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艺术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王宁宇  页数:287  

内容概要

《雕塑艺术》将引领您进入雕塑的艺术天地中遨游,在雕塑的艺术殿堂里浏览徜徉。    雕塑是人类最早创造出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是高、宽、纵深三度空间相融合的艺术,是高度凝固的音乐,是立体的诗篇,数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宝藏。    雕塑在各类造型艺术中和人的关系是最深切的,如今在已成为经常可见的艺术了。为帮助读者越过“专业”的门槛来熟识它,本书试图以雕塑公共艺术的天性为引子,以它可触摸的艺术本体和有多重因素的形式美为论述基础,引领大家作一番雕塑艺术长廊的漫步;全书展开了一系列精彩作品的深入鉴赏分析,从人类原始雕塑艺术的诞生到早期文明曙光及古典文明时期不同文化中雕塑发育的成就,从佛教雕塑在亚洲的传播到欧洲在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之间的艰难前进,从近500年间西方雕塑激进裂变之路到全球视野下各大洲雕塑艺术留下的多元文化遗产,及20世纪世界各国雕塑不同方向不同道路的探索发展,做了生动引人的全面介绍。    书中选收全世界优秀传世雕塑作品的图片300余幅。作者力图从人类雕塑艺术的根基和整体面貌出发,从世界全局及人类文化发展的大格局与大规律着眼,晓畅活泼地串联起多系列的代表作,期盼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能走进和亲近雕塑艺术、扩大视野、提升艺术鉴赏力。本书还从历史上纷纭繁杂的创作现象与学术争论中抓住一些最基本最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引入新的材料,以推进读者对不同文化的比较考察与多元的审美品评。    本书为艺术丛书之一。

作者简介

王宁宇  祖籍河南省孟津县,1945年9月出生于西安。西安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纽约)中国现代艺术学会学术委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     
196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1973年一1980年任陕西省轻纺工业局二轻处工艺美术组(公司)艺术指导,1981年—1985年任陕西省群众艺术馆美术摄影部美术辅导,1986年—1989年任陕西省文化文物厅社会文化处美术专干,1990年起任陕西省雕塑院研究员、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会员。1996年底调入西安美术学院,任教授、美术史论教研室(系)主任;2004年起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活动涉及美术评论、古代绘画史、民族民间艺术及文化人类学研究等领域;雕塑创作主要有:整修黄帝陵规划设计(参与陵区雕塑规划大纲及初期设计方案),内蒙古乌海市人民广场雕塑群(总体设计),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桥标及建桥纪念碑(总体设计),301国道灵宝市西入口盘道景观雕塑《灵芝祥鹤》等一系列工程的规划、设计与监制。2000年一2005年主持完成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项目《20世纪中国动画史及中国动画发展战略研究》。
  主要著作:《母亲的花儿——陕西乡俗刺绣艺术的历史追寻》(2002年,三秦出版社)、《拥抱尴尬——王宁宇文集·卷一·当代美术评论编》(2002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海外珍藏王铎墨迹赏鉴》(2000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美之心——[日]河北伦明美术论选》(译著),(1996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雕塑艺术欣赏——人与雕塑》(1996年,山西教育出版社)、《中国西部民间美术论——根性文化与文化生态》(1993年,青海人民出版社)等。

书籍目录

引论:具有公共艺术天性的雕塑  1.雅典奥运会引出的话题  2.从希腊回到中国  3.在我们周围看到的雕塑一 雕塑——可触摸的艺术本体  1.雕与塑,两大基本技术因素  2.实打实的匠作与凝固之魅力  3.环顾八面、统筹三维  4.由形体纯化到造型乐律  5.形式美有多重因素二 雕塑铭刻的人类早期文明  1.欧亚大陆原始文化中的雕塑  2.两河流域的曙光  3.尼罗河岸的灿烂文明  4.熔铸生命于器用的中国(上)  5.熔铸生命于器用的中国(下)三 希腊罗马古典雕塑的成就  1.古希腊雕塑中的人与神  2.人体美的法式与美神的诞生  3.由崇高、优美、媚美到冷峻的美  4.罗马雕塑——城市文化的物质形态四 中国古典雕塑的本土育成  1.匠意别开生面  2.自然写实刮目看  3.南北交融与形神整合  4.扭结天地人五 佛光辉耀下的造像胜景  1.天竺佛教造像的缘起  2.佛教及其造像的东渐  3.西方圣人的中国心  4.朝鲜、日本、东南亚的遗迹六 欧洲: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  1.黑暗中的中世纪初期  2.大教堂时代的雕刻  3.复兴的起步与巨人的诞生七 西方雕塑走向近代之路  1.从风格主义到巴洛克  2.西欧雕塑中的新风格  3.社会激变时代的大师们  4.塑造人类灵魂的罗丹  5.20世纪大变革的前奏八 全球视野下的多元遗产  1.大洋洲、美洲土著的雕塑原创  2.黑非洲的意兴和手段  3.草原文化的另类遗珍  4.中世纪以来的中国雕塑  5.中国传统雕塑的边缘景象九 20世纪雕塑:西方的激变  1.打破藩篱,翻新改制  2.怀念家园,梦追活力  3.从抽象表现到后现代主义  4.环境雕塑面目刷新十 20世纪激变,西方之外的世界  1.俄罗斯—苏联的回顾  2.东欧各国的独立之路  3.中国新兴雕塑的苦旅后记

