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考(全9卷)

出版时间:2003-12-01  出版社:海南文史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魏晋之际史学家谯周撰。原书二十五卷。约当宋元之际散佚。今有清人章宗源辑本一卷。
该书是作者为考订司马迁《史记》所载周秦以上史事之误而作,故名《古史考》。内容上主要是对《史记》所记先秦人名、史事中出现的谬误作了一些必要的纠正与阐释。成书后,时人司马彪认为谯氏的考订也“未尽善”。于是多据《汲冢纪年》里的记录,纠正了该书中已经存在的多达一百二十二条“不当”的说法。但司马氏作的考订今亦不传。

作者简介

《古史考》是对二十多年反疑古思潮的全面回应。吴锐认为历史是一门经验科学,不仅历史材料里掺杂了记述者的主观成分(未尝不可以称为“伪”),而且人们在解释历史的过程中又添加了主观成分,可以说伪上加伪。在科学的研究中,是不可能避开“伪”的,疑古的合理性在此。有意造假的当然要辨(姑且称之为第一层辨伪),不自觉的先入之见也要辨(姑且称之为第二层辨伪)。现在很多人对“伪”字很反感,其实正如杨倞注解《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所说:“凡非天性而人作为之者,皆谓之伪。”可见“伪”即人为,与“天然”相对。这是唐代人对“伪”字的正解,也可见唐代人对辨伪的态度。吴锐因而提倡“新疑古主义”。即将由他创刊的《中国古典学》第一卷《中国西部文明研究•清江篇》是他从“新疑古主义”立场出发研究地域文化史的代表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古史考(全9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古史考》全九卷 定价1008元,现售价800元(含邮挂费)。
        
      
      
         该书为16开,1-9卷厚度基本一致,每卷平均580页、71万字。九卷共327.535印张,642.4万字。吴锐等编/ 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2
      
      
        
        
        《古史考》九卷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湖北民族学院专家历时三年编纂而成的专题论文集,海南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它汇集国内外经典力作,旨在展示1949年至2003年54年间中国古典学的重大进展和前沿成果,是高起点的纯学术著作。《人民日报》(2003年12月23日第十一版)誉之为“一套全面反映建国以来中国古典学研究进展的集大成之作”。
         第一至四卷:批胡适甲编、批胡适乙编、批胡适丙编、批胡适丁编
         汇集1949-1980年大陆批判胡适运动史料,横排繁体。
         第五卷:古典学批判
         以建国以来重大史学思潮为中心,如古史辨、“走出疑古”、文化保守主义等问题。横排简体。
         第六卷:帝系的偶像
         以古代族系及对近现代的影响(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民族主义)为中心。横排简体。
         第七卷:道统的偶像
         以古代道统、正统问题为中心。横排简体。
         第八卷:神守社稷守
         以神权、王权的分化为中心,涉及国家起源。横排简体。
         第九卷:民间论三代
         以夏商周三代年历、文明起源研究为中心。横排简体。
      
      
      
      
      《古史考》九卷出版
      
      本报讯 一套全面反映建国以来中国古典学研究进展的集大成之作《古史考》九卷日前由海南出版社出版。该书主编湖北民族学院教授彭振坤认为,中国古典学是中国文化的载体,通过对其进行批判性的研究才谈得上批判性地继承,九卷本的《古史考》汇编了关于古典学的400余篇论文,合计600多万字,比顾颉刚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陆续出版的七册《古史辨》还多出300万字。 (《人民日报》2003年12月23日第十一版)
      
      * ** * * *
      
      《古史考》九卷是专题论文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湖北民族学院专家历时三年编纂而成,汇集国内外经典力作,旨在展示1949年至2003年54年间中国古典学的重大进展和前沿成果,是高起点的纯学术著作。
      
      第一卷:批胡适甲编
      
      汇集1949-1980年大陆批判胡适运动史料,横排繁体。
      
      第二卷:批胡适乙编
      
      汇集1949-1980年大陆批判胡适运动史料,横排繁体。
      
      第三卷:批胡适丙编
      
      汇集1949-1980年大陆批判胡适运动史料,横排繁体。
      
      第四卷:批胡适丁编
      
      汇集1949-1980年大陆批判胡适运动史料,横排繁体。
      
      第五卷:古典学批判
      
      以建国以来重大史学思潮为中心,如古史辨、“走出疑古”、文化保守主义等问题。横排简体。
      
      第六卷:帝系的偶像
      
      以古代族系及对近现代的影响(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民族主义)为中心。横排简体。
      
