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弗兰德斯

出版时间:1995-6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笛福  

内容概要

《摩尔·弗兰德斯》是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曾被认为是一部淫秽的作品,先后在许多国家禁止出版发行,直至1930年后才开禁。读起来,你简直会觉得这不大像一本小说,倒有点像一份完整无缺的报告。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摩尔·弗兰德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摩尔•弗兰德斯这个出生于新门监狱的美貌女子的一生。被诱骗沾污的天真少女、利用自己的美貌以及"婚姻卖淫"的实情得到一次次生存的机会的美艳寡妇、老道熟练的但最终难逃被捕流放的女窃贼、过着富裕满足的生活并在死前真诚忏悔自己从前罪恶生涯的诚实老妇,这些分裂出来不同的角色,仿佛一个充满讽刺的轮回,控诉着社会的堕落和不公。
  •     1.人性堕落的一面,得到好处择优惯性,知足者常乐
      2.虚荣心能导致堕落
      3.经历过苦难才懂得发自内心的忏悔
      4.堕落的人甘于失去自由失去基础的权利甚至不计较生死去博取低级趣味的麻木的快乐
  •     《鲁滨逊漂流记》虽然享有无可比拟的名声,但在行家里手的眼中,《摩尔·弗兰德斯》和《罗克珊娜》却更应该得到赞誉——无论是E·M·福斯特,弗吉尼亚·吴尔夫,或者是今天仍然健在的库切,都持有类似的观点。其中,尤以吴尔夫的评价最为直接了当:在任何像样的纪念碑上,至少《摩尔·弗兰德斯》和《罗克珊娜》应该和笛福的名字刻得一样深。它们排在称得上无可争议的伟大的少数英国小说之列。
      但是,这部写于18世纪的小说,在我们这些“现代读者”的阅读体验中,却很难激起愉快的感觉——它没有场景描写,对白基本上是在“他说怎样怎样”、“我告诉他什么什么”的转述中完成的,而且经常重复信息(不知道笛福是不是靠此多赚稿费);里面的人除了对经济性的物质有着想法意外,别的东西似乎都是不存在的,连吴尔夫也认为小说“省略了整个植物世界,以及大部分的人性”。关于天气的描写也是寥寥无几,不下雨,不下雪,但刮风——因为航海的需要;当然,小说是有不少心理描写的,尤其是摩尔的犯罪心理,福斯特对此就评价甚高,但是这些心理的展示实在称不上有多细致和精确,更遑论深刻了。
      如果我非要从正面来评价这部小说,我想摩尔·弗兰德斯这个形象是非常成功的,真的是符合福斯特所谓的“圆形人物”的标准,非常丰满。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堕落者的形象以如此坦诚地方式告诉我们她的斑斑劣迹,干净利索地撕下了生活温情脉脉地面纱。除了杀人,摩尔基本上什么坏事都干过——撒谎、偷窃、卖淫、乱伦……但是这种大胆的写法仍然没有彻底放开,笛福到头来还是在不停地劝诫世人,行恶没有好下场。
      读完这部小说,我对英国小说的总体水平更失望了。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的说法其实一点都不偏激:“英国没有一个小说家像托尔斯泰那么伟大——也就是说,没有一个英国小说家曾如此全面地展现出人生的画面,不管是日常还是英雄的方面。没有一个英国小说家在探索人类灵魂方面达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深度。而且没有任何一个小说家在分析现代意识方面做得像马塞尔·普鲁斯特那么成功……最好的小说并不出在英国,如果我们拒不承认这个事实,那可就真是固守一隅了。”用这三位作标杆要求是高了点,但英国小说超越性的一面实在是做得太差,它们往往流于对生活的简单描摹。
      
