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门的行走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作者:巴门·潘赞  页数:280  字数:230000  译者:王大荣  
Tag标签:无  

前言

附录:行走答问271译者的话朋友送来一本泰文版的《巴门的行走》。看了前言和各篇文字,我很好奇。一个大学教师辞退公职,只身一人,分文不带,怎能徒步行走1000多公里的路回家?他要达到什么目的?会遇到什么困难?又怎么一一克服?信手翻看几页后,觉得有趣,不知不觉地跟着他往前走,直到走完全程。合起书来,仿佛看见一位黑瘦的老者神采奕奕地笑着对我们说:放下一切吧!让我们生活得轻松、幸福,让我们爱亲人,爱学生,爱朋友,爱一切人,爱众生,爱大自然……是的,巴门老师把自己曾拥有的一切放下了。他作为人类中普通的一员,去接触大千世界。他不只是传播、讲解佛法而已,还要身体力行,在步行中自觉地去实践佛祖的教导,不贪,不嗔,不痴。他一无所有,但他快乐、幸福。行走中他体会到人生的美好,生命的价值……在今天这个知识是商品、时间是金钱、金钱是上帝的时代,人们在痛苦地做奴隶,做钱的奴隶,做时间的奴隶,做房奴,做车奴……我们能不能放下一切羁绊,跟随巴门老师的脚步,走向自由呢?为此,我把它介绍给中文读者。作者心声“感谢您给我延续了生命,我要用此生命走到目的地,讲述各种故事给各位听。”这句话是我从清迈走向万仑府(素叻他尼府)的苏梅岛时,对许许多多为我延续了生命的人说过无数次的话。到了苏梅岛之后,我就立刻给我的恩人们写信,但我的恩人太多了,而要说的故事又很长很长,使得这封信成了一本书。我本想向每位对我此番有意义的步行慷慨地给予善意援助的人表达我的感恩之情。这本书不是我个人的作品,而是很多人为了使一个老人步行到目的地共同完成的作品。我这个老人代表着心中怀有友情的几百个人。他们的心愿已转入我的身躯中,并产生行走的动力,使我每迈出一步都是快乐的,使我在步行时的每一刻都含有美意,而这种愉悦和美意就是产生这本书的动力。我十分愿意本书的每个部分给每位读者带来愉快和美感。巴门·潘赞出版心声“好好感受一下吧!这本书会告诉你一个动人的故事……”我们再一次为心态年轻的读者奉献一本特殊的书,由于他们正在努力探索幸福、快乐,因而内心忽起忽落,忽然寂寞,忽然爱恋,忽而烦闷,忽而杂乱。本书会把我们带到一个充满心灵温暖的新地方。这趟旅程挑战了我们的心理极限,读完后你会感到温馨、柔婉、轻盈,或者感人肺腑,以致能产生强大的力量。这将因处于不同人生阶段对它的理解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巴门·潘赞徒步走了1000多公里,为了寻找被现代社会吞没了的人生价值,他采用别人不曾用过的方式,即不向人乞求食宿,不给他人添麻烦,身上不带钱,也不花钱,不依靠金钱、关系、职务、地位等外在权力。即便快要饿死,他还是怀着坚强的心继续行走,去寻找一些美好的东西,直到走到终点。他使我们深知,今天我们各种理性的思维没有足够的动力让我们去爱别人、同情别人,去创建美好的感觉以滋润生命。他满怀幸福感,用柔和的触及心灵的方式给我们讲述这个故事。这次行走是出于他个人的坚定志向。但如果没有妻子的心灵支持、没有学生和朋友的充分理解和鼓励,他是不可能安心地圆满完成行走的。由于他满载着大家对他的爱戴与信任,他迈出的每一步都创造出奇迹。许多次他连移动身体的力气都没有了,但信心反倒神奇地增强了。他所做的都是很细小的事,但都充满了善良美意,就是这些细小的善美,在我们心里却有重大的意义。他宁愿徒步行走,去寻找在当今社会都触摸不到的“感觉”。这种感觉被在金钱和物质驱动的生活冲淡了。他选择行走,到有友谊和善良的氛围中生活,去触摸真正永久的幸福。有人认为他是精神不正常或者性情乖戾的人,但另外一些人却认为他开拓了净化心灵的空间,他使生命中的每时每刻做每件事都满怀愉悦。这次行走也是一次心理历险,路途中充满各种各样的不安定的情况。因此我想在这里谈谈读完书中故事后产生的感觉。在初读原稿时,为作者与终身伴侣间的爱、相互理解,以及相互作出的牺牲而深受感动,因为我们很少听到灵魂的探索者对终身伴侣的爱是这样温柔、深切、动人,通常这样的人大多是出家人。慢慢地读下去,会看到书中对周围琐事带来快乐的描述,而我们却从没有给自己机会亲自感受那些细节和琐事所带来的快乐。再往下读,就开始奇怪,看似一本探索人生哲学的书,读起来很有趣,充满着让人捉摸不定、变化多端的事件,使人为友谊和宽厚的关怀而感动,使人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并受到强烈的震撼,以致常会激动得落泪。更让人难忘的是当你轻松地再读一遍时,会感到自己对人、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开始有了变化,感到可以给生活更多的微笑,会自然而然地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不必像以前那样要用道理引导。从慢慢的阅读中得到的感觉不知不觉地跟随我们进入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渐渐地清除长期积累的大量的心理垃圾。回想初次与作者谈话时,感到作者非常平易近人,他不会忘记周围人的存在。尽管他是哲学博士,还当了二十多年的大学教师,却有奇特的谦恭态度。他不但友好谦和,而且勇敢坚毅地向正在腐蚀我们及全世界人心灵的社会制度挑战。请允许我再讲一点关于出版此书时给出版社留下的深刻印象。有很多巴门老师的学生和朋友们真心实意地自愿提供原稿、做装帧设计、画插图,包括巴门老师和他的妻子都尽力来帮忙,使得本书能顺利出版。这些使参加工作的全体人员的脸上都挂着笑容。我们希望本书能为更多以新视角观察事物的人、开创事业的人,以及我们所爱的人带来力量。我们不期望立刻见到任何巨大的效果,只希望不断地去为我们及周围的渺小生命去创造我们所信任的善良而美好的生活。请你来接触这神奇的行走的故事,把它融入“善良而美好”的人生中去。很多读者多次向出版社问起本书的出版经过,我们在这里简要提一下。最初巴门老师决定把这次出行的故事和感受写出并复印后,以感谢信的形式亲自送给行路途中帮他延续了生命的恩人们,或者按他记下的地址邮寄出去,以表感谢。佛历2548年年中,正当巴门老师在清迈府乌蒙寺写感谢信时,心理进步组织的负责人请他来曼谷心理进步大会上作报告。当巴卫·瓦西老师和心理进步组织得知巴门老师的经历后,建议把上述感谢信出版成书,以便广泛传播。最后感谢心理进步组织将这本对心灵有提升价值的书稿介绍给本出版社,因此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把巴门老师的故事传播给公众。

