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皇帝朱棣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长春  作者:商传  页数:294  

前言

这是三十多年前我初学明史时做的一个题目,后来写成了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最终又写成了这本人物传纪。当时是想通过对朱棣这个人物的研究,能够对明朝的各种制度、明初的政治形势、社会经济状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其后的明史研究打下一点基础。先师刚主(谢国桢)教授是晚明史研究的大家,但是对我选明初题目,他仍然十分支持,并且指导我去关注元末明初的学风变化问题,可惜我当时未能完全理解先师教诲。光阴荏苒,转眼已经三十年过去,我也已垂垂老矣,却学业未进,深感有愧先师。近十余年来,自己又尝试追随先师治学的道路,去做一点晚明历史的问题,迄今未有所成,只是当作治学的旨趣,乐在其中。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是我十分景仰的节目,从未想到自己也会走上这个讲坛,居然讲了永乐皇帝这个旧题,自知讲得是极其糟糕的。多年来,治学旨趣已变,虽于读书间亦或偶有所得,聊补当年的无知,其实并无更大的进步。感谢长春出版社愿重印此书,深感诚惶诚恐,兹将原书中错讹略加校订,个别篇章顺序稍加调整,再奉献于读者,敬望得到指正。

内容概要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是中国历史的著名人物,他一生轰轰烈烈,功绩显赫,但从古至今,争议很多。他以藩王夺位登极,多行杀戮,被视为篡弑者和暴君;即位后实行专制统治,更定官制,建立内阁;开设东厂,使用宦官侦缉;大肆营建,迁都北京;五次兴师北征;遣使郑和七下西洋……无一不为历史上的大事,又大都为人所指摘。  《永乐皇帝朱棣》作者商传先生,为中国明史学会会长,著名明史学家,央视《百家讲坛》当红主讲人。  《永乐皇帝朱棣》在系统搜集、深入研究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用生动的文笔,全面叙述了朱棣的一生,对其是非功过作了客观的科学评价。  这是一部有学术分量、生动有趣的历史读物。

