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金刚经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作者:张宏实  页数:465  字数:23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金刚经》经名的意思是说这部经“像金刚般坚固”,还是这部经“能斩断金刚”?    为何释迦牟尼在经里要有佛陀、世尊,如来等不同的称呼?    《金刚经》找须菩提来和佛陀对谈空性,只因为他是解空第一吗?    佛陀给行菩萨道的人“一心二论”,你找到了吗?    经里说的“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诸家解释众说纷云,到底哪个才对?    布施是菩萨道的功课,你读出《金刚经》是如何较量布施的高低吗?    找找看,整部《金刚经》给行菩萨道的人出了几道考题?你都过关了吗?

作者简介

张宏实,藏传佛教、唐卡艺术研究者。 
擅长运用电脑工具以及各种图解、图表解析法,探讨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曾多次参与国际性藏传佛教艺术展览的作品翻译与解说工作,包括:“慈悲与智慧:藏传佛教艺术大展”(1998)、“清宫秘藏:承德避暑山庄藏传佛教文物展”(1999)、

书籍目录

作者序计算机,其实是你的“护法神”!【导读】你可以这样读《金刚经》!——给五种读经人的建议Part 1  基础分析:47个子题带你进入《金刚经》的世界  基本10问    1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八个字是什么意思?    2  《金刚经》是为谁说的?    3  《金刚经》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4  释迦牟尼在经里,为何要有三种称呼?    5  须菩提是谁?为何要透过他来传达空性教导?    6  同一个问题,聪明的须菩提为何前后要问两次?    7  《金刚经》所说的四句偈到底是哪四句?    8  听说持诵《金刚经》可以去业障?    9  持诵《金刚经》可以积福德?    10  持诵《金刚经》可以增功德?  空性练习题    11  A,非A,是名A——第一种解题法    12  A,非A,是名A——第二种解题法    13  非有非无    14  连“金刚般若波罗蜜”都是个“假名”!    15  你知道《金刚经》里有“一心二钥”吗?  三位大师的解题模型    16  古代解空高手僧肇的解题模型    17  当代导师印顺长老的解题模型    18  西方般若学者孔兹的解题模型  《金刚经》关键词    19  如来    20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1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22  三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3  “住”与“不住”    24  相    25  四相    26  再谈四相    27  法    28  “无为法”与“有为法”    29  一切法    30  六尘    31  微尘    32  三千大干世界    33  须弥山    34  “福德”与“功德”    35  布施    36  七宝    37  八百四千万亿    38  庄严佛土    39  恒河    40  信心    41  忍  《金刚经》的历史源流    42  印度何时开始流行《金刚经》?    43  《金刚经》流传在哪些地区?    44  最早把《金刚经》译成中文的是谁?    45  有多少中国大师投入《金刚经》的注解工作?    46  《金刚经》与《大般若经》有什么关系?    47  是谁将《金刚经》分成三十二分?Part 2  逐分解经:依照昭明太子32分详细解析  1  法会因由分    分析1  谁来参加了金刚经这场盛会?    分析2  佛陀的一日生活    分析3  乞食的规矩与原始意义    分析4  《金刚经》里的佛与世尊,分别是谁?  2  善现启请分    分析1  善现启请分的“善现”是指谁?    分析2  佛陀有哪些称号?    分析3  《金刚经》的第一个提问是什么?    分析4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什么样的心?  3  大乘正宗分    分析1  《金刚经》里如何解释“众生”?    分析2  什么是“无余涅槃”的境界?  4  妙行无住分    分析1  菩萨应如何布施?    分析2  何谓“不住相”布施?    