章节摘录

1 雅典奥运会引出的话题年轻人,2004年8月的晚上,你在哪里?你是否曾经同许许多多的青年人一样,聚集在电视机前,收看了举世瞩目的第2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一定会记得东道主希腊精心编排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吧?那确实是充满创意和感染力的表演,深深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一群曾经身在现场的观察者这样写道:……激动人心的演出和魅力四射的会场造型一幕接着一幕,美丽的场景令人目不暇接,个个都精彩万分;所有的人都被打动了,被感染了。会场造型之独特,光影设计之魔幻,堪称一绝……雅典人把他们的创意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希腊人用他们的方式给了世界一个惊喜……雷厉刘柏耿艳温宇红:《人在希腊》(《体育博览》2004年第10期)它让我们感到了静,感到了静的力量和心灵的震动,感到了另一种情调,另一种理念,另一种精神。在那里,人的脚步是轻盈、舒缓而从容的,人的姿态是朴素、优雅而自信的,人的喜悦是含蓄、澄明而由衷的……雅典奥运会开幕武以神奇的希腊艺术和希腊心愿,重现了一种被现代人遗忘和丢弃了的历史,回到古希腊世界那种静穆的伟大、高贵的单纯的境界,远离现代世界的繁杂和喧嚣。余红:《天地人神的游戏与人的狂欢》(《读书》2005年第4期)以上几位作者谈到了场景、造型,谈到了静的力量和心灵的震动。其实在这种种美丽的场景中,那种造型之创意,那种静穆的力量,那种高贵的单纯,那种优雅而含蓄的情调,大多依赖了对古代希腊雕塑艺术造型的模拟,只是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使扮演雕塑的真人“飞翔”于空中,又以迷幻般的光影投射,将其烘托在神话和历史的空间里——这就是希腊人能够让全世界为之倾倒的创意的重要秘密所在。回归故乡的第28届奥运会肯定是一个生动的例证,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在古希腊,奥林匹亚竞技会对它的各城邦来说都是一桩十分庄严和神圣的大事。古代奥林匹亚竞技会本身乃是表达人对冲一自然之崇敬与感谢的盛会,大会召开之前人们会聚集到奥林匹亚山的宙斯神庙前举行庄重肃穆的点火仪式,这圣火被认为是神给人类的礼物;手持火炬者乃是神的使者,他们从祭坛那里高举着点燃的火炬奔赴各个大小城邦,奔跑的一路上呼喊着并传达神的旨意:“停止战争,参加奥林匹亚竞技会!”于是,即使是正在交战中的仇敌都要放下武器,每个城邦的城门上都高高挂起表示和平与神圣的橄榄枝,这就是著名的“神圣休战”。整个运动会期间所呈现的祥和与高尚气氛,跟我们在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看到的空中飞翔的众神的优美造型是完全一致的。试将这两组图片加以比较便可以看出,开幕式上空生有双翼的青年爱神之原型,即出自古希腊陶塑——一件原产自雅典西北部的达那格拉、出土于慕利那、属于希腊风格期的《飞翔的爱神》(见本章压题图)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另一件长着双翅的女像为《胜利女神尼克像》,制作于公元前5世纪末,出土于莱斯博斯岛古代的佩拉公墓。那是从公元前8世纪就开始的事了。几百年里,居住在巴尔干半岛最南端被山脉分隔的各个小块谷地,以及爱琴海中诸多岛屿的希腊人,每隔四年就要相聚于宙斯神庙所在的圣山奥林匹亚,举行一次竞技大会。大会的头一天,希腊人会先为宙斯神举行丰盛的奉献祭祀,然后在宙斯神庙前的草地上开始竞技比赛;比赛结束后,在神庙附近为获胜的运动员隆重授奖,给冠军戴上橄榄树枝编结的花冠。