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天文图录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作者:潘鼐  页数:364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的天文之学,素称发达。按《易经》所记,天文即天象,渊源是极早的。《史记》的“天官书”述天文,图与籍并称。马续作《汉书·天文志》,李淳风为晋、隋二书撰天文二志,亦以天文与图籍相连。由此可见天文星象之图自古受到重视,代有所传。古代观测天文用以占卜袄祥;为治历明时,还须制作仪象。《周礼》对从事天文工作的体制作了详记,司马迁在《史记》内说的“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也每为人征引。所以,天文仪器的创制与天文星象的记述可谓同样悠久。然而,战争伴随着历史,几乎是齐头并进的。自始皇燔书,楚人一炬,董卓迁京,五胡入主以来,上古时期的图籍几佚失无余。嗣后,王朝更替,中原板荡,尽管始建国时或采集民间图书,可是聚散无常,往往万卷尽化乌有。幸存者能有几何,天文图籍更见杳渺。加之历代又厉禁私习天文,能遗留下来的,就实在少之又少了。因此古代史书中艺文志和经籍志所载的图籍,中古以前的传本极为罕见。传本书中带有天文图的如宋杨甲《六经图》与苏颂《新仪象法要》等,或非当时原本,或系略而不全。一直到明代主要还是后半期,方才有略多的著作流传下来。明以前的天文仪器图籍,器物不论官、私,版本不计刊、抄,也仅见一二,大抵丧失殆尽。  幸而,在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却发现和发掘了不少极有价值的天文星象图和天文仪器。对中国古代天文的研究提供了极名贵的素材和实物,也带来了许多难得的信息,从而,大大地丰富了中国天文图的内容,对中国天文史与文化史研究的进展起了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对图还是相当重视的,故有图籍、图法、图牒、图经、图谱、图赞等许多名称。用图象来表达事物的书,古称“图载”。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篇”称:“图载之意有三:一日图理,卦象是也;二日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如《金石索》、《博古图》恐怕可算是属于“图载”一类的书。可是时代已较晚了。今传元刊本《事林广记》载有一定数量的图,也有属天文性质的,但不及《六经图》内多。现存的中国古籍,专列天文图的并不多见。如宋王应麟《玉海》“天文图”一卷内仅著录各代存图,未收其图绘。除《新仪象法要》属专书外,要到明代方有专收载天文图等的《三才图会》出现。清代天文图的专门书稍多,但未有集成之作,多限于专类,如梅文鼎撰有《星图》和《天文仪器图》,前者尚有孤本,后者则仅存写本。  中国天文史在中国和世界的科学史与文化史范畴,居有一定的重要地位。二十多年前,中国科学院的考古研究所曾出《中国古代天文文物图集》一帙,引起国内外的高度评价。日月弹丸,二十多年来对中国天文史的研究,发展得很快。国内和国际间有关中国天文史的学术会议,时见召开,近乎每年都有。若能将收载在各种图刊古籍中的,庋藏于各处文化博物院馆内的,以及著录于国内外书目文献中的天文图牒与实物照片,尤其是珍善孤稀之本,较全面地加以苋辑汇纂,应当是一项对学术和历史文化大有裨益意义深刻的工作。  作者年少之际,从《中学生》杂志上宋易先生“是月也”栏内介绍的每月星座,认识了星空。随着,又在朱文鑫先生《史记天官书恒星图考》书中获得了中国星辰的神奇知识。我所接触的第一本有关天文的古书,则是家里先人的星占书,清初刊本《玉匣记通书》。它充满着奇特的符咒、占辞和道家装束的将军图象。这泛黄的破书在逝水年华的变易中依然残存着。渐渐地,从随意到留意,访求历有年所,亦有所获。

内容概要

中国历史久远,也和世界上的几个文明古国一样,在天象观察和研究方面有丰富的记载,而且记载的形式和方法也多式多样。这方面的文物、遗迹和图文记载幸得传后者不少,但散失者亦多。还有些被掠夺或盗卖到境外,甚至难得一睹,这就使中国古代天文图形资料的收集十分不易。     本书上溯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近世;并旁及朝鲜、日本诸国,以免遗漏。搜罗的范围包括甲骨、石雕、拓片、灵台、遗址、墓葬文物、天文仪台,以及中国和中西合壁的大量星图、星表共有千余图之多,可谓集中国古代天文图绘之大全。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为天文学史权威学者,之前的著作《中国恒星观测史》在业内有相当的知名度、权威性,为天文学重要参考资料。

