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中国丧葬文化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江新建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是一个鬼神信仰很深的国度。先民们很早就有灵魂的观念,即认为人的自身拥有双重构造,魂主神,魄主形,人死之后,灵魂和肉体(魄)分开,变为“鬼”,就到另一个世界里生活了。在先民的心目中,这个“鬼”不但像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也要吃穿住行,而且还具有某种超人的能力,能够对人进行监视和赏罚。《墨子·明鬼》中杜伯死后所化的“鬼”,竟然可以在光天化日和众目睽睽之下,去追杀自己的仇人。显然,这种神形魂魄的理论,是一种二元论的生命观。佛教传人中国后,并没有排斥和打击民间的这种鬼神信仰,而是用它那一套地狱天堂、善恶报应、因果轮回的学说,改造和充实了中国的民间宗教信仰。从此,中国的鬼魂观念就与佛家轮回报应观念紧紧地掺和在一起;佛教的西方弥勒净土也演变为“天堂”,成为人们最为憧憬的“极乐世界”。人死之后,根据其在人世间的善恶表现,或者“升人天堂”,或者投胎转世,或者被打人地狱受尽苦难。

作者简介

江新建,男,1954年出生。湖南平江县人。1967年辍学回乡务农。1984年作为自学成才青年破格录用为国家干部。1987年毕业于湘潭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1996年罕1999年存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班进修(在职)。先后参加河南站马屯、湖南车轱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工作;参加《中国楹联鉴赏辞典》、《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资料从书·湖南卷》的编纂,与他人合作主编《“村甫在湖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公开发表沦文教十篇。曾被推选为剖南省湖湘义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利湖南省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现任中国诅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南监管局副局长。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佛教生死观的传入 第一节 灵魂说 第二节 天堂  一、佛祖  二、四大菩萨  三、四大天王  四、罗汉 第三节 地狱  一、鬼国“首都”——丰都  二、地藏王  三、阎魔王  四、十殿冥王  五、判宫  六、钟馗  七、城隍  八、夜叉  九、饿鬼 第四节 目莲救母与盂兰盆节   一、目莲救母  二、盂兰盆节  第五节 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第二章 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民间丧葬习俗 第一节 以儒家礼制为主体的民间丧仪  一、寿命告终  二、告丧与奔丧  三、告门神、家神  四、阴阳先生批书与写殃榜  五、大殓  六、吊唁  七、奠礼  八、哭丧  九、闹孝  十、出殡 第二节 佛、道超度追荐亡灵的民间道场  一、水陆法会  二、焰口施食  三、七七追荐  四、民间道场 第三节 风水说  一、择墓地  二、风水对僧倡丧葬的影响第三章 佛教葬法对中国葬俗的影响 第一节 火葬 第二节 其他葬法  一、塔葬  二、天葬  三、水葬  四、土葬  五、岩葬  六、树葬  七、二次葬第四章 佛教艺术与中国丧葬 第一节 雕刻 第二节 绘画 第三节 音乐第五章 我国各民族的丧葬习俗结语后记

章节摘录

由于上天高不可攀,阔不可测,人们无法想象天帝的尊容和天堂的美景。当佛教净土思想在民间流传之后,早被人们向往的天堂与人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根据《无量寿经》所描绘的净土真是极乐无穷:周围七重栏檐,七重罗网,七宝行树重重环绕。国土平坦,地由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一种海生贝壳,可做装饰品)、玛瑙等七宝合成,色彩斑斓,富丽堂皇。这里无四时寒暑,温度宜人,无河泽山谷。七宝组成的树林,叶繁枝茂,宝花盛开,光彩夺目,清风飘来,发出悦耳的声音。诸佛所居讲堂、精舍,均由七宝筑成。宫殿、楼阁金碧辉煌,每至深夜,光如白昼。四周流水潺潺,百鸟和鸣,七宝莲花立于水中,微妙香洁。流泉沐浴随意,“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即至于膝”,冷暖自然随意。这里的众生断除了一切烦恼,吃穿“应念即至”,七宝钵“钵中有百味佳肴,八方上下,众生自然饮食中精味,甚香美无比,自然化生耳”。衣饰皆“华香璎珞”。黄金七宝,如人间泥土,触目皆是。居住在这里的“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 “颜貌端正,超世稀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无之身,无极之体”。这里“无有诸痛痒,亦无复有诸恶臭处,亦无复有勤劳,亦无淫佚嗔怒愚痴,亦无有忧思愁毒”,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处,相敬相亲。没有种族歧视;没有侵略战争;没有男尊女卑;没有家庭纷争。总之,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由于摆脱了俗世的烦恼,住在极乐世界的众生没有任何痛苦忧虑,贪、嗔、淫、痴等人生之苦,在这里都见不到,而且这里的众生寿命无限。上述这样尽善尽美的极乐世界,无疑对生活在当时步履艰难的现世众生,是一帖慰藉心灵的良笺,茫茫苦海中的一盏导航的明灯。它吸引着广大的善男信女。于是,人们对天的神秘感逐渐被一种虚幻而具体的想象所代替了。印度佛教的西方弥勒净土便演变成为“西天”,死后“升天”就成了人们的憧憬和希望。然而,憧憬归憧憬,希望归希望,西方极乐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是否只要拜佛诵经,即可以人人都能达到,均不得而知。

后记

这本小册子终于脱稿成书了!这个选题是我在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期间,应中国佛教研究所之约而定的。正当我埋首经籍,搜集资料,有了一个基本成形的初稿时,奉命调原湖南省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由于工作性质发生变化,新的工作岗位急需新的知识去充实,无暇顾及他事,加上本人愚钝和懒散,只得将完稿成书一事搁置下来。这一搁就搁了十三年。今春,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同窗好友“湖南科技出版社”郑英女士谈起此事,并将初稿给了她。几天之后,郑英回信:书稿已被“湖南人民出版社”选中,嘱我抓紧完稿。于是,在工作之余,重返故纸堆。展开原稿细读,喜、忧参半。喜的是,十几年前写的东西,还有如此的生命力,忧的是,依目前的知识和思维,很难写出一点像样的东西了。夜以继日,勉为其难,对初稿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增加。好不容易把书稿完成,一种解脱之感不觉油然而生。本书的撰写,得到了前辈好友的关心和鼓励。中国佛教研究所原所长吴立民先生,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兴国先生,对本书的选题给予了高度肯定;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荪铭先生对此书的初稿提出了宝贵意见;湖南科技出版社编辑郑英女士为此书的出版予以推介;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廖铁先生对此书的出版给予了真诚的支持;特别是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光凡先生不但对初稿提出了宝贵意见,还不吝赐序。在此,谨向他(她)们表示衷心感谢!

编辑推荐

《佛教与中国丧葬文化》是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佛教与中国丧葬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阅读中,暂时保留评判
  •   内容过于概括,很多地方的没说仔细。佛教在丧葬方面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狱和治丧这两个方面,对于葬式的影响(佛教多用火葬)其实是直到近代才广为人所接受,感觉这两个很重要的部分,在书中只是平铺直叙地讲了讲,没有深入的分析。
  •   书本描绘了佛教方面的东西,能学到不少东西
  •   不必要购买 想了解这方面内容 还不如直接在网上找资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