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故事

出版时间:2002-7-1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房龙  页数:316  字数:320000  译者:刘宗亚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者以其渊博的学识,简洁、流畅的笔触叙述了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至20世纪30年代在北美 大陆上的风云变幻。对美利坚合众国的形成、诞生和发展叙述颇详。对历史事件,西方文明 、科技发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美国的政治生活都有祥尽的阐述,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涉 及范围广泛、知识量大,非一般美国历史书籍所能及。?       本书文笔生动、活泼,写人述事,栩栩如生,不乏奇文妙语,读来饶有趣味。

作者简介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荷裔美国著名人文主义作家和历史学家。1903年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1911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房龙多才多艺,有二十多部作品在全世界出版,并畅销不衰。他的著作文笔优美,知识广博,深入浅出。其智慧的妙语和真知灼见更是让人获益匪浅。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求购香料:价格更廉  多多益善第二章  未知的世界第三章  信仰、黄金和印第安人第四章  无用之地第五章  布鲁阿日的萨米埃尔·尚普兰学到独木舟绝技第六章  加尔文博士探索今生与来世第七章  异教徒变成劫持犯第八章  印第安圣草第九章  零下20度的新理想国第十章  对祖国失望的人们在大西洋西岸筹建一个更美好的新英格兰第十一章  荷兰西印度公司投资失误第十二章  瑞典人早到200年第十三章  各国共享的自由殖民地第十四章  凭推测开拓殖民地第十五章  王室钦令建帝国第十六章  希望的地平线第十七章  国王和皇帝争夺土地的游戏第十八章  1769年1月5日近代之始第十九章  乔治·格伦维尔成了“效率专家”第二十章  荷兰茶叶和法国糖蜜第二十一章  边远地区朴素的智慧第二十二章  马萨诸塞州昆西的律师亚当斯及其堂兄弟塞姆转向实践政治第二十三章  国王陛下的殖民司令不得已报告一些坏消息第二十四章  弗吉尼亚费尔法克斯县的乔治·华盛顿将军穿上他的旧军装第二十五章  弗吉尼亚阿尔伯马尔县的托马斯·杰斐逊先生显示出受过一流教育的极大优势第二十六章  乔治三世国王在自己国家成为一名受人喜爱的英雄第二十七章  诺思勋爵不得不保持警觉第二十八章  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著名印刷工本杰明·富兰克林博士拜访圣路易的后代第二十九章  让·雅克·卢梭写了一本书德拉法耶特去研究美国旷野上可爱的自然之子第三十章    宗主国在不利的情况下是尽力而为边远地区的人充分利用了一笔上算的交易第三十一章  救了一个民族和创建了一个帝国的折中方案…… 第五十三章  美国新道路

章节摘录

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房龙系列图书,是人类迄今为止奉献给一个悲惨世界的最伟大的礼物之一。那么枯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房龙的神来之笔,让每个大人小孩在不知不觉中娓娓忘倦了。

