“先破后立”。至于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政治(商谈民主的政治前景、法制与政治共识的历史性重建、反对克隆人和福利国家等)和宗教(后世俗社会的批判理论、宗教信仰与公共空间、宗教神学与启蒙理性的重新妥协等)问题阶段,则实际上是其实践哲学的历史实现或政治实现,这一点表明哈贝马斯仍然属于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传统,即强调哲学对历史的参与性。
    也就是说,像姚大志那样,把哈贝马斯的某一阶段中的某一个问题孤立出来“研究”,纯属盲人摸象,不得要领。
    张庆熊先生是国内哲学名家,林子淳教授也是香港学界菁彦,尤工基督教神学。两人所选各篇文字均不限于“宗教”问题,读来至少有哈氏哲学的全局感和整体意识,视野开阔,见地独到,可见选编者的学术功力及品味。
    2、关于哈贝马斯的学术源流问题。
    编者张庆熊先生精通现象学及语言分析哲学,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兼跨两大显学而又各有精湛造诣的高手。他曾撰文讨论哈贝马斯对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继受关系,颇有启发。当然,我个人以为,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作为一种语言哲学,与海德格尔、甚至胡塞尔的关系同样、甚至更加深刻,此点笔者已有待刊之论,此不赘及。那么在宗教问题上,哈贝马斯语言哲学的学术渊源追究问题何以未见深入探索?此点令人不解。
    3、关于本书选文。
    哈贝马斯的多篇重要文献均被收集,且有较高质量的翻译,因此该书值得方家收藏。
    以上拙见,供学友交流。
  •   作为当今影响最大的宗教学家,译介哈贝马斯宗教观书籍虽然不少,但是能全面反映其宗教观的却不多。最近正在研究宗教社会化管理问题,真是如获至宝。
  •   在哈贝马斯中译著作中,这是一部难得的填补空白之作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