内容概要

  这本是巴门写给行走中恩人们的信,但恩人太多,故事太长,于是信成了书。
  巴门在五十岁
  生日那天,把曾经拥有的一切都放下了。他背起简单的行囊,在步行中实践佛陀的教导,不贪、不嗔、不痴。他一无所有,但很快乐。他用实际体验证明行  走本身也是一种修行,更为重要的是深切感知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价值。
  本书曾在泰国荣获2007年“七图书奖”、2008年国家图书奖、杰出纪实文学奖等奖项,泰文版曾于2009年印刷12次。

作者简介

  巴门·潘赞,1954年生于泰国万仑府苏梅岛,先后获印度Meerut大学政治学、哲学、英国文学学士,Panjab大学哲学硕士、Mysore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行走前曾任泰国清迈大学人文学系哲学教授。

书籍目录

译者的话
作者心声
出版心声
学生心声
最后一课
担忧
鼓励
练习行走
爱的力量
佛陀的足迹
第一顿饭
仁慈的温暖
饥饿
父亲
高处
美好的生命
山顶上的友谊
执著
神圣的友谊
仁慈的溪流
因遗失而高兴
和谐统一
惶恐
完善的社区,美好的人生
慈善仁爱
金钱的威力
施与受
本能与智慧
轮渡与渡河
佛法的魅力
艾诺
对人性的崇尚
癞皮狗
影像
圣餐
丕甲森路
出行以来的回顾
海中水滴
仁慈的主
老尼
汶亚力
爱就是答案
友谊就是桥梁
暮年僧人
行走之美与快乐
山洞并不可怕
佛使比丘
生命是无价之宝
到家了
附录:行走答问