编辑推荐

《美国的故事(插图珍藏版)》文笔生动、活泼,写人述事,栩栩如生,不乏奇文妙语,读来饶有趣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美国的故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马不停蹄,看了整整一个星期,才终于算是把《美国的故事》看完。掩卷。却不敢说,我完全读懂了这本书。但这并不是因为它的语言晦涩难懂。先说说我看的版本,是北京西苑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译者为刘北成、东方大玮,申之。
      书中的译序是这么写的: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美国的故事》,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享德里克•威廉房龙撰写的一部关于美国历史经纬的书。
       作者以其渊博的学识,简洁、流畅的笔触叙述了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至20世纪30年代在北美大陆上的风云变幻。对美利坚合众国的形成、诞生和发展叙述颇详。
       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涉及范围广泛、知识量大,既非泛泛之作,也非一般美国历史书籍所能及。
       有人说,房龙的书是“通俗作品的经典”,雅而不俗,的确如此。
       本书文笔生动、活泼,写人述事,栩栩如生,不乏奇文妙语,读来饶有趣味。
       对于历史事件、西方文明、科技发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美国的政治生活,作者有自己的看法,坦率而颇有见地,发人深思。
       …………
       关于作者,我先放上我在网上搜到的简介(这个版本应当是较为通行的,不止一处用的都是这一版本):
      作者简介
       威廉•亨德里克•房龙(1882-1944)系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1882年1月14日生于荷兰鹿特丹,1903年赴美,在康奈尔大学完成本科学业。1911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后,曾在美国几所大学任教,后任记者、编辑和播音员等。1913年,出版第一部专著《荷兰共和国衰亡史》。1921年,《人类的故事》的出版使他一举成名,其著作主要是历史和传记,包括《人的故事》(即《宽容》)、《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人类的家园》及《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等,早在20世纪20—30年代,房龙的部 分著作即被译成中文出版,影响当时整整一代年代人,房龙的著作,其选题基本上围绕人类生存发展的最本质的问题,其目的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普及知识与真理,使之成为人所知的常识,因而具有历史不衰的魅力,在久违近半个世纪的今天,又被国人重新发现,引起读者的热烈反响。
      不得不说,之所以会选择房龙的书看,多多少少受到他的名气的影响。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对译序中从第三自然段开始的评价基本上同意。这本书的文笔确实生动、活泼,也确有趣味,作者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但是,导致我不懂的地方,也正在于作者那相当简洁的描述以及那经常在书中出没的戏谑的口吻。大概是因为很多的典故和英雄人物在美国人看来是家喻户晓,所以书中往往只是提了下名字便一笔带过,有时甚至是用象征或者是影射的手法,以别的事代指历史事件。但,我经常是不知所云。比如说,第四十一章的标题“汤姆叔叔和冒烟比利 ”,要说汤姆叔叔,还是可以懂的,但是冒烟比利,实在是无法得知为何要用这样的称呼。根据前后文,我大概能猜到,这是一蒸汽机器,但是它具体是一蒸汽车、船、还是其他任何可能的机器呢,为何称之为比利呢?我确实不知道。我上网搜也没搜到相关的说法。这只是书中一个小小的词,当然对本书的价值没什么大影响。但是像这样的词多出现几次,确实是给阅读带来了一些麻烦。
