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的狂欢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美] 安德鲁·基恩  页数:204  译者:丁德良  
Tag标签:无  

前言

要不是因为涉猎网络较深,我多半会以为现在就像1999年一样,硅谷正再度繁荣,网络幻想家正“东山再起”。最近在旧金山,我遇到一位对网络极为虔诚的痴迷者。在一次霞多丽①酒会上,我们举杯畅聊,并交换了对新兴事物的看法。这位网络痴迷者告诉我,他正在开发一种能够在网络上发布音乐、信息和视频的软件。他说:“MySpace网、YouTube网、维基百科和谷歌正蓬勃发展。”我说我的研究正与此相关,数字革命给人类的文化、经济和价值观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也包括破坏性的后果。我还说:“伴随着网络的繁盛,愚味和低品位,个人主义和极权统治也大量涌现。”听了我的回答。他不自然地笑了。“赫胥黎①遭遇了数字时代,”他说,“你就像21世纪的奥尔德斯·赫胥黎。”他举起酒杯向我致敬,并说道:“让我们大步迈进2.0新世界吧。”我也举杯与他相碰。但是,我知道我们所说的不是同一个赫胥黎,他谈到的是奥尔德斯·赫胥黎,而我想到的是奥尔德斯的祖父——T.H.赫胥黎,后者是19世纪的进化论生物学家,写过关于“猴子可以敲出《莎士比亚全集》②”的书。赫胥黎的“猴子可以敲出《莎士比亚全集》”是:如果向猴子提供足够多的打字机。总会有一些猴子最终能创造出诸如莎士比亚的戏剧、柏拉图的对话录以及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巨著等杰作。在网络时代之前,T.H.赫胥黎提出给猴子足够多的打字机的想法.与其说是空想,还不如说是缺乏技术支持。赫胥黎的“猴子可以敲出《莎士比亚全集》”在过去像是一则玩笑;可是在网络时代,他的假设却预测到了文化民主化的后果:创作者与观众、生产者与消费者、专家与业余者之间的传统区别被人为地掩盖起来,这个后果很严重。

内容概要

  在Web2.0的世界中,我们的世界观、我们的文化正在遭遇大批“业余者”的攻击。网络“剪贴文化”窃取了学者、艺术家、编辑、制片人辛勤创作的成果。网络博主的个人意见成为引领大众的舆论指标,YouTube上的自制视频取代了电视网,数字盗版压垮了音乐产业……面对业余玩票凌驾专业考虑、智力成果在网络上免费下载,并将其视为理所当然的现象,该如何重建信息的专业性和版权保护系统?作者并不反对科技,而是指出误用科技将对人类价值观、经济与创造力造成严重伤害。尤其是当一知半解的业余者与受过训练的专家变得模糊难辨,让人开始质疑信息的可信度之际,真相将成为可买卖与包装的商品!书中简洁有力的论述提醒众人:勿沉醉于民主理想,却扼杀了专业主流媒体的存在意义。

作者简介

安德鲁·基恩,美国著名媒体人,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节目中,如,福克斯新闻、CNN国际、BBC晚间新闻等。他还为《伦敦独立报》写一个关于企业重组的专栏,同时也在为Dutch paper Volkskrant 和the Belgium daily De Standaard 两个纸媒撰写专栏。

书籍目录

序言第1章 大诱惑第2章 高贵的业余者第3章 真理与谎言第4章 音乐消逝之日(上)第5章 音乐消逝之日(下)第6章 道德失范第7章 (2.0版的)1984第8章 解决方案致谢

