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河山一寸血.2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作者:关河五十州  页数:328  
Tag标签:无  

前言

  序言  我相信,书有书的命运,就像本书所书写的这段历史,在它发韧之初真相就摆在眼前了,曲折、繁复、虚饰都不是它的全部,只要你在不断地接近,就有意义。  这本书最早的书名叫《正面抗日战场》,但只出了第一部“我的家在松花江上”、第二部“烽火大地”,之后就因故停了下来。其间,有很多朋友在网上留言,问第三部何时面世,对此我也不知如何作答,因为我当时也不知道确凿答案。  唯一可以告慰大家的是,作为作者,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放弃,也一直在努力,直到有了《一寸河山一寸血》。在这本重新出版的书中,凝聚了一些新的写作思考,尤其是吸收读者意见,加快了叙述节奏,因此它既是《正面抗日战场》的续篇,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为了保持延续性,以免突兀,第一部“长城以北”把原先《正面抗日战场》的第一部、第二部综合了起来,并沿着这一线索继续下去,从二十九军参加长城抗战起,写到了长城抗战结束。因为这个原因,“长城以北”的部分内容与《正面抗日战场》前两部不能不有所重复,谨以说明。  借这个机会,需要特别感谢在困顿时期帮助过我的朋友和前辈。  有杨琦和她所在的关爱抗战老兵网,后者数十年如一日地给抗战老兵们送去温暖,显示的是一种来自民间的道德良知,同时他们也收集和积累了很多珍贵的第一手口述资料,这些对本书帮助很大。  有我曾登门拜访过的那些抗战老兵,如现居上海的夏世铎、祝宗梁,现居南通的汪吉佑,现居北京的赵振英、尤广才。这些老人都已九十岁以上高龄,但思维仍十分清晰,能回忆起当年的很多往事。其中,汪吉佑、尤广才两位老先生都是参加过一线作战,打过硬仗,立过大功的抗战英雄,其叙述更给我笔下增添了很多闪亮的元素。  还有很多我见过面或从未谋面的网友、书友,他们有的和我一起踏访过战场原迹,拜谒过烈士墓园,还有的给我寄来过抗战资料及图片,无法一一列举,在此一并致谢。  关河五十州于2011年7月1日深夜

内容概要

  战争,只是历史的一部分。战争很精彩,全史更好看。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
  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
  本册部分人物简评
  黄郛:被蒋介石两次利用、两次抛弃的结义二哥。
  何应钦:“黄埔系”仅次于蒋介石的二号人物,国民党亲日派的代表。
  宋哲元:冯玉祥麾下五虎将之一,军人主政的失败典型。
  张自忠:知错而能改的民族英雄,“二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
  傅作义:民国第一擅守之将,防御力天下无双。
  汤恩伯:最“土鳖”的国民党“海龟”将领。

作者简介

  关河五十州,原名赵劲,江苏常州人,精研中国近代史,多年来致力于正面抗日战场的研究,寻访抗战老兵,记录整理四百多万余字笔记,因熟知中国抗战历史,语出惊人,痴心求证,被誉为“抗战历史狂人”。为还原真实可靠的抗日战史,三年前毅然重走正面抗日战场,在田间地头探查战时印迹,被称为“田野历史学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艰难的选择
  知己知彼
  脱困之法
  鸡鸣狗盗
  生死时速
  苦斗苦撑
  病中策
第二章 拥宋主冀
  逆取顺守
  厚黑学
  反间计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第三章 斗智斗勇
  第一拳
  特种部队
  欲擒故纵
  奇袭百灵庙
  喜羊羊和灰太狼
  投名状
  什么叫江湖规矩?
第四章 东山再起
  合纵连横
  改弦更张
  经略大西北
  石破天惊
  棋子
第五章 就是不服软
  舌战群儒
  情义无价
  破局之策
  美救英雄
  相逢一笑
  放还是不放
  圣诞礼物
  负荆请罪
第六章 引火烧身
  大漏勺
  “政治家”
第七章 灭华交响曲
  小不忍则乱大谋
  长线操作还是短线捞金
  请战报告
  橡皮图章
  出兵中国
  如梦方醒
  金蝉脱壳
第八章 不舍不得
  偷鸡不着
  南苑血战
  不速之客
  作茧自缚
  最后一课
第九章 武林大会
  守关的和挡道的
  学弟学长
  板垣之胆
  光杆军长
  新的计划
  诸侯思维
第十章 刘婆婆
  绊马坑
  无言的结局
  年岁不会制造圣人
第十一章 什么都得算
  口袋阵
  危险的对手
  新点子
  朝令夕改
  总是慢那么一拍
  有利之机
  打仗不是游戏
第十二章 军人价值
  祭旗
  三叉戟对青龙刀
  福大命大
  死亡通道
第十三章 临危受命
  陈氏三章
  特种战
  阵地战
  跷跷板
  政略之才
  救命
  漏洞
  阴差阳错
  躺在棺材里
第十四章 秘密
  先发制人
  铁拳计划
  悲喜剧
后记 要永远记住英雄们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

