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DNA到转基因小麦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上海科技文献  作者:约翰·范顿  页数:全十二册  

内容概要

“连锁反应”系列丛书解释了科学领域历次重大进步的发展过程。丛书中每一分册讲述了科学上的每一次发现或每一项发明是怎样引发出一连串的技术突破,从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本书作者约翰·范顿资深儿童科普读物作家,三次进入小学生科普读物奖的决选名单。    本书顾问安·富利克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自然科学。她既是一名国际科技作家还是一名有影响力的教育顾问。

作者简介

  约翰·范顿,资深儿童科普读物作家,三次进入小学生科普读物奖的决选名单。

书籍目录

发现光 主译的话 神奇的光 光的射线 光的颜色 光的移动 光的速度 光波理论的证明 电磁波谱 宇宙最快之物 光的粒子 来自原子的光 与光一起嬉戏 改变光的速度 未来的光 大事年表 科学家小传发现化学反应发现能量发现替代能源发现宇宙发现原子探索克隆技术探索外科移植手术探索遗传探索疫苗和药物探索再生医学探索转基因食物

章节摘录

  对光的研究和发现几千年前就开始了,古代希腊和阿拉伯的学者作出了早期的重要贡献。但是我们对光的理解开始于17世纪的伟大的英国科学家牛顿(Sir Isaac Newton,1643——1727)。  牛顿引发了一场空前的激烈的争论,他认为光是以粒子的方式传播的,而别的科学家则认为光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关于波和粒子的争论  在科学界没有什么争论像这场争论持续这么久和揭示出如此多的内容,这场争论不仅是关于光的争论,而且扩展到关于整个宇宙、物质、空间、时空的争论。即使是近代的发现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又产生了新的争论。科学家们兴致高昂地讨论着一些新奇的思想,例如时光倒流、穿梭宇宙等。所有这些争论和发现都引发了一些卓越的现代科技,包括激光和飞速的通讯技术。  科学家们知道了:DNA分子的形状之后,马上就想了解DNA结构的工作原理。到了20世纪50年代晚期,科学家们已经知道,是DNA指令细胞制造蛋白质的。从细胞壁到肌肉等任何东西的制造都需要蛋白质。一种很重要的蛋白质是酶。酶是使生物化学反应得以进行的辅助化学物质。没有酶,生物就不会有任何变化。  科学家们想准确了解DNA是如何告诉细胞制造蛋白质的。他们确信,DNA两条链上的化学碱基都参与了活动。碱基排列的顺序所起的作用