章节摘录

在媒体技术爆炸的时代,除了每个人自己坚持的“真理”外,不会再有真理了。真理的价值遭到破坏,必然会影响著作的质量,而且会滋生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从而抑制创新活动。当广告和公共关系以新闻的形式包装起来时,事实和假相就更难甄别了。Web2.0革命不但没带给我们更多的知识、文化和共同体,反而带来了更多由匿名网友生成的不确凿的内容,它们浪费了我们的时间,欺骗了我们的感情。需要证据?让我们看看被恶搞的“企鹅大军”吧——“阿尔·戈尔的企鹅大军”,这段发布在YouTube网上的视频最能说明问题。这段由业余者制作的视频,讲的是身形胖如企鹅的戈尔对着一群企鹅大谈全球气候变暖,而这些企鹅对此毫无兴趣。这段视频直接讽刺了戈尔的环保电影《难以忽视的真相》,恶搞了戈尔严肃的环保立场。“阿尔·戈尔的企鹅大军”只是YouTube网上众多无聊的视频之一,看过这段视频的观众,大多认为这是一些怀有恶意的业余操手所为。《华尔街日报》将这段讽刺视频的制作者最终锁定为华盛顿一家共和党的公关公司——DCI集团,埃克森美孚公司就是该公司的客户之一。这段视频不过是一场“政治旋转门①”的游戏,Web2.0的匿名制可以让这样的游戏一直玩下去,而且不受任何干扰。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博客也可以被公司当做宣传和欺骗的媒介。2006年3月,《纽约时报》披露,在某博网上,一位博主的文章中有关沃尔玛的信息与阿肯色州一家公关公司一名高级财务主管的新闻讲稿一模一样。这件事与删除维基百科中有关沃尔玛员工的条目的事件可能是同一伙人干的,他们专门负责删除有关沃尔玛的负面报道。如今,博客越来越多地成为政治顾问发动公关宣传战的战场。2005年,在通用电气打算投资研究新型节能技术时,公司执行官特意接见了持环保态度的博主,并说服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新型节能技术上来。同时,诸如IBM、家电巨头美泰克公司和通用汽车这样的跨国公司都有自己的博客,这些博客摆出一副公正的姿态,实际上是在替公司向全世界做变相的宣传。但是,那些攻击商业公司的博客所发布的信息同样也可能缺乏根据。2005年,当著名的“在辣椒中发现手指”的事件①被谣传开时,每位敌视温迪快餐店的博主都争相指证该店的非法行为。这一无中生有的事件使温迪快餐店的销售额减少了250万美元,造成了大量失业,导致该公司股票下跌。正如英国前首相詹姆斯·卡拉汉所言:“真理不出门,谎言传千里。”这句话用在如今随心所欲、不受制约且飞速发展的博客文化上再合适不过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观点尖锐。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热情,描述了刻意混淆事实与舆论、专业评价与业余推测对世界可能造成的后果。  ——米希科·卡库塔尼《纽约时报》基恩并非要反对网络技术:他只是期待能有更多的控制手段来避免技术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在维基百科和大众百科中二选一。是要任由维基百科中外行的、匿名的网民不负责任的大行其道,还是通过大众百科中的实名的、负责的专家进行信息筛选?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英国《泰晤士报》字里行间体现出特别的洞察力和研究性。我期待着关于网民问题的进一步的争论和探讨。因为这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  ——拉里·桑格,维基百科创始人之一,大众百科的创立者Web2.0就像是一个打开了的潘多拉魔盒,又像是一个混乱中的巴别塔。基恩则最先注意到了这些。  ——英国《独立报》

编辑推荐

《网民的狂欢:关于互联网弊端的反思》编辑推荐:你知道吗?网上的很多知识其实是大批“业余者”一知半解的意见;网上的很多舆论其实是大公司雇用的“网络黑社会”一手炮制;网上的很多音乐其实是不受限制的数字盗版;来自硅谷的安德鲁·基恩大胆揭露互联网种种弊端,在美国引起巨大争论!书中描述的美国互联网对传统文化产业以及人们价值观的冲击也同样值得中国网民警醒!《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出版家周刊》、《大众百科》共同推荐!互联网文化领域的一部醒世恒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网民的狂欢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条)

 
 