章节摘录

  舌战群儒  如果没有两股新的力量的加入,少帅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一股来自于南京政府内部的主和派,这一派的首领是宋氏兄妹,即宋美龄和宋子文。  宋美龄,宋氏三姐妹中的老幺,海南文昌人,但她出生于上海,又长期留学于国外,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她的广东话、上海话、英语说得要远比普通话好得多。  在听到西安事变,尤其自己丈夫生死不明的消息时,宋美龄自然倍感惶急。  在宋氏姐妹中,宋美龄虽然最小,但胆子并不小。某种程度上,还可以说是三人中最有胆魄的,她很早就帮助蒋介石掌管空军,所以被称为空军之母。宋美龄在民国政治史上具  有重要地位  跟着蒋介石这么多年,大风大浪不是没有遇到过。“两广事变”发生后不久,蒋氏夫妇在江西临川行营就曾遭遇过一次险情。那天半夜,在临川城外,突然枪声大作,当时也以为可能是发生“兵变”了,蒋介石自己都有些慌乱。宋美龄却立即说,你把手枪给我,如果冲不出去,我就自戕,绝不受辱!  事后查明,原来是城外的部队闹了误会,相互开了一阵枪,虚惊一场。  可这次西安事变既不是误会,也不是虚惊,此时除了那份全国通电外,西安与外部的所有联系都已断绝,几个小时之内,无法得到关于蒋介石存活与否的任何确切消息。  正规渠道堵塞,谣言就开始走街串巷,有的说老蒋的脑袋早就被挂在城头示众了,还有的说西安城里面已经打得翻了过来,所谓“骇人者有之,不经者有之”。  宋美龄此时的要求很简单,作为妻子,她希望那个一生相伴的人能够平安归来。  此时南京政府正就西安事变召开紧急会议。  宋美龄很清楚,这次会议不仅决定着丈夫的生死,事实上还关系着其未来的命运和前程,她必须参加。  可是她实际上无法公开参政,尤其是涉足如此重要的会议。  当年孙中山带着大伙颠覆清朝闹革命,顺带把女权运动也掀了起来,所以才有秋瑾、沈亦云、唐群英、沈佩贞等众多女侠冒死参加革命。然而等到清帝退位,民国初成,却没她们什么事了。  在国民党党章里,竟然找不到一条有关“男女平等”的条款,倒是有这么一条:国民党员,不要女的!  一道打江山,最后却连张小板凳都不让我们坐,看了着实让人窝火。女将之中,以火暴著称的唐群英、沈佩贞当时就扑将上去,把宋教仁痛扁一顿,那种打法也颇具闺房特色:伸出手去,挠脸的挠脸,揪胡子的揪胡子,还有打嘴巴的,那动作更吓人,所谓“以纤手乱批宋颊,清脆之声震于屋瓦”。  宋教仁负痛狼狈而去,但女子参政的权利终究还是没能争来。  喊喊口号容易,思想深处的那许多痼疾和成见,岂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消除得了的。  那位要说了,宋美龄不是还管空军吗,都掌军权了,怎么能叫不参政,至少算干政吧?  其实确切一点说,参政的应该是蒋夫人,而并不是她宋美龄。  老蒋说,我要让我太太抓空军。谁敢说不行?  然而这个世界又非常现实,转眼间,由于蒋介石生死未卜,世态炎凉的一面马上就暴露出来。  众人在发现会议场上多出一个女人后,立刻群起质疑:谁把她放进来的,一个女人有什么资格参与军国大事?  大家不是不认识宋美龄,都认识,但他们心底里还有另外一种声音在回荡,那就是:你还以为是老蒋在这里主持呢?  宋美龄一动不动。  我有资格,因为小女子也是一个普通国民,需要了解大政国情,所以完全可以来开会。  看到宋美龄可能面临窘境,孔祥熙赶紧上来打圆场,主持会议的老好人何应钦也帮着说话,总算没有让这位在众人眼里已经严重贬值的“委座夫人”被当场轰出去。  但是一旦站住脚,宋美龄很快就让与会诸君见识到,她这个小女子,并不是一般的小女子。  会议虽然在讨论如何解救蒋介石,可是有一种论调,始终让宋美龄觉得分外刺耳。  有人说,“委员长”就不应该轻易到西安去,可他不听劝,偏去,结果怎么样,中计上当了吧。  说这话的,有真心着急的,但更多的是冷嘲热讽和落井下石。  宋美龄意识到,如果任由这种舆论滋长蔓延,即使丈夫能够活着回朝,其威望和权力也可能一落千丈。  她必须反击。  这说的叫什么话?“委员长”既为“委员长”,不管何时何地,都要作“冒险牺牲之准备”。只要是为国家筹谋大计,哪里还有什么时间顾个人安危。  保卫工作谁负责,难道都得“委员长”亲力亲为吗?那要你们这些部下和左右干什么?“委员长”这次在西安遇险,不是他的错,而是部下的错,是在座诸公的错!  寥寥几句话,却绵里藏针,句句见血,说得与会者面面相觑,并无一言回答。  宋美龄的聪明之处在于,她知道这些政客们背地里都看不起自己,认为她不过是一个因为丈夫被困而急得六神无主,到处乱闯乱撞的女人,不足以言大事。  她要说服别人,首先就要压抑自己的个人感情,不能意气用事,所以她在会场上始终强作镇定,尽量不让任何一个人看出自己慌乱不安的一面,同时话语中尽是站在理智高度,一套又一套大道理,完全不掺杂一点儿女私情。  就算她是一个女人,能说出这么有水平的话,你能不刮目相看吗?  会议的争论逐渐进入高潮:究竟是战是和。  国民党元老戴季陶主张出兵。  戴季陶和陈布雷被并称为国民党内的两大“文胆”,所谓的戴季陶主义,就是此老的杰作,他还是黄埔军校第一任政治部主任。  在得到西安事变的消息后,戴季陶气得哇哇乱叫,提出要立刻发动进攻,并强调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政府威信,不致让张学良、杨虎城这些“叛乱分子”看扁。  