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林匹克运动通史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作者:崔乐泉  页数:611  

前言

  以体育为载体、以西方文化为特色、以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与理想为目标的奥林匹克运动,在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是怎样进入中国并影响着中国体育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国文化发生了怎样的激烈碰撞与融合?这些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的问题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崔乐泉博士的《中国奥林匹克运动通史》一书对这些问题展开了探索与讨论。  崔乐泉博士曾先后获得考古学硕士和教育学博士学位,是中国首位体育史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他的跨学科的学习经历所形成的深厚功底和他的勤奋努力以及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使他成为中国当代体育学界成果颇丰的一位学者。也正因为如此,他学术上的努力进取和厚积薄发,常让朋辈们惊叹不已。在这部洋洋洒洒百万字、附图1000余幅的新著中,作者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的体育发展历程,以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主线展开了分析。这一新的研究手法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拓展有关对于中国近现代体育史研究的思路,而且可以帮助人们从“奥运中国”的视角更好地解读奥林匹克运动这一特殊的、具有非凡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现象是怎样带动全球体育文化的一体化并影响着整个国际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的。这一独辟蹊径的研究方法,不仅能够带给体育学界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上的冲击力、一种强大的学术影响力,而且也会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求知奋进、永不言足的中国体育学人的人格魅力。  近年来,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的书籍铺天盖地,并不断地吸引着广大读者的眼球,这无疑对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仔细查阅,在众多的研究著述中,能够全面反映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发展历程的“通史”,仍属空白。崔乐泉博士的这部新著从近代体育的兴起与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传播研究入手,循着历史发展的时间经度,结合中国广阔的社会发展层面,向人们展现了一幅百多年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发展的伟大的历史画卷。其场面是那样生动,其描述是那样清晰,其过程又是那样令人回味无穷。细读本书,深感其中不乏学术探索和一些值得特别关注的看点。

内容概要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通史》以体育为载体、以西方文化为特色、以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与理想为目标的奥林匹克运动,在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是怎样进入中国并影响着中国体育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国文化发生了怎样的激烈碰撞与融合?这些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的问题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崔乐泉博士的《中国奥林匹克运动通史》一书对这些问题展开了探索与讨论。  这部著作从近代体育的兴起与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传播研究入手,循着历史发展的时间经度,结合中国广阔的社会发展层面,向人们展现了一幅百多年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发展的伟大的历史画卷。其场面是那样生动,其描述是那样清晰,其过程又是那样令人回味无穷。细读《中国奥林匹克运动通史》,深感其中不乏学术探索和一些值得特别关注的看点。

作者简介

  崔乐泉,1959年生,山东省桓台县人。先后就读于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和上海体育学院,获历史学硕士和教育学博士学位。是中国首位以体育史为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学术研究部主任,研究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中国体育史学会秘书长,东北亚体育运动史学会理事,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首批“天府学者”特聘教授,山西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近年来出版有《中国武术史》《中国近代体育史》《图说中国古代游艺》《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图录》和《奥林匹克运动简明百科》等专著10余部。主编和参与编著的作品有《中国体育文化五千年》《中华武术图典》《体育科学百科辞典》《二十世纪的中国·体育卷》《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等20余部。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有关研究论文100余篇。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以及国内各大学和科研机构做学术演讲。  现主要致力于体育史学、体育考古学和体育民族学方面的研究。

书籍目录

序绪言一 中国近代体育的兴起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初期传播(1894-1909)(一)中国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1.农民革命斗争中的传统武艺活动2.清军训练中的传统武艺活动3.民间武术及其他传统健身活动4.其他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二)西方近代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初期传播1.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与西方近代体育的传入2.早期教会学校与基督教青年会对西方近代体育的介绍和引进3.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初期传播(三)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出现1.“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体育教育制度2.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实施(四)中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体育主张与实践二 奥运会影响下中国近代体育运动竞赛的开展(1910-1937)(一)奥运会影响下中国传统体育的开展1.新兴奥运会模式对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2.奥运会模式影响下的中国其他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二)地区性运动会的举办1.华北运动会2.华中运动会3.华东地区开展的运动竞赛4.西北地区运动会5.各省市运动会(三)仿效奥运会的第1—6届全国运动会1.奥运模式模仿秀——第1届全国运动会2.第2届全国运动会3.第3届全国运动会4.第4届全国运动会5.第5届全国运动会6.第6届全国运动会(四)参加和举办远东运动会1.远东业余运动协会与首届远东运动会2.主办第2届远东运动会3.参加第3、4届远东运动会4.主办第5届远东运动会5.参加第6、7届远东运动会6.主办第8届远东运动会7.参加第9届远东运动会8.第10届远东运动会以及远东运动会的解散(五)早期国家奥委会组织在中国的出现和国际奥委会委员在中国的产生1.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2.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3.中国第1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廷(六)考察和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1.宋如海考察第9届阿姆斯特丹奥运会2.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人首次亮相3.中华武术亮相第11届柏林奥运会(七)现代体育影响下中国新民主主义体育的初步开展1.苏区体育运动的开展2.红军长征途中的现代体育活动三 特殊条件下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开展(1937-1949)(一)沦陷区的殖民体育1.日伪统治区的学校体育2.日伪统治区的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二)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体育1.陕甘宁边区体育活动的开展2.人民军队体育运动的开展(三)国民党统治区的体育1.学校体育与体育专业人员的培训2.第7届全国运动会与地区性运动会的举办3.英伦饮恨——参加第14届伦敦奥运会4.孔祥熙、董守义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四 新中国与国际奥委会的合作与斗争(1949-1958)(一)新中国体育组织的成立1.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成立2.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的成立(二)加入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三)新中国竞技体育的初步发展1.逐步建立和完善竞技体育体制2.积极参加和举办国内外体育赛事(四)新中国与早期亚洲运动会的关系(五)五星红旗飘扬在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六)中国被迫中断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1.中国奥委会(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争取合法权益的斗争2.墨尔本第16届夏季奥运会前后的较量3.被迫中断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五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坎坷历程(1959-1978)(一)中国积极拓展国际体育空间1.举办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2.积极参与新兴力量运动会六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继续发展(1979-1990)七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全面发展(1991-2008)八 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发展(1949-2008)九 2008年北京奥运会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近年来,由于工作关系和研究领域所涉,我一直进行着体育历史文化包括奥林匹克历史文化的研究和观察。尤其是北京市申办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成功之后,我更注重了对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和特点的研究。与此同时,我也经常受邀在各大学、媒体和科研机构进行相关的学术讲座和研讨。2007年明,我受邀赴2008年北京奥运会合作城市青岛做题为“百年奥运中国情”的演讲。演讲结束后,青岛出版社的李忠东编审建议我将这些资料扩编整理,编写一部全面反映百年来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的通史性著作。他认为:迄今为止,国内尚缺少一部这一方面的权威著作,编写这样一部著作,可以填补国内体育研究在这一方面的空白,使人们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这对于一个举办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国家来说,是一件应该和值得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一个能够成功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国家,不能没有自己国家的奥林匹克运动史。这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我在完成《奥林匹克运动通史》这一专著(由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写作之后,又丝毫不敢懈怠地投入《中国奥林匹克运动通史》的紧张写作之中。  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已历经了100多年的时间。在这100多年中,以西方体育为载体的奥林匹克运动传入中国,并逐渐得到传播和普及;在这100多年中,奥林匹克运动伴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逐渐得到更加广泛的发展;也即在这100多年中,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走向了新的辉煌,迎来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