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设计、实施与展望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史宁中,马云鹏 编  页数:201  

前言

  时序进入200年,中华民族走在复兴的大道上。  100年前,中国处于清朝末年,积贫积弱,文盲充斥。拖着辫子的臣民,没有接受现代数学教育的机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9午,五四运动兴起。科学、民主的口号催生了中国的现代数学教育。  中国的数学教育,早年学日本,然后学英美,艰难行进。1949年之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全面学习苏联的基础上,赢弱的中国数学教育渐渐强大起来。注重数学“双基”,发展三大能力,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学习唯物辩证法,加强数学与实践的结合。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中国数学教育开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0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数学教育一方面大量吸收国外的优秀研究成果,一方面不断展现自己的数学教育特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重要发展。时至今日,中国数学教育已经走向世界,在国际上享有相当高的声誉。中国的优秀学生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屡获佳绩,大范围国际数学测试中,中国内地学生成绩位居前列。以很低的教育投入,获得了如此优良的成绩,令人惊叹。事实上,数学教育的成果,成为中国经济起飞的重要支撑。千百万农民工走进现代化的企业,成为“中国制造”的主力军,没有必需的数学计算和思维能力,是不可想象的。

内容概要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设计、实施与展望》以世纪之交我国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为线索,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与内容、数学课程实施的过程,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修改等。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设计、实施与展望》的作者都是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者。

作者简介

  史宁中,1950年生,江苏宜兴人。1975年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现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1989年在日本九州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数理统计学、数学教育。著有《教育与数学教育》、《数学思想概论》(第1、2辑)等。  马云鹏,1954年生,吉林洮南人。1978年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现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1999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课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主要成果有:“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课程实施探索》,《数学教育评价》,《小学数学教学论》等。

书籍目录

总序数学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代前言)第一章 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与准备第一节 国内数学课程发展的简要回顾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数学课程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数学课程第二节 20世纪以来国际数学课程改革一 “克莱因一佩里运动”二 “新数运动”三 第三次数学教育改革第三节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提出与准备一 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二 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状况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趋势四 社会与教育的发展需要数学课程改革第二章 数学教学大纲的修订第一节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的修订背景一 20世纪末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改革发展的特征分析二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修订背景分析第二节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修订要点一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2000年版修订的主要内容二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2000年版修订内容要点分析第三节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修订要点一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2000年版修订的整体特点分析二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2000年版修订要点分析第三章 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第一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一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过程二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三 研制的前期准备——“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的先行性研究四 五个专题研究第二节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一 通过项目申报,组建标准研制组二 开展课题研究三 研讨与交流四 教学实验五 《标准》文本的起草与修订第三节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的特点分析第四章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目标、结构与内容第一节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目标一 《标准》的目标体系与总体目标二 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内容一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内容结构二 几个领域内容的特征分析第五章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结构、目标与内容第一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结构与特征一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结构二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特征第二节 普通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析一 课程的总体目标二 课程的具体目标及其特点分析第三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分析一 必修课程的内容分析二 选修课程的内容分析三 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的内容分析第六章 中小学数学教材的改革与发展第一节 2001年以来数学教材建设的发展一 发展动力二 发展现状三 新教材的面貌第二节 教材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一 严格审定二 由使用者选择三 通过实践检验第三节 教材编写体系的组织建设一 编写体系及其运行二 编写、修订与完善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一 视野仍不够开阔二 研究积累仍显不足三 破与立的节奏仍不够协调第七章 数学课程的实施及其评价第一节 数学课程实施的基本历程一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实施的基本历程二 高中数学课程实施的基本历程第二节 数学课程实施状况的评价一 教师对数学课程改革有较高的认同感二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许多变化三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三节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讨论一 关于数学课程价值与目标的讨论二 关于数学课程内容的讨论三 关于数学教学方式的讨论第四节 关于高中数学课程的讨论一 关于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讨论二 关于高中数学课程评价的讨论三 关于与高中数学课程相适应的教师素质的讨论第八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修改第一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的准备一 开展调查研究二 确定标准修改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二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的基本历程一 召开修改组讨论会二 书面征求意见三 组织专家座谈……第九章 数学课程改革的若干重要议题

章节摘录

  8。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标准》中,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若干方面:  第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在必修课程中设置了算法的内容。算法是计算机科学的理论核心。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计算机语言,实际上是数学语言的“机器化”,它们是“信息技术”课程和“数学”课程的共同部分,在实际教学中加强这两门课程之间的合作是十分重要的。又如,借助计算机、计算器等工具,学生可以进行数值计算,特别是能够求解与实际问题的数据有关的数学问题,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二,增强数学的可视化,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标准》提倡运用信息技术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数学的理解需要直观的观察、视觉的感知,特别是几何图形的性质、复杂的计算过程、函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几何证明的直观背景等,运用信息技术来直观呈现,使其可视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另一方面,数学学科研究的对象多半是抽象的,因此,《标准》提倡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不要过分依赖技术,以为用了信息技术就一定会提高效率。  第三,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标准》要求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进行探索和发现,这使以“纸和笔”为工具的数学学习方式发生改变。学生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通过软件操作观察规律,预测数学结论,进行合情推理。信息技术为所有学生提供了探索数学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设计、实施与展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