论私人关系,蒋戴情谊非他人可比——蒋纬国原为戴季陶在日本的私生子,是从小过继给蒋氏做养子的。他都嚷嚷要打,与会者的情绪立即被调动起来,主战派占了上风。  且慢,有人不同意!  宋美龄又站了起来。  她当然不能同意。现在蒋介石还在张学良手中,实际上就是人质,解救人质,怕的就是把“劫匪”给逼急了,弄不好对方是要“撕票”的。  但是宋美龄不能说:我舍不得我老公,你们这样做,我可能要守寡的。  她要提到另外一个高度。  宋美龄给戴季陶提了一个问题:现在国家危难,万一“委员长”身遭不测,请问谁有能力领导政府和国家?  戴季陶无言以对。  是啊,别看蒋介石不在,你们就一个个张牙舞爪,雄辩滔滔,似乎一个赛一个地能干,但真要让谁站起来负责这个大摊子,收拾确如外人所说的一盘散沙的局面,还真找不出一个有如此胆气的。  会场沉默了几分钟后,又重新热闹起来,这回讨论的是蒋介石到底是死是活。其中的逻辑关系为:如果死了,那就必打无疑,如果还活着,则另当别论。  有人判断,蒋介石这么长时间不露一面,也不通信息,必定是死了。  但谁也不敢肯定。  有人不想再这么猜哑谜,干脆提出:是国家存亡重要,还是蒋介石的性命重要?  国家当然要大过个人,所以还犹豫什么,打吧。  会场上一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何应钦属主战派,又是会议主持者,戴季陶一语既出,他原本以为向西安开战已经板上钉钉,不会再有变更,却不料突然被人搅了局,一时也感到很是意外。  他允许宋美龄与会,本意是找机会安慰安慰家属的,哪里能料到会出现如此情景。  这叫怎么说的。  虽说何部长在家也属于绝对被领导阶级,长期持有“全国怕老婆会会长”之委任状,可公开场合他还得表示一点大男子主义。  看场面渐渐有些控制不住,他赶紧清清嗓子,提醒大家两句。  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她不过是一个女人罢了,就知道救她老公,你们可别光听她的。  宋美龄意识到,如果她不能够提供更强有力的论据,大规模开战仍然不可避免。  她把脸朝向在场的所有人——没错,我是一个女人,但我今天站在这里,绝不仅仅是为了营救我丈夫。  如果“委员长”的死,可以为这个国家造福,那么请相信,我会第一个劝他去死,去牺牲,因为那样是值得的。  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如果现在就去炸西安,“领袖”的生命自然是堪忧,更严重的是,内战再起,不独陕西会重罹兵燹之灾,国力亦将因自相残杀而毁损,那还抗什么日?  这话算是戳到众人的心坎上了——别以为蒋介石不在,你们就可以乘势而上,夺他的位子,告诉你们,以后的日子难着呢,不光是对内收拾局面,还得御外,对付日本人。  后面这个难题,硬生生地把自诩多才的汪精卫都逼了下去,谁敢拍着胸脯说,自己一定比老汪玩儿得转?  不光何应钦无言以对,其他人也默然无语,再也发不出任何高论了。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理呢?  宋美龄见已压住众人,信心大增,遂胸有成竹地说出了自己的策略:找一个和平解决的途径。  我们要两手出击,一方面做好包围西安的准备,但是切记,一定不要轻易开枪或轰炸;另一方面,我们调兵遣将不是要时间吗,为什么不抓住这段空当,尝试用和平手段营救“委员长”呢,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等到后一种办法用尽,“和平已至万分绝望”之时,作战准备也完成了,到时候再打也不迟。  对于宋美龄来说,“绝望”这两个字是她不能也不敢想象的,可是又不得不提,所以要加上“万分”二字。  如果不是宋美龄“舌战群儒”,力主和议,“西安事变”中蒋介石的下场还真难预料  如果像宋美龄说的那样,自然是好,可是问题也正在这里。  由于得不到准确消息,外界盛传,西安城里到处都是血与火,已成恐怖世界,连蒋介石是死是活都不知道,试问可用什么和平之法,如何营救呢?  或者说得更直接一点,谁敢去西安。  宋美龄说:我去!  听得此言,举座皆惊。众人勃然变色,一片反对之声。  有的说,你去干什么呢,没准“委员长”已经没命了,或侥幸未死,“叛军”也饶不了他,你去不仅没有什么效果,还可能多死一个人,是做不必要的牺牲。  还有的说,你去了还不照样要被关起来,那样人家更可以要挟你丈夫了,而且对方手里又多出了一个人质,只会增加事情解决的难度。  尽管宋美龄亲自出马的请求未能得到通过,但她出人意料的表现和发挥,却使她得到了会场上大多数人的支持,成了当天的意见领袖。  据说蒋介石本人并不特别擅长言辞,一些比较精彩的话都是事前拟稿然后照本宣科的,如果是临场答辩,嘴还钝得很。  不知道是不是月老给配好的,他老婆在这方面的能力和潜质却着实让人惊叹。那些唇枪舌剑的片断,常常会让人想起三国时的一个著名场景——舌战群儒。  论处理突然变局的能力和见识,平时饱食终日的政客们并不比“群儒”高明多少,所以气场很快就都给突然杀出的“女诸葛”占领了。  主和派成了赢家。  情义无价  虽然暂时阻止了进兵,可是宋美龄的心情并不因此而轻松。  那些劝她不要冒死涉险的话,往好了说是为其安全着想,听着却着实让人不是滋味,似乎蒋介石真的已经凶多吉少了。  毫无疑问,悲戚和失望,黯淡和怆然,会一次又一次地袭击这个不幸的女人,但她必须挺住。  