在闭幕式上,有著名诗人来向那些被人誉为“半神”的优胜者们吟诵赞美诗;会后又有一流的雕塑家为他们打造纪念雕像。这些雕像本是放置于神殿或矗立于广场,一方面作为人中之杰奉献给神、陪伴着神,同时提供全体市民所铭记和景仰。两干多年后,有一些雕像有幸被重新发掘或发现,辗转成为博物馆里的瑰宝。譬如这座发现于雅典卫城的大型骑马大理石雕像,原作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那位青年头上戴着常青的橄榄枝条编成的花冠,露出古风式的微笑,面部表情明朗而纯真,头上鬈发以及面颊上的细胡须都雕刻得非常细致,上半身稍为前倾的姿态轻盈而自信。因为它曾被法国的兰潘公爵所收藏而被命名为《兰潘的骑士》。又如另一件青铜雕像《德佛伊的驭者》,它是在德佛伊举办的全希腊体育竞技大赛中马车赛获奖者的像——德佛伊是阿波罗神庙所在的圣地,这里原本就有祭祀太阳神阿波罗的盛大“美女节”集会风习,后来发展成同宙斯神庙所在的奥林匹亚山类似,每隔四年举办一次盛大献祭仪式,同时进行演剧和体育竞技大会。从这件雕像的底座上发现了这样的铭文:“(公元前474478年,西奇里亚岛)葛拉的僭王波留札洛斯的马车参加比赛获胜,特此向阿波罗神奉献。”这位头上戴着月桂树枝编的花冠、身着短袖束腰的驾车长衣的青年男子,就是比赛时驾驶马车的那位选手了,他右手执着缰绳,残缺的左手应执马鞭,引领着驾车的马匹。雕像工艺相当考究,束发带上用银做出雷纹,双唇以黄铜镶嵌,眼球用玻璃和石头制成;青年的下半身似乎过于长了些,但也许因为原先是站在车上,下半身会被车马遮挡,才特意作这样的设计。雅典最南面的司尼翁海岬上有著名的雅典娜神殿和海神波塞冬神殿遗址,从这里往北4公里的海岸边发现了古代司尼翁小城遗址。当年可能就是这个小城里出了个奥林匹克体育竞技大赛冠军。为纪念这一盛事,全城为这位青年人造了一块浮雕,把他戴上荣耀之冠的英姿铭刻了下来,并把这件浮雕作品奉献到雅典娜神殿里;2400多年后这件浮雕的残块被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这就是下一幅附图中那块浮雕的来历。青年人头上扎的束发带下面,挨近左颞部有一排钻孔,那是为嵌插金属制作的荣冠而设置的,如今金属荣冠已遗失,只留下插孔的痕迹。由此可以理解青年人鬓角处之外的头发为何不做细节刻画而靠颜色对比来体现出来——这些部位原先都是处在金属荣冠的遮掩下的。年青人右手举起似乎在扶冠,但目光略微向下低垂,表现出虽然获胜仍然谦逊自制的神情,这恐怕也是当时民族风尚的如实表现。跟上面讲到的《德佛伊的驭者》雕像上的主人公相比,那位优胜者的相貌上似乎更多一些自豪与矜持感,这也许反映了雕像不同制作地点在认识上的差异。现代考古发掘告诉我们,古希腊人生存的自然条件并不很优裕,他们的生活水平也相当有限,但他们的文化成就却很高。自然地理条件使希腊各城邦分散并规模较小,能使整个希腊团结成一种感情共同体的便是史诗和奥林匹克体育竞赛;后来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城邦逐渐增多,最后连与希腊有亲缘关系的一些北方邻国也赶来希腊参赛。因此,古希腊纪年开始的元年(公元前776年)就是以奥林匹克体育竞赛大会创办的时日为准的。为这一盛会所推动,希腊各城邦国都辟有供体育锻炼的练身场。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有3个大型的公共体育场。按法令规定,古希腊16岁至18岁的青年要整天在练身场上锻炼。作为城镇标志之一的练身场,通常是靠近一处泉水或河流,方形场地中间矗立着许多神像和优秀运动员雕像。希腊人高度重视体育的观念,也是出于应付不间断的战争的要求。由于采取体育竞赛的方法选拔健壮勇武的战士,导致了希腊全体社会成员对健美的体格以及英勇自信精神的审美肯定。尊重人、推崇健美的审美取向还渗透到希腊人的造神活动中。