章节摘录

最后一课“我作为老师的职责至此结束。即刻起我只想成为各位的老朋友,让我们走出教室进入广阔的世界一同学习。”这是佛历佛历:是由佛陀涅槃年数(公元前543年)加上今天的年数计算得来的(如:543年+2005年=2548年),新年过后增加一年。本书采用的是佛历,突出佛教文化。2548年(公元2005年)9月25日,我在清迈大学法欣寺结束本学年最后一课时的讲话。这最后一课是应学习哲学、佛学方面的学士、硕士们的共同请求而定下来的。通常,按规定每个学时为90分钟,教室里有30~40个座位。但是学生们想要一个不受时间和场地限制的教室,我们需要找一个新的地方上课,最后就找到了法欣寺的佛堂作为最后一课的教室。九点钟教室开门,而关门的时间没有限制。后来得知一起来听课的学生很多,法欣寺的佛堂就显得窄小了些。来的除了本学期入学的学生外,还有未入学的学生,包括过去的学生、在读的学生和一些过去听过我讲课的人。而令人惊奇的是,还有正在上中学的学生们。经询问得知,他们都想听我的教师生涯的最后一课。我现在在教室里应尽的最后一次职责就是分别总结哲学和佛学的课程。我先给学哲学的同学们做个总结:哲学是一门论述理性思维的科学,它从怀疑矛盾的对立面,即真与伪、知与无知、好与坏、美与丑开始。哲学是综合思考、分析、评判、估价各种思想系统,这些思想是人类竭力对什么是真、知、善、美做的解释。作为哲学老师,我想方设法督促、激发我的学生们从因果关系中去思考,以便从真实中分离出虚伪、从真知中分离出无知、从美中分离出丑、从优中分离出劣来。这是出于一个愿望,即对真、知、善、美的清楚认识。这样一个哲学家就能对别人说什么是真,什么是伪;什么是真知,什么是疑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哲学家的作用在于给社会指明真、知、善、美的意义。而今天的社会不同于过去,因为真、知、善、美的含义有别于过去,真、知、善、美的含义的改变就等于把生命-社会-世界-宇宙的含义全都改变了。请学哲学的同学们认清,确立真知善美的含义与价值的意义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每个思索、寻觅我们自己生活的真知善美的人,一旦发现我们生活的意义有了变化,那么社会、世界和万物的意义也就变了。至于我自己,到即将结束哲学课的教学工作的今天,我的理性思维的力量已经十分虚弱了,我几乎无力以理性思维确立什么意义了。可能正因为如此吧,我应该结束哲学教学工作。按我现在的悟性,我不能分辨真与伪,知与无知成了一个东西,善与恶结为一体,美与丑也是同一种状态。没有什么能力将这两种状态区分开来。真知善美的含义仅在心中想到的那一刹那出现。请转过头来看看身边的朋友,注视着他(她)的眼睛。看见了什么?看见了笑容。他先向你微笑,还是你先向他微笑?不知道。谁先笑并不重要,而真知善美的伟大意义就从你选择笑还是不笑开始了。刚才你没想到更多,对吧?只觉得挨着你坐的人是朋友,你就不假思索地向他笑一笑。我想告诉在座的每个人,这种感觉的重要性不亚于理性思维。现在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是我能感触到的真知善美,而不必启用复杂的理性思维;而且谁都有这样的感觉,不必一定是我这样的哲学老师。下面我来对学佛学的同学们讲一讲:过去我用头脑学习佛学以至能熟记很多关于佛学的东西,而用心学习佛学却很不够。我学佛学就像我学英语,学英语要记忆,要记住英语语法,记住很多英语词汇,但仍不能说流利的英语,因为每次说话要想出记得的词,造出要说的句子。最后想了很多以至说不出来,说不流畅,不像说泰语,不用想、不用记很多东西,想说什么就说出来了,不用想语法,不必想用什么字、什么词才好。我的佛学方面的知识就像英语知识,记住了很多,一旦要按记住的去实践,反而困难得不能实践。知道要爱别人(对人要慈悲)是好事,是佛陀的途径,但真要去爱某个人,就好像有阻碍、有困难,以致过了很长时间还在厌恶这个人。像我这样的老师明明知道厌恶、恼怒是卑劣,仁慈、关照是善良,知道什么是恶劣的路径,什么是善良的路径,却仍然误行在恶劣的路上,这还怎么能讲授佛学,然后我还怎么说我是已知之人,是讲授佛学的人。所以我谨此结束讲授佛学,今后只愿做个与大家共同学习佛学的朋友。共同学习以愉悦的心情施与别人,学习无条件地爱别人,学习以清白纯净的心情度过此生。应大家要求,我最后做一个总结,同时请求大家把我当做朋友:“从现在起,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老师,而是你们的朋友。以后让我们像朋友一样交谈,烦请大家对我这个老年朋友给些劝告。”当我对青年朋友们讲述他的梦想的时候,一个叫“宽”的女学生起身离开她在朋友当中的座位,到我近旁时,用双手合十合十:表示崇敬之意,举起双手,掌心相合于胸前。