由于自己不能亲往,在经过同意后,宋美龄决定派洋顾问、澳大利亚人端纳前去西安打探情况。  端纳以前也做过张学良的顾问,经过这位老外的从中交涉,西安方面答应放人,不过放的不是蒋介石,而是扣押的人质之一——政府要员蒋鼎文,后者告诉大家:蒋介石还活着!  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  然而宋美龄的心仍然悬在那里:现在活着,不等于可以永远活着。  她料定张学良、杨虎城在无力抵御中央军,又被四面围困的情况下,一个最大可能就是乘飞机携蒋出逃。  说起飞机,宋美龄可不是一个外行。她自己也乘机去过西北,知道那里大多山地崎岖,飞机很难着陆,而像样一点的飞机场,又尽为中央军控制,张学良的座机去不了。  如果一定要飞,能飞往哪里呢?  很可能是陕北苏区。  这个念头让她坐卧不宁。  她准备再次去西安,但在即将登机的最后一刻,却又被拉住了,不过这一回并不因为她是“一般妇人”或“普通国民”,恰恰相反,她的身份和地位已经恢复到了“特殊国民”。  蒋介石还活着,这就意味着,她的老婆仍然是那个供大家仰望,且无人敢得罪的第一夫人,岂能轻易犯险!  宋子文是一个从生活到政治理念  都完全西化的人,瞧他这身西装  代宋美龄飞赴西安的,是主和派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宋美龄的哥哥、蒋介石的大舅子——宋子文。  说起来,这宋家当年真是了不得,估计也要三百年才能出此一家。除了涌现出两个第一夫人、一个准第一夫人外,宋子文也是一个能靠自己混饭吃的牛人,他和姐夫孔祥熙不仅都被称为民国财神爷,还都以政治家的身份进入政府最高层,担任过行政院院长或代理行政院院长。  对大舅子能在这个时候冒死到西安来搭救自己,蒋介石起初并无心理准备。  宋子文和孔祥熙,虽同为蒋之内戚,也都善于理财,但蒋介石素来喜孔恶宋。原因是宋子文从上到下,从头到脚,几乎每个毛孔都洋化了,平时最喜欢讲的就是洋人那套规矩,而这个让蒋介石极其头大。  蒋介石自己尽管不敛财,可他得花钱啊,有的究竟拿去作何用途还不能明讲,得意会。偏偏宋部长既不能意会,也不愿配合,总是要翻来覆去地问:这钱你拿去做什么用?  或者干脆挑明:钱款从哪个账户上拨,汇到哪儿去?  这能都跟你讲吗?蒋介石感觉自己难受得要命,就好像伸手向人乞讨似的。  孔财神就不同了。这兄弟立场摆得很清楚:我就是蒋老板的账房先生而已,钱反正都是老板的,他拿去干什么用,给谁不给谁,跟我有什么相干,我只要知道他啥时候要,随时能把银子取出来给他就行了。  如此一对比,蒋介石就认为宋子文是故意在跟自己对着干,所以两人经常发生言语甚至肢体冲突。就在西安事变之前,他们还曾为军费开支超额的问题而大吵过一架,差点就动起手来,弄得宋子文负气出走。  现在谁都知道西安城里最危险,谁肯轻易跳此火坑?  看来吵归吵,闹归闹,还是情义无价啊。  蒋介石百感交集,几乎说不出话来。等到看到老婆带来的字条,说要是宋子文三天内回不了南京,就来跟自己同生共死之后,情感上再也绷不住,失声痛哭了起来。  强人,原来也是挺脆弱的。  谈起如何脱险,蒋介石蒋的打算仍然是以战逼和,即外面的中央军只要逼得越紧,张学良、杨虎城就可能越软弱。  但宋子文的感觉完全不同。通过与张学良、杨虎城的谈话以及对西安城内气氛的观察,他兜头给自己妹夫浇了一盆冷水,忠告他:正因为外面逼得急,张学良、杨虎城才更可能走向极端,好汉不吃眼前亏,我看你还是不要硬顶为妙。  从宋子文说话的语气中,蒋介石察觉出了异样,知道这不是开玩笑的事,因此当张学良再次来看他时,态度已经明显软了下来。  不过让张学良哭笑不得的是,都这时候了,蒋介石竟然还想使避实就虚之计。  他主动提了两条,一为允许东北军开往绥远抗日,一为改组陕西省政府,由杨虎城提名人选。  但对于张学良、杨虎城最关心的政治条件,蒋介石却推托说应交南京方面讨论,因为光他一个人说了不能算。  这话就只能骗骗小孩子和不谙中国国情的老外,谁不知道在南京政府,只要你蒋介石点了头,什么大会都只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  张学良、杨虎城不满意,蒋介石不答应,宋子文亦觉一筹莫展,他决定立即和端纳一起返回南京。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正面抗日历史,有很多值得我们骄傲的记忆,《一寸河山一寸血》勾起了我的很多记忆。  ——南京受降仪式亲历者、原中国远征军新编第6军第14师少校营长 赵振英  凡我炎黄子孙,不该也不能忘记正面抗日历史。看到《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出版,我很欣慰。  ——原中国驻印军第50师特务连连长 尤广才  《一寸河山一寸血》披露了很多正面抗日史实,让全民族对那段历史更加正确了解、认识和记忆。  ——原中国驻印军新30师90团2营及中美混合战车指挥组战车营二级翻译官 卢少悦  实事便是真理,历史的真实性是任何人不能更改的。《一寸河山一寸血》是一部凭事实说话的书。  ——原第74军军部炮兵团观通排中尉排长 汪家骏(现名汪吉佑)  1942年~1945年春间,亲身经历缅北反攻战役,涉险临危,从无悔意!唯念为民族生存而牺牲,葬身于异国他乡莽莽丛林之同袍魂无寄所而悲愤难耐。  ——原中国驻印军新1军新38师师部谍报队少尉组长 梁振奋