      本书的翻译可以说,并不尽如人意。书中有些句子语焉不详,有些句子十分长,长得容易出现歧义。这译者也在序言最后请人指正(每本译本基本上都会如此地谦虚一番)。当然这个要说就该说自己能力有限,无法阅读原著。我想我还是要对本书的译注提提意见,或者,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美国的故事》此书,房龙以美国人的角度来写书,对于烂熟于胸的典故与俚语,信手拈来不假思索无须解释,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中译本,当然是有必要加上注解的,因为读者群变了。译者当然是想到了这点的,在译序中译者也写着“为便与读者阅读,编辑在边眉处作了必要的加注,插图。”
      既然译者都这么说了,也确实注解了。但这却几乎是本书最让人诟病的地方。必须说,书中的加注实在是无法令人满意。对于“十字军东征”、“迦太基”、“波旁王朝”、“斯图亚特王朝”、“圣劳伦斯港”……对这些词,编辑几乎是卯起劲来,努力地解释了。而对于“第二十章 荷兰茶叶与法国蜜糖”,编辑却舍不得用一点笔墨在旁边注上这里面讲的故事是“波士顿倾茶事件”。如果编辑认为读此书的会是普通读者(按照书中大多诸如刚刚列举的例子,应该是),那么,书中的注解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读者是一般读者,相信必须再加上十几二十来页注解。如果编辑觉得读者群是历史研究者及历史爱好者,那么,注解就更是说不通了,作为一个学历史的人,像“十字军东征”、“迦太基”、“波旁王朝”、“斯图亚特王朝”、“圣劳伦斯港”这些词语,都有些基本的了解,那样子注解就变得多余了。这些跟作者要在书中阐述的问题并无很大的关系,有无必要给这些词加上注解,是值得商榷的。
      再者,我们来看书中的注解,举一例:“佛罗里达州”的注解是“佛罗里达州之名,来自西班牙语,意为‘多花的地方’州的别名叫‘阳光之州’(Sunshine State)。面积17.04万平方公里,人口1465万。本州箴言:‘信赖上帝’,州府塔拉赫西。” 这样的注解,在书中比比皆是。书中的注解,一般都是解释那些地名、名人。注解相当简洁,就一两句话。但是这样子的注解,对于读者的阅读是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帮助的。佛罗里达州有多大,人口多少,当然不是不重要,但是但书中充斥着这种数字解释,我只能说,读完此书,我也没搞清楚哪个州大哪个州人口多,也不明白我知道了对我的阅读有什么帮助。而我想知道的是,为什么本州的箴言是“信赖上帝”,这个跟佛罗里达州的建州史有什么关系吗?该解释的倒没有解释了。再比如还有路易斯安那州的箴言是“团结、公正、信心”、新泽西州的箴言“自由与繁荣”,什么是“美国式”的生活哲学,“边疆精神”是怎样成为美国精神……难道这些不值得注解,难道注解的作用不是帮助阅读,而是给读者设更多的套?
      还有一处注解我想提及。在书中241页与244页都出现了一个人名,单个字“李” ,我们当然可以猜测出李是南方的一名指挥官。但具体是谁呢。书中第233页的注解中说道华人戏称杰斐逊•戴维斯为美国“李登辉”。因为这几章讲的都是南北战争,那么联系起来,前面提及的李是指杰斐逊•戴维斯吗?
      答案是:错!前面提及的李,指的是罗伯特•李。注解出现在第254页,而且是在毫不相关的事情上做了这个解释。
      为什么在前面两处极易混淆的地方,编辑视而不见,而对于这样一个无关痛痒的句子却出现了注解。
      我的结论是本书的注解总是令人摸不着头脑。这样就把这本书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影响了本书的可读性。
      但,撇开注解不讲。这本书确实是不错。房龙的语言与思想都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他在书中直言不讳自己的看法,也常常是一针见血的。他不避讳自己对富兰克林的欣赏,敢于直言美国的《镇压叛乱法》实际上是剥夺了公民的言论自由,也向世人挑明了南方奴隶主其实也是奴隶制下的奴隶。
      房龙眼中的美国故事是很有意思的。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发现新大陆之初,欧洲各国,包括英国、西班牙、法国、荷兰、瑞典、德国等等,都“估摸着开拓殖民地”,“他如果运气好,就能达到目的地,如果命运同他作对,他就到不了目的地”,而房龙对此就一句话“事情就是这样,不足为奇,阿门。”
      著名的五月花号本来要到(根据“伦敦公司”跟他们签的约)弗吉尼亚州,结果船长“偏离了航线达900海里,”“根本不熟悉美洲海岸,使移民们几次遇险,”。把大家丢在了一处无名海湾。倒霉的人们只能自食其力了。为此他们签订了那个著名的五月花号契约,契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使移民们团结一致,共度严寒和苦难。”
      又比如,英国与美国(此时美国还不能称之为美国)出现摩擦,对于波士顿倾茶事件,作者不无讽刺地说:“以爱国主义的名义进行暴力活动是不会受到惩罚的。”