分析3  “虚空”是空间与时间概念的极致?  5  如理实见分      分析1  如何能见如来?  6  正信希有分      分析1  “如来悉知悉见”这句话,鸠摩罗什省略了什么?      分析2  众生听闻《金刚经》章句,真的就可以生起信心?      分析3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指的是哪个时期?      分析4  本单元经文如何谈“法”这个字?  7  无得无说分      分析1  何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分析2  为什么“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分析3  星云大师如何解释无得无说分?  8  依法出生分    分析1  从“福德较量”到“佛法者,即非佛法”  9  一相无相分    分析1  佛陀如何称赞须菩提?    分析2  什么是“无诤三昧”?  10  庄严净土分    分析1  诸大菩萨如何生清净心?    分析2  庄严佛土与须弥山王    分析3  “庄严佛土”也是个假名?  11  无为福胜分    分析1  布施七宝和受持四句偈的福德哪个比较多?  12  尊重正教分    分析1  三界诸“天”有何不同?    分析2  讲经处、诵经者和藏经处  13  如法受持分    分析1  四个假名    分析2  破除众生的三种执著    分析3  总结第1—13单元的四个重点  14  离相寂灭分(1)    分析1  须菩提为什么要涕泪悲泣?    分析2  什么是第一希有功德?    分析3  什么样的人会是第一希有之人?  14  离相寂灭分(2)    分析1  六波罗蜜    分析2  佛陀前世如何修持忍辱?  14  离相寂灭分(3)    分析1  佛陀开示“大菩萨”该如何发心和布施?    分析2  难句分析——如来所得此法,此法无实无虚    分析3  难句分析——以佛智慧,如来悉知悉见  15  持经功德分    分析1  佛陀如何看待三种不同发心者?    分析2  佛陀如何看“身布施”的福德?    分析3  什么是“劫”?    分析4  塔与经的重要  16  能净业障分    分析1  《金刚经》能消除前世罪业?    分析2  两种功德的比较:前世供佛和末世持经    分析3  “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到底有多少?  17  究竟无我分(1)    分析1  须菩提为何又问了一次老问题?    分析2  星云大师如何比较、分析第2分和第17分的说法对象?  17  究竟无我分(2)    分析1  真有“阿耨多罗三藐三善提法”可得吗?  17  究竟无我分(3)    分析1  佛陀如何进一步解释“无上正等正觉”?  17  究竟无我分(4)    分析1  佛陀如何由“大身”谈到“真菩萨”?    分析2  认识无我法  18  一体同观分    分析1  佛陀具备了“五眼”?    分析2  佛陀如何看待众生之心?    分析3  诸大译经家如何说“心”?  19  法界通化分    分析1  因缘与福德    分析2  昭明太子为何称此分为“法界通化”?  20  离色离相分      分析1  具足色身、诸相具足,二者有何差异?  21  非说所说分    分析1  “未来世”指的是何时?    分析2  须菩提为何被称为“慧命”?    分析3  如来说法,所说的法、说法的对象都是假名?  22  无法可得分      分析1  连“无上正等正觉”也是无法可得?  23  净心行善分      分析1  善法的认识与应对方式  24  福智无比分      分析1  有相布施和持经的福智比较  25  化无所化分    分析1  度众生的正确态度    分析2  “我”与“凡夫”的讨论  26  法身非相分    分析1  转轮圣王也是如来?    分析2  “见”如来与“观”如来都是着相'    分析3  鸠摩罗什漏译了四句偈语?  27  无断无灭分    分析1  灭相、离相?灭法、离法?  28  不受不贪分    分析1  何谓“得成于忍”?    分析2  功德与福德    分析3  译文比较——“菩萨”、“善男子善女人”    分析4  译文比较——“贪”、“受”  29  威仪寂静分    分析1  佛说连“如来”都要破除?  30  一合理相分    分析1  什么是“一合相”?  31  知见不生分    分析1  从无“四相”到无“四见”,二者差异何在?    分析2  发心菩萨对“一切法”该有的态度  32  应化非真分    结语1  佛陀最后的叮咛    结语2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结语3  比较古今三位翻译天才如何翻译这段偈语?

