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一课一导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作者:《高中历史一课一导教材》编写组 编  页数:236  

内容概要

  《高中历史一课一导》主要内容有: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秦末农民起义、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等。

书籍目录

高中历史第一分册第一单元 古代东方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第2课 古代埃及第3课 古代印度第二单元 古代美洲与黑非洲第4课 美洲印第安文明第5课 古代黑非洲第三单元 古代希腊和罗马第6课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第7课 希腊古典文化第8课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第9课 罗马法体系第四单元 古代伊斯兰世界第10课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第11课 奥斯曼帝国第五单元 中世纪西欧第12课 封建制度第13课 城市的复兴第14课 王权与教权第15课 中世纪文化第一分册综合练习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第3课 商朝与青铜文化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第6课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第7课 秦末农民起义第三单元 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第9课 汉武帝时代第10课 东汉的兴衰第11课 割据与分立第12课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第四单元 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第13课 隋唐政治新格局第14课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第15课 中外文化交流第16课 灿烂的文学艺术第二分册综合练习高中历史第三分册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第18课 北宋中期的改革第19课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第2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第21课 辉煌的科学技术第22课 元朝的统第六单元 明朝的兴亡与清朝前期的强盛第23课 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第24课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第25课 康乾盛世(上)第26课 康乾盛世(下)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第28课 早期的西学东渐第三分册综合练习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第1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第2课 民族国家的形成第3课 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第4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第二单元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第5课 英国革命第6课 启蒙运动第7课 美国独立战争第8课 法国大革命第三单元 工业社会的来临第9课 英国工业革命第10课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第11课 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第四单元 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第12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第13课 巴黎公社第五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第14课 美国的扩张和强盛第15课 德国的统一和崛起第16课 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第17课 日本明治维新第1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19课 资本的全球扩张和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第四分册综合练习高中历史第五分册第一单元 天朝的危机第1课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第4课 洋务运动第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第5课 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第6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第7课 戊戌变法第8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第9课 清末新政第10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1课 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第12课 大战的爆发与过程第13课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第四单元 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第14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15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第16课 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第五单元 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第17课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第18课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六单元 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第七单元 中国的土地革命与抗日救亡运动第23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第24课 红色政权的建立第25课 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第26课 红军长征第八单元 “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第27课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第28课 罗斯福新政第29课 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30课 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第31课 战争的爆发与扩大第32课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五分册综合练习高中历史第六分册第一单元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第1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第2课 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第3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二单元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4课 民主和独裁的较量第5课 国民党统治危机第6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三单元 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第7课 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第8课 美苏冷战的开始第9课 殖民体系的瓦解第10课 大国关系的重组第11课 冷战的结束第四单元 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第12课 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第13课 西欧的一体化进程……

章节摘录

  (一)基本思路  北宋灭亡后,赵宋政权迁徙至临安(今杭州),偏安江南,史称南宋,两宋即为北宋与南宋的总称。宋元时期自公元960年始,至公元1368年终,达400年左右,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经济不断发展、民族高度融合、文化持续繁荣的历史局面。无论从农业、手工业,还是从天文学、数学等方面看,都达到同期世界先进水平。当然,宋代的重文轻武和元代的等级社会,也为历史发展埋下了隐患。因此,研究宋元历史的兴衰更替有助于我们以史为鉴。  宋朝文官体制和元朝统一是本单元重点,应该仔细研读。  宋朝建立之初,统治者把相当程度的精力投入到制度设计上,并逐渐形成重文轻武的政治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有两个背景,一是从晚唐开始长期以来藩镇割据现象严重,出现中央权力真空;二是赵匡胤以殿前都检点的武将身份登上历史舞台,此种情况不能不引起宋初统治者的警惕。以后宋朝种种政策的出台、文官体制的形成以及后来社会的急剧动荡等几乎都与这一背景有关。因此从某种角度说,宋朝的制度创设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和地方势力过强,“重文轻武”一时成为北宋政坛之滥觞。此一做法虽部分解决了军人乱政现象,甚而催生宋代的文化繁荣,但也引发了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现象以及“积贫积弱”的社会问题。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曾想解决这一问题并挽救危局,但因各种原因遭遇挫折而宣告失败,遂导致政权垮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高中历史一课一导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