      独立战争爆发了。而参加独立战争的英军士兵很多是雇佣兵“这是英国人犯的错误。”而这错误,改写了历史。假使英国政府对美洲殖民地的情况有深刻的了解,相信可以使自己避免不少麻烦。“历史往往以一种很奇怪的方式完成自己的使命。” 原本强大的英国,却在北美殖民统治破产了,那被视为粗鄙,忘恩负义的美国佬们却取得了独立。在作者看来:“人类历史上有些事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美国革命就是其中之一。” 冲突总会发生的。
      这就是房龙贯穿整书的戏谑、自嘲的口吻。
      书中有意思的细节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详述了。
      以下这段话在书中不止出现一次:
      历史学家的困境在于,如果说真话,他就会引起众怒;但如果满纸谎言,他将不为上帝所容,因为上帝明辨真假。
      ——尊者比德
      作者很明确自己将要用何种语言书写。
      在书中第二十五章,作者说“我们这个民族从诞生之日起就真正体现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想。”他的证据是,在《独立宣言》上签名的人,“有8人是在殖民地以外的地方出生的,有18人是外国血统。其余一般人能够自称是英国人的后裔。”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北方发表宣言,让废奴主义者相信这场战争是争取人类解放的斗争,而非争权夺利的内讧。
      但是,这些所谓的公正的、正义的、争取自由权利、保障人权的法则,对印第安人是无效的。作者称“我们历史上的这一章是不能让我们骄傲的。在每一页我们读到的都是关于贪婪、残忍和奇异的记录。” “可怜的原始人被无情地消灭了”并明白无误地指出:“统治这个世界的是强权而不是正义。”
      可见,所谓的四海之内皆兄弟、正义并不是通行无阻的。
      美国黑人的抗争史有多漫长。我们可以看看蒙哥马利事件引发的长达一年的抵制巴士事件;可以看看1957年9月的小石城事件,一所州立中学不过是接受了九名黑人孩子入学申请书,就导致了这九个家庭受到恐吓,并发生流血事件;再看看,有多少个马丁• 路德• 金倒在血泊中。
      而这距离《独立宣言》签订的1776年已是接近两个世纪了。
      我们再看看现如今美国高举的所谓的人权旗帜,对他国的横加干涉,更使上面的金句“统治这个世界的是强权而不是正义”确凿无疑了。
      最后几章,房龙探讨了一个问题:是什么致使了北美文明的衰落,美洲新一代表现出来的过分看重自己的权利、对世界其他国家发生战事时仍坚持“孤立主义” ?因为美国正因为这个教训而犯了许多令人伤心的错误,并不得不为这些错误付出代价。
      我们可以追溯至乔治•华盛顿的告别演说的告诫:“我们处理外国事务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在与他们发展商务关系时,尽量避免与他们发生政治联系。……因此,如果我们卷进欧洲事务,与他们的政治兴衰人为地联系在一起,或与他们友好而结成同盟,或与他们敌对而发生冲突,都是不明智的。” 也可以从美国优越论找到一些迹象。以及美国在外交方面的考虑:国内政治受到三权分立的制约,而国际上则为丛林法则;在国内搞不好会威胁到自己的政治命运,对外搞不好,会引起战争,但送命的始终是老百姓,对政客影响不大;当然还要考虑到国内的经济形式使人们目光向内……
      这一切都给出了一定的解释。房龙只是冷静地告诉美国人:“由于欧洲和亚洲的陷落,我们也处在了毁灭的边缘。” 美国,面对着一个充满未知的世界,要如何走自己的新道路,首先必须确定的就是“孤立主义”走到了尽头。
      最后,仍以房龙的话作结: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我们都是世界的一部分。
      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看得更远一些呢。
  •     但中文版本翻译不尽如人意。原因大家都知道。尤其是近代部分史。删的删,错的错。
      
      不爽中ing。。。。
  •   这你码的论文么?
  •   以前读过他的<圣经的故事>,刚开始觉得枯燥,然后越读越有趣,,,
  •   是咩。那我找来看看撒。。。。
  •   我最近正在读,和楼主一个感受,如果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确实悔涩难懂,可能也有译者的问题。就像说的都是jargan,只有懂他的人才能读懂,看来要好好做下功课了。
  •   你说的没错。很多地方一笔带过,真的看不懂。
  •   只有美国人才适合去读这种充满了各种美国意向的书,房龙的书中包含的大量历史典故和指代的确给读者带来了很多麻烦,让原本充满趣味的书顿失不少色彩。
  •   你们都是读书达人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