编辑推荐

  首次开放解说中国正面抗日全史。  战争,只是历史的一部分。战争很精彩,全史更好看。  经典读物,耐读、耐品,耐收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一寸河山一寸血.2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8条)

 
 

  •   正面战场的抗战《一寸山河一寸血2华北风云》

    以前从来没看到过正面战场的抗战,一说抗战就是平型关、百团大战、地道战、地雷战,就是八路军还有游击队。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材料被挖掘出来,原来出了后方共产党的抗战外,还有一个蒋介石的正面战场的存在,那个战场上是几十万上百万军队的对战,其实蒋介石是很坚决的抗战派,早就知道中日必有一战,为了准备抗战,没少练兵,并且给各个军阀没少拨大洋,修国防工事,只是多数都被这些军阀给贪污了。

    这本是这个系列的第二本,内容和第一本一样精彩,第一本讲述的是九一八以后的东北抗战和长城抗战,在东北抗战中除了黑龙江的马占山以外,可以说东北军没有进行一次抵抗,让人痛心疾首。作为一个东北人,真的很痛心,东北军在当时是力量最强大的一直武装力量,进入没打一仗,就跑了,太窝囊了。学历史的时候,一直感觉张学良是一个正面人物,是蒋介石下令不抵抗,其实看了具体的经过以后才知道,张学良才是真正的历史罪人。而且很多事情都一错再错,实在是让我心中那个高大的形象彻底崩溃。

    这本书讲述的是华北抗战,是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的事情。卢沟桥可和北大营不一样,一百多人冲进北大营,东北军就完了,而在卢沟桥真的给日本鬼子给打回去了。其实当时论实力还是中国的军队多,力量强,驻扎在华北的只是日本的屯驻军。抗战完全可以一战,甚至很可能战胜对方。只是中国各个军阀,军阀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军阀内部充满了矛盾和利益之争,所以很难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虽然结果导致华北的沦陷,不过毕竟在华北也是打了几场大仗的,不像东北那么窝囊。

    平津失守以后,阎锡山的山西成为了抗战的战场,设计好的大同会战因为有人逃跑而落空,但是太原保卫战打得很坚决。记得上山西旅行的时候,从平遥去了一趟壶口,当年山西抗战打到最后,阎锡山的指挥部就设在壶口附近的山沟里,阎锡山一直在吕梁山中指挥部队进行抵抗,应该说是一个硬骨头,比张学良强百倍。

    华北抗战的关口发生了西安事变,这是张学良一生的顶峰。不过事变本身很欠考虑,抓到蒋介石以后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这又充分说明了张学良在政治上的不成熟。

