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传染病与再发传染病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上海科教  作者:巫善明//张志勇//张占卿  页数:604  

前言

感染病和传染病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就人类感染病和传染病而言,病原体的种类因病原体自身的生存环境而变迁,疾病的种类也因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医疗环境而改变;换言之,感染病和传染病的发生没有止境,人类对感染病和传染病的研究和实践同样不会停止。感染病和传染病的概念问题是最近10年传染病学界争论的焦点。其主要原因是传染病的常态实践病种持续减少,而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的流行此起彼伏。传染病工作者希望通过扩大实践病种来扩大自己的学术空间.更重要的。希望通过保持传染病学科的独立和完整来应对突发传染病的流行。顺应传染病疾病谱的演变,传染病工作者的实践和研究范围已逐步转向感染病,传染病相关的一些名词正逐步被淡化。新发和再发感染病(传染病)的时间和空间界定是传染病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根据1992年美国医学研究院的定义,新发感染病(传染病)是指过去20年间发病率增加的人类感染病(传染病),再发感染病(传染病)是指发病率显著减少后再增加的人类感染病/传染病(Emerging diseases are those whose incidence in humans increased in the last20 years:Reemerging diseases are those conditions that have reappeared after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incidence);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Morse博士认为,新发感染病(传染病)可被定义为在人群中新出现或已经存在但其发病率迅速增加或地域显著扩大的感染病/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Call be defined as infection that has newly appeared in a population or:has existed but is rapidly increasing in incidence or geographic range)。

内容概要

本书总论部分描述传染病的自然属性、感染过程、传播过程、基本特征、临床特征、流行特征、诊断、治疗和预防,提出新发与再发传染病的概念、感染过程的影响因素、传播过程的影响因素、诊断方法、治疗特点和预防手段以及传染病的长制策略。本书各论部分描述每个新发、再发和重要传染病的简史、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本书涉及的新发传染病指过去30年间被发现的人类传染病,再发传染病指发病率显著减少后再增加或流行范围有扩大趋势的人类传染病。重要传染病指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传染性较强和致死率较高的传染病。本书还概述与新发、再发传染病有关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和生物恐怖相关传染病、传染病诊疗新技术与新进展和传染病隔离与消毒技术。    本书以实用为原则,总论部分在描述传染病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介绍了新发与再发传染病的共同特点。各论部分重点介绍了新发与再发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和预防策略。本书也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总论部分更新了一些概念和名词,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和内容,各论部分对目前流行面较广的新发与再发传染病的新理论和新进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作者简介