后记

这本书是为社会大众特别是为青年一代而编写的,算是为我们的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吧。编写的过程虽然也不轻松,但毕竟是自由地徜徉在美的世界;临到写这篇后记时,心里却感到特别有压力了。最近的十几年是中国方方面面变化极快、极大的时期,屈指算来,我离开前一个工作单位陕西省雕塑院回到母校西安美术学院,专门从事艺术史论教学工作也已满十个年头了。这些年来面对一茬茬年轻的大学生、研究生,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碰到的问题具体、鲜活,而感触最深、思考最多、下工夫最大的,始终还是如何帮助青年人健全人格情操、提升审美理想与品鉴能力,以及破除狭隘的专业技术桎梏的问题。中国面临着最伟大的变革,变革时代需要具有伟大魄力的人民;但我们的教育,特别是人格、审美情操与理想的教育,实际上差距太大了。近些年我已经不再发表什么评论文章了。还是前些年,在许多场合我曾反复表达过这样的批评意见:近几年特别令人忧虑的还是人文素质、艺术情操和文化理想的消解、弱化。艺术技能的修养离不开艺术鉴赏力的提升,而艺术鉴赏力又受制于一个人的整体人文素养。前面提过的“人文社科素养——艺术鉴赏力——专业技能”,这样的递进模式值得讨论考虑。从这个角度思考,我们这个转型期的高等艺术教育模式,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混乱。《影响艺术人才成长的三种因素》,载《拥抱尴尬一王宁宇文集·卷一·当代美术评论编》,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7月版,第489页需要说明,上面的意见当时是针对我国高等院校艺术专业教学状况而发的,但我相信这个判断也能符合许多地方这些年各学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中的一般情状,也符合许多地方这些年社会大众的一般精神状态。中国的社会正处于全面的转型期,一方面经济、科技在加速进步,另一方面“泡沫”与“花絮”满天在飞。美丽的“花絮”与“泡沫”似乎为这个时代增色许多,但它们并不能为我们的民族素质提高帮上什么忙。放而言之,当前我国不少高校都在进行所谓“艺术教育”和“艺术素质教育”,其中当然不乏真诚的愿望和良好的效果,但如果教育的目的和驱动力不够真纯,如果它脱离了文化的根本,那实质上只能肤浅地跟风、追潮,甚至被“看不见的手”操弄、扭曲,堕落到为了“淘金”而自欺欺人。建树真正的文化理想、提高艺术素养,特别是培养审美品鉴的能力与习惯,在当前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环境条件下的公民素质包括青年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具有亟待加强的迫切陛、严峻性与艰巨性。这些是人们不能隐忍不发的意见。也是在这一背景下,自学和比较合适的读本成为“艺术素质教育”的急迫问题。在中国,雕塑在各类造型艺术中曾经是和人的关系最深同时又最不为人深刻关注的一部分。十多年前我曾有跟雕塑创作“亲密接触”的历史,由于有过去的直接体验,在这次写作过程当中重新翻检文献资料,才倍加真切地感知到世界的飞速变化。近二三十年来社会环境开放宽松、文化思潮活跃,一方面雕塑艺术获得空前的发展与普及,特别是在经济开发、城市建设步入快车道的近十多年里,城市雕塑在各地如雨后春笋纷纷建树,雕塑艺术家的队伍成数十倍地扩增另一方面,雕塑的概念和范畴、社会功用与表达形式在中国又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异变与动荡。一方面我们当下的城市雕塑大面积出现粗俗伪劣之作,另一方面新起的“试验陛雕塑”又离雕塑本体越来越远、离群众越来越远。与此同时,有些对“专业”的过度标榜,也在变成吓阻老百姓特别是堵截青年人创造力的“门槛”。艺术一定是属于人民群众的。有鉴于这些情况,这本图书选择的方向,是从人类雕塑艺术的根基和整体面貌出发,力图从世界全局范围、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大格局与大规律着眼,串联起多系列的优秀代表作品,希望能引导我们的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大幅度地扩大视野、走进雕塑艺术;首先是打破隔阂、建立亲近感,第二步是树立分析、讨论、批评乃至自己动手尝试操作的勇气。至于在表述方式上,我是想轻松和晓畅的,但这其实很难,我可能做得并不好;所以在自忖力不能及的地方,宁愿守拙——以认识一件件珍宝为基础,希望能从历史上纷纭繁杂的创作现象与学术争论中抓住一些最基本最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有助于读者尤其是青年人的思考。