作者简介

商传,字习之,河北保定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1978年考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师从谢国桢教授学习明代史,1981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历史所学术委员会委员、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研究生院历史系学位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明史学会会长。自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著作有《永乐皇帝》、《明代文化史》及学术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再版前言序言第一章 北国十八年当燕王从宫廷到塞下强藩之首第二章 叔侄之间一根“棘杖”“秀才朝廷”燕王的“病”第三章 “奉天靖难”出师告捷真定之战转守为攻胜败之间第四章 壬午之难金川门之变建文的遗臣们建文帝疑踪第五章 专制与集权在尊儒的背后《永乐大典》官吏的检选与内阁在专制的密网下第二次削藩第六章 志在统一北边的忧患亲征迁都北京西南统治形势的发展第七章 外交的得失闭关与开关通使西洋西域使臣多事的交阯第八章 艰难盛世“斯民小康”户部的困境唐赛儿起义第九章 国事与家事操劳的帝王生活立储之争多病的晚年第十章 最后的亲征附录朱棣年表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北国十八年当燕王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一群头裹红巾的农民从颍州呐喊而起,就像一股“红流”,荡涤冲击,势不可挡。顷刻之间,漫衍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几乎席卷了整个中国大地。真是时势造英雄。凤阳皇觉寺中的穷和尚朱元璋,投身于这股“红流”之中,凭着超群的胆略和才能,数年之间,由一名普通兵士直做到了威名赫赫的红巾军元帅。当时,元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中国陷入了群雄纷争的乱世之中,各路英雄逐鹿中原,你争我夺,胆大的竞自称起皇帝来。朱元璋却并不着急,他采纳谋士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明史》卷一百三十六《朱升传》)。名义上奉着红巾军小明王的宋龙凤年号,官拜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相,实际上,自从他率众渡江攻占集庆并改名应天府后,就已经是独霸一方的势力了。他在应天招纳贤能,攻城略地,声势一天天大起来。当时,’应天的上游有江州陈友谅,下游有平江张士诚,势力都不算弱。朱元璋与他们杀来杀去,有胜有败。到底鹿死谁手,一时尚难分晓。至正二十年(1360年),对朱元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暮春三月,浙东最有影响的人物刘基、叶琛、章溢等人被请到了应天。隆重的礼遇之后,朱元璋迫不及待地向他们一一征询日后的攻取大计。青田人刘基,字伯温,素以知兵自诩,喜好慷慨而谈。他分析当时形势道:“士诚自守虏,不足虑。陈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但其地据上流,无日不存亡我之心,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定可成就帝王之业。”(《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刘基传》)这番话正中朱元璋的下怀,于是决定先与陈友谅一决雌雄。陈友谅本是徐寿辉的部将。他倚仗自己势力雄厚,将徐寿辉胁迫至江州,自称汉王,随时准备着顺流而下,吞灭朱元璋。两雄间的一场恶斗迫在眉睫。入夏后,应天城内便显出军情急迫。人们关注着上游的消息,对这场即将到来的争斗,感到有些后果难卜。偏偏在这人心惶乱的时刻,旧历四月十七日那天,朱元璋的庶妻硕氏生下一个男孩,他便是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吴晗:《明成祖生母考》(《清华学报》1935年3期))四十三年以后,当朱棣夺位登极成为皇帝时,他出生时的情景被描绘成“云气满室,光彩五色,照映宫闼,连日不散”(《奉天靖难记》卷一)。这当然是虚无的臆造。事实上,伴随着朱棣呱呱啼落的,只有战火硝烟。同他满月祝福声接踵而至的,则是陈友谅兵围太平的告急文书。闰五月初一,太平陷落,守将花云战死。接着,陈友谅兵进采石,刺杀徐寿辉,在风雨交加中登极称帝,挥师直逼应天而来。应天城里一片惊慌。平民百姓和胆小的官吏且不必说,就连参与议事的将领们,也显得不知所措。有人提出弃城出奔,还有人竟主张开城投降,唯独新到应天不久的刘基在一旁张目不语。朱元璋看出他必有主张,请他到内室中,刘基果然激奋地说道:“主降及奔者,可将其斩首!”遂向朱元璋陈述了诱敌深入、设伏龙江的邀取之计。他最后还向朱元璋鼓气说道:“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刘基传》)战事果不出其所料,陈友谅骄狂而来,却落得中计大败而归。这场龙江之役,成为朱元璋与陈友谅之间军事斗争的转折点。从此以后,陈友谅不再具有军事上的明显优势。次年“吊民伐罪,纳顺招降”的西征,以及两年后惊心动魄的鄱阳湖决战,也都以朱元璋大获全胜告终。最强有力的对手终于被消灭掉了。至正二十六年f1366年),朱元璋派人杀害了小明王韩林儿,彻底撕下了红巾军将领的面纱。从第二年起,他便不再使用宋龙凤年号,改用吴元年纪元。九月间,大将军徐达率师攻克平江,张士诚被俘自尽,朱元璋剪灭群雄统一全国的大局已定。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旧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朱元璋为当时已经出生的七个儿子正式取名,他在祝告太庙文中写道:维子之生,父命以名。典礼所重,古今皆然。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人。今长子命名曰标,次曰樉、曰桐、曰棣、曰橚、曰桢、曰榑,从孙一人日炜(后更名守谦),敢告知之。(《明太祖实录》卷二八下,吴元年十二月丙寅)从此以后,朱棣和他的几个兄弟才有了正式的名字。这一年他八岁。

编辑推荐

《永乐皇帝朱棣》:百家讲坛《永乐皇帝朱棣》依据的蓝本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永乐皇帝朱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作者很帅,儒雅的风度,渊博的知识,令人折服
  •   作者的观点很鲜明,挺注重事实的,有时间可以看一看。若要是单纯的当成小说来看,恐怕会有些失望的!。
  •   书不错,全新的,质量挺好,只是还没开始看,呵呵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