      
  •      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真正把全书从头到尾读一遍的在我认识的人里面并不太多,而对于这个倔犟的孤独男子在孤岛上努力求生的故事却为最广泛的大众所知。也许只有汤姆·汉克斯才有这样的资本去把自己养胖、然后在拍摄的过程中渐渐失重,给大家最真实的视觉效果。对于他的身体如何损伤我们暂且不谈,这样的敬业精神已经值得我们去观瞻一下《荒岛求生》。
       至于他其他的作品大家也许就不那么熟悉了,《摩尔·弗兰德斯》,一个英国女贼的故事,最近读到,有些意外。其实在这个意外之前,在读到英文版的introduction时我已经意外过了。笛福,本名福,父亲是个传统的国教信仰者,后来笛福反对国教而与家庭破裂。1695年之后自称笛福,他的写作几乎是和巴尔扎克之类的人一样的——还债。他第一次结婚的时候,得到了3700英镑的妻子带来的嫁妆;而他经营的纺织品行业,则让他欠债17000英镑之多,这笔钱相当于现在的1020000镑,对于一个普通商人来说,这不啻为一笔巨款"
       债务给他的压力促使他去写作——他本来是给辉格党做间谍的,不过看来他没能从那份工作中得到足够的薪水。这让我想到前几天吆喝着要辞职的白宫首席发言人托尼·斯诺,据说他的年薪是16.8万美元。对于某些人来说,再多的钱也是不够的吧。杨白菜说:“现实有限,欲望无穷。”倒是有些精辟呢。
       对于摩尔所面对的一些问题,其实我完全有些其他的看法,尽管我对于她的选择并不想多做评价,而笛福的写作固然不是为了说教,却也处处在教育年轻女孩怎样认清形式的危险——“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那个引诱她失身的大少爷,其实打错了算盘,这个女孩子本来就可以为他献身而不需要他费尽周折。而二少爷的痴情虽然得到婚姻,却因为身体的虚弱而早早逝去。
       我没有数过,她究竟死去了多少丈夫;而在那个年代,我相信,没有丈夫的女人也不见得活不下去。她在最早的时候为自己确定的目标不过是一个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的劳苦人——那时他还不知道那个她仰慕的妇人是个暗娼。而终于她发觉自己的双手无法供给自己所需要的“蕾丝花边生活”时,“婚姻卖淫”便在她生命中反复上演了。
       异性相吸,这倒是有一定的道理。天地阴阳,摩尔通过自己的一些手段得到了不只一个丈夫。那个后来被证明是她弟弟的男子,那个银行职员,那个最后跟他走到一起的抢劫犯,还有那个被宗教的光辉所照耀而抛弃了她的男人,所有一切似乎都与纯洁的爱情无关。没钱?免谈!地位或者荣耀与身体无关,本能的欲望总是要释放,而摩尔只是很好的利用了自己的身体和男人的渴求。
       摩尔自称和五个男人结过婚,和十三个男人睡过觉,我不太清楚这些数字的确切含义,而一个以自己身体谋生的女人若是只有这些主顾的话,她的生意看来真是不怎么样。弗兰德斯是个荷兰名字,据说当时泰晤士河畔的许多高级妓女都是荷兰人,异乡求富,倒也是个高妙之计。年老色衰,纵不能衣锦还乡,倒也能够在老家给自己找个终老的地方。就像是布鲁克斯先生永远不杀自己认识的人,而蓝宇中的陈捍东也说,“太熟了就不好意思玩了”,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只爱陌生人”呢。
       摩尔自己年老色衰的时候也开始用胭脂了,而现在的女孩子过了二十五岁若不用眼霜就很难遮住眼角的皱纹——现在时间折磨人的效率快了许多;而生活的痛苦却并没有减少,反而更加紧凑了。摩尔出生于监狱,母亲因怀着她的缘故获得了缓刑的机会——她自然是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的——她未出生便成为被别人利用的工具。乳母养育她,在她很小时便需要工作谋生;后来到了贵妇人家里,成为大家的谈资和大少爷泄欲的对象。其实她是一个寂寞的妇人,对于她后面的偷盗还有抛弃自己的孩子,我觉得都不过因为她受过太多苦,对生活已经没有了什么信心——丈夫屡屡死去,她只能依靠自己。
       我所比较好奇的是那个时候的偷盗——蕾丝花边竟是贵重物品之一。生活难以为继的妇人们结伴偷窃的过程倒也有些意思。其实这些女人都是些不怎么聪明的女人,而她们自己也认为自己的被捕或者逃离都不过是命运在作祟。终于摩尔被逮个正着,那些在监狱等她的女人们,一方面带了不相信的眼光瞻仰着自己的偶像,一方面暗自庆幸“哼,你也有今天!”人啊,是见不得别人幸运的。
       她在兰开夏地方结婚的丈夫最终与他一起到了美国的弗吉尼亚,尽管他们都是被发配过去的,而他们却依然能够在那边过上很好的生活——有钱能使鬼推磨,不只适用于中国。笛福其实还是一个好心人,他不忍让摩尔接受命运彻底的轮回。若是她能在她出生的监狱中结束自己的生命,那才算是一个完满的圈圈。摩尔的叙述似乎没有什么感情色彩,而我们若是稍稍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她自己暗含的无辜。管他呢,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无辜的。
       笛福虚构的这个故事毕竟还是虚构,即使有再多的泰晤士河妓女在那边作证。他所描述的弗兰德斯的灾难也非他所经历,种种性事不过是笔头的风月,就像是曹雪芹的“远山含黛”或者兰陵笑笑生的“五女争风”,总是有些遥远呢。现实中,我倒是更喜欢每天在路上看那些扭动的美臀,这才是真性情。
  •   嘿嘿,我看了半天只看出这些:很多闪前、两个叙事层次什么什么的。
  •   前面的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眼中的笛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