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学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作者:刘珺珺  页数:257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多年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都是和科学有关的,可以说是在科学的周围转悠。在做什么?即从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不同的社会人文的学术角度,观察和研究科学。这是一个漫长的工作和认识过程:在庞大的科学技术的旁边,还存在一个与之相比毫不逊色的庞大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所有的科学技术都是在人类社会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需要从社会人文角度观察和研究科学技术。我最早接触的是自然辩证法的教学工作。由于我国的国情和高校教学的需要,这本恩格斯的原著成了一门课程;许多从业者,把这门课程变成了学科,进而建立体系。我是一直把《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作为经典著作来讲授的,并深深体会到,恩格斯不愧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之一。这本没有完成的手稿内容非常丰富,是一位在工人运动中积极行动、自学出身却学富五车的大学者晚年的笔记,有着不同凡响的格调。每当阅读研究此书的“导言”时,它所具有的开阔的视野和优美的笔触,都使我感动不已,甚至想去学习德语以加深体味。可以说,《自然辩证法》是引导我从社会人文角度观察自然、观察科学技术的第一本教材。后来,高校的自然辩证法教学规范成为科学技术哲学。这也正是我理解的社会人文众多视野中的一个角度一一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严格学术传统的学科。然而,由于科技哲学远远没有涵盖《自然辩证法》一书丰富的社会人文内容,科学学曾经昙花一现。在我国,与自然辩证法教学体系的命运一样,科学学是一个更为短暂的历史过客。我已在书中考察了科学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出现和后来的状况,此处不多赘言。那个时候,我从《自然辩证法·导言》中发现了科学的历史研究。历史学学科惊人庞大,文献极其丰富,科学史也不例外;只想研究科学与技术历史的我也感到力不从心。随着世界范围内史学革命和新史学的出现,科学的历史研究也出现了科学的社会史和孪生的科学社会学两个分支。

内容概要

本书第一部分总结了科学社会学的全面内容,详细阐述了科学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学术渊源和规范方法的形成,说明科学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是用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研究科学的学科。科学社会学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来研究,并不注重科学作为知识形态的研究;它是研究科学家和科学家共同体的学科,即研究科学家共同体活动的社会形式和行为规范、科学奖励制度、科学家共同体内部的分层和权威结构等经典的、以默顿为代表的科学社会学的内容。本书还介绍了20世纪晚期出现的、以批判默顿学派为己任、标榜研究科学知识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观点和代表性著作,说明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微观发生学派引出的用人类学方法研究科学的问题。    第二部分是科学技术人类学部分。内容有:用人类学方法研究科学的概述;真正意义下用人类学方法研究科学技术的文献(含网络研究);以及作者指导博士研究生用人类学方法研究科学技术的成果。

作者简介

刘珺珺,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社会学、科技人类学的创导者。曾任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后转入社会学领域,晚近从科学社会学走人科技人类学领域,指导多名博士生从事此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著译有《科学社会学》、《科学技术人类学:STS研究的新领域》、《物理与人理——对高能物理学家社区的人类学考察》、《科学的生命》、《元科学导论》、《科学技术史》等。