    而且在书中看到一个资料挺有意思的。说红军第四次被围剿,用阵地战对阵地战,失败得很惨,所以才去长征,可是当时按照国民党的力量,完全可以把红军给消灭了,即便是留一个缺口让红军跑也应该是让红军向福建跑,跑到海边就跑不了了,可是却让红军向贵州跑了。这里面的玄妙就在于云南贵州都是军阀控制的,中央军无法插手,蒋介石在湘江堵截了红军,红军损失惨重,家底都丢没了,剩下的只是少数部队,这样蒋介石的中央军在后面慢慢追,一直追到云贵,然后顺便让中央的力量渗透进去了。其实当年有汽车有火车,中央军完全可以超过共产党,截住长征的队伍,结果蒋介石想要一石二鸟,却没想到弄巧成拙,最后不可收拾了。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当你深入到历史的细节中的时候,就会发现,历史并不是唯一的,历史也并不是必然如此的,里面就好像是一片森林,进去以后你就会迷路,这里面很难说清楚原因,也很难说清楚必然,而这就是历史,这就是读历史的魅力。一本好的历史书,一定会让你有这种感觉。
  •   抗战这是一段悲壮的历史,这是一段中国人民用鲜血与泪水写就的历史。
    早些时候看过台湾电视台播的“一寸河山一寸血”。它的立场是中肯的,也让我了解了这场神圣而伟大的民族战争。
    1931年9月18日,小日本精心策划了“九.一八”事变的发生,由此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八年的序幕。中华名族从此变得灰暗,神州大地惨遭蹂躏。然而在变态及其张狂的侵华日军面前,我们中华儿女没有屈服,以她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和力量,在这场艰苦卓绝、血雨腥风的民族保卫战中,显示了炎黄子孙无比坚强的斗志和生命力。
    每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段历史。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先后进行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长沙、滇缅等会战。也正是一次次会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也粉碎了狗日的战略企图和嚣张的气焰。也正是长沙会战的全面胜利,更加坚定了抗战的决心,也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场场会战,血肉横飞、百万将士血染沙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必须记住这段历史,也必须知道真实抗战悲壮的那一幅幅画面。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彻底打败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正是这场战争谱写了中华民族史上荡气回肠的壮丽史诗。
    在此前我看过张洪涛的“国殇”,也看过了各重大会战的历史篇章。也许就如作者所说:正面抗日战场,到了该说清的时候。。。。。。让我们拭目以待。
  •   一寸河山一寸血.2华北风云(首次开放解说中国正面抗日全史)
  •     做为一个历史迷,俺一直追看《正面抗日战场》。
      结果看到第二部,因为大家都明白、但不能说的原因(河蟹),它太监了。
      正当俺六神无主、盼星盼月的时候,《一寸河山一寸血》出现了!
      它的出现很让俺振奋!
      俺二话不说,在当当买下了第三本。
      接着,杯具了!!!
      《一寸河山一寸血》第三本,居然跟《正面抗日战场》第二本接不上!
      为神马?
      为神马会这样?
      俺翻着书,忽然翻到了作者的自序。
      现在俺才知道,原来不看序言真的不是一个好习惯。
      作者在自序里说明了:《一寸河山一寸血》第一册,包括了《正面抗日战场》第一册、第二册和第三册的部分内容!
      啊啊啊!都是不看序言惹得祸!
  •   《一寸河山一寸血》全书关注的话题足够敏感,百度“抗日战场”词条搜索达一千多万,“正面抗日战场”则有三百多万;作者关河五十州之前在天涯煮酒连载本书时,也有一百六十多万的点击。
  •   长城抗战、绥远抗战、七七卢沟桥事变、山西会战等等,重点写了华北的29军,黄郛、萧振瀛、宋哲元、傅作义、阎锡山、汤恩伯、陈长捷等,特别是张自忠的悲剧命运,军人的位置在战场上,显然当政客并不合格
  •   以前从来没看到过正面战场的抗战,一说抗战就是平型关、百团大战、地道战、地雷战,就是八路军还有游击队。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材料被挖掘出来,原来出了后方共产党的抗战外,还有一个蒋介石的正面战场的存在,那个战场上是几十万上百万军队的对战,其实蒋介石是很坚决的抗战派,早就知道中日必有一战,为了准备抗战,没少练兵,并且给各个军阀没少拨大洋,修国防工事,只是多数都被这些军阀给贪污了。
      