书籍目录

第一篇  上古时期——新石器时代至两晋时期  原始社会天象图    1.1  河南濮阳贝塑龙虎图    1.2  河南郑州天象彩陶    1.3  山东莒县天象纹陶尊  殷商甲骨卜辞中的天文记事    1.4  鸟星与(商鸟)星    1.5  新大星并火    1.6  日食(牛骨)  上古灵台遗址    1.7  河南商丘传说中的阏伯台    1.8  陕西长安县周文王灵台遗址    1.9  河南洛阳东汉灵台遗址    1.10  湖北随县战国初期曾侯乙墓漆箱盖天文图象    1.11  安徽阜阳西汉夏侯灶墓圆仪    1.12  湖南长沙西汉轶侯家族墓中的天文图和帛书《天文气象杂占》    1.13  陕西西安西汉墓四象二十八宿星图  西汉日晷    1.14  河南洛阳出土日晷    1.15  内蒙古托克托出土日晷  西汉漏壶    1.16  河北满城漏壶    1.17  陕西兴平漏壶    1.18  山东巨野漏壶    1.19  内蒙古千章漏壶    1.20  传世错金银漏壶  汉墓天象图    1.21  河南洛阳西汉墓壁画天象图    1.22  江苏盱眙西汉墓木雕天象图    1.23  山西平陆东汉墓天象图  汉画象石、砖天象图  ……第二篇  中古初期——南北朝至五代十国第三篇  中古中期——宋辽金元时期第四篇  中古后期——明代第五篇  近世时期——清代天文星象图第六篇  近世时期——清代天文食品图第七篇  朝鲜与日本的中国天文图第八篇  星名中西对应恒星图表附录

章节摘录

  6.59 北京故宫交泰殿乾隆年改制铜壶滴漏  陈列于交泰殿的一座铜壶滴漏,是传统的四级补偿式浮箭漏。它由三个方形播水壶与一个圆形受水壶组成。三方壶名日天壶、夜天壶和平水壶。在平水与受水两壶间还有一使水流均匀的分水壶。水入受水壶时,内有铜人抱漏箭,下有箭舟,逐渐上浮,由箭刻报时。此铜壶滴漏大抵为利用明宫遗物改制,上镌“乾隆岁在乙丑(1745年)孟夏之月御制”。  6.60 乾隆兽耳八卦篆铭刻漏壶  此漏壶为单体,黄铜制,状似瓶。周围有八卦纹,腰部前后以篆文镌铭两则,故名。通高51厘米,上口直径32厘米,壶底直径30厘米。壶内装有播水壶和受水壶,壶顶板有孔,内插有时刻线的浮箭尺。水流由一套机械唧筒装置控制,能使水循环流通使用。壶身有抽动唧筒的柄与调整漏水的装置,内还有各种零部件。壶肩上刻日月图案和二十八宿星象。壶腰左右有兽头可作提耳等。此壶实为实用计时器兼艺术品。  6.61 北京故宫皇极殿嘉庆年铜壶滴漏  皇极殿的铜壶滴漏,系嘉庆三年(1798年)仿交泰殿铜壶滴漏而制。它形制与后者相仿,但体型稍大,亦设置在重檐殿宇式楼阁内。今陈列于故宫博物院钟表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古天文图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买这本书也不知怎样,只是对这类东西感兴趣,所以对这个价格再三犹豫,但拿到之后发现不后悔,纸质,封面对得起它的价格,内容更是有不少珍贵资料。
    在当下情况下,就算大家腰包鼓起来了,也不可能普及,因为我们知识没普及,不好看懂,这里也呼吁大家多关注古天文、国学内容,能为延续中华文明出份自己的力量。
  •   我本以为可以找到古代地国中难以找到的东西,可是,这本书似乎热商闹而不中用。
  •   以图说史 尤为珍贵
  •   由于书中的图片质量很一般,作为了解古往今来的一些天文相关文物知识还算不错,但要真用于研究古代星空布局,这本书实在难以胜任。与其叫《中国古天文图录》不如改称《中国历代天文文物图录》,呵呵
  •   要是图再清晰一些,是彩页就好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