巫善明,男,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传染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原上海市传染病医院(现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院长。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传染病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全国传染病医师进修班主任;目前任《世界感染杂志》主编,《中华传染病杂志》、《肝脏》、《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等10余种学术期刊常务编委和编委;共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和参编医学专著10余部,获得国家级及上海市级科技成果奖7项。张志勇,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曾两度赴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医学院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疗中心接受CT和MR的短期专业培训。目前任中华医学会放射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放射诊断专业委员会胸部放射学组副组长。上海市艾滋病诊疗中心专家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医院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任《世界感染杂志》杂志社社长,《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杂志社社长兼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杂志》、《中国肺癌杂志》等7种学术期刊常务编委和编委。共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和参编医学专著10余部。张占卿,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肝炎二科主任,上海市传染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兼同济大学临床一系传染病学教研室主任。曾任中国铁道学会医学分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任上海市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世界感染杂志》副总编、全国高健委名医专家委员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先后担任《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等10余种学术期刊科学编辑、常务编委、编委和审稿专家;共发表专业论文130余篇,参编医学专著和教材5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传染病的自然属性  第二节  传染病的感染过程  第三节  传染病的传播过程  第四节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第五节  传染病的临床特征  第六节  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第七节  传染病的诊断  第八节  传染病的治疗  第九节  传染病的预防  第十节  传染病的长制策略第二章  新发传染病  第一节  朊粒病  第二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第三节  丙型肝炎  第四节  戊型肝炎  第五节  人类疱疹病毒型感染症  第六节  人类疱疹病毒型感染症  第七节  人类疱疹病毒型感染症  第八节  人禽流感  第九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第十节  巴西出血热  第十一节  委内瑞拉出血热  第十二节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第十三节  亨德拉病毒性肺炎  第十四节  成人T细胞性白血病  第十五节  尼帕病毒性脑炎  第十六节  东方斑点热  第十七节  附红细胞体病  第十八节  杆菌性血管瘤病  第十九节  人猪链球菌病  第二十节  大肠埃希菌:H出血性肠炎  第二十一节  霍乱  第二十二节  微孢子虫病  第二十三节  巴贝虫病第三章  再发传染病  第一节  手足口病  第二节  轮状病毒性胃肠炎  第三节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  第四节  腺病毒性胃肠炎  第五节  星状病毒性胃肠炎  第六节  丁型肝炎  第七节  流行性感冒  第八节  人猴痘  第九节  麻疹  第十节  狂犬病  第十一节  登革热  第十二节  基孔肯雅热  第十三节  埃博拉出血热  第十四节  马尔堡出血热  第十五节  裂谷热  第十六节  西尼罗病毒性脑炎  第十七节  肺炎衣原体肺炎  第十八节  鹦鹉热  第十九节  猫抓病  第二十节  人类埃利希体病  第二十一节  兔热病  第二十二节  鼠咬热  第二十三节  炭疽  第二十四节  空肠弯曲菌肠炎  第二十五节  军团病  第二十六节  淋病  第二十七节  梅毒  第二十八节  肺结核  第二十九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第三十节  布路里溃疡病  第三十一节  耶罗维肺孢菌性肺炎  第三十二节  念珠菌病  第三十三节  曲霉病  第三十四节  隐球菌病  第三十五节  组织胞浆菌病  第三十六节  隐孢子虫肠炎  第三十七节  环孢子虫病  第三十八节  贝氏等孢球虫肠炎  第三十九节  人芽囊虫肠炎  第四十节  广州管圆线虫病  第四十一节  血吸虫病第四章  重要传染病  第一节  鼠疫  第二节  霍乱  第三节  黄热病第五章  人畜共患传染病第六章  生物恐怖相关传染病第七章  传染病诊疗新技术与新进展  第一节  影像诊断新技术  第二节  免疫学检查新进展  第三节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第四节  心肺脑复苏新进展  第五节  抗病毒药物新进展  第六节  抗原虫药物新进展  第七节  抗蠕虫药物新进展  第八节  抗微生物肽研究现状  第九节  治疗性疫苗研究现状  第十节  传染病中医治疗新进展  第十一节  传染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新进展  第十二节  人工肾及其应用  第十三节  人工肝及其应用第八章  传染病隔离与消毒技术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由于病原体与受染宿主之间的适应程度不同,其相互斗争的结果也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的感染模式(infection profile),又称感染过程的表现。根据感染后是否发病,感染过程可分为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和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诱导机体产生固有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但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伴有或不伴有生化异常,因而不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对大多数传染病而言,隐性感染占全部感染的大部分。例如,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约80%的感染者表现为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产生固有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而且引起显著的组织损伤,并伴有显著的生化异常,因而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大多数传染病而言,显性感染只占全部感染的小部分;但少数传染病以显性感染为主,例如,麻疹病毒感染后,约80%的感染者表现为显性感染。无论是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多数感染者在感染过后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疫并最终清除病原体。例如,几乎所有的甲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在感染过后能获得持久性特异性免疫,并能彻底清除病毒;多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在感染过后能获得非持久性特异性免疫,但有5%-10%的感染者不能清除乙型肝炎病毒。根据感染后病原体在宿主体内存在的时间,感染过程可分为暂时性感染(temporary infection)和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暂时性感染又称自限性感染,指病原体侵人人体后,能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固有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机体在短时间内能彻底清除病原体。持续性感染又称非自限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能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固有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机体在短时间内不能彻底清除病原体。暂时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时间界定,通常病毒感染以6个月为限,细菌感染以3个月为限。有些传染病多表现为暂时性感染,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多表现为暂时性感染,少数表现为持续性感染;有些传染病多表现为持续性感染,如丙型肝炎病毒多表现为持续性感染,少数表现为暂时性感染;有些传染病只表现为暂时性感染,如流感病毒感染;有些传染病只表现为持续性感染。如朊病毒感染。持续性感染可表现为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交替。例如,乙型肝炎病毒既可表现为持续性隐性感染、显性感染,也可表现为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交替。持续性感染的最终结局可表现为感染者终身携带病原体、清除病原体、发生并发症而死亡等。

编辑推荐

《新发传染病与再发传染病》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发传染病与再发传染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所购书籍十分满意,这使我了解了另类的买书方式,并省去了转书店的苦恼。今后我将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网店中浏览,选择自己喜欢的书。
  •   不错,。。。。。。。。。。。。。。。。。。。。。。。。。。。。。。。。。。。。。。。。。。。。。。。。。。。
  •   从装帧看还很好,具体的内容,因为还没看,不好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