       这本是这个系列的第二本,内容和第一本一样精彩,第一本讲述的是九一八以后的东北抗战和长城抗战,在东北抗战中除了黑龙江的马占山以外,可以说东北军没有进行一次抵抗,让人痛心疾首。作为一个东北人,真的很痛心,东北军在当时是力量最强大的一直武装力量,进入没打一仗,就跑了,太窝囊了。学历史的时候,一直感觉张学良是一个正面人物,是蒋介石下令不抵抗,其实看了具体的经过以后才知道,张学良才是真正的历史罪人。而且很多事情都一错再错,实在是让我心中那个高大的形象彻底崩溃。
  •   战争,只是历史的一部分。战争很精彩,全史更好看。《一寸河山一寸血》就是好看的历史!
  •   能够开放解说中国正面抗日全史真是不容易
  •   本想着春节期间看完这本书的,无奈一直没有时间,最后还是在候车室里看完了这本书。无疑,这本书让我对民国的军阀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有了更客观的判断。更重要的是,对中国真正的抗日历史有了非常深刻的认知,看到情动处,几欲落泪,谁说那段时期的中国是屈辱的,一样有铁骨铮铮的男儿,一样有为国奋不顾身的热血激情。感谢关河十五州,让我重新认知国民党,让我重新认知我们的民族,让我重新认知历史的真相。
  •   据我所知,《一寸河山一寸血》的作者关河五十州还很年轻,但治学写史的精神非常可贵。这部小说不仅贴近历史真实,而且耐读好看,其辞藻无哗众取宠之浮夸,却有去芜存真之精粹,或气势磅礴,浩气凌云,或启人深思,振聋发聩,或撩拨心弦,催人泪下,读之令人荡气回肠,不失为脱俗之作。
  •   了解历史课本里没有提到的抗日英雄,全面了解抗战历史,勿忘国民党先烈
  •   前面看到了正面抗日战场,了解真是的历史。有骨气,有血性,也有气愤,也有愤慨,原来蒋校长真的很强大,有很无助
  •   张自忠是抗日战争中,整个世界上牺牲的最高军衔的司令,应该永远纪念他。每次坐北京地铁五号线到张自忠路时,都不由得生出一份感动。
  •   国军是真正的抗日脊梁,一个个鲜活的、热血的军人跃然纸上。如果张、杨未擦出火花,如果日本晚些发动全面战争,历史又会怎样?现实又将如何呢?
  •   这是一段与众不同的抗战史,这段历史的主人公是国民党官兵,关于他们的事,我们知道的的确太少了,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我们对于他们的否定也太深了,真的欠那些在抗日战争中流血流汗的国军将士一份致敬。
  •   全面真实的反映了国军在抗战时期正面战场与日寇血战的历史,和我们被教育的国军全面溃退的历史不同,值得一看的历史通俗小说
  •   我是个抗战老兵,读了这部作品后得益良多,深有感触。作者关河五十州是个年轻人,未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但是他所写的内容,与我记忆中的印象完全吻合,作为历史作品,真是难能可贵。
  •   之前看《正面抗日战场》就一直听朋友说好,一度以为会是绝响,现在这套书修整了内容,更翔实,老照片更是让人仿佛回到那个年代。买了送他,他惊喜极了!
  •   近年来描写正面抗日战场的书越来越来,但是这本书确实其中不错的一本,非常值得一看。这本相比上本来说对于细节上的描写更加让人信服
  •   写的很好的书,但我更喜欢作者的《正面抗日战场》
  •   华北抗战,一个是号称大刀队的二十九军,一个是号称能掐会算的阎老西的晋绥军,一到真和小鬼子真刀真枪的干了,都一副德行。二十九军那里,37师打38师看,佟麟阁、赵登禹都阵亡了,张自忠还要和谈,还要挟日自重,最终把平津丢个精光;晋绥军那里,都打到家门口了,还算计着让客军当炮灰,自己保存实力,结果实力没保住,太原也丢了。同样的,一直是正史里极尽丑化之能事的中央军才是正真的国之砥柱,前有汤恩伯十三军血战南口,给二十九军打掩护,拼光了十三军,重创了板垣;后有郝梦龄、赵家琪血战忻口,为太原守大门,血洒疆场。
  •   虽然《正面抗日战场》半途而废,挺气人的,但这厮作品写得实在是好,不得不再买一遍此书,即便有雷同处,读来也甘之若饴!
  •   中国的文化太坏,都是一套整人的东西,再就是人玩人,人统治人的东西,所以,民主自由平等在中国都是幌子。
    抗日战争,对民众的精神是一个洗礼。可是六十多年后,中国人还是没有长进。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   本书讲述的是华北抗战的英雄事迹,十九路军在淞沪战场上的英勇和无奈,国军将领面对日本重甲部队的斗智斗勇,实在震撼人心!
  •   抗战书籍的代表之作,每一寸土地都是中国人民用鲜血捍卫的!不忘历史!灭日消美!
  •   受益非浅。之前对于抗日战争的了解不是很多,对于战场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看了1之后,有追到了2,还会继续追下去。
  •   一下买了全套。刚开始还有点犹豫,可看完第一本,就想看第二本。对于当时的情况非常震惊。因为我们这一代都是共产党教育出来的,好多事情都不知道。真以为抗日是只有共产党打呢。可国民党的士兵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老百姓呀。甚至是当时举国精英汇集的地方,我们应该正确了解历史
  •   二十九路军的大刀打退过老蒋的黄埔军 砍断了日本人的军魂 却在糖衣炮弹里生了锈 历史的编剧给了张自忠一个诠释中国军人的机会 艰苦的 辉煌的 惋惜的 痛恨的 可悲的 可歌可泣的 一样没落下 ;黄桴萧振瀛一前一后 一个铁肩大义 忍辱负重 一个纵横捭搁 挽狂澜于既倒 肃然起敬 历史不该遗忘的英雄
  •   马上9.18了,抗日战争70周年了,时间真快,历史还是要记住,才好。
  •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功不可没啊,打了多少仗,组织了多少反攻,这都是不能抹杀的。
  •   对历史,心存敬畏是必要的!抗日名将里,更多的是国民党人。
  •   记录了抗战中的每个人,不论是中国还是日本,不论是共还是国,不论英雄还是汉奸都有自己的历史
  •   相比第一部的翔实,细致的描写,第二部跳跃性很大,但是作者讲述的笔法一如既往的精彩。看得人热血沸腾,看得人激情昂扬,抗日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朽的史歌。不分民族,不分党派。全民动员。推荐
  •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深入人心的29军大刀队的印象,慢慢被进退失踞想转型为政客的宋哲元,知耻而后勇的张自忠,众横捭阖的萧振瀛等等血肉丰满的具体形象给填充