章节摘录

  Part 1 基础分析:47个子题带你进入《金刚经》的世界  基本10问  05 须菩提是谁?为何要透过他来传达空性教导?  须菩提是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的智者,最适合传达由“自觉”的“空性”。提升到“自觉、觉他”的“非空非有”,如此是更圆满的空性体悟。  解空第一的“空”  《金刚经》最重要的人物当属佛陀,男一位就是须菩提(Subhuti)。此经用问答对话的形式让须菩提说般若之空理,也让佛陀盛赞他的修行成果。在第9分“一相无相分”写道,须菩提“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又说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寂静)行”。这些美言,让须菩提在十大弟子中获得“解空第一”的美名。  “空”,玄妙难懂,说“有”不是,说“无”也不是,是《金刚经》的全书核心。空性的体悟,是无法透过语言文字描述,也不是人类心思活动能理解的道理,空是超越人类的语言与经验所能领受的状态。在佛陀座下,一千二百五十个大阿罗汉的弟子中,能懂得空的道理,真正能体证到空的妙义,最有名的,就是这位须菩提尊者了。  须菩提出生传奇  依佛教典籍的记载,须菩提是古印度懦萨罗国(Kosala)舍卫城(Sravasti)人。佛陀一生居住的地方,除了摩揭陀国的王舍城,就是住在须菩提出生的所在地舍卫城的时间为最多。须菩提的出生背景良好,属婆罗门种姓,出生时的吉兆,便显现出他的不平凡与奇特。  他诞生的那天,家中所有的财宝、家具忽然凭空消失,全家人对此异象都非常忧心,所以赶紧请示命理相师。卜卦后,相师认为这是可喜之事,因为须菩提命属尊贵,家中的金银宝物会在贵者出生时一切皆空。须菩提在出生时,由于这些吉兆象征,家人就为他取名为“空生”,空生的空与解空的空有某种层面的关联。又因须菩提将来不会为世间的名利所束缚,亦取名为“善吉”,类似的译名尚有“善业”、“善现”,所以《金刚经》第2分写着“善现启请分”。  为何要透过须菩提来教导大家空性?  空性是实证的体验,它是必须经过智慧与禅定才能获得的。许多证得阿罗汉果的优秀智者,认清世俗的一切现象是假有的,所以他们强调空、重视空。也正因为如此,当他们进入寂静的涅槃境界之后,便无意回到轮回世界来度化众生。  《金刚经》谈的空的层面更宽阔,与阿罗汉智者所追求的空不同,要求的体悟是“非空非有”。因为《金刚经》开示的对象是发菩萨乘者,其观点“不全然否定世间一切存在的现象”,认为来到这个世界实践菩萨行是必要的,也认为这样的空才算究竟。这样体悟的境界,就好比是“住在世间而不受世间的现象所困扰”,而能自由自在地穿梭于轮回世界与涅槃境界,这就如同《心经》所说的“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的境界。  须菩提是佛陀十大弟子解空第一的智者,以他所拥有的证悟能量,已经足够达到阿罗汉自觉的境界,他的成就可以往上提升到另一个境界。因此,须菩提最适合传达由“自觉”的“空性”提升到“自觉、觉他”的“非空非有”,如此是更圆满的体悟。  06 同一个问题,聪明的须菩提为何前后要问两次?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此问是《金刚经》的大战问,是整部经说法的缘由,但为什么须菩提要问两次呢?佛陀前后两次的回答又有何差别吗?  须菩提第一次发问: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第2分)  须菩提第二次发问: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第17分)  第一次发问:未深解义趣,还执著于有一个心可以发  这个问题的完整对话见于第2至3分,是须菩提请佛陀对这些初发菩提心的佛弟子们解释,应该如何保持这个已发起的菩提心,使之不退失;应该如何使他们的真心安住而不动摇;以及应该如何修行,使他们的妄想心能够降伏,使他们能够了解并生起信心。  对此,佛陀的开示共有两个重点,说明必须达到“我空”的境界:  灭度众生,但是没有众生可灭的念头。  如有四相的分别概念,即不是真正的菩萨。  须菩提在第一次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尚未深解义趣。所谓尚未深解义趣,是说对“应无所住”的道理,还没有彻底的明白,心中还执著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还执著有一个心可以发。

编辑推荐

  《金刚经》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一部经典,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经典。   从浅处说,《金刚经》解决的是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人生而言是很重要的。从深处说,《金刚经》谈的是宇宙真理、时空等大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全人类来说亦是很重要的。   若您能真正由浅入深地读懂《金刚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就会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用理性的思维去考虑和解决问题,即使再繁杂的事情,也能够迎刃而解,一顺百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图解金刚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昨晚收到,读了30页...初步感到此书是一本帮助读通金刚经的非常重要的书!
    本书集5大译经家,梵中英6大版本,把东方四大译经师鸠摩罗什、玄奘、真谛、义净,以及西方译师孔兹〈E. Conze〉等诸译本,按品进行比对,贴近经典原貌,能够读到原汁原味的《金刚经》......
  •   一直想买一本有关金刚经的书,只是感觉比较难懂,所以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我比较喜欢这个系列的读本,将复杂的内容说的通俗易懂,推荐对大家读一下。
  •   看过作者的《图解心经》,觉得非常好,所以再买这本《图解金刚经》。内容详尽,解释清楚,可以慢慢品读。
  •   帮我彻底读懂金刚经,受益匪浅
  •   资料详尽,通过对比分析和图表,通俗易懂,一目了然,使人能一次彻底读懂.
  •   内容通俗易懂 而且教读者怎么去读这本书 我还没有看完 感觉很不错哦 质量也很好的说
  •   图标讲解法,辅以名词解释,其间佛学典故娓娓道来,意味悠长,图文并茂间,理法皆通融无碍,透彻精详,是近年来少有的图解经书,唯有赞叹!
  •   读经,向佛靠近。感谢作者!
  •   通俗易懂,讲解透彻,值得一读。
  •   内容扎实,印刷精致,好书
  •   都是好书啊!服务不错。
  •   书不错,简单明了
  •   这本书在书店先看的,觉得好,就在网上买了。感觉图、文结合的紧密,有联系,不知道怎么评价,总之,觉得很好。
  •   讲解得不错,有启发
  •   本想书里有其他大德翻译的金刚经版本,结果没有。当知识了解一下就好!
  •   与其它金刚经讲解书籍配合用,还是很好的。
  •   说是能看懂,佛经马有那么好懂的,解释得不到位
  •   学佛好书,认真学习,阿弥陀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