编辑推荐

  植物DNA如何能改变?转基因农作物能减少发展中国家的饥饿吗?什么是“终结者基因”?  《从DNA到转基因小麦:探索转基因食物》顾问迈克尔·赖斯是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自然科学教育学教授。他出版了大量关于基因工程理论和道德方面的论文和书籍。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从DNA到转基因小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书的印刷不错。书的文字图片等等的内容也不错。就是翻译的太蹩脚了。有些很明显的错误。翻译人员缺乏一些最基本的科学基础知识。建议做翻译之前先自己多看看中文的科普书籍。
    想给三星半。不过没有这个选项,算了,就给个四星吧。
  •   《连锁反应系列》原版为外文,国内翻译出版后,印刷和装帧仍比较精美,但其中存在大量科学错误、翻译错误、翻译不当、人为疏忽以及其他低级错误,不但体现出译者的科学素养较低,而且也看不到出版者的敬业态度。主译在前言中指出“受译者专业知识所限,书中难免有纰漏之处,希望读者给与更多理解和支持”,我也认同,如果真是由于“专业知识所限”,有纰漏也就罢了,可是其中还有大量的明显的人为错误,甚至是标题错误,我不认为该书的出版过程体现了除了出版者的敬业态度。而态度是不能接受的。
    科学普及,是为了知识传承,要为下一代负责,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在做一件伟大的事业,但是,无疑这次选错了译者。
    错误、不当之处繁多,因篇幅所限,仅以《发现光》1册,列举:
    《发现光》:
    1、11、12、18页,“宇航员”全部译错,“1800年,英国宇航员...”,那时候连人造卫星都没有,何来宇航员?翻译者一定是将astronomer(天文学家)与astronaut(宇航员)弄混了。这种错误,稍有科学常识,就会发现错误,可是文中多次称为“宇航员”,让少年朋友们看了,可以产生多大的误导啊?
    2、13页,“银色硝酸盐”应为硝酸银,“银的”与“银色的”虽然英文为同一个单词,但总要结合实际情况翻译吧?
    3、15页,圆圈中的字“这是由于干扰所引起的现象”中的“干扰”应为“干涉”,又是英文,拿金山词霸自动翻译的吧?
    4、科学家名普遍与我国现行约定俗成译法有差别,爱因斯坦因为名气较大,本书没有翻译成“爱茵斯坦”、“爱因司坦”或“爱因斯毯”,但是其他一些著名大科学家,19页傅科翻译成了“富科”,23页泊松翻译成了“普瓦尔松”,27页,麦克斯韦翻译成了“马克斯韦尔”,28页基尔霍夫翻译成了“基希霍夫”,30页迈克尔孙、莫雷分别翻译成了“米切尔森”和“莫利”,38页卢瑟福翻译成了“拉瑟福德”,大量此类翻译,随不能称之为错误,但给读者造成很大不便。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
    5、34页,大科学家瑞利爵士被翻译成“洛德.雷利”,实在雷人啊!Lord是他被封了爵士Lord),所以叫Lord,居然翻译成“洛德”?
    6、21页,“靓蓝色”应为靛蓝色,看来输入的人是用的五笔字型输入法?
    7、23页,上面的框中,前2个“日冕”应翻译成月华,第3个日冕应翻译成日华,或者改变句式,适应中文结构的上下文。译者如果真用金山词霸的话,那就查一下“Corona”,有日冕(犹指日食时的日冕)、月华、日华的意思,要根据实际情况翻译。否则,现在的文中写道“...我们有时可以看到月亮周围有一个光圈,这个光圈称作日冕。”。有点生活常识(注意,不是科学常识)的人,也知道,最不济也得叫“月冕”吧?咋也不能叫“日冕”吧?看来,译者有没有用金山词霸。
    8、25页,“极光”应为“极化光”,译者肯定是一看polarized light,就缩略地翻译成了“极光”了,可是“极光”在中文中有aurora的意思,译者应该也极光(高能粒子受地球磁场偏转撞击大气分子产生的光)和偏振极化光的不同吧?
    9、26页,第一段最后1行与第二段的第1行,“电子”应译为电,电子虽然也是波,但是此处讲的是电与磁的相互关系,电子运动速度很一般慢,运动得快的是场,就是电场,这里的意思讲的是电场和磁场都是电磁场,都与波的行为一样,也与光有联系的意思。与“电子”没有关系。
    10、29页,上面方框的倒数第3-4行,“氦气”应为氦,此处讲的是元素名称。太阳高温,处处都是等离子体,不会有氦气的。
    11、30页,下面方框的第2段第一句话,对迈克尔孙-莫雷实验的解释不通,因不知英文原文,无法更正。
    12、31页,“...使用了全部的水银设备,”,水银可以做设备?真是完全将英文硬翻啊!!!事实上是,迈克尔孙与莫雷讲实验设备全都放置于水银槽内,以减少振动带来的误差,并且方便改变实验设备方向。
    13、32页,倒数第2行,“如夜晚星空中的仙女座银河系,”,拜托,仙女座星系根本就不属于银河系,此处应该翻译成“仙女座星系”。碰见“galaxy”就翻译成银河系,这就是翻译的水平啊!看来用的还是金山词霸啊?!
    14、33页,“时间将扩大”,此处讲相对论对时空的扭曲,应为“时间将变慢”。什么时间扩大?译者不懂中文?译者是外国人不成?
    15、36页,本页一共只有3段话,300字左右,第1“Lenard”翻译成“莱纳尔”,但第2段却翻译成“勒纳德”,第3段又变成了“莱纳尔”。就这么几百个字,人名一会这样,一会那样,到底译者有没有一点点负责任的敬业精神呢?
    16、39页,“像氦气的原子就只是有一个电子”,此处是在讲玻尔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氦气”应为“氢”
    17、48页,“来自更远的银河系的光子...”,译者还是一见“galaxy”就翻译成银河系,唉。。。。
    18、49页,“...宇宙是13.7亿岁...”,译者一定是将“Billion”(十亿)理解成了“亿”,少了10倍!!!
    19、55页,“几个月后”应为“几个月前”,应该按照中文的习惯去翻译啊!

    总结:
    1、一个正文仅有55页的小薄册子,居然有如此多的错误,叹为观止!
    2、我能够理解译者水平不够而造成的失误,但出书是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提高民众科学素养,错误知识的传播是有害的。因此,译者不能做就不要勉强,免得误导大众,扩大坏的影响;
    3、译者的翻译态度不能接受,拿不准时,查询一下参考书目,不难纠正其中很多错误。
    4、译者的科学素养不高、
    5、是不是该系列的其它专题仍然是错误连篇呢?是的!篇幅所限,随手一翻,仅列2条,
    《发现化学反应》:
    1、38页,乙酰基应为(-C0-CH3),但书中写成了(-CH3),即甲基,此种错误一旦传承,后果不堪设想
    2、40页,下面的注释框中标题“阿司匹林怎样挽救火灾的受害者”,“阿司匹林”实际上应为盘尼西林,就是青霉素,事实上,该注释框中都是讲青霉素的事,没有阿司匹林的任何关系。居然标题也错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