    向浴血抗战中所有为我们国家和民族付出坚韧艰辛,以及所有以身报国知名不知名的烈士们致以最为崇高的敬意!
  •   了解抗日战争的好书~!
  •   看完正面战场,再看一寸江上,一寸血!
  •   这才是真实的抗日战争。
  •   抗日战争为什么那么久?而且不是完胜?汉奸们是怎么沦落的?各方利益是如何牵扯的?人性卑劣的一面,抗日战争中令人沉痛的阴暗面,不由得让人咬牙切齿啊
  •   这是一部写出了真实抗战的书,比较正面的描写了国军如何顽强抵抗日军的悲状与豪气。读来热血澎湃。
  •   生动的抗日历史,很值得收藏
  •   不要说牺牲在平型关还是牺牲在石牌都应获得我们同样的尊敬,即使那些殒命于兵荒马乱大溃退中的无数无名官兵,今天也是需要我们在他们生命痕迹消失的地方放上几束白花的。看《一寸河山一寸血》,勿忘历史!
  •   向英雄的抗日站上致敬,特别向抗日的国民党,向抗日的军阀致敬,以前不知道你们是英雄,受了电影电视的影响,一直以为你们是坏人,对不起了
  •   尊重历史,打了八年抗战的中国,更应该客观的讲述这段历史,为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士,为那些我们无法挽回的生命,为那些随着时间流逝而被渐渐淡忘的刻骨铭心......
  •   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抗日战争的真相总是被掩藏或者抹黑,当年远征军的战士的亡魂至今在异域大地徘徊而不得安,每每念及此,都不由得痛苦流涕
  •   我觉得作者的态度很好,他尊重抗日的历史,我们读者才读的过瘾。
  •   等了好久 《正面抗战》
    这本书 一出来 没有任何的犹豫 下单
  •   刚收到,还没看,老公说不如正面战场-烽火大地那本好看,质量不错,字大小合适.看后再评.
  •   中国抗战始于80年前的今天,1931年9月18日,因此中国抗战14年,而非8年,不要忘却前6年惨绝的抗战历史。
  •   看了“一寸河山一寸血.2 华北风云这本书,心中感想颇多,写的很好!
  •   抗战的历史应该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熟知,牢记历史。
  •   好在,有《一寸河山一寸血》这样的书,讲述那些被正统历史忽视的人和战事,而这些本不该被忽视。我们掌握的事实越多,我们越逼近真相。
  •   终于看到了一本讲正面战场的书,很感动,从1看过来的,越来越精彩。
  •   当年历史书上关于1937年之前的华北抗战,好像只提到过何梅协议,关于北平局势,关于129运动,关于29军,直到读了才知道有这样的端倪
  •   感谢作者,让我们了解历史,想抗战勇士们致敬
  •   英雄的背后其实也有不堪。历史抉择关头的一闪念正如亚马逊雨林里蝴蝶扇动的翅膀,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是无法想象的血色风暴。国人写史,历来爱把一切都写得数字化和模糊化,以为抽象出一种精神才能怎样。但是,我觉得历史震撼人心之处,反而往往在那些细节和血肉。
  •   华北抗日,真是波澜壮阔啊。华北遭受日本鬼子的侵略,是最久的。
  •   这是一本让人可以一口气读完的书,与其他战争史不同这本书生动有趣,并不枯燥。可是次数涉及时间的太少,感觉很多事情并未提到准确的时间,不知道是因为时间不确定还是其他原因。此书还还原了抗战真实面貌,值得钦佩,突然觉得GCD应该直接面对这些东西,写进正史,写到教科书。毕竟这不仅是两党的事情,二十中华民族的光荣抗战史。
  •   对抗战正面战场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啊,。不错啊,。
  •   终于买全这套啦。还没看完,不过作者的观点独特,尤其对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分析评价,也改变了我的许多看法。就是这套书一直不降价啊!
  •   战争年代,无论老幼,不论阶级,不论政党,皆有抗战守土之责任。
  •   讲述不一样的抗战历史
  •   抗战前期,中国举步维艰,但是还是涌现了一批无畏的英雄。
  •   现在,居然有一些脑残的“上面”,不准普通民众提“918”,这帮人,真是汉奸啊,比抗日时候的汉奸还可耻。
    先辈留再多的鲜血,也没有用。
  •   这几天一直在看这本书,一直在为书中的主人公而感动,在民族生死存亡的一瞬间,是佟麟阁、王铭章、

    高志航、张自忠、谢晋元等等这些中国人毅然决然的挺身而出,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这本书让我

    们知道在民族生死攸关的时刻,不管是共产党、国民党、东北军、华北军、西北军、川军、八路军、晋军

    、桂军、还是义勇军,只要是中华儿女,就会挺身而出,用自己并不魁梧的身躯,抵抗着敌人的进攻,前

    赴后继,义无反顾。我们都应该记住他们,真正的,永远的记住他们。
  •   真正了解抗日正史
  •   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候,智者谋士也不甘寂寞,为抗战胜利和民族解放贡献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
  •   一直想看一看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历程,今天找到了这本书感觉很好,就是字体有点小了。
  •   重新认识抗战历史。
  •   国民党抗战原来也这么英勇,向先烈们致敬
  •   真实的历史,残酷的战争,这本书读来让人从心里翻腾那种热血豪气
    这套书应该成为初中学生的指定课外读本,让孩子们从小学习历史,真正明白什么是爱国主义
  •   应该算是正面描写国民党了吧,
  •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诙谐幽默,把严肃的历史战争题材类的书写的轻松活泼,又不失战争特有的冷峻!值得推荐
  •   抗日 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回避的名称
  •   为正面战场正面描写!好!赞!
  •   黄郛,虽不是武将,却能用自己的智慧拖住日军侵略的脚步,如此让人钦佩的英雄,在时人眼中却是个卖国贼。浩瀚历史长河,到底隐藏了多少事实,留待我们后人发觉?
  •   很好的一部书,正视历史,可惜现在买不全了,4,5册一直缺货。
  •   如果是真实的历史,那么我们脑海中的关于这段历史的东西就该改写了,尽管我对现代史比较了解,但这本书还是给了我强烈的震撼,英雄的血是不会白流的。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遇事不隐讳,不象有些作品,为隐者讳,相关的东西都不说,或者含糊地说,说的非常中肯,好啊!
  •   历史的车轮又一次带我们回味这段历史,五味陈杂,各种都有,书真的很好看也很精彩
  •   一寸河山一寸血。
    这个书名太精准了,一切的一切都蕴含在这六个字里了。
  •   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全国抗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
  •   我最烦的就是中国政府强烈抗议日本政府篡改历史教科书(当然日本这样做也不对),说人家时,你自

    己的底气何在?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改的还少吗?请还历史一个真实,少一些政治影响。
  •   预售的时候买的,今天收到了,一翻开就被震撼!!!我知道老蒋说过: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我懂得:抗击异族的入侵才叫英雄!想哭!!!
  •   何为中国人,何为共产党人,何为国民党人,何为日本人,何为外国人,无非就是人~ 战争史只是一部绚烂的一场烟花史。
  •   之前对国民党的将领并不了解,读了这本书,发现他们也有智慧又光辉的一面。
  •   了解历史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生活的这个时代,更加透彻的认识昨天的历史
  •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期待第四部
  •   很翔实,打动人心!!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