礼拜,哽咽地说道:“我可以拥抱您吗?”“可以。”我微笑着回答。“我想和您一起去走。”宽说着,同时在大家的目光注视下拥抱了我。宽的行动和她的话使很多人感到惊奇。当宽回到自己的座位后,出现了片刻寂静。她的一个朋友说道:“最初得知巴门老师要辞职,我们都不赞成。今天我是专门来请求老师留下来同我们在一起的,不要抛下我们。但听了老师的话之后,我们改变了主意,我们不再挽留老师,而是请求与老师同行。”听到宽的话以及她朋友的解释,我继续说道:“刚才宽过来和我拥抱的一刹那,我感觉到宽代表着我身体中整个宇宙里的所有青年男女的灵魂,我这个老朽的身躯现在充满了年轻的活力。我要带着青年人的灵魂去行走。我的行走不再是一个老人的行走,而是要认识广阔世界的青年们的行走。我要尽教师的职责继续行走,不仅把知识传递给学子们,而且激励学生要有学习动力。让我们大家一同行走吧!”这次朋友般的座谈最后是应朋友们的要求,让每个人交流自己在这个傍晚得到的教益。“蓉”是那天唯一一个与大哥哥大姐姐们交流心得的中学生。在众人的要求下,她讲了她的感受。在这之前她觉得奇怪,为什么她姐姐竭尽全力劝说她来参加今天的活动。她姐姐引用过巴门老师的很多话,向她解说某些道理。就报考大学问题,她姐姐都是尽力劝她选择清迈大学,好能做巴门老师的学生。今天到这里来就是想认识一下给她姐姐留下深刻印象的巴门老师。现在她明白了,她姐姐为什么要竭力地劝她做巴门老师的学生。这时蓉哭了,并转身向坐在身旁的姐姐合十行礼说:“谢谢。”蓉的表现和她的话感动了很多人,使人们为之热泪盈眶。我听后也非常激动,并且不由得要向青年朋友们讲讲我的感受。好几年前,一个对我很崇敬的学生“甜”,带了高中的妹妹来见我,向我介绍说,她这个妹妹正在准备报考清迈大学来做我的学生。我对甜的妹妹说,只要专心学习,付出努力,我在清迈大学里等待她这个学生。从那以后不久,就有一个新入学的很可爱的学生来见我,并向我介绍说,她就是甜的妹妹。当我知道一个姐姐出于对妹妹的爱,尽量劝说妹妹来做我的学生,我作为老师,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甜的妹妹已成了我的学生,她叫“婷”,今天婷又带她妹妹蓉来了,让她也做我的学生。我要对婷表示歉意,我不能再做老师了,没有机会再教蓉了。但我说当蓉要感谢她姐姐,并因理解她姐姐对她的爱而流泪时,婷的愿望就实现了。爱心就是使兄弟姐妹融为一体的丝线。爱心就是使师生的心联结起来的丝线。爱心,这条我们大家共同编织的联系大家的丝线,使一位年老教师理解到,他应该迈出教室走向广阔的世界,把这条爱的丝线张开来,串成广阔的爱心的丝带,让它普及到没有机会进入学院教室的更多的老人、青年们、儿童们的心。他们的老师就是拉起人们心中爱心丝线的代表,他们把这丝线编织成广布温暖并遍及每个人的七彩丝绸。请大家协力拉起每个人心中细小的爱心的丝线,并与你邻近的人的爱心丝线编织起来,最后总有一天,我们会织成一条美丽的爱心绸被,给人们披盖起来,使每个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编辑推荐

选择行走不是因为寂寞,而是听到了心底的声音。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行者,在行走中会越发坚强。只要行走,就可以与生命中的真相相遇。身体迈出一步是我行走回家,精神迈出一步是走向更完美的人性。行走的目的不是为了减少我个人内心的恐惧感,而是为了减少社会的恐惧感。人生在世最重要、最美好的是爱,爱不是占有或得到什么,而是使我们所爱的人得到幸福。因为我们相爱,伴侣的生活才是美好的;因为我们爱人类,人类才是善良的;因为我们爱世界,这个世界才是美好的。《巴门的行走》曾在泰国荣获2007年“七图书奖”、2008年国家图书奖、杰出纪实文学奖等奖项,泰文版曾于2009年印刷12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巴门的行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巴门的行走经历,好像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佛教色彩的泰国社会!!!!!
  •   上午下单,下午就到货了,发货速度快,书也很好看
  •   随便一翻感觉不错,应该回有收获
  •   感觉不错,还没读呢
  •   从行走中得到智慧。
  •   对当下时代的人,是不错的心灵教诲
  •   内容空洞,浪费钱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