在认知思路上,从历史经典作品的具体把握与分析出发当然是最基本的方式,但新见材料的引入、不同文化的比较考察与多元的审美品评也是我想注意的。行文中当然以正面评介为主,但也间或有一些指摘、臧否的议论——这并非想把本书写成什么深奥的论著,而只是痛感于有必要从各个途径、多个方面帮助读者大众养成一种习惯:既注意扎实细致的知识积累,又注意激情和想象力培养,既热爱本民族文化又能够目光四射和包纳贯通。我觉得恐怕只有养成这样的学习习惯,我们才真正能成为当下社会一再推崇的所谓具备“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不管他(她)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在社会上充当何种身份、角色。近十年来教学中与年轻教师和同学们朝夕相处,由课堂上下接触中所得到的实际经验,对我处理本书中内容深度、结构层次方式和表述语言的把握等方面均有很多帮助。另外一个感触是,近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带动我们周围学术研究条件的快速改善:我们能读到的图书资料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了,我们获取信息与知识的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制版印刷技术也今非昔比。而我本人的阅读环境也比十多年前安稳了许多,有幸接触更多国外出版的书刊资料,了解和汲取国外学术研究新进展新成果。确实,在如今的社会条件下,能够有机会静心地持续学习,发展自己从前的研究课题,重新梳理检讨自己、进行知识更新,不怕人家笑话,倒还真是件难得的事情,甚至是颇能让人弥补遗憾、感受愉快的活儿——这是我愿意为这本书搁置下几桩很紧要的任务、前后花费近两年时间、付出几番周折的缘由。世间的学术总是在不断发展着的,我们只是在其间勉力跟进而已;这种跟进中所得新的收获新的认识,都尽可能地融会到书中奉献给读者了。当然,人类的造型艺术宝库实在太伟大了,依我们现有的实力,要从中国人的学术角度对世界雕塑艺术开展系统性深入化的研究梳理,还有很多的困难,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这本内容相当有限的图书,离上述目标自然相距甚远,其中我的粗疏错讹之处一定在所难免,故同时也希望能引发与更多朋友进一步的批评指正和讨论商榷,为学术建设添加些气氛。最后,我还要表明几点:第一,本书编出当中参阅了许多种图书和刊物,引用了大量图照,碍于这只是一本面向大众的普及性读物,不大能像严肃的专业论著那样详尽开列引据出处;但在此还是应当以笔者与广大读者的名义,向于本书有各种惠益的出版单位和人士致敬并衷心鸣谢。第二,对雕塑艺术增进认识的途径,除过阅读之外,最好还能动手捏弄泥巴、雕斫木石和对实物勾画素描;与更多同兴趣者多在一起讨论也是非常有益的;这是我的亲身体验。第三,借此也要感谢西安美术学院图书馆有关工作人员,他(她)们的协作对本书提供了支持和帮助。感谢我的老师杜义盛先生帮助译出部分图片说明。书中许多内容已在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课堂上进行讲授并听取了同学们的反映和意见,还有许多研究生和本科生同学先后替我分担了大量的烦劳事务,加快了这本书的工作进度,使我得以如期交卷,也应在此志以谢忱。王宁宇 2006年11月30日晚全书统稿毕,2007年9月5日再校于西安美院骛浩庐

编辑推荐

《雕塑艺术》为“艺术丛书”之一。“艺术丛书”共30余册,涵盖了人类创造的各个艺术领域,包括美术、音乐、戏剧、舞蹈、建筑等各个门类和品种,共收图片几千幅,音乐曲谱近千首,文字近千万。把遐迩闻名、干百年来流传的艺术精品,呈现给广大艺术爱好者,让读者大众在美的世界里和艺术殿堂里徜徉、遨游,在赏析中获得最大的愉悦和美的享受。该丛书可读性、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贯穿全书,是名副其实的大众艺术的读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雕塑艺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以前在图书馆看过一遍,之后慕名收藏在当当上买
  •   内容可以,图片印刷欠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