书籍目录

序  从社会人文角度研究科学前言第1章  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1  从“什么是科学”谈起  1.2  研究科学的诸学科陆续出现  1.3  科学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年轻分支学科  1.4  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2章  科学社会学的历史发展  2.1  科学社会学的前历史发展  2.2  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学的前身  2.3  科学社会学研究课题的出现  2.4  科学社会学的成熟第3章  科学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1  科学社会学与科学学的关系  3.2  科学社会学与科学史的关系  3.3  科学社会学与科学哲学的关系第4章  科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4.1  引文分析  4.2  内容分析  4.3  集体传记研究第5章  科学家角色的出现和科学社会体制的形成(上)  5.1  科学家社会角色是历史的产物  5.2  科学家角色的孕育  5.3  科学体制化的开端  5.4  科学专门化的第一步第6章  科学家角色的出现和科学社会体制的形成(下)  6.1  科学活动的专门职业化  6.2  科学体制化的进展:进行科学研究的德国大学教师  6.3  科学体制化的进展:美国大学中的系和研究生院  6.4  工业实验室及政府机构中的科学家  6.5  小科学发展为大科学第7章  科学活动的社会形式和科学家的行为规范  7.1  社会体制的一般概念  7.2  科学活动的社会形式:科学共同体  7.3  科学活动的社会形式:无形学院  7.4  科学家行为的社会规范第8章  科学奖励制度与马太效应  8.1  科学史上的优先权争论  8.2  科学的奖励制度  8.3  科学中的“马太效应”第9章  科学中的权威结构及其他  9.1  科学中的权威结构  9.2  科学中的年龄结构  9.3  科学中的性别问题第10章  科学知识社会学  10.1  英国的科学知识社会学:马尔凯  10.2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强纲领:巴恩斯和布鲁尔  10.3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人类学方法:拉图尔  10.4  评价第11章  走向科学技术人类学  11.1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催生作用  11.2  科学技术人类学是研究现代生活的必然产物第12章  科学技术人类学文献综述  12.1  专著:人类学家对高能物理学实验室的田野调查  12.2  两本论文集  12.3  SVCP网页综述:硅谷文化课题第13章  我们对科学技术人类学的工作实践  13.1  工作报告  13.2  问题讨论参考文献跋

章节摘录

第1章 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本章主要从科学的地位和特点来说明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说明科学社会学与其他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有什么区别。1.1 从“什么是科学”谈起科学社会学是关于科学这种现象的社会学研究。这是本章的讨论重点,在后面两节要详细说明。为了使后面的说明有所依循,我们先要从“科学是什么”人手。自然科学诞生以来的几百年间,人们不断讨论“科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固然极不统一;但是,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知道,讨论及得到的答案是逐渐深入的。这个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人们首先认识到科学是一种知识,也就是说,人们首先把科学定义为一种知识。这种知识,不是普通人的常识,而是系统化的、有条理的、说明自然规律的理性知识,要得到这种知识必须使用特殊的方法和逻辑手段。

编辑推荐

《科学社会学》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科学社会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4条)

 
 