      第七卷:道统的偶像
      
      以古代道统、正统问题为中心。横排简体。
      
      第八卷:神守社稷守
      
      以神权、王权的分化为中心,涉及国家起源。横排简体。
      
      第九卷:民间论三代
      
      以夏商周三代年历、文明起源研究为中心。横排简体。
       
      
      《古史考》全九卷 详细目录
      
       
      
      
      
      
      《古史考》的特色是提倡批判性研究。列宁称赞马克思“凡人类思想所建树出的一切,他都重新探讨过,批判过。”“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底价值全在于这个理论‘根本上就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论’。”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始人郭沫若将他研究诸子百家的专著取名《十批判书》,还提倡自我批判,显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批判精神。我们现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中国古典学作批判性的研究、结账式的整理,此《古史考》之所以兴也。 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激荡下,人们重新发现了清代崔述的《考信录》。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古史辨运动的引路人,胡适主张“疑而后信,考而后信”,《古史辨》七册可以说是“疑而后信”的结晶,成为古史辨运动的标志性出版物,而现在的《古史考》九卷,可以说是倡演“考而后信”。古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此亦《古史考》之所以兴也。
      
      
      最近出版的《古史考》九卷彻底否定夏商周断代工程、李学勤“走出疑古”。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湖北民族学院专家编辑、2003年12月由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古史考》九巨册,第五至九卷釜底抽薪地反驳了李学勤“走出疑古”,首次披露了他利用政治运动批死人整活人起家的内幕,第九卷彻底否定夏商周断代工程,在北京反响强烈。92岁的省部级革命家何幼琦专著《西周编年史复原》第十章“假冒工程 不验而收”更是痛斥断代工程假冒伪劣,欺骗党中央。可以说《古史考》在被捧上天的断代工程的棺材上钉上了最先一颗钉。
      
      
      
      
      
      古典学的集大成之作 ---序《古史考》
      
      彭振坤
      
      (《中国文化报》2004年3月27日,第3版)
       
        地处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湖北民族学院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最近奉献给读者的《古史考》九卷,是湖北民族学院组织的一项重大科研项目的成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中国古典学的专题论文集。目前所收论文的起止时间为1949至2003年。文章入选的标准可分三类:(一)中国上古史,以先秦两汉(尤其是先秦)问题为中心。(二)中国上古史的影响延续至后代者,如民族、道统、宗教等问题。(三)对古典学不同的解释立场和方法,如胡适思想批判、文化保守主义等。
        第一卷“批胡适甲编”、第二卷“批胡适乙编”、第三卷“批胡适丙编”、第四卷“批胡适丁编”,汇集1949至1980年大陆批判胡适运动的史料。第五卷“古典学方法”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史学思潮为中心,如古史辨、“走出疑古”等问题。第六卷“帝系的偶像”以古代族系及对近现代的影响(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民族主义)为中心,“帝系”即族系。第七卷“道统的偶像”以古代道统、正统问题为中心,与民族问题关系密切。顾颉刚先生在《古史辨》第四册序中提出打倒四个偶像,其中两个是帝系、道统,《古史考》第六、七两卷就是按这一思想编选的。第八卷“神守社稷守”,以神权、王权为中心,涉及国家起源。第九卷“民间论三代”,以夏商周三代的起止年代、文明起源为中心。
        古史者,民族之遗产,学术之公器,可以考,可以辨,可以走进,可以走出。东汉王充“疾虚妄”,著《论衡》。蜀汉时期,谯周著《古史考》,多为道听途说,已佚。唐代刘知几著《史通》,有“疑古”“惑经”等篇,已是开宗明义。宋代怀疑主义兴盛,苏辙为改写《史记》,著《古史》六十卷,上起伏羲三皇,下至秦始皇,殊少创意。清代崔述著《考信录》,成为中国、日本怀疑主义史学的重要思想资源。中华民国时期爆发的古史辨运动,以1926至1941年出版的《古史辨》一至七册为标志,共汇编了350篇文章,合计325万字。古史辨学派创始人顾颉刚先生将它定义为“中华民国学术史上的一部分的‘史料汇编’”。他在1943年有编辑八至十八册的计划,没有完成。他在1930年说,《古史辨》本是辑录近人著作,正不须使它有系统。他曾设想,在《古史辨》之外,再作两种书,一是《古史材料集》,一是《古史考》,后者是“提出若干较大问题,作为系统的研究”,当然是有系统的。可惜这两种书都没有完成。
        时代在变化,我们现在编的《古史考》不可能同于前人。以民国时期的古史辨运动来说,它之所以能形成一场运动,在于它的领导者提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说”,这一理论其实不能简单地用“疑古”二字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考古发现突飞猛进,相当多的人盲目乐观,时值90年代的保守主义、民族主义风起云涌,于是有人因势利导地提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口号。由于“疑古”的背后有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作基础,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技术操作上都不可能走出,因而也形不成“走出疑古运动”,《古史考》第五、九两卷有多篇文章论述这个问题。现在的《古史考》还提不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可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现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席前人之成业,占时代之优势,通过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将来提炼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也未必不可能。
        本书的编辑,归功于海内外作者的大力支持。很多作者对这项工作“表示敬意”,有的作者认为我们的工作保卫了史学的“纯洁性”,国内老前辈甚至以“继绝学”相勉,国外老前辈盼望我们的书“盛大刊行”。在此特别感谢文坛名宿周汝昌、王煦华、袁大川等先生对本书出版所做的贡献。学术的涓涓细流,需要继承,需要弘扬。帮助我们的人难以一一列举,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目前,为把湖北民族学院建设成为中国古典学、民族学、民俗学基地,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次推出的《古史考》,努力成为中国古典学的集大成之作,能否达到这样的高度,还希望学术界批评指正。
         (作者彭振坤系湖北民族学院院长,土家族,全国人大代表)
      