  •   虽然书不厚,但分量却非常重。沉甸甸的,让人不由得要陷入深深思考中。网络已经不仅仅是生活中的一个工具,而成为了一种生活,甚至是全部生活了。web2.0让全球网民陷入癫狂状态,每个人都有话语权,打倒权威,打倒封闭,打倒一切一切。。。。在这里有绝对的民主,在这里我们可以创造维基百科,胜过《大英百科全书》,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里人们在干什么,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性交视频,看到其他种种不可入目的东西,所有,一切,你都可以。你可以谩骂任何一个人,即使他贵为总统。你可以说任何一个产品的好话,即使你一个托。(比如我现在赞美这本书一样,谁知道我是一个真正的读者,还是一个网站雇佣的书托呢)这本书是国外几年之前出版的了,现在拿到中国来可以说更合适。因为3、4年前美国网民经历的狂欢,正好和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狂欢一样。当然,问题也一样。《1984》里的“老大哥”就是每一个网民,民主的暴政与集权一样可怕。网上充斥了大量复制、黏贴的内容,想要找一条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越来越难。虽然信息是免费的,但是我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难道不是更有价值?)来寻找,分析、辨别。。。。web2.0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正如这本书封面上写的那样: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厌恶的,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
  •   盛世的乌鸦注定要受网络乌托邦主义者的攻击甚至诋毁,但听乌鸦之言也不失为稳妥之举。于读者而言,本书的作用正是如此。 本书细数网络的匿名、免费共享、业余者至上等特征给现实生活带来的毁灭性打击,这些打击包括专业人员退出,道德沦丧,性、诈骗泛滥等。值得警惕的是,作者预测了web2.0时代全民受监视的前景,会让个人隐私彰显无遗,这最让人震惊。叙述、论证了这些后果后,作者提出了解决方案。于提出的警惕相比,解决方案略显浮浅,给人大而无当之感。 本书的创作语境是美国,于中国而言,有些警惕让读者觉得作者立足于精英立场。作者坚信专家、专业人员比业余者知道得更多,我们也觉得这句话有道理。但现时中国,很多专家是“砖家”,他所知可能还不如高贵的业余者。因此,本书的批评前提在中国并不是公理,由此生发的批评也就难令人信服。作者立场之二是坚信现在的政治、商业、社会模式的不可动摇性(虽然作者极力否认这一点,但书的字句、行文却清晰地透露出作者这一立场),本书的逻辑是因为web2.0破坏了这一模式,就业率下降(网站雇佣人员远少于实体公司、媒体组织),于是要批评。实则要思考的是,实体公司、组织在网络盛世该思考如何转变,而不是固步自封,封闭与网络接洽的渠道。作者立场之三是假定受众是盲从的、无理性的,于是会道德沦丧、性泛滥、诈骗、赌博。现实世界中,受众有盲从的,也有理性的,道德沦丧、性泛滥、诈骗、...赌博并不是在网络出现后才萌生,它在网络之前就已存在,并还将续存于我们的未来。 这本书真正提醒我们的是版权和隐私。版权应覆盖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无论基于什么理由,任何人、组织都不能剥夺我们的隐私权,不管这隐私是高尚的,还是龌龊的。正因为此,我给这本书四星。 阅读更多 ›
  •   其实,作者对于web 2.0时代的担忧有些过虑了。诚然,网络信息的可信度的确值得怀疑,但传统媒体带给我们的信息难道就是准确无误的?其实,不论是网络媒体,还是广播电视媒体,亦或是印刷媒体,媒体形式始终都只能是信息的介质,是一种传播工具。遗憾的是,“媒介即信息”已经成为了一种事实。 无论网络媒体如何发展,大众始终都应该保持自身对信息应有的判断力。这本书的作者认为“历史已经证明了群众的盲目”,但真理到底是应为精英们独享,还是草根们共有。这本身就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工具本无错,究其缘由,网络时代的一些错误还是根植于人性的普遍弱点。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作者让我们从网络狂热中清醒过来,让我们从“自我暴露”的网络痴迷重新回归到“我思,故我在”的状态。
  •   看了在豆瓣及其他上面疯传的王晓峰的文章,就去看了这本书。不知道该怎么说,总觉得这个世界真是太混乱了,网络可能应该付上很大的责任,特别是一些所谓的托,马甲之类的。多看看类似的书吧~
  •     要说当今世上最大的力量,莫过于网络,亿万网民。  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网站,亿亿万万的博客(现在又流行围脖),这个网络世界无限大,容量是任何一个地球人都无法想象的。这样一种巨大的力量,善用则善行,恶用则恶行。  作为这亿亿万万分之一,我们要对自己每动一下手指所敲出的字负责,因为它的影响有可能是全球范围(也可能是全宇宙,如果有ET存在的话)。    珍惜你的话语权,对你的世界负责,斟酌你手中无形的力量。因为最厉害的武器,金大侠说了就是杀人与无形。
  •   书是旧的的,蒙着一层灰,没有塑料封。不愉快。快递倒是很给力的一天到。
  •   感觉还行吧,就是一般的分析,也没觉得多发人深省。
  •   观点很犀利,但值得商榷
  •   讲的是互联网怎么样影响的,不过世上也没有不变的物事
  •   加价书,开本很小,内容却不少,对于国内网民的乱象有感受的人尤其值得读读和反思
  •   正版。内容引人深思,值得反复看的书。
  •   不论优点,看完此书,网络的弊端由此可见无数斑。
  •   很不错的一本书,翻译也不错,作者语言驾驭能力很强,有些论述非常精彩,观点也很值得人们思考。特别是在当今微博自媒体甚嚣日上的语境下,更值得我们警惕。但是书居然有错别字,让我顿时不舒服。
  •   可以增长点知识吧~就是薄了点呀~~
  •   速度在春节期间算快的了 书的质量也行 除了有点土而已
  •   内容还算有些深度,权且一读
  •   有偏颇处
  •   网民的狂欢:关于互联网弊端的反思
  •   很不错的书,而且价格很实惠
  •   沉重的狂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