  •   对了解科学社会学这门学科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   很不错的《科学社会学》入门教材!!
  •   这本书是老师推荐买的
    买回来简单翻了一下,还没来得及仔细看
    不过感觉写的还可以
  •   书很不错,是正品!
  •    本书的第一部分是litera***e review,回顾和整理了与科学社会学发展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从孔德吖,韦伯吖到后来的莫顿吖等等,作为综述和导论而言还不错,对这个领域作一些简介。科学研究作为一个场域,本来就会有各种权力角逐,范式变换等等,本书还列举了马太效应在科学研究中的出现,例如,作者援引统计表明,那些高产高效的著名科学家中,50%出自名校,20%出自一般学校。唉,名校情节吖。第二部分是关于科学人类学的,先是介绍了一下列维虾米尔??的《物理与人理》那本书的内容,因为译者正是本书作者。话说那本书写的很好吖,既人类学又很科普。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还简单说了一下他所在的学校社会学系所开展的科学人类学研究,也就是一些博士论文的方向与内容。但是就偶看来,只有那片关于正版软件v.s.dao版软件的研究,能够算得上是科技人类学,其他的都是很普通的都市人类学或传统人类学范畴吖。而且就算是关于软件的那片博士论文,偶还没看到原文,单从这个作者的介绍来看,不知道他的田野是在哪里做的,怎样做的,用了哪些田野方法?等找到他的博士论文了再仔细拜读。话说,米国关于科技人类学的研究很多吖,而且大多写的都很有趣。
  •   88年就收集那么多资料,刘珺珺英文不错吧。
  •   书很小很薄,看起来容易理解
  •   还不错 提好的一本教材
  •   这本书是我双十一前定的,书的价格加上配送费比原价都高,价格高就算了,运输时间竟然十多天,运送的时间长也就算了,书的里面竟然没有发票,没有发票也就算了,竟然订单上显示已开发票,我打电话给商家,商家说忘开发票了,说七天之内给我寄过来,现在又十多天过去了,发票却渺无音信,是可忍孰不可忍,敢问商家,你就是这样对待你的上帝,这样对待你的衣食父母,你就这样对待你的爸爸妈妈!
  •   老师让买的,说考试要涉及。刚收到书就拿着去上课了,结果才发现某老师上课的PPT全都是这书上的!照着PPT做勾画结果剩下的全是“不过”“以及”一类的关联词!!!那她还讲什么讲啊!!!而且这书太浅,“做出了重大作用”不等于没说吗?每一点都是点到为止,只能作为初学者的索引。看在我不用做笔记的份上给三分好了。
  •   老师介绍看的,感觉很不错哦
  •   卓越送货很快,但纸张有些发黄~说实话,这本书写得不太好,很多都是笼统的介绍性的内容,文字繁琐且没有突出重点,感觉像大学课程PPT的word版~
  •     本书的第一部分是literature review,回顾和整理了与科学社会学发展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从孔德吖,韦伯吖到后来的莫顿吖等等,作为综述和导论而言还不错,对这个领域作一些简介。科学研究作为一个场域,本来就会有各种权力角逐,范式变换等等,本书还列举了马太效应在科学研究中的出现,例如,作者援引统计表明,那些高产高效的著名科学家中,50%出自名校,20%出自一般学校。唉,名校情节吖。第二部分是关于科学人类学的,先是介绍了一下列维虾米尔??的《物理与人理》那本书的内容,因为译者正是本书作者。话说那本书写的很好吖,既人类学又很科普。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还简单说了一下他所在的学校社会学系所开展的科学人类学研究,也就是一些博士论文的方向与内容。但是就偶看来,只有那片关于正版软件v.s.dao版软件的研究,能够算得上是科技人类学,其他的都是很普通的都市人类学或传统人类学范畴吖。而且就算是关于软件的那片博士论文,偶还没看到原文,单从这个作者的介绍来看,不知道他的田野是在哪里做的,怎样做的,用了哪些田野方法?等找到他的博士论文了再仔细拜读。话说,米国关于科技人类学的研究很多吖,而且大多写的都很有趣。
  •   科学人类学?拉图尔的,就算这个吧?。。。研究软件的这个,真不知他怎么做田野哦,也是泡在别人实验室的?
  •   哦,对了,第二部分还介绍了科技人类学,列举了几片论文,其中一篇是P Rabinow所写的关于一个癌症官司的,内容大概是,一个癌症病人摘除了脾脏,而摘下来的脾脏被医生用来做组织培养,然后研究出虾米了,申请了专利,最后病人和医生打起官司来,病人认为这个器官虽然被摘下来了,仍然是属于他的,而医生认为则不是。Rabinow那个关于PRC的研究室虾米年代的吖?这篇论文是90年的,他的爱好可真广吖。还列举了一篇是关于一个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学家们如何探讨生物思想的;另外还举例了一篇关于医学伦理的;笔记本不在身边,偶就只记得这几片了,要做软件研究没问题吖,问题在于他是怎样做的,田野对象是谁,这本书里只提到了说那个博士生当初是想研究中关村的盗版软件产业,后来放弃了,为毛放弃吖,这个idea很好吖,后来那个博士生在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做过观察,这个作者用的是“观察”2字,所以我很怀疑他的田野到底是怎么做的。要不然乃去CNKI找一下他的博士论文看看?
  •   CNKI不一定有他的博士论文吧。
    中关村去做是很好哦,估计还可以收获很多碟子呢。这么看来,他的田野有“猫腻”哦。
    去看了PR的CV,prc的著作是96年出版的哦。
  •   他是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的博士,CNKI应该有吧
    偶就是很好奇他的田野在哪里做的,怎么做的,用了哪些理论;现在用的不是自己的电脑,很多插件都木有,不方便吖吖吖吖
    那他是先写了癌症病人那片?传说中最懂副柯的人吖。。。。
  •   癌症病人这篇名字叫什么,我看看
  •   。。。。笔记本不在手边,等一下再来给你说哈
  •   还以为他要对话知识社会学呢,原来只是quote了一堆,然后泛泛。。。
  •   木有,就是介绍而已
    他指导的博士中有做 苏绣的 人类学观察。。。忘了叫虾米名字了
  •   呃,觉得现在这些人做的都不对路,决定自力更生吧。。。
  •   癌症病人那篇名字你找到米有啊
  •   啊,木有抄文章title,只抄了出自 《科学技术人类学》这本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