      
      民族主义与爱国
      
      作者:王艾宇
      
      著名考古学家李学勤先生等亮相中央电视台,就“夏商周断代工程”(下称“断代工程”)接受了记者采访。他们的谈话对普及社会历史知识很有意义,使我深受教益。被采访者中有位女学者,在发言中介绍了西方媒体对“断代工程”的反应,以肯定和赞扬者为多,同时也有质疑和贬低的意见。有一种意见指责我们“搞民族主义”,这种指责当然不对,是缺少公允的偏见,应当反对。对此,女学者即席作了批驳,完全必要。但是女学者的有些说法我认为可以商榷。
      女学者说,西方也有媒体指责我们搞民族主义。搞沙文主义不对,但搞点民族主义有什么错?美国也搞民族主义,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有民族主义?“我可以肯定地说,民族主义是个褒义词。”这里记述的是女学者谈话的大意,但引号中的话我可以肯定是她的原话。对民族主义的这种笼统肯定,恐怕与其作为理论概念的内涵不相符合。据潘小娟、张辰龙主编的《政治学新词典》,民族主义是随着近代工业产生,在西方出现的一个理论体系,后经学者们不断阐述,其内容已很庞杂,但总的精神是强调民族本位,有排它性,主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这就可见它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民族主义的进步意义,只表现在一个民族处于被压迫地位的时候,因为民族主义能产生强大凝聚力,可用以抵制和反抗压迫。但如果不是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下,张扬民族主义就会是消极的,其所助长的就可能是大民族主义的扩张性与地方民族主义的狭隘性,不利于创造和平环境。列宁将民族主义分为“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与“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就包含着这样的认识。西方某些媒体指责“断代工程”是“搞民族主义”,这顶飞来的帽子不符合实际,我们理所当然地敬谢不敏,将其奉还,不必作任何意义的诠释。此外,对主持人提的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搞这项工程?”女学者回答说:“是为了爱国。”这答复很简洁,却有失偏颇,或者说不大中肯。用过去的说法,只讲了“务虚”的一面,没讲“务实”的一面。科学工作是最实在的,结合我国国情,“务虚”当然有重要意义,但一个科研项目的提出,恐怕还有具体“务实”的目标,而不单单取决于一种政治热情。况且科学研究总是为了追求真知、真理。我是门外人,对此项“工程”的动因应该说没有发言权,只是以常识揣度,感觉它的发轫,总体还应当说是为了搞清“夏商周”的真实历史年代,实现一个科学使命。
      民国初年,著名学者臧励和等人,定夏(自禹)纪元始自前2074年;解放后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定夏纪元始自前2140年;此次公布的“夏商周纪年表”定夏纪元始自前2070年。三相比较,“工程”将夏纪元之始,较臧氏计年推后了4年,较翦氏计年推后了77年,总的说比“古人”计年都减少了,而不是增加了。这些科学家没有为了争“历史悠久,文明辉煌”的虚荣而借“断代工程”把中国历史拉长,这说明他们是非常具有务实求真之科学精神的。女学者说“他们都是当今中国一群最纯粹的科学家”,这话我信,包括女学者在内,他们都是我深为尊敬的人。(《中国青年报》 2002年6月17日)